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协议DeFi的本质与发展现状分析

去中心化金融协议DeFi的本质与发展现状分析,第1张

2019 年是 DeFi (去中心化金融)的风水岭。我们看到 DeFi 领域的用户增长了 30 倍,而 DeFi 项目的总放贷额是其质押物价格的 3 倍以上。作为 DeFi 领域的首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项目,去中心化借贷项目 MakerDAO 已经抢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 Compound(借贷)、dYdX (交易)和 Uniswap (交易)等平台也各自迎来了爆发期。Coinbase 和 Argent 等钱包现在也开始提供美元账户,这些账户都在公链上结算。

一年以前, DeFi 还是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现在,没人会怀疑 DeFi 将成为公有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 DeFi 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产品都相对简单:超额抵押物的贷款(传统说法是抵押的借贷),以及 0x 和 Uniswap 之类简单的链上结算交易所。抵押率在 150% 左右,也就是说借款人的抵押物价格要比其贷款额多出 50%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彭博专栏作家马特·莱文(Matt Levine)经常说,加密货币正在重演现代金融史,不过是以另一种更快的时间线在推进。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今天的 DeFi 就类似中世纪的威尼斯银行业,那时现代银行业才刚刚起步。在威尼斯那样繁华的港口城市,几乎没有长期声誉可言,很多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很多空间来建立身份和信誉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通常需要进行抵押或缴纳较高的保证金。

DeFi 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借方需要进行超额抵押物的贷款,而贷方对借方一无所知。任何数据、声誉或重复博弈都会被 DeFi 协议完全忽略。

DeFi 的本质:一种真正互联网原生的金融形式。

那么接下来呢?DeFi 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 2020 年首先要解决三大问题。

首先是要通过降低抵押率来提高效率。消费者抵押贷款大多要缴纳 5-20% 的定金,因此总的贷款抵押率达到 105-120% (因为房子本身就已经是 100% 的抵押物了)。150% 的抵押率在一般金融业是闻所未闻的。

为什么抵押率如此高?主要有两个原因:波动性和延迟性。

因为被用作抵押物的加密货币具有波动性,所以贷方需要规避抵押物价格突然下降所带来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流逝,加密货币有可能更加成熟,且波动性降低。即使不是这样,也可以采用更稳定的抵押物,如稳定币、锚定黄金的加密货币或数字证券,来降低波动性。

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延迟性:贷方在发现抵押品价格下跌之时,能用多快的速度来清算贷款,以确保不会对借方造成亏损?毕竟,在 DeFi 领域,如果借方的抵押物价格跌至贷款额以下,贷方就无法拿回自己的钱——在区块链上,借方可以弃用其地址。

在这种情况下,底层区块链的延迟性非常重要。如果你可以减少权益证明机制的出块时间(更好的情况是,将 DeFi 应用构建到二层上),并使用更加专业化的维护者或做市商网络, DeFi 系统就能更快地清算抵押物。这样就可以让抵押率更接近传统金融业的水平。抵押率之所以会高出 50% 之多,主要是因为在系统来得及进行清算之前,质押物的价格目前是有可能降低 33% 的!随着清算速度加快,以及质押物的价格趋于稳定,抵押率可以大幅降低。

在降低抵押率之后,DeFi 的第二要务是增加合成资产的多样性。以 MakerDAO 为例:MakerDAO 会生成一种锚定美元的合成型稳定币,在这个系统内没有存储任何美元。唯一需要的就是 ETH/USD 喂价。如果仅仅将 ETH/USD 喂价换成 ETH/黄金喂价,立马就可以得到一个通过完全相同的机制锚定黄金的通证。Maker 和 UMA 是两种正在追求这一目标的协议,我们很快将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合成金融资产。未来,任何拥有手机的人都可以从世界各地买到任何一种金融资产,都是通过加密货币来实现的。(CoinDesk 中文版注:在 DeFi 中,合成资产指的是在特定协议下抵押一种加密资产而得到另外一种加密资产的过程)

DeFi 最终需要向重复博弈转变。未来,DeFi 协议不会将每个用户视为一张白纸,而是会考虑到长期的链上现金流和创收资产。如果你的地址在 DeFi 平台上表现良好,你理应有资格获得更低的费用以及更好的信用。

最后,我们应该通过在区块链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将有效的现实世界中的身份形式引入区块链。

身份是一个必备条件。毕竟,就贷款而言,区块链和现实世界不太一样。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拖欠债务,你必须宣布破产,你的不良征信记录会保留至少 7 年之久。但是,在区块链上,你只需要放弃之前的地址,重新换一个地址即可,不会有任何影响。既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生成新的地址,就不可能出现破产的情况。这就好像是某个人在宣布破产之后,换个名字重新开始信用评分一样。

因此,我们需要稳定且成本较高的身份。但是,如果要等政府或其它身份经纪人来提供该服务的话,我们可能永远都等不到了。正如 Coinbase 前高管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所倡导的那样,我们更有可能在将一个人在区块链上的身份与其在 Web 2.0 上的身份联系起来,这一过程无需任何政府干涉即可实现。如果人们可以利用 Twitter 或 Facebook 上的声誉来为他们在区块链上的信用记录背书的话,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信用系统。考虑到隐私性和 K-匿名,还有许多问题没解决,但是从原则上来说是可行的。

互联网几乎打破了所有行业内的垄断,但是不知为何还没有触及金融业。DeFi 弥补了缺失部分:一种真正互联网原生的金融形式。最终,就像互联网给其它所有行业带来的影响那样,DeFi 也会给金融业带来巨大影响。但是这还为时过早,所有这些产品都是实验性的,今后肯定会失败。然而,免许可的创新活动将推动 DeFi 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z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497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