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华为给区域经济又添了一把火

这个夏天,华为给区域经济又添了一把火,第1张

文: 科技 商业 于洪涛

从来都没有像今年一样,期盼这个夏天能更热一些。

当然,期盼热的不是天气,而是经济。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严峻挑战之后,我们都希望 社会 生活和经济运行能够进入快车道。

在中央提出“双循环”发展思路之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中,区域经济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夏天里,在从5月底至今的短短110天里,华为走遍了全国25个省的134个城市,开展了一场2020华为商业分销地市百城行活动,超过25000人参与。

在这次活动中,华为通过解决方案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为地市市场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再添了一把火。


区域市场和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国内大循环和产业升级的成败。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心城市和大型企业走在了前面,但对于广阔的区域市场和分布其间的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同样是他们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如今,线上化的工作、生活、生产模式,已经被普遍采用,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通过提升数字化水平来增强竞争力。

不过,区域城市和中小企业的IT能力相对薄弱,应用需求也与大型企业不同,因此,需要IT厂商能够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贴近业务场景、上手即用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华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为适配地市商业市场和中小企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标准的产品组合打造成为适配小场景的应用型解决方案。

本次活动中,华为面向全国的地市市场,发布了面向商业市场的智能安防“好望”系列摄像机产品,以及“智慧办公新物种”华为IdeaHub产品。此外,在解决方案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的应用特点和业务需求,推出了面向十大场景的智能安防解决方案,以及32个商业场景的网络应用解决方案。

上述为中小企业设计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是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众多的解决方案专家,根据深度市场调研,从100多个项目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是客户需求量最大、应用实践最多的实战型解决方案。

进而,通过本次会议,华为希望将这些解决方案推广到更多的地市,合作伙伴手中,帮助他们为地市市场和中小企业提供快速响应的本地化服务,帮助企业更快速、更有效的向数字化转型。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合作伙伴业务部部长杨文池在会议中介绍说,近年来,华为分销业务保持连续稳定增长,分销伙伴能力与规模不断提升。目前,华为正在与800多家分销合作伙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2020年,华为将继续加深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持续深耕地市市场,从政策和技术方案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地市市场的资源投入。

为了帮助地市合作伙伴提升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华为在地市市场设置了销售服务中心,将自有人员与核心伙伴销售下沉到地市,以便提高服务响应速度与客户满意度。

华为的首个地市销售服务中心成立于苏州,在本次2020华为商业分销地市百城行活动中,华为又在云南曲靖等多个地市开设了新的销售服务中心。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市销售服务中心,融合了华为自身和合作伙伴的资源,为地市伙伴提供全产品销售支持、技术和解决方案支持、服务支持等三大能力支持。


与此同时,诸多新的合作伙伴,也通过此次2020华为商业分销地市百城行活动加入到华为的大家庭中来。

华为正携手各地、各领域合作伙伴一起,面向本地政企行业开放创新价值和转型动力,共同探寻新时代下的发展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困难和挑战,进而助力区域经济的全面增长。

2020无疑是极其特别的一年。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各种挑战,给方方面面带来了严峻考验,但同时也让各行各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我们看到,由于意识的提高,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国家也认识到 科技 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出了新基建等相关举措,可望拉动万亿元的新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方面的需求增加明显。这对于包括区域合作伙伴在内的所有IT企业来说,都是重大利好,将带来很多新商机。

在2020商业分销地市百城行活动中,华为发布的很多产品和方案,都是围绕着这些新技术、新应用领域而展开的,可以帮助区域合作伙伴提升解决方案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地市商业市场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

按照“做合作伙伴的黑土地”的生态理念,华为一方面加大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投入,让黑土地越来越肥沃;另一方面则通过持续赋能,让合作伙伴更多、更好地在黑土地上种庄稼。

在服务地市市场和中小企业的过程中,一大批华为分销伙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华为的“黑土地”上迅速最大做强。很多优秀的分销伙伴,在此次系列活动中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给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小企业普遍希望能够得到一站式、全系列的解决方案,并且做到简单、易用。华为“全产品+全服务”的一条龙模式,能够及时响应伙伴与客户的多样性诉求,并提升合作伙伴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2020华为商业分销地市百城行活动已于近日落幕,一系列创新性、智能化、场景化解决方案,正在为区域市场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进而也帮助合作伙伴及时抓住新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在接下来的秋天里赢得丰硕的收获。

文:李婷 石丹

制图:焦震楠

ID:BMR2004


华为宣布捐献出鸿蒙全部基础能力,苹果iOS15全新 *** 作系统发布,谷歌Android12 Beta首批适配名单无华为身影,这是掀起“三国杀”节奏?


6月8日,2021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在线上召开,并推出了iOS15、WatchOS 8和macOS Monterey等新一代 *** 作系统,没有硬件发布。与往年不同的是,各大系统间的界限并不明显,而是通过某个功能或者服务进行串联,强调多设备协同能力。其中,macOS Monterey的重点突破在于支持多设备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多屏互动”是近几年华为电子产品的主要卖点之一。6月2日,华为HarmonyOS 2面世,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称,HarmonyOS是让多种设备融合形成一个“超级终端”。紧接着,6月4日,华为公布,已然把鸿蒙 *** 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全面开源下全力打造鸿蒙生态圈。


另一方面,国泰君安研报显示,现在全球范围内Android的开发者数量达到2000万,iOS开发者数量达到2400万。而作为新晋者鸿蒙的开发者数量尚且不多,据王成录介绍,目前鸿蒙开发者将近50万,今年的目标要超过120万。显然,华为鸿蒙要建立系统持续性,生态圈的建设成了最大考验。




华为捐献鸿蒙全部基础能力






“我们也知道只有基于开放的方式来做,鸿蒙的生态才有成功的可能。”对于华为捐献出鸿蒙全部的基础能力,王成录解释,“华为把鸿蒙最核心的基础架构的部分全部捐赠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各个厂家都可以平等地在开放原子基金会获得代码,生态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业务诉求做自己的产品,我们华为也是从开放原子基金会拿回来代码,再叠加上我们的产品特性做的产品。所以后续企业是否采用鸿蒙系统,加入鸿蒙生态就是企业的商业选择了。”


“华为鸿蒙在释放一个信号,它在告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鸿蒙是公开、开放的,是类似安卓,甚至比安卓还要开放的系统。鸿蒙现在捐赠给了第三方的公益组织 ,并不隶属于任何商业机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用。”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鸿蒙在邀请广大硬件厂商、智能终端等合作及竞争伙伴加入进来,一起建立鸿蒙生态圈。


孙燕飚认为,除了表明态度,华为捐献鸿蒙全部基础能力也意味着鸿蒙在消除硬件竞争关系,想快速形成商业模式的闭合。“鸿蒙落地让华为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进退维谷间,捐献鸿蒙让所有权不是华为,华为只是硬件‘运动员’。把鸿蒙开放给国家,为小米、vivo等头部厂商未来使用鸿蒙铺平了道路。”




建生态圈的机会与挑战




华为鸿蒙生态圈建设进行中。


随着华为鸿蒙6月2日发布以及两日后华为宣布已经把鸿蒙 *** 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消费者也将在多款智能终端体验到万物互联的新场景新生态。



华为方面表示,华为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华为方面表示,目前已有300+应用和服务伙伴、1000+硬件伙伴、50万+开发者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华为预计,2021年将有40多个主流品牌成为鸿蒙体验的新入口。



6月2日HarmonyOS 2的发布会上,余承东提及,鸿蒙 *** 作系统超越了过去安卓系统时代,并解决了安卓系统越用越老、卡顿及老化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显然,对标安卓并直言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感的背后,是华为方面希望更多的厂商加入HarmonyOS 2以完成华为鸿蒙 *** 作系统的生态建设。


毕竟,数字经济的底盘就是 *** 作系统,而 *** 作系统开发只是第一步,真正决定这个系统是否能活下去,是否具备持续性,生态才是关键。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曾对媒体表示,16%的市场份额是 *** 作系统的一条生死线,这是 *** 作系统能否形成稳定的生态闭环的体现。纵观 历史 ,Windows Phone、诺基亚、三星、黑莓均尝试过布局手机的 *** 作系统,实际上都经历了失败。据StatCounter数据显示,目前来看,移动端仍旧是苹果和安卓占据绝对优势。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移动端 *** 作系统份额的722%是谷歌Android,苹果iOS则占比2699%,合计9919%,其他 *** 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顾虑是,目前手机厂商的收入不完全来自硬件销售,更多地是来自生态收入。如果手机企业使用华为的 *** 作系统,则企业在其中的所有广告收入、应用下载量、生态体系都会被华为知道,如果企业是年销量超过5000万台,单就广告收入,用户数据就会被对方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顾虑。”葛甲认为,华为鸿蒙 *** 作系统的推广,是需要时间来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开发者之间的信任,不过其中的技术、资金、运营理念也非常重要。




HarmonyOS 2之于华为,并不仅仅是手机





万联证券5月31日发布研报称,“随着鸿蒙系统在手机、平板等应用端的规模性应用,有助于完善国产 *** 作系统及软件应用的产业链生态,促进国产软件的长期发展,同时搭载鸿蒙系统的产品也是中国自主可控创新发展的重要落地。”


葛甲也表示,行业对华为鸿蒙的期待主要是国产自主 *** 作系统的问世,“通过掌控底层代码,不受制于人,也没有禁用问题。”


禁用与“缺芯”相关联。2020年9月15日后,华为芯片全面断供,业务受到冲击,2020年成为华为近十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毫无疑问,美国对华为芯片供应链打击的影响仍在持续。发布会上,余承东也表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P50系列上市时间待定。但华为会尽快解决,将P50带给大家。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IDC数据显示,2020年Q4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为3230万台,市场份额为84%,同比大幅下降424%,在全球出货量排名跌至第五,也是出货量前五强中唯一一家出现销量同比下滑的品牌。因而,华为HarmonyOS 2则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华为业务的新晋增长点。但另一方面,HarmonyOS的问世,虽是华为对美国制裁的应对之举,但换个角度来看,何尝不是时机成熟的顺势而为?


孙燕飚认为,华为鸿蒙的诞生核心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先有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制裁和Google断供的GMS服务,后有近期安卓升级的首批适配名单无华为。另一方面,如今所有的应用生态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各种IoT设备接连出现,但生态发展缓慢,显现出设备协同能力不足,整体效率难提高。正如HarmonyOS 2发布会上余承东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智能家电设备的繁琐步骤把消费者挡在门外,智能家居的APP安装率不到10%,安装后的使用率则不到5%。






系统“三强争霸赛”开演?




6月8日,2021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在线上召开,并推出了iOS15、WatchOS 8和macOS Monterey等新一代 *** 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苹果的发布会强调,各大系统间的界限是通过某个功能或者服务进行串联,来强调多设备协同能力。而“多屏互动”是近几年华为电子产品的主要卖点之一。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是微软、苹果和谷歌三家在统领 *** 作系统,但在手机移动端却是苹果和谷歌的天下。对于新晋者华为鸿蒙的出现,不少网友表示,国产手机 *** 作系统终于出现了,将形成与iOS、Android三足鼎立之势。


苹果发布全新的 *** 作系统,而其核心的盈利商业模式一部分也在iOS助力苹果智能手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数据,今年一季度,iPhone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44%为5700万部,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据Canalys数据,今年一季度iPhone在中国出货量同比增长94%为1200万部。另一方面,据StatCounter数据,移动端 *** 作系统份额上,谷歌Android系统占比达722%,苹果iOS占比2699%,其他 *** 作系统占比不足1%。


国泰君安发布报告指出,“我们复盘 *** 作系统发展史,可以发现一旦某一赛道 *** 作系统的市场格局确定之后,后来者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性。Android在手机端非常强势,但他还是无法参与到PC市场的竞争中,因为后来者需要挑战的是先行者整个行业生态,现在全球范围内Android的开发者数量达到2000万,iOS开发者数量达到2400万,后来者想要‘革’这几千万人的‘命’,难度可想而知。”


但面对市场份额的压力,余承东曾表示,已售出超过10亿台的华为全场景智慧连接设备中(含在网手机超7亿台),约90%的存量和在售手机都可升级鸿蒙 *** 作系统。那么面对如此压力,鸿蒙能否鼎足而立占据市场一隅?


“鸿蒙目前没有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而盈利模式是靠参与者共同思考出来的。因此华为生态的‘摊子’越大,参与者越众越容易快速形成盈利的商业模式。”孙燕飚认为,从产品及硬件层面来说,苹果、安卓和华为可以是“三国杀”,但从 *** 作系统来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苹果是封闭式的自用系统,而安卓是第三方开放式应用系统,而华为鸿蒙是面向物联网的系统层面的 *** 作系统。目前 社会 在步入万物互联的AIoT时代,所有系统都要进行升级和兼容,既封闭又开放,未来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而越来越智能的东西一定要有 *** 作系统。谷歌虽然有新系统面向万物互联,但并没有投入商用,而鸿蒙从这一点来说,是走在前列的。”


项立刚认为,目前鸿蒙是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项立刚表示,“华为鸿蒙立足物联网理念,这个思维是领先的,而华为作为世界头部的手机硬件厂商,其销售的量非常多,这些销售出去的手机如果全部搭载鸿蒙 *** 作系统,销售基础是有的。另一方面,从资金、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来说,华为也同样具备了抢占市场的基础”,但项立刚也表示,华为的最大机会还是做新的市场。


“大家都希望通过鸿蒙系统来解决手机的问题,但我认为它最终解决的恰恰不是手机的问题。”葛甲认为,如果说鸿蒙要和苹果、安卓抢夺用户,那么在移动生态里面是看不到鸿蒙的希望的。他分析道,“现在用户习惯已经固定了,鸿蒙并没有先发优势。当一个市场态势已经形成了之后,下大力气挖掘存量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发市场争取增量才是明路。”鸿蒙的实际着力点就是物联网,手机只是一个副产品。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物联网的节点,这时需要一个系统去统筹。同时,物联网发展极快,物联网每年的增长节点都是过去 历史 的总和,而这个物联网统筹就是鸿蒙的 *** 作系统。


对于鸿蒙在物联网领域的未来发展,葛甲认为,鸿蒙如果成长起来或将成为物联网行业中 游戏 规则的制定者。“物联网技术谷歌有、苹果有,但是它们缺乏相关的物联网消费市场。我认为,中国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一定会是世界第一。因为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更多是应用在工业上。而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是唯一一个占有全部工业门类分类的国家,其工业产值也是比美日德加起来的总和更多。做得好与不好另说,但中国是最好的一个物联网消费市场。相比较之下,美国和欧洲是没有这么多市场的。”


“华为设备间联网做得很好,让多设备共存、兼容以及相互间的数据实时转换,这是物联网的基础。但同样,华为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软件人才不占主导地位,它需要建立软件文化;二是标准构建问题;三是前景好但无成功的商业案例。”不过葛甲也表示,机遇总比挑战多,如果华为HarmonyOS一旦进军物联网,那必定是一番新天地。


华为兼并:2019年,华为收购了意大利电子设备制造商Sistemi2010SpA。这次兼并为华为在欧洲市场扩大业务提供了支持。2019年,华为收购了英国芯片设计公司(CSP)Neul。该公司拥有在物联网领域具有领先技术的专利和知识产权,这次兼并为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1、兼并的特点有市场拓展:华为通过兼并外部公司,可以更快地进入新的市场和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2、技术提升:华为通过兼并拥有技术领先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资源整合:华为通过兼并可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2021年9月24日,深圳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平安,注册资本3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云计算设备制造;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张平安

张平安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华为云CEO。他于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华为产品线总裁、高级副总裁、战略与Marketing副总裁、地区部副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华为赛门铁克首席执行官等职。

人物经历

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产品线总裁、高级副总裁、战略与 Marketing副总裁、地区部副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华为赛门铁克首席执行官、企业业务BG首席运营官、电信软件业务部总裁等,现任软件产品线总裁。

2018年3月23日,华为完成了董事会换届选举,张平安卸任华为董事会成员。2019年4月,担任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2021年4月,担任华为Cloud BU 总裁。2021年5月,担任华为云CEO。

深圳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云计算设备制造;云计算设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软件外包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量子计算技术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商用密码产品生产;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广告制作;广告发布(非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

销售代理;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网络技术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网络文化经营;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

2021年6月2日,对于华为和很多关心华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千呼万唤的华为鸿蒙 *** 作系统(HarmonyOS)正式发布,虽迟但到。就像HDC 2019上鸿蒙初次发布那样,准随着它的争议从未消失,且更随着手机鸿蒙系统的推出在即,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HDC 2019之后,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华为鸿蒙系统的那些事儿》的文章,此时此刻,我觉得是时候再说说华为鸿蒙系统那些事儿了——虽然我知道,在这个当口,写这样一篇文章很可能给我自己挖一个大坑……

不搞懂Android,你就看不懂鸿蒙

关于鸿蒙的最大争议点无非就是:“HarmonyOS是不是套壳Android?”要说不是,不服气的人肯定大把,要说是,那也一样不得了,那就一层层地说清楚。首先,让我们看看Google手中的Android *** 作系统是怎么回事。

回顾一下Android *** 作系统的起源。它是由知名IT人Andy Rubin于2003年10月成立的Android公司推出的产品,其本身是基于Linux内核开放源代码的 *** 作系统;2005年8月,Google收购了Android公司;2007年11月,Android *** 作系统首次亮相,同时Google宣布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Android的源代码,Google牵头的OHA也正式创立(OHA,Open Handset Alliance,该组织最初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2008年9月,Android 10版本正式推出,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G1发布,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启。现在,Android *** 作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大 *** 作系统,也广泛使用在智能手机之外的很多设备上。

Android的起源和开源两个字分不开。是的,Android系统底层所使用的Linux内核,是必须遵照GPL协议进行开源传播的(GPL协议,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GPL,通用性公开许可证)。这个协议中的一项原则就是:确保软件自始至终都以开放源代码形式发布,保护开发成果不被窃取用作商业发售。

因此,采用Linux内核的Android *** 作系统,也不能违反这个协议, 前边提到的Android免费开源许可证授权,就是指Google要向使用该 *** 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厂商提供开放的源代码,即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但这部分源代码并不代表“Android” *** 作系统的全部。

Google当初看上Android,可不是想要将这个开源系统作为一个免费的“慈善”项目来推动,而是在意Android这个平台的商业化潜力。于是,在收购了Android系统之后,Google就按自己的设想打造Android系统,即在开源代码的部分之外,基于自家在移动互联网上强大的控制力,把Gmail、Maps、Google Play、YouTube、Chrome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应用服务整合为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服务包植入,从而形成了这个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理解Android系统的本质,就是AOSP+GMS的合体。

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厂商可以自由使用AOSP提供的免费源代码进行自家 *** 作系统的开发,但想要卖得好,拥有更多的用户,却离不开GMS包含的应用,在Android的商业模式中,Google有一套严格的机制在免费开源与付费授权之间取得平衡的。

之前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2016年间,Android *** 作系统为Google供贡献了高达310亿美元的营收,而利润更是高达220亿美元,也就是说,数以亿计的搭载Android *** 作系列和GMS服务包的智能硬件们,都成为了Google帝国的现金奶牛。

只是,Google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却总有不能企及的地方——中国大陆。早年因为不愿意服从法律监管,Google几乎将整个互联网服务都移出了中国大陆市场,但是Android *** 作系统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中国市场壮大。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Google不能在中国提供服务,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们,早就习惯了自主开发没有GMS,但又包含完整本地化服务的自主UI,但因为要面向全球市场,所以又会在自主UI中保留Google GMS框架,这样就可以在海外市场很方便地接入GMS并激活一系列的服务。

因为GMS服务不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手机厂商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接入很多自己的服务,比如应用商店、主题商店、内容、支付、推送等,可是没有Google Play的应用审核机制,国内的软件生态是啥样大家都看到的,到最后手机厂商自己都受不了了,才有了“统一推送联盟”、“软件绿色联盟”之类的组织,且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现在已经好多了。

随着Android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Google也开始做一些小动作——毕竟这家公司的口号在2015年就从“Do not be evil”变成了“Do the right thing”。如将一些关键特性和重要代码的更新放入GMS包的版本迭代中,比如部分组件、驱动等,有意拉开Android与AOSP的代数差距,从而凸显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对Android生态的控制力。所以,为了能让自家的UI能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智能手机厂商们对Android的魔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回到华为。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被视为美国对华为终极打压的开始,首当其冲的就是销往全球的华为新款手机不能再使用Android系统。

是的,华为的确是不能使用Google的Android *** 作系统了,但更具体的描述应该是: “华为不能在自家手机新品中内置GMS服务,但AOSP源代码的使用丝毫不受影响”, 而非那段时间盛传的华为手机从此变砖。但是,无法内置GMS,对于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但好在对于系统本身进化影响并不大——现在让我们来到第二个话题:“华为掏空Android。”

华为真的掏空了Android?

华为是否掏空了安卓?这应该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拉出来遛一圈儿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 答案:是也不是。为什么说不是?因为AOSP还在呢,华为从来没有说过要排斥这个开源项目的,毕竟在这个软件生态上运行着数以百万计的应用,真要把这个掏了,难不成华为要自己做一个全新的软件生态,脑子抽了还差不多。为什么说是?因为华为对Android *** 作系统的改变也是真实的,很多谷歌做的东西,很多都被华为自己的东西替代了。

这个涉及一个主角, 即EMUI,华为自主开发的UI,或者说两个主角也行,EMUI+HMS。 在这其中,现任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王博带领的EMUI团队显得尤其重要,从他2016年加入这个团队之后,EMUI的根本性改变就发生了,用他的话说:“EMUI不仅仅是一个UI,而是一个平台。”EMUI是如何从UI变为平台的呢?简单梳理一下:

-EMUI 4X时代,主要的变化还只是TEE OS(即用于指纹的TustZone)以及SensorHub这样基于硬件功能的模块上;

-EMUI 5X时代,这是一个战略级别的关键版本。解耦Android底层组件,精简各子模块。虚拟机在这个版本也得到了优化,特别涉及了垃圾回收机制(GC)、AOT(运行前编译)、数据库优化(IO并行)等。在这个版本,新的文件系统F2FS(针对闪存推出,大幅度减少文件碎片),还有UltraMemory(即4GB运存达到友商6GB运存效果)的推出,通过对各个Android底层技术模块的深度开发,让EMUI团队敢于将“十八月不卡顿”放到了公众面前,没记错这就是EMUI第一个大争议点出现;

-EMUI 8X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加入系统,iAware借着算力,整个系统的后台管理模式更合理,图形引擎得到升级,即半路加入的GPU Turbo,这是EMUI对Android系统全栈图形模块修改的开始,EROFS超级文件系统也在此期间亮相开源社区;

-EMUI 9X时代,也是“Turbo”的时代,GPU Turbo 20、CPU Turbo、LinkTurbo都是在这一代出现的,系统性能继续优化,EROFS正式加入,连接能力得到强化。2019年MWC上,华为“1+8+N”智慧全场景战略首次浮出水面,在这背后,鸿蒙的研发其实已经悄悄进行了不短的时间了;

-EMUI 10X时代,分布式技术、软总线、超级终端这一系列的概念出现了,它在HDC 2019上推出,伴随着它一起发布的就是鸿蒙10,其时还是一个半成品,只能叫 *** 作系统内核。只是因为2019年5月16日的事件,它不得不作为战略产品提前亮相,在推出的时候,鸿蒙就直接宣布将会开源;

-EMUI 11X时代,鸿蒙来到了20版本,但HDC 2020的主角是HMS和AppGallery,不但前边提到的一系列系统底层的能力变化全部被涵盖其中,连Google最引以自傲的营收来源GMS服务、Google Play也被替代了。

看完上边这个简单的梳理,你是不是对本章节开头的那个问题概念更明晰了? 如果说华为掏空了Android,没错,华为EMUI团队觉得Google做得不好的地方,要么魔改,要么就干脆换掉,比如底层连接协议。 特别是在2019年5月16日之后,即EMUI10和11两代,这样的动作愈加突出,幅度也越来越大。

要说华为没有掏空Android,也没错, 因为现在华为完全自主运营的AppGallery应用商店,里边的应用都是基于AOSP规范开发,但又置入了HMS服务的华为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应用在没有GMS支持下的消费者体验问题。 毕竟在全球范围内,华为已经积累了7亿多终端用户,在他们换机或是华为解决手机硬件产品问题之前,用户还是要继续使用这些华为手机和软件服务的。

到这里,为什么会有鸿蒙这个东西了应该也有答案了。 “低情商”的说法,它有点像是华为在EMUI进化过程中,用来解决多设备连接协作问题中的“副产品”;“高情商”的说法,它是包涵底层互联协议、芯片能力调用、多设备协同过程中交互界面等全方位解决方案的集合体,高效率的连接(HiLink)、低时延(HiLink)以及微内核(比如LiteOS)是它的三大特点,所以,从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度来说,鸿蒙肯定就是一个全新的 *** 作系统。

因为华为的工程师认为,当前物联网的连接协议太过碎片化,从业厂商开发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最后出来的产品也就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华为“1+8+N”战略的推进效果,“1+8”都是华为自己的好说,“N”怎么办呢?那就交给鸿蒙来解决吧。

这是发布会后宣布的消息:2020年和2021年,华为按计划分两次把HarmonyOS的核心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整合其他参与者的贡献,形成 OpenHarmony 开源项目——这和AOSP是不是差不多?这就是为了能让其他有兴趣加入华为“1+8+N”战略的设备制造和服务提供商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生态系统。在2021年5月18日上海的华为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还提到了鸿蒙的商业模式,包括免费认证服务这些内容,我有整理专访,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在2019年发布鸿蒙10的时候,华为的确是没有那么快的计划将它放在智能手机上。HDC 2019之后对余承东的专访中,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确认谷歌不再为华为提供 *** 作系统,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通过升级,将所有的华为手机 *** 作系统的内核更换为鸿蒙,但是我们现在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我们还是希望可以让合作伙伴(主要是指美国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但同时,他也说了三个“Ready”,意即华为是可以随时这么做,而在6月2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手机的鸿蒙升级计划是何等规模大家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王博早些时候的回答也是:“做 *** 作系统并没有难度,关键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时间来到2020年5月16日,美国针对华为的终极制裁到来,手机SoC芯片断供,蓬勃发展的华为手机业务随时面临停摆的问题。虽然现在看,华为还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公司的芯片,在全球继续推出4G手机产品,但GMS同样不能使用,出货量也会从过去的亿级下降到千万级,决定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的“1+8+N”也随之面临巨大的挑战。两年前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瞬间就变成生死存亡的关键,HarmonyOS变得意义更加重大,不得不发。

并肩前行的OpenHarmony和HarmonyOS

我相信有了前边两个部分的铺垫,再进入第三个部分,很多人的困惑应该会少很多。华为目前对鸿蒙这个 *** 作系统的定义是: “HarmonyOS是新一代智能终端 *** 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 ,它与我们使用的Android这种宏内核系统在思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宏内核 *** 作系统我们用得很多,电脑上的Windows、手机上Android都是,它最大的特点是设备要装载这个 *** 作系统,就得所有的系统组件全部加包一起装载,不管用不用得着,同时在运行时,系统也会依据内存大小,自动加载组件,响应速度是提升了,但会消耗极大的系统资源。

到2021年我们已经能见到最高达18GB RAM的安卓手机了,而在当前主流的Android 11系统描述中写到:“设备最小运行内存为512MB”。如果设备的运行内存小于512MB,要到不能用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要么就只能用老版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有些车机还在跑Android 44版本……

但是鸿蒙的设想就恰恰是反过来,它从架构设计上就进行了全栈解耦,将庞大的 *** 作系统打散,拆解成很小的颗粒,不同能力的设备只需要按自己的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模块能力加载即可, 比如鸿蒙系统的前身LiteOS,它最小的体积只有10KB,你能相信它是 *** 作系统么?可它就是!华为认为这是未来物联网时代和必然趋势,巧的是Google也同样这样认为,所以,足足被其孕育了5年的微内核 *** 作系统Fuchsia,刚刚于近日才正式推送,它的目标就是替代Android和ChromeOS,从而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的多样终端和生态。

为了更好地让合作伙伴与开发者适配设备与系统的能力,华为将采用鸿蒙系统的设备从L0~L5做了6个分级,其中从L0~L2这三个级别的设备,要么没有交互界面,要么交互和功能都非常简单,家电、手环就算这种设备,运行内存也非常小,甚至低到KB级,其被定义为瘦终端,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代码百分之百来自华为,不包含AOSP的任何部分;而L3~L5这三个级别的设备,有交互界面,可应用扩展,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车机、VR/AR等这些设备就属于富终端的类别,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就会引用AOSP的部分代码。在这其中,手机无疑是功能最复杂的核心设备,会跑最多的应用,它引用AOSP顺理成章。

所以,这次发布的HarmonyOS是何物就好解释了。 华为软件团队开发出的OpenHarmony开源项目用来构建“1+8+N”生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华为手机终端团队加入HMS服务包,提供全套华为服务和连接能力,包括嵌入HMS服务的华为版应用,再加上部分AOSP开源代码,支持Android广泛的应用生态,保证消费者可以继续无障碍地使用已有的应用 ,这就是今天发布的HarmonyOS。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感觉眼熟?

没错,苹果现在M1平台的MacBook就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它既可以运行macOS应用,又可以运行iOS应用,而HarmonyOS呢,既可以运行原来的Android(APK)应用,又可以运行鸿蒙平台开发的应用(APK)。所以,6月2日发布会王博演讲的最后一个环节的话不晓得各位注意到没有: “HarmonyOS是基于OpenHarmony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版” ,也算是把两者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了。

关于鸿蒙系统是否是完全自主开发,要是没记错,华为自己是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类的话倒是看到过不少, 这个巨人放在HarmonyOS上,就是AOSP。至于有人说到的鸿蒙上使用的代码老旧,经过前边两个章节的介绍你应该明白,这对现在的华为和EMUI来说并不太重要,因为Android *** 作系统最核心的模块,华为早就已经是脱离谷歌自己在做更新,包括HMS加入后,连应用验证都自己在做,依赖度已经非常低了。

所以,现在EMUI 11还只基于Android 10版本的AOSP代码,但其对比采用Android 11版本的友商系统体验如何,相信大家心里是有数的。只是因为环境的关系, 本来应该“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全部被按下了快进键,很多还没来得做的事情,也都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比如代码替换等,相信今年的HDC 2021上华为软工团队会有更多新消息放出。

选择在现在推出HarmonyOS,对于华为也是有风险的,早年阿里YunOS与Android商业生态的冲突让我们第一次理解到了Google对“开放”的态度。现在,HarmonyOS可能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好在华为有HMS和初具规模的AppGallery可以进行一些对冲。

但对比这样的风险,真正的风险还是时间。从2020年5月16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是28个月左右,留给华为以手机产品为中心推进“1+8+N”战略的时间并不多,在余下的短短1~2年时间里,华为除了继续保留尽可能多的存量用户,还需要完成去手机中心化的“1+8+N”战略,还需要团结尽可能多的手机厂商来形成新的中心,从之前与杨海松的对话来看,新战略中的“1”,很有可能就是App了。

但另一方面,杨海松也说过: “华为擅长做产品而不擅长做生态”,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以前华为做产品,秉持的是“进入一个行业,就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的“霸道”原则,现在做生态,华为应该想的是如何交到更多朋友,合作共赢,姿态非常重要……

写在最后

“华为推出HarmonyOS,中国骄傲”,发布会之后,以此为主题,各种各样的鸡血文章、小视频又出现在各大内容平台上,好一场流量盛宴。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一年前,在他们口中,似乎华为能以一己之力,一夜之间厘清中国整个芯片产业的 历史 欠账。华为人并非没有看到这些,但现在的他们,哪里有功夫去理会这些论调,有太多事要做了。虽然这篇长文,也许看到的人和看完的人有限,但我觉得能把那些关于HarmonyOS的事儿解释清楚,足矣。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实现万物互联。

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普遍应用到生产制造、环境保护、智慧城市、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物流跟踪、个人健康、汽车工业、智慧农业等方方面面。

华为认证每个方向都有每个方向的用途,只要是个人工作中有用到,或者对这个方向感兴趣,就可以学习这个认证。

华为IOT认证目前华为发布有HCIA-IoT认证和HCIP-IoT Developer认证。

HCIA-IoT培训与认证在IoT领域具备基于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架构实现端到端物联网业务开发的工程师

通过HCIA-IoT认证,您将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基础架构,并能够基于此运维和开发,同时具备基于该架构实现端到端业务的开发能力,胜任物联网运维/开发工程师岗位。

HCIP-IoT Developer培训与认证能够使用华为物联网产品与技术进行综合创新的高级工程师

通过HCIP-IoT Developer认证,您将掌握华为云物联网解决方案关键特性,产品模型和编解码插件,LwM2M/MQTT协议的技术原理,物联网常用AT指令,Huawei LiteOS等知识,具备开发产品模型和编解码插件、运用Huawei LiteOS实现端云互通,并灵活使用物联网协议,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开发产品应用的能力。

关键是老余能打又能扛,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他的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把云BG带起来就基本上可以接班了!加油老余

时势造英雄,如果当时华为头号技术天才李一男不走,现在估计没余承东什么事,华为的路也许没今天这么难走,李一男是技术型天才,余承东就不一样,他是多面手全方位大才,余承东撑起华为手机的半边天怎么样的荣誉和赞许都不为过,现在转行云计算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余大嘴不会让支持他的所有人失望。

1、雷军雷布斯谈到创业时找伙伴一定要找那些有过几次成功创业经历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余承成从过往整合无线和终端两大业务板块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其能力,威望也足够震慑那些华为老臣,杀伐决断由老任撑腰应该问题不大。

2、在整合华为终端的战役中余承东对云并不陌生,接管起来连学都不用学。另外从四五年就布局鸿蒙 *** 作系统,专注于物联网业务,可以看出对未来的布局已经很深了。未来一定是c2m的格局,C端消费者互联网业务,掌握客户需求;M端机器个性化生产。这两者纯天然是联系在一起的,负责人不统一,很容易打架。让余来负责顺理成章。

3、综合分析这几十年ICT行业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1980到2010这三十年产品服务新技术是从政府企业到个人;未来2010以后发展趋势是新技术先从移动互联网发展出来,然后延伸到政府企业。这是大趋势,余从负责终端延伸负责企业云业务是暗合这个趋势的。

4、从无人驾驶和物联网云服务这两大事关华为未来命脉的业务委让余承东来负责。任务很重,但离封神的距离很短。祝福华为成功,这也事关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能否成功。

首先必须承认余承东是真的厉害,能干事,能力强,很拼,对任正非也十分忠诚,能短短几年把终端业务做出全球第一,真的很了不起!

从余承东的经历来看,他就是典型的理工男,而且绝对是个理工科大神。 余承东当时是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又考上清华大学的硕士。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当时华为名气也并不大,但他居然一呆呆了25年。

网上有很多人挺佩服余承东的,他在华为是类似于《亮剑》中李云龙的一个形象。一个敢打硬仗、作风顽强,把队伍带的嗷嗷叫,蔑视强大对手,从心理上就不怵任何强敌。可能不是个帅才,但肯定是个将才。

当然余承东能做出成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华为企业文化的成功。唯才是举,所以任正非一再强调,华为不要完人,要有缺点的英雄。

平时说的头头是道,为人四平不稳,到处传经布道,就是没有成绩,公司一塌糊涂,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 最稀缺的就是余承东这样的人,余承东是情商不高,说话有欠考虑,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没办法忽视他,毕竟这个 社会 还是以成败论英雄。

做人先做事,你连做事都不成功,还有什么资格谈做人,这个世界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别忘了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的时候,华为手机是个什么样子,就是低端贴牌手机。 而现在华为手机又是个什么存在,世界第一,国产手机头把交椅,国产手机中唯一一个高端品牌,谁的功劳?余承东的贡献肯定最大。

要知道华为之前是搞B2B业务出身,对应的客户是运营商,但是现在要搞B2C了,对应个体消费者了,这需要重新思考,重新试错。 对于当时线上还是线下问题,华为当时也很犹豫,而且十分焦虑,有种彷徨不知去路的感觉。当时他们的做法是都弄,都试试。

可见余承东在手机业务的成功是华为方法论的成功,不能仅仅归到余承东个人身上,但余承东也确实是华为体系下不亚于李一男的人才。

余承东在负责终端线之前,已历任过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等职。他在欧洲片区时,正是华为全面突破欧洲市场时期,应该说单就欧洲战绩,就足够一个人吹上一辈子了。

而在承继了前几位同事的失败教训之后,余再次在终端业务上大展宏图,有时运成分,有能力成分。但是,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在华为体系下取得的成功。

不过据说余承东快要从终端CEO下来了,但本人还是希望他继续执掌,抛开傲慢与偏见,你会佩服这样的一个真性情的人。


余承东于1993年加入华为,已经在华为待了二十七年,是地地道道标准的华为人。

进入华为,余承东先是在华为无线部门,也就是现在的运营商业务。

1998年,余承东带队3G网络项目,华为在研发上投入了40多亿元,此前的2G GSM上华为也投入了16亿元的研发。

但由于国内迟迟不发牌照,华为2G国内几乎颗粒无收,3G也是迟迟没有突破,华为亏损很严重。

当时任正非见到无线产品的负责人就经常问: “你们什么时候给我把60亿拿回来? ”这搞得无线产品总裁徐直军和3G产品总监余承东压力巨大。

华为无线被迫走向海外,香港是出海的第一站。

在香港,华为通过给运营商提供借款和入股,获得了香港WCDMA订单,并以此作为标杆案例,接着拿到阿联酋电信的3G订单,自此,华为无线的海外业务,开始突飞猛进。到了2005年,华为的海外收入超过了50亿美元。


余承东还主导推动了2G和3G的一体化基站解决方案 。 余承东顶住压力拍板,倾尽无线部门全部的力量,调动了全球顶尖的专家,用了一年多时间,攻克了多载波技术,推出了SingleRAN——一体化基站建网理念和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运营商多制式建网难题。

这个解决方案几乎横扫欧洲所有运营商,让华为无线产品的收入位居世界第二,逼近当时的爱立信。

可以说,在无线业务时, 余承东已经成了任正非眼里,一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大将 了。


在2011年之前,余承东并不为人所知,他似乎是隐身的,外界根本不知道余承东是干嘛的。

彼时,华为手机业务正在经历一波三折。

终端业务自从诞生就不太顺利,任正非坚持“华为不做手机”, 在3G业务部张利华的一再建议下,任正非终于在2003年同意立项做手机

但华为手机的早几年做得并不成功,主要为运营商贴牌做定制,价格低廉,性能一般,甚至连自己的员工都不愿意使用。

2008年,任正非一度决定将华为手机业务出售,但在当时“蓝军首长”郑宝用的力阻下,华为终端才得以保留。

直到 2010年,任正非将余承东从无线调到了终端,华为手机才开始逐渐上了轨道,余承东也开始成了“余大嘴”,成了常常和雷军的名字排在一起的手机界大佬


余承东到了终端,陆续三板斧出手,砍掉3000万部运营商定制机,定为中高端路线,力主使用海思自研的芯片,虽然经历了前期的挫折,但从2013年全球销量一举超过400万台的P6机型开始,余承东“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终端路线,终于获得了成功。

此后,对标小米的“荣耀”独立成一个品牌,华为的P8、荣耀7和Mate7相继面市,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开始逐渐增加。 到了2019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已成为华为第一大营收贡献者

一波三折的华为终端,起于张利华,中途郑宝用力保,余承东手上崛起,真可谓三个人,一部华为手机史。


华为被断供芯片和GSM系统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华为终端。

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华为终端确立了 “1+8+N”的战略方向,虽然由于芯片短缺导致华为手机的出货影响,但华为可以有更多的战略力量在“8+N”上发力,华为智慧屏、车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等,正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新主力。

两个月前,余承东刚刚被赋予了统领 汽车 BU的重任,1月27日, 华为发布最新的人事任命公示,余承东兼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


余承东兼任华为云和计算业务负责人,也就意味着余承东将同时负责手机、 汽车 以及云业务。

如果考虑到当下终端手机业务的困境,这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余承东,危机之下,一并统领手机、 汽车 、云业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一场华为终端的破局之路,也是华为芯片断供的破局之路,更是华为未来的破局之路。

余承东,正是这一场破局之战的先锋大将

可以说,华为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在每每经历危机之时,任正非慧眼识人的启用余承东并在“倒余运动”中力挺,可谓是极具战略眼光和超前格局。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凡成大事者,必有过人的眼界。

任正非凭借超越常人的眼界和智慧,将华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发展成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在《眼界决定你的高度》中,任正非用32年创业经历、75年人生智慧,为您讲述华为领袖的超前眼界、非凡气度、宏大格局和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心得。

《眼界决定你的高度》分别从眼界、战略定力、创业纲领、企业价值观、奋斗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本书,任正非告诉你,创业史我们应该做什么,创业要想获得成功,不能只靠“狼性文化”,领路人还必须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眼界和大智慧。

国人最容易被忽悠。谁善于忽悠,谁最能忽悠,谁就能掌握绝大多数消费者。余承东号称“大嘴”,再加上华为这个平台,可谓珠联璧合,大有用武之地。余承东为华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贡献仅次于创始人任正非,他为华为赚了不少钱,尤其是手机全部是溢价卖出的,还为华为圈了不少粉丝,难得的人才呀。

余承东为华为贡献很多他曾经忍辱负重赴东北开拓市场又远赴欧洲开辟英国德国市场其功劳不亚于何庭波,关键是他许下的承诺基本都承诺都实现了,如此能打硬仗的牛逼人可谓一将难求,没有余承东华为可能都垮了一大截这也是任总如此器重他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华为选择了余承东?选择他当部门领导、还是当接班人?

以前的李一男,特别是孙亚芳,都曾经被认为无限接近接班人的位置,结果呢?

任总在大家心目中跟神一般的存在,你都能猜到他会怎么想?

除了老于能力强,出业绩,还有就是有个轮值CEO太强势,功高震主。老板早就想下手,现在在传说这个轮值要离开

这个问题不要问大家了,直接问问任老板[大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512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