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三星和海力士,韩国半导体产业面面观

不止三星和海力士,韩国半导体产业面面观,第1张

  韩国的半导体实力是世界公认的,特别是在存储器领域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两大公司几乎垄断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根据2016年第三季度的统计,三星电子在DRAM存储器领域已拿下半壁江山,达到惊人的50.2%,而另一家韩国大厂SK海力士则占了24.8%的市场份额。而在NAND FLASH这一块,三星电子占全球市占率的36.6%,SK海力士则占了10.4%。

  在全球半导体公司排名中三星电子长期稳坐行业老二的位置,并通过进军代工市场,汽车市场,模拟芯片领域的方式正奋起直追行业老大英特尔,力压只做代工的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占整个GDP总量的5%,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为龙头,有两万多家大中小企业支撑着这一产业。

  韩国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分工明确,从设计,制造,加工,包装,运输等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细致的企业分工,以至于一家半导体厂周围往往聚集着为数众多的配套企业。

  这种层层外包,层层代工的方式营造出庞大的半导体产业链。层层外包的业务有5级之多,甚至连简单的排线也都有专门的企业来做。

  这也造就了韩国数量庞大的中小型技术强者,虽然不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相比,但是一些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是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造就了韩国半导体产业奇迹。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从设计,制造,封测一直到设备和材料都有相当的实力。日本,美国,欧洲的设备和材料无疑是顶级的。其次能够制造出半导体设备的国家无非是韩国,台湾和正后奋发图强的中国。

  根据SEMI美国的研究报告,韩国和欧美日顶级设备厂商的技术差距为2年,材料方面是3年。而台湾同欧美日巨头的半导体设备技术差距为3.5年,材料方面则是1.5年。

  在国内持续加码半导体产业,制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时候,能够弥补欧美日设备厂商产能缺口的也只有韩国和部分台湾的设备。国内的设备还需要时日提高技术水平。

  韩国的半导体终端设备厂家有几百家,但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其公司规模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个人。但是由于大部分生产环节是外包的,所以这种迷你的超小规模也是可以的。

  根据韩国2015年的统计,韩国前20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如下。(单位:韩币)

不止三星和海力士,韩国半导体产业面面观,第2张

  其中最大的一家是三星持股的公司细美事,去年该公司的年销售业绩首次突破一万亿韩币,约合人民币65亿元。第二名也是三星持股的公司叫圆益IPS,但这家的母公司圆益是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旗下的几家公司做半导体产业用的气体,特殊材料等等。

  不仅在国际市场,在韩国国内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哥俩的龙争虎斗往往导致手下的一大帮小兄弟们“很受伤”。韩国半导体业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给三星电子供货的厂商不能给SK海力士供货。这也限制了这些中小设备厂商的发展。

  但是韩国最近也意识到这种幼稚的做法只会伤害本国利益,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逐渐走到一起,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也正逐渐消失。韩国也为了抗衡来自中国的挑战,在今年10月份联合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组建了类似与国内“大基金”的“韩国半导体希望基金”来提升本国的半导体设计,设备和材料实力。

  韩国有很多设备厂商既做半导体设备也做面板设备。众所周知,韩国有全球TOP2的面板厂家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韩国的面板设备厂商也是依靠这两大客户,迅速崛起。有些原本只做面板设备的也进军半导体设备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止三星和海力士,韩国半导体产业面面观,第3张

  这也给我们国内的设备和材料厂商提个醒,此次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大发展,定会促成相当数量的设备和材料厂商崛起。让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韩国中小企业厅的数据,韩国在册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有三百多家,PCB制造企业近两千家,半导体设备企业两千多家,半导体材料企业四千多家,其他电子部件企业一万多家。共有两万多家企业形成整个半导体产业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696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