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星通信系统射频前端设计

小卫星通信系统射频前端设计,第1张

 

  本文针对某项目的具体要求,设计了适合小卫星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仿真分析了其关键电路,并通过实物验证了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实现了预期目标。

  1 系统结构

  超外差结构是射频前端应用中最多的一种结构,其发射和接收方案都比较成熟。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小卫星通信系统射频前端设计,第2张

 

  在接收电路中将从天线接收来的微弱信号放大,经过下变频得到中频信号,为了放大器的稳定和避免自激,在一个频带内的放大器其增益一般不超过 50~60dB,通过选择合适的中频频点和滤波器,可以实现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发射电路中将中频信号上变频得到射频信号,经过滤波和功率放大输出给天线发射出去。

  系统中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均采用二次变频。飞行过程中小卫星与主星之间距离的变化会引起接收电路输入端信号的功率变化,变化范围可达几十分贝,在接收电路中设置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接收信号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信号功率变化很小。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有低噪放电路、锁相环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等。

  系统中接收电路的主要指标如下:

  (1)接收信号为2.3GHz,功率为-120dBm;输出信号为30MHz,功率大于等于0dBm。

  (2)噪声系数小于等于2,输出信号功率信噪比大于等于13dB。

  (3)接收信号在-120~-90dBm变化时,输出信号变化小于6dBm。

  (4)相位噪声小于-80dBc/Hz/10kHz。

  2 系统组成部分

  2.1 低噪放电路

  低噪声放大器在接收电路中处于前端,接收来自天线的微弱信号,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机的性能,尤其是接收灵敏度和整机噪声的好坏。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指标有噪声系数、功率增益、动态范围、稳定性。

  噪声系数定义为线性二端口网络中:

  

小卫星通信系统射频前端设计,第3张

 

  式中:F1,F2,F3分别为前三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G1,G2,G3分别为前三级放大器的增益。

  由式(2)可知放大器级联时噪声系数主要由第一级决定,因此要求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越小越好。为了抑制后级电路对系统噪声系数的影响,第一级放大器需要有较高的增益。

  该项目中采用的方案是三级低噪声放大器级联。第一级选用HMC618LP3,在25℃环境中2.3GHz处增益为15dB,噪声系数为1.05。第二级选用HMC548LP3,在25℃环境中2.3GHz处增益为25dB,噪声系数为1.5。第三级选用变增益放大器HMC287MS8,在25℃环境中Vctl=0时,2.3GHz处增益为23dB,Vctl=3V时,增益为-11dB。将放大器的S2P文件导入ADS软件中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最高增益为52.196dB,最低增益为18.658dB。三级放大器增益都很高,如果各级间匹配不好,很可能会导致放大器自激振荡,要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修改各级的匹配网络,这往往难度很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级间增加π型衰减网络。π型衰减网络可以有效抑制信号在放大器级间的反射,nf(2)是π型网络引入的噪声,在实际电路中可以更换π型网络电阻调节衰减量和噪声系数。

  

小卫星通信系统射频前端设计,第4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478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