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亿定向增资能成功吗?紫光2016业绩不佳 面临考验

800亿定向增资能成功吗?紫光2016业绩不佳 面临考验,第1张

曾在2015年抛出800亿元定增案震惊A股市场的紫光国芯(002049)近两年发展并不太顺利。新年第一个月,其历时一年之久的61亿收购项目就宣告“流产”,这也是其近来第二起重组失败项目。紫光国芯当年的800亿巨额定增具体情况是什么?笔者从证券时报获得的最新信息,紫光国芯在2015年抛出的800亿元非公开发行计划,如今在再融资新规之下,步入了十字关口。

紫光国芯背景

紫光国芯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晶源电子,主要生产压电晶体元器件,不过,这一主营业务在2015年紫光集团成为公司大股东后,逐渐压缩,截至2015年底占比只有12%。主营业务也转向集成电路智能卡芯片的生产,截至2015年底,集成电路占比31%,智能卡芯片占比55%。

2015年,紫光系入主公司大股东以及800亿元的巨额定增案震惊了整个A股市场,令紫光国芯(当时的同方国芯,紫光系入主后更名)一时“名声大噪”。至今为止,A股的再融资规模纪录一直停留在800亿元上。当时消息一经发布,紫光国芯则收获一字涨停。 当年11月份,公司股价一度冲至73元,但月前又回到31元附近。

而紫光国芯2014年营业收入也仅仅10亿元左右,吞下800亿这一巨额融资,背后主要依靠紫光系的强大支持。当时的增发预案显示,总计有8家机构慷慨解囊。这8家机构当中,其中有5家属于紫光集团全资控股的二级或三级子公司,分别为紫光东岳、紫光西岳、紫光树人、紫光博翊以及紫光神彩,这5家机构拟分别认购150亿元、150亿元、47亿元、47亿元、100亿元,合计494亿元;另外一家机构紫光国芯拟认购200亿元,紫光集团间接持有其51%的股权。

这样算来,紫光集团实际出资权益为596亿元,占800亿融资额的74.5%。而清华控股持有紫光集团51%的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清华控股又是清华大学100%控股的公司,教育部则持有清华大学100%股权。由此来看,国有资本在紫光国芯这次定增当中处于主导地位。

2016年紫光国芯盈利不佳

截至2016年三季度,紫光国芯营收只有9.96亿元,净利润只有2.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也只有3%。与此同时,占比最大、寄望最深的智能卡芯片业务成本上涨36%,毛利率下降7.4% 。

最新进展

据证券时报最新消息,2月20日,紫光国芯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涉及半导体行业的重大对外投资事项,为避免造成股价异常波动,于当日开始起停牌。

证监会再融资新规发布当天,紫光国芯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就激起了一阵“涟漪”,800亿元定增去留被多次提问,上市公司却没有进行任何回复。然而,当天同一时间段,上司公司明确回复了股东户数的提问。

记者致电紫光国芯董秘办,未能接通。电子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如果按照再融资新规,紫光国芯800亿元定增项目将会面临终止。

根据再融资新规,证监会就定价机制、融资规模、时间间隔、公司财务资质等诸多方面提出要求,力求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剑指过度融资、差价套利。对照紫光国芯方案(修订后),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29.59亿股,几乎是当前总股本5倍,远超过新规中“拟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条件。

另外,发行价27.04元/股,按照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15年11月6日)为定价基准日,也不满足新规中按照“发行期首日”定价的要求。

当初2015年4月21日公布巨额定增方案复牌后,股价最高上涨至63元/股。不过,从发行基准日至本次停牌前,公司股价已经下挫12.35%。

中信证券(16.880, 0.21, 1.26%)资本市场部陈石磊表示,再融资新规中长期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利好二级市场。如不考虑证监会已受理因素,目前已发布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预案中,240家上市公司合计7230亿元融资不符合“拟发行股份不高于总股本的20%”这个要求。预计新政对于中长期约束上市公司融资冲动的影响将较为明显,将缓解二级市场扩容压力。

新规发布之前,紫光国芯800亿元非公开发行已经处于调整期。

按照原方案,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中,拟投入200亿元分别用于收购力成科技25%股份和投资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后确定为使用募资资金约23.41亿元入股台湾南茂科技。但由于难以获得台湾投审会的核准,投资两家公司的计划纷纷折戟。

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投资者说明会上,紫光国芯高管表示,重大资产重组终止后,非公开发行方案将发生变化,公司将尽快完成其他募投项目的论证及准备工作,对方案进行必要调整。

如果按照新规不超过总股本20%发行上限计算,假设其他发行条件不变,紫光国芯再融资规模最大将不超过40亿元。

截至本次停牌前,相关调整方案尚未出台。

作为募投项目核心,紫光国芯拟斥资600亿元将用于投资存储芯片工厂建设。

不过,去年12月,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拟通过其下属控股子公司紫光控股,与长江存储现有股东共同出资设立长江控股,所投资领域正是存储器项目。其中紫光控股出资197亿元,占长江控股注册资本的51.04%。

紫光集团承诺,为解决潜在同业竞争,紫光国芯未来规划发展存储器芯片制造业务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紫光国芯有权通过非公开发行、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对长江存储进行产业整合。

另外,紫光集团官网显示,总投资300亿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总投资300亿元的紫光IC国际城项目于2月12日宣布开工,成为紫光集团又一“航母级”项目,主要产品为3D-NAND FLASH、DRAM存储芯片等,一期投资约100亿美元,月产芯片10万片。

芯谋咨询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向记者表示,紫光国芯应该是南京项目的实施主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690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