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构和异构设计的再思考

对同构和异构设计的再思考,第1张

对同构和异构设计的再思考

早在2001年,我曾写过一篇专栏文章,内容是关于在针对信号处理的应用中,采用异质结构设计所具备的优点。我的依据是:信号处理应用一般包括不同的数据速率、数据类型和算法;另外,针对这些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处理引擎,比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更有价值。当时,采用异构处理架构一般意味着采用两个或更多个芯片。

六年后,我们置身于追逐采用多核架构的潮流之中。这些芯片包含数以十计甚或数以百计的处理器,有时甚至包括类似FPGA那样的器件。此时,是采用同构还是异构处理元件的问题仍是个关键的设计决定,尽管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出现在芯片层面而非系统层面。

一般来说,同构设计便于使用且适合更广泛的一系列应用,但这些优点以性能和效率为代价。异构方案舍弃了一定的通用性和使用上的便利,但对其目标应用来说效率更高。从芯片供应商的角度讲,问题就变成:是把芯片设计得尽可能满足多种应用,还是只将其定位在一两个目标市场。

我相信,在嵌入式应用中,对从同构到异构整个范畴内的所有芯片划分来说都存在着大量机遇。对多核架构芯片供应商来说,关键是使架构迎合市场需要,并注意同构和异构架构的优劣权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451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