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英特尔高通加码虚拟现实 VR“芯战”升级

英伟达英特尔高通加码虚拟现实 VR“芯战”升级,第1张

  2016年是业界公认的VR的爆发元年,预计2016年全球VR设备出货量超过500万台,2020年达到3000万台,2020年VR/AR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且内容收入占比将逐步提高,市场前景可观。

  在国际巨头的引领下,国内互联网厂商、手机厂商以及智能硬件厂商都纷纷加入战局,产品形态也因市场需求不同而呈现多样化。而对于VR的核心技术——GPU也日渐受到上游架构厂商和芯片厂商的重视,ARM、ImaginaTIon、NVIDIA、AMD三星英特尔高通、MTK等不断升级芯片为VR设备加码,新的VR芯片竞争日渐激烈。

  深圳市眼界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大雄称,在PC端,AMD和NVIDIA进入最早,而且目前做得最好,所以在PC端这两家会跑得最快,NVIDIA GTX970/980还有Tegra K1,虽然价格很昂贵,但效果非常棒,因此在主机端,领先的肯定会是NVIDIA,在移动端现在暂时还不好说,因为高通目前有颗芯片在实验室里面,据说也非常强大,同时三星今年在移动端的CPU也进步神速,而类似MTK、瑞芯这一类企业,大部分还是会集中在一体机方面,它们会主打性价比以应对中低端市场需求。

  

       “移动端VR以后是个很大的市场,三星、高通已经在实验室推出了新一代的高性能GPU处理器。个人看来,未来在移动端最猛的会是英特尔。在智能手机时代,英特尔错过了很好的时机,不足在于跟微软绑得太深,而微软的手机并不好卖,弄得英特尔如今处境尴尬,但英特尔如今已经在做出诸多调整,未来实力不可小觑。”他说。

  不过,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分析称,英伟达是这些企业里面VR设备芯片最为强悍的,一是功耗和持续性的能力,二是对一些图显API的支持和完备性上,英伟达都要更为强势。其次是高通骁龙820,性能非常强,三星Galaxy S7和小米5都用了骁龙820,是不错的选择。相比之下,目前用英特尔芯片的一体机和分体机,低功耗的问题仍没法解决,英特尔芯片的优势是办公能力非常强,但是在X86的架构下的GPU相对弱势,播放视频时功耗较高,因此目前阶段的英特尔平台,不太适合做一体机或者VR设备。

  对此吴大雄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在实验室里面,英特尔已有一款比较成熟的芯片,像英雄联盟这样的主流游戏都是跑得动的,而且它做得非常小,集成在手机里面。发热问题,是英特尔前两年很难解决的难题,但据说最近有个新的架构方案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所以未来一体机或者移动端,一个大的突破者可能就会是英特尔。”

  在吴大雄看来,未来高端PC端、分体机或一体机市场,NVIDIA会一枝独秀AMD会紧随其后,高通和三星也会稳健占据市场份额,而在高端手机盒子这一快,英特尔在未来两年会发力,而低端一体机、手机盒子会是MTK和瑞芯的天下。总之利益均沾,各有各的市场机会。

  另外,在VR标准的形成方面,更多是国际巨头的引领。吴大雄认为未来并存的会有三套标准,第一个是以谷歌的android VR系统为标准的平台,这个只针对手机的移动端,同手机一样,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第二个是以索尼为代表,你可以把它认定为VR界的苹果,它是个相对封闭系统,很贵但是体验感最好;另一个就是Oculus,它有点像微软,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面做任何的开发,但是整个系统和硬件必须是Oculus的,是半开放的系统。当然,Oculus不会放弃移动端的市场,它会把移动端的解决方案交给三星去做。未来,在国内市场,优势更明显的可能是三星,因为它更懂中国的市场和渠道。

  “由于VR涉及的面太广,因此很难说某一家去推行整个行业标准,谷歌可能会在 *** 作系统上提出标准,Facebook可能会在硬件上提出标准。国内的标准组织也要大力推动,我们要有自己的声音,研发核心技术,探讨各个领域,在发展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掌网科技孙其民说。

  “今年将是硬件生产成本实现相对可负担的第一年,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模拟不适并带来极具吸引力的VR体验,这包括高速、低延迟的OLED显示器、定制的复杂镜头支持的无失真宽视野(混合fresnel镜头)、在一个大空间内的超精确位置和方位追踪以及强大的GPU。通过与硬件的结合来推动实现双高分辨率显示,意味着我们刚刚进入一个让消费者满意的VR时代。Oculus、Valve、三星和其他公司推出的产品将会帮助我们检验这个市场。”ImaginaTIon PowerVR业务运营副总监Steve Blackmon最后表示。

  在后智能机时代,VR迅速崛起成为新一轮引爆市场热情的新产品,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不小商机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目前最大的发展弊端来自GPU、屏幕、光学结构、追踪定位、内容等多方面导致的体验眩晕感,这些已经成为业界共同的难题。而其中GPU作为VR设备核心技术,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在性能、功耗和成本方面做到平衡。目前,GPU芯片竞争格局尚未成型,上游芯片企业仍有诸多机会在此掘金。而未来谁是真正的赢家,静待市场检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424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2
下一篇 2022-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