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定义详细点

物联网的定义详细点,第1张

1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 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美国IBM“智慧地球”为代表的定义: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 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 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 成物联网。
3EPC基于“RFID”的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4我国中科院基于传感网的物联网定义:
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一定 的组织和通信方式构成的网络,是传感 网,又叫物联网。
5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
中国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就是要基于RFID、GPRS和高速宽带的无处不在的网络。
现在运营商的责任在于找到每一个物,匹配相应的终端和网络,同时引入 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体 系。”
按照上述定义,目前比较流行,能够被各方所接受的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 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 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 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其核心是将 互联网扩展应用于我们所生活的各个领域。

1、“智慧地球”最早是由美国IBM2008年提出的。

2、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智慧城市的五大内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智慧城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关于智慧城市的具体定义比较广泛,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构建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可持续创新生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作者:

缪可延
IBM 副总裁,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事业部总经理

2020年的新冠疫情,来如山倒,去若抽丝,寰球经济同此凉热。

IDC 在近期一个调研报告中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从“新非常态”到“新常态” 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企业的核心关注点在每个阶段也各不相同。在 COVID-19 疫情爆发的危机时刻,企业关注的是业务能否延续;经济下行放缓之时,企业开始考虑成本优化;到了谷底的衰退期,业务的d性至关重要;在重回增长之前,是关键的平台期,也是一个分水岭。

很多人在苦苦挣扎,思考如何在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生存和运营。疫情暴露了与企业数字就绪相关的各种漏洞,很多企业领导者都把加快数字化重塑提上首要日程,希望可以做到短期应对与长期战略规划并举,堵住漏洞,成为竞争中最智慧、反应最迅速的企业。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技术的选择、业务模式的选择、生态的选择。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对业务的很多方面做了数字化,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把智能化运营、d性应变和灵活优化生产力等数字化方案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实现规模化的企业数字化重塑。此时此刻,企业在做出对未来影响深远的重要选择时,应该系统地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如何把 智能化运营 贯穿于企业所有的应用和系统之中?

第二,如何 d性应变 ,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突发危机?

第三,如何 具备灵活性 ,让企业能够自由选择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优化成本效益和生产力?

第四,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业务环境,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和 规模化创新 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重塑?所谓的规模化创新是指企业整体有序的创新,不只是局部创新。

混合云的敏捷性与贯穿企业应用与系统的智能化,是企业面向未来智慧转型,实现价值飞跃的关键。大家都在谈上云,也在尝试不同的云,但真正好的云平台战略并不简单,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业务战略,与企业的数据、安全、智能、移动等战略保持一致。

上云是大势所趋,但是仍有 80% 的企业关键业务负载还没有上云,且难度比已经完成的 20% 要大得多。就像搬家一样,容易搬的那部分已经搬了,而最难搬的都是最贵的家当,包括在原有架构上面运行的关键应用和宝贵数据。今天,企业是在新家全部重新置办,还是将以前值钱的家当好好地用起来?疫情之下,企业希望寻找能够以很好的成本效益地把这件事做好的技术伙伴。不仅如此,搬新家还需要遵从新世界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所有这些,都使企业接下来的云转型难上加难。

IBM 收购红帽之后,红帽 OpenShift 这一领先的企业级开源技术成为 IBM 所有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底座。OpenShift 是六大 IBM Cloud Paks 的核心;IBM Cloud、IBM Z、LinuxOne、IBM Power Systems 和 IBM Cloud Satellite 都在 OpenShift 上运行;IBM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也基于 OpenShift 构建。基于这一底座,IBM 可以帮助企业在任何环境中运行工作负载,在保护和优化企业过去 IT 投资的同时,负责任地帮助企业以更优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迁移到云端新世界。在搬家的过程中,如果你想尝试其他的 “设计公司”,选择其他的云厂商,没问题——IBM 的强项就是能够提供企业级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基于红帽 OpenShift 的技术底座,帮助客户实现平稳过渡;同时结合其他云厂商的优势,不被锁定又可以无限扩展,真正实现随处运行,整合所有。

IBM 的混合云平台基于红帽 OpenShift,向下可以连接任何 IT 环境(公有云、私有云、本地、边缘),不同的公有云厂商,从数据中心到边缘端;向上是基于 IBM Cloud Paks, Watson AI 应用的混合云软件,以及红帽和 IBM 开放的 ISV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由经验丰富的 IBM 专家服务团队提供端到端的混合云转型及创新服务。作为新世界混合云环境下的通用语言,OpenShift 把 IBM、客户、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不同供应商,这样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创意创新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成为开放架构的生态纽带。

未来三年,IBM 将投资 10亿美金,打造具有无限扩展和定制能力的更加广泛开放的混合云生态圈,推进基于 OpenShift 的混合云平台的新产品和新方案的上市与落地,惠及更多的伙伴和客户。

在中国,我们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例如,我们与神州数码和红帽携手,共同推进 IBM 混合云平台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本地化落地。我们也与国内重要的公有云厂商合作,不久前我们把阿里云加进 “IBM 认证的公有云(IBM Eligible Public Cloud)”名单,这意味着采购 IBM Cloud Paks 产品的客户现在可以选择在阿里云上部署和实施 IBM Cloud Paks 的容器化产品;与此同时,阿里云的客户也可以选择 IBM Cloud Paks 作为他们混合及原生云部署的企业 PaaS 平台,展开下一阶段的云智之旅。这是 IBM 混合云平台“随处运行”价值定位的最佳例证,也是 IBM 在中国扩展混合云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的目标是要满足中国各种类型、每一个企业的云转型需求,同时也为那些渴望以平台战略取胜的客户打造“1(客户)+1(IBM)+N(客户的生态伙伴)”的行业生态云的创新模式,为中国企业的疫后重塑提供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价值。

过去 100年, 科技 改变了人类 社会 与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次重大变革的背后,都少不了 IBM 的身影。IBM 也许不是最炫的公司,但是在一个个生死攸关、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时刻,IBM 总能凭借领先的 科技 和创新的理念,引领自身的转型、推动 社会 的进步。

2003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IBM 前瞻性地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 倡导把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现代化,开启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征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IBM 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倡导在扁平化全球化的时代构建一个Interconnected(互联)、 Instrumented(物联)和 Intelligent(智能)的世界。今天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 科技 发展的战略重点。

2012年,IBM 提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企业的未来,加大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投入。2015年 IBM 明确公司要转型成为提供认知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的公司。今天的 IBM,云营收已经位列全球第三(数据源:Enderle Group),AI 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数据源:IDC),云计算专利数从 2012年累计至今达 11000多项,位列全球第一。

2019年,IBM 完成史上最大的 科技 收购案,以 340亿美金收购开源 科技 领军企业红帽,进一步明确了 IBM 的混合云平台战略。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危机,当企业急需选择一个灵活、安全、智能、兼具成本效益和规模创新优势的技术架构和生态来加速数字化转型之时,IBM 与红帽所打造的开放安全的混合云平台成为了企业的优选。

其实,IBM 在收购红帽之前就已经是一家领先的云计算公司。以公有云为例,IBM 公有云是在开源软件、安全领导力和企业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的,在 19个国家建立了 60多个云数据中心,以满足性能和部署需求。IBM 公有云提供了超过 190个云原生 API(应用接口),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去年,IBM 宣布和美国银行合作,设计全球首个金融服务公有云,打造遍布全球的金融云生态圈,帮助解决金融服务机构在法规遵从性、安全性和d性方面的特定需求;不久前,法国巴黎银行也加入进来,另外有 30多家金融技术服务公司也加入到这个日益壮大的生态系统当中。

面对混合云高达 12万亿美元的市场机遇,IBM 正在集全公司之力,打造开放、安全、贯穿企业级 AI 能力的混合云平台,并称之为“第四平台”。IBM CEO Arvind Krishna 认为,“IBM 的第四平台将成为继主机、服务和中间件这三大平台之后,一个不可或缺、经久不衰且无处不在的平台,它将成为推动客户和世界不断创新的强力催化剂。”我非常认同这个看法,IBM 这种原生的平台能力源自其百年 科技 创新转型的经验和强大的生态运营能力。在“平台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IBM 强大的平台能力也是我们赢取客户和伙伴信任的关键所在。而事实上,规模越大,平台方法的价值优势就越显著。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我们期待, 借助 IBM 混合云的敏捷性和企业级 AI 所提供的智能,借助 IBM 开放的生态圈, 能够让企业的“上云用数智”之路变得更加简单。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 一个统一的平台 轻松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智能、d性和灵活性,都能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茁壮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510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