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大力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打造无人机试验区率先试点示范

滨海新区大力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打造无人机试验区率先试点示范,第1张

  目前,新区拥有独立无人机临时飞行空域4处、通用航空机场3处,并拥有从事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等的国内外知名企业40余家。

  10月2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了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名单,滨海新区获批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目标定位为综合应用拓展。截至目前,新区已拥有从事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等的企业40余家,产业基础愈发雄厚。

  无人机产业发展“根基牢”

  近年来,滨海新区大力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有良好的空域环境,航空基础设施健全,产业基础雄厚,具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总装总测、试验培训、综合保障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中航直升机研究所、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云圣智能等企业40余家。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京津冀期间,一飞智控就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与应用进行了汇报。同年,天津市无人机协会也在新区成立,制定无人机行业标准,推进无人机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输出。如今,新区已先后成立京津冀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等。

  而在基础设施和空域条件上,新区的优势也得天独厚。目前,新区拥有独立无人机临时飞行空域4处、通用航空机场3处。在5G建设方面,滨海新区逐渐投入使用的5G物理基站为无人机基于5G的运行奠定了基础。此外,新区的新能源建设也开始实施,预计到2022年,建成加氢母站1座、加氢站6座。

  多举措支持产业发展

  据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市和滨海新区重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天津市下发的《天津市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而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也在积极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积极召开对接会,在资质办理、资金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

  在科技支撑方面,滨海新区借助天津市院校、科研机构研究能力,与中国民航大学、天大航空航天研究院、天大内燃机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

  无人机成果涌现

  “通过试验区建设,实现了八项成果输出。”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八项成果输出分别为开发完成无人机运行监管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运行低空域应急救援体系,完成城市无人机低空运行与监管办法;出台“5G 无人机”空地一体化城市交通方法;出台物流配送无人机航路管理方法;制定基于风险的无人机检验检测与试飞验证程序;制定无人机适航审定标准;形成数字新基建无人机的电力巡检运行经验;加强地方性立法,出台无人机管理条例。

  下一步,滨海新区以创建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为契机,不断叠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产业技术优势,为无人机产业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运行模式创新等提供试点平台。积极探索新时代政府监管服务的新方式,全力打造京津冀地区综合应用拓展的无人机试验区。开放滨海新区各项无人驾驶综合资源,率先试点示范,共建综合应用拓展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责任编辑:g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462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