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电脑,未来能否实现?

可穿戴式电脑,未来能否实现?,第1张

  可穿戴式电脑将会成为下一波主流趋势,不仅是一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也会是全方位的运算解决方案;在过去数年,可穿戴式电子产品一直是产业界的热门话题,以健身配件为起始,现在则是进展成为像是 Google Glass 的迷你电脑。

  其实可穿戴式电脑并非新名词,美军已经在这方面有20年的开发历史,但大多数的成果都需要使用者为这些装置额外背负一个背包;现在美军已经开始使用iPhone ,因为技术的进展,今日的可穿戴式电脑解决方案已经与往日大不相同,与科幻电影里的装置越来越接近。

  半导体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演进让零组件性能持续提升的同时,也缩小了尺寸与功耗需求;先进显示器技术带来了丰富的使用者体验,通讯与伺服器技术则创造了一个有无限可能性的连网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可穿戴式电脑为何不能成真?如果我们能将电脑塞进手机或平板电脑里,为何不将之进一步微缩成手表或是耳机?

  还有向来十分笨重与耗电的显示器;新一代的软性显示器技术与微型投影机、无线显示介面的结合,能克服传统显示器在尺寸与功耗上的限制,支持大画面的显示需求。整体看来,产业界已经走在实现可穿戴式电脑的正确路线上。

  然而,所谓的可穿戴式电脑必须要是"电脑",而非电子周边装置或是什么小玩意儿,必须能提供各种我们对其他运算解决方案如智能手机、平板装置与传统PC所预期的功能与性能,同时又具备其他优势与更高的灵活性;此外,这类装置在价格上也得低于现有的解决方案,才能吸引消费者。

  尽管要价1,500美元,Google Glass 仍是目前市场上最接近可穿戴式电脑的解决方案,但它还是少了一些关键元素,特别是连结性;而这也是目前可穿戴式电子装置最大的缺点,它们还是得与其他装置绑在一起才能取得连网功能。


谷歌眼镜

  许多产业界人士认为,消费者会愿意接受这样的捆绑式解决方案,但笔者并不同意,消费者要的只是能用的东西;你如果跟一个10岁小朋友解释,如果离开室内就不能上网,因为收不到Wi-Fi信号,这很难接受。而连网功能的重要性也将日益显著,就算晶片技术不断演进,有越来越多储存与处理功能将会在云端进行,未来将会是真正的分散式运算模式。

  剩下唯一的问题是:消费者会接受可穿戴式电脑吗?我们这些“PC时代”通常很快会否定

  那样的概念,但年轻世代会很快接受并利用新科技。你能想像不必再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再也不会把它忘在餐厅、掉在停车场或厕所结果弄坏…那些大多数人可能都遇过的状况。

  另一个议题是隐私权。虽然已经有人提出过Google Glass可能涉及的隐私权相关议题,但就像其他电子产品一样,这些问题对年轻世代来说根本无关紧要,而且渐渐就会销声匿迹。

  今天的我们恐怕还摆脱不了那些无论是像Google Glass那样的昂贵玩具,或是Fitbit健身装置等圣诞节礼物,一旦戴了一两个月、新鲜感已过,最后还是被束之高阁的命运;就像以前的计步器或是数位相框那样。

  但是,可穿戴式电脑还是将会问世,并可能成为不只是消费性电子装置、而是全方位运算解决方案的下一波大趋势,只是我们还得等上几年,而该类装置到底会以什么型态出现也仍是众人猜测的,可能是大型手表、耳机、眼镜,甚至是以某种形式与服装结合。

  医疗装置是能寻找灵感的方向之一,这类解决方案虽然更具专门性也更昂贵,却因为其功能关键性的特质,是能一窥科技发展方向的指标。不过,避免无节制的预测,通常技术与生态系统发展所需时间,还是会比分析师与产业界人士预期的更长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435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