无线充电频现慕尼黑,未来普及任重道远

无线充电频现慕尼黑,未来普及任重道远,第1张

  这几年来,除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外,无线充电技术也是各大半导体原厂深耕的一部分,在各大电子展会都能看到厂商展出的无线充电方案,这次的慕尼黑电子展也不例外。小编在展会现场看到了来自ROHM、东芝和飞思卡尔等厂商展示的无线充电方案。无一例外地,这些方案都是支持WPC的Qi标准。

  罗姆基于WPC Medium Power(15W以下)标准的设计

  罗姆在展会现场展出的无线充电方案用到的收发模组分别是BD57021MWV(TX)和BD57031MWV(RX)。在这个方案里,接收端内置电源功率为10W的线性充电器。根据罗姆的介绍,这个中功率的充电器同时还能够和5W以下的系统兼容。

无线充电频现慕尼黑,未来普及任重道远,第2张

  这个接收端相对于以往的产品,能够更大限度的减少发热量,从而能够更大程度的方便热设计。得益于以上的优点,使得罗姆的无线充电产品不但能够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同时还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便携式设备,相信这才是无线充电优势的真正体现。

  东芝高效&低热的方案,推动5W无线充电方案的进程

  作为知名的半导体厂商,东芝也不会缺席这个无线充电的盛宴,在这次展会上面,东芝半导体推出了一个高效、低热的无线充电方案,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进程。

  这套方案是采用TB6865AFG作为发射端,能够支持两个设备充电同时进行,只有一个单线圈,同时它还有高分辨率的PWM输出。

  而在接收端则采用TB7761WBG,这个单芯片解决方案内有整流电路、数字控制电路、调制电路和5V的LDO,能够达到的最大输出电流是1A,依靠低 电阻的设计,实现了高效、地热的目的。

  飞思卡尔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无线充电方案

  飞思卡尔在展会上推出的无线充电方案也是基于Qi标准而设计的,不但满足WPC联盟的标准,同时还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服务,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市场提供模块化的开发平台,同时能够开源开发支持方便客户多样化的设计和产品差异化。

  在飞思卡尔的方案里面,发射端是采用MWCT1XXX,这个单线圈无线充电发送器IC可提供实施无线充电发送器解决方案所需的全部控制器功能。能借助优化的硬件和软件平台,飞思卡尔发送器IC能够实施和控制功率传输,监控和管理系统整体状态,提供异物检测,温度和系统效率监控等功能。

  而在接收端利用MC9RS08KB12系列MCU搭配进行控制,方便用户对电流及其他方面进行充电控制。上文已经提到其开源特性,飞思卡尔甚至可以利用这些芯片,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出带有双向充电功能的模组。

  目前关于无线充电的首要解决问题就是充电效率的问题,根据小编在现场了解得知,所有厂商方案的效率都集中在百分之七十几这个数值,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充电效率的提升是势在必行。假使充电效率能够达到需求,那么如何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地方普及充电发射端也是一个重点,所以说无线充电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寄往明年的慕尼黑展会能够看到更大的突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704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