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说4G和5G有什么区别吗?

可以说说4G和5G有什么区别吗?,第1张

说的简单,直白一点的话就是4级和5级都有很大的宽带,但是5级比4级要大很多,我记得话响应的时间特别的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延迟,这次比4级巨大的优势,另外武器也有它的坐垫,目前的武器这个基站啊,它的这个半径比较小。


首先来说,作为第5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之前所不同的是,如果说从3G到4G是线性的发展,那么从4G到5G就是指数级的飞越。



我们以华为19年所发布的5G CPE Pro(Balong5000芯片)为例来看的话,它的理论上传速度是1Gbps,下载速度是4Gbps,5G的整体速率达到了4G的50-100倍,我想大部分人都应该明白,量变引发质变这个道理。



那这么快的传输速度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随着5G技术的全面展开,首先会被改变的就是云端存储技术,更快的速度与更短的时间,很可能会带动手机行业迎来巨大变革,届时我们的手机或许不在需要数据存储功能,无论是上传一张4K,还是观赏一部蓝光影片,都可以通过与云端的交互瞬间完成,这使我们的数据传输变得更便捷,更安全,即便手机丢失,也不用在担心重要的资料外泄,宝贵的遗失这种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小到手机计算机,大到物联网,无人驾驶技术与工业互联的制造产业,依托5G的传输速度,带来的是一个时代的变革

区别有三:

第一,5g相比4g最大区别是网络速度会比之前提高不少。4G网络最高的话,可以达到100兆每秒,5g可达到10GB每秒。下载一部高清的,运用新的5g网络的话只要1秒钟时间就可以。

第二,区别就是5g网络的延时小,大约在1ms,相比4G将延时缩短了30-50倍,所以通讯的实时性是很好的。(更能用于物联网技术,如自动驾驶等)

第三的一个就是载体不同,我们现在的手机使用的大多都是4G网络,是不支持5G的,所以要使用5G,肯定是要更换手机的。

5G比4G和传送速度要快,5G对各项各业数字化支持,5G网络平台服务,5G优秀的空口组合全面云化,5G的统一标准将实行行业跨界连接,提高全 社会 生产率,垂直行业将呈现市场细化、碎片化特征,支持不同行业丶用户丶销售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变革,并最终行业支构和消费用户带来更多的收益和体验。5G的业务能力比4G更强更广泛。

非常有区别,最基本的通讯速率,使用的通信频段

4G是互联网。连接的人与人打交道。基于这样的设计。所以你可以看到直播。小视频。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崛起。5G是物联网。所提出来的是万物互联。最典型的就是自动驾驶 汽车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项目。等等。他比4G的优势在于更快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体验。当然现在毕竟是前期投入成本过高。分摊到我们用户相应的会贵不少。这是必然的结果。想当年4G刚刚开始的时候。价格的贵的离谱。我记得我当时还吐槽说。只有土豪才用得起4G 大概这以后一两年费用就会慢慢降下来的。个人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有最简单形容5G

就是快

简单来说,5G比4G的上传下载速度更快,时延更低。4G是民用级标准,5G是工业级标准。普通人使用手机,4G就够了;5G的应用场景是物联网,无人驾驶,远程手术等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场景都要求安全、可靠、几乎没有延时。

普通人使用费用来讲,大可以放心,5G自会让使用更流畅,费用不会比4G贵太多。比如4G会有最高消费限制,如果费用达到一定额度,就不再继续产生费用了,5G也会有一样的设定。运营商的其中一项考核指标就是提速降费。

1G:这是指第一代无线电话技术,即移动通信。它使用模拟信号,速度高达24kbps。那时的大哥大没有屏幕只能打电话

2G(GPRS):这是指第二代移动技术。使用数字电信标准。数据速率介于 56-114kbps。2G 实现了语音通信数字化,功能机有了小屏幕可以发短信了。

3G(WCDMA/CDMA 2000/TD-SCDMA): 指第三代移动电话技术。它提供 384kbps 的数据速率,因此可以轻松浏览网站和流式传输音乐。

而 4G 指的是第四代移动技术,被称为 LTE(长期演进)。比起1G-3G,它是这几种中最好的,与家中或办公室的 Wi-Fi 一样,稳定快速。

5G 是第 5 代移动通信技术,是 4G 系统后的延伸。美国时间 2018 年 6 月 13 日,圣地牙哥 3GPP 会议订下第一个国际 5G 标准。相比前者,5G 网络主要有三大特点,极高的速率 (eMBB)、极大的容量(mMTC)、极低的延时(URLLC)。我们就通过它的三大特定来讲讲与 4G 之间的不同。

5G VS 4G

高速度

我们都知道,通信依赖托电磁波,而电磁波的频率资源很有限,频率不同,速度也就不同。频率资源就像车厢,越高的频率,车厢越多,相同时间内能装载的信息就越多。所以频率越大,带宽也就更大,速度就越快。

目前我们 4G 使用的都是低频段,它的优点在于性能好,覆盖面广,能够有效减少运营商在基站的投入,节省资金。但缺点就是,用的人多,数据传输的“路”就会出现拥窄现象。尽管已经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过优化,但速率的提供依旧有限。而 5G 使用的就是高频段,使用高频不但能缓解低频资源的紧张,由于没有拥窄现象,使得“道路”更加宽广,提高带宽的速率。但受限于高频的传播性能,传输所以很多的高频段频率资源没有被使用,正是5G可以好好利用的资源。

但是如何解决高频通信的传播问题呢?

这就需要依靠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了,MIMO就是“多进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线发送,多根天线接收。容我找个示意图(大概是这样子的):

高频资源的频率很高,波长就很短,在天线设计时就可以做到天线阵子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很小,就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集成天线阵列。天线阵子数量的增加可以带来额外的增益,结合波束赋形,波束追踪技术以弥补高频通信在传播上的受限。

在这些特性下,5G 提供高达 10Gbps 的峰值数据下载速率。4G 的峰值速率大概为 100Mbps,速度提升 100 倍。 理想情况下,用户能在几秒内下载 1 G 大小的高清视频。4K 视频需要最低 25Mbps 的下载速度,4G 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在 5G 环境下 4K 视频直播成为可能。另外,VR/AR 对带宽的需求是巨大的,5G为 VR 等虚拟化实现成为可能。就像文中的第一张图一样,2G 可以看苍老师的小说,3G 可以看苍老师的,4G 可以看苍老师的视频,而 5G 则是可以在 VR 中与苍老师进行互动。

大容量

高频段毫米波能够提升传输速率,但高频信号很难穿过固体。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传输速率会相比 4G 的低频段下降的更快。为保证高效稳定的传输速率,需要更多基站,以便稳定的信号传输效果。 5G 技术引入了体积小,耗能低的微基站,这种基站可以安装部署在城市的任何位置,可以安装到路灯、信号灯、商场、住房等等。每个基站可以从其它基站接收信号并向任何位置的用户发送数据。信号接收均匀,承载量大,形成泛在网,解决高频段长距离传输差的缺点。

这也让物联网成为一种可能。在 5G 网络中,除了智能手机、PC 等常见 3C 产品。更多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纳入到网络中,如可以通过网络控制的智能家具产品,如智能插座、智能空调、智能冰箱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等。而在物联网领域中,不同的应用场景。网络的需求不尽相同。一些终端设备需要大量实时数据快速处理反馈,而一些终端设备只需要少量数据或几个 bit 的数据传输。它对传输的速度反应要求都不高,甚至可能一两月才更新少量的数据。比如水表、电表类的使用量信息显示。所以在 5G 网络中,需要能自动识别出设备终端对网络的需求,分别使用不同的网络带宽。当少量数据传输时, 5G 智能识别使用耗能较小的窄带网络对数据的传输,从而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保证终端设备的低耗长时运作的使用性。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低延时

相比 4G 来说,5G 在现有的技术架构上进行了很大的优化和调整。为实现超低延时,5G 从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骨干网各个方面一起着手进行。

在大幅度降低空口传输延时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转发节点,缩短节点之间的距离。引入网络切片技术,把物理上的网络切片,划分为 N 张逻辑网络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将核心网控制功能下沉,部署到接入网边缘,趋近用户,缩减传输距离,减少延时。

4G 网络应用服务器集中于中心机房,距离终端远,中间需要经过多个传输节点。5G 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将接入网与互联网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在接入网边缘部署计算、处理和存储功能的云计算设备,构建移动便捷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可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转发和处理时间,降低端到端的延时。

低延时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一辆 汽车 在 60Km/h 的速度下。50ms 的刹车紧急制动的距离为 1m,10ms 为 17 cm, 1ms 为 17mm。 在 4G 网络延迟大概为 50ms。50ms 的时间大概制动距离为 1m。这可能就是生死间的差距,而 5G 网络低至 1ms 的延迟,让自动驾驶在马路上保障行驶安全成为可能。大家都知道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时间,如果当时公交车使用的是 5G 技术,搭载智能监控和智能系统管理,当发现车辆偏离正常轨迹,要冲出桥堤的时候,紧急制定系统通过低延时特性,1ms 中刹住,可能就不会造成悲剧的发生了。

4G 实现数据速率大幅提升,进入了移动宽带时代,成就了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点餐、外卖、支付等都被移动端改变,白领日常订餐、周末睡个懒觉,饿了吗、美团等,手机 App 上一健点餐、快速配送上门、网上支付快捷又便宜,生活被外卖改变,外出都变少了;网上购物的便利,去实体店、超市都变少了,直接网购搞定。再到直播服务斗鱼,熊猫平台的兴起,以及短视频快手,抖音的大热,也同样改变我们的 娱乐 方式。

4G 改变生活,而 5G 将会改变整个 社会 。从 VR/AR 等虚拟物品、虚拟人物、增强情景信息等方式给人们全新的媒体体验。它还将进入物联网时代,并渗透进至各行各业。车联网、智能制造、全球物流跟踪系统、智能农业、市政抄表等。当 5G 到来之时,亦是 社会 颠覆之际。从而走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世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呢,首先明确下概念

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5G是4G技术的延伸,是4G技术的升级版。这个G是Generation,是代际的意思,不要理解为流量多少G的那个G

至于4G和5G的区别主要是三部分,分别对应5G三大应用场景

高速率,就一个字,快。4G下载速率100 Mbps,而5G下载速率理论值将达到10 Gbps,是4G的100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理想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在几秒内下载一部1G左右的。在未来,5G高速率可以让VR这些虚拟现实技术成为可能。

5G的高速率对应的应用场景是eMBB(增强移动带宽)

我们平时使用手机玩 游戏 或者打开网页时,出现掉线、转圈圈的情况,这便是网络延迟严重所导致。 4G的网络时延是50ms(005s),而5G的理论网络时延是1ms(0001s),是4G的50倍,可以说基本达到实时的水平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加载完整个网页。在未来,5G的低时延特性可以让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成为可能。

5G的低时延对应的应用场景是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

5G网络还有大容量低功耗的特点,可以接入千亿级的设备容量 。除了智能手机,还有更多的智能终端也能接入网络中。可以通过网络控制的智能家具产品,如智能插座、智能空调、智能冰箱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等,满足物联网通信的需求。

5G大容量对应的应用场景是mMTC (海量机器类通信)

当然了,4G和5G还有其他的区别,但是包含太多专业术语。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大众来说,主要记住这三种区别就差不多了

以上就是小黄为您总结的4G和5G的区别

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梳理一下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一些无线通讯协议标准,帮助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的无线网络技术由来和各自特点。

首先说一下IEEE 802154,IEEE 802154是一种技术标准,目前常用的无线通讯协议大多数是在802154标准规定的底层协议基础上,开发的上层协议而演变出来的,它规定了低速率无线个域网 (LR-WPAN)的 物理层 和 媒体访问控制 ,并由 IEEE 80215 工作组维护,该工作组在2003年定义了该标准。它是 Zigbee 的基础,另外像诸如 ISA10011a , WirelessHART ,WIA-PA , 6LoWPAN 和 SNAP 规范,每个标准规范都是通过开发IEEE 802154中未定义的上层进一步扩展了标准。类似于以上几种协议标准,Lora是基于IEEE802154g标准进行了上层标准的扩展定义,而IEEE802154g是在IEEE802154基础上对物理层和MAC层做了调整。除此之外wifi是基于IEEE80211b标准创建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常使用24G UHF或者5G SHF ISM射频频段。IEEE 802151是由 IEEE 制定的一种蓝牙无线通信规范标准,应用于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可以说原版IEEE802151来源于蓝牙规范并与蓝牙11完全兼容使用。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一下目前在工业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无线技术,有ZigBee、WirelessHart、WIA-PA、Lora、WiFi、蓝牙bluetooth、NB-IOT、BeeLPW-T。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根据国际标准规定,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ZigBee协议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传输层(TL)、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其中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遵循IEEE 802154标准的规定。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是中国油气田生产物联网自动化采集控制设备规范中明确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采用ZigBee通讯协议,应用层通讯采用A11-GRM通讯协议。

WirelessHART是第一个专门为过程工业而设计的开放的可互 *** 作的无线通讯标准,满足了工业工厂对于可靠、强劲、安全的无线通讯方式的迫切需求。作为HART7技术规范的一部分,除了保持现有HART设备、命令和工具的能力,它增加了HART协议的无线能力。国际电工委员会于2010年4月批准发布了完全国际化的WirelessHART标准IEC 62591(Ed10),是第一个过程自动化领域的无线 传感器 网络国际标准。该网络同样使用运行在24GHz频段上的无线电IEEE802154标准,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信安全与可靠的信道跳频、时分多址同步、网络上设备间延控通信等技术,WirelessHART标准协议主要应用于工厂自动化领域和过程自动化领域,弥补了高可靠、低功耗及低成本的工业无线通信市场的空缺。典型应用以Emerson为例,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供应WirelessHART兼容产品,从压力、流量、液位、温度、振动、pH测量等各类仪表变送器到网关节点等,逐渐有了品类齐全的无线类工业仪表产品系列。

WIA-PA标准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符合我国工业应用国情的一种无线标准体系,2008年10月,该规范获得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全体成员国96%的投票,成为与Wireless HART被同时承认的两个国际标准化文件之一。WIA-PA同样基于IEEE802154标准,通讯速率250kbps,频段24GHz,工业室内通讯距离200m,室外环境可达800m,数据可靠性大于99%,自适应跳频技术,避免干扰,冗余路由技术,自组织修复网络。同时支持HART命令,兼容WirelessHART标准。典型应用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合作的在国内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大庆油田、新疆油田等现场的远程油井监测控制系统。

LoRa是semtech公司创建的低功耗局域网无线协议,基于IEEE 802154g标准,它最大特点就是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更远,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它在同样的功耗下比传统的无线射频通信距离扩大3-5倍。Lora的工作频率在ISM 频段,包括433、868、915 MHz。

WiFi俗称无线宽带,又叫80211b标准,工作在24GHz或者5GHz频段,最高传输速率能达到11Mbps,网络覆盖范围最高可达300m,适合办公室和楼内区域使用。由于WiFi技术在结构上与以太网完全一致,所以能够将WLAN集成到已有的宽带网络中,也能够将已有的宽带业务集成到WLAN中,这样,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宽带有线接入资源,迅速地部署WLAN网络,形成无缝覆盖。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规范,它最初的目标是取代现有的掌上电脑、移动电话等各种数字设备上的有线线缆连接。在制定蓝牙规范之初,就建立了统一全球的目标,向全球公开发布工作频段为全球统一开放的24GHz工业、科学和医学(ISM)频段。从目前的应用看,蓝牙体积小、功率低,其应用早已不局限于计算机外设,可以集成到任何数字设备中,尤其是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移动设备。蓝牙有几大特点,一是全球范围适用,无需申请许可证,二是同时可传输语音和数据,三是可以建立临时性对等连接,四是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窄带物联网(NB-IOT)是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为了应对日渐强烈的物联网需求,制订的一个新的蜂窝物联网的标准(CIOT),这个新标准要实现超强覆盖、超低功耗、超低成本、超大连接。NB-IOT是一个空中接口标准,主要是用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约定,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些设计规定。NB-IoT构建于 蜂窝网络 ,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BeeLPW-T是必创科技聚焦工业场景应用,基于IEEE802154标准自主开发的一种无线通信协议,具有同步精度高、功耗低、网络自恢复等优点。大容量的同步网络节点数量和多跳能力,可为工业现场的网络覆盖及节点架设提供强大的网络协议支撑。该协议具有的天然物联网基因,能以更优的功耗将传感器的感知层数据传输至云端,较往代产品效率提高近四倍。

1、更高速灵敏的反馈

基于高精度的网络同步性能,所有设备可以工作在最优的功耗状态下,保持全网秒级的响应速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尤其是具有边缘计算能力低功耗设备的需求。

2、更丰富的应用方式

同步网络下的节点,真正实现协同工作,赋予数据在无线应用中时间的属性,无论星型,树状等网络模式,均可满足各种设备密度、覆盖距离的应用要求。

3、更低的维护成本

协议可以随意切换周期采样及大数据采集状态 ,针对不同工况及应用需要,兼容有线状态分析系统的采集需求;时间同步及低功耗设计,在确保网络运行精准的同时,降低了设备的无效工作时间,使得设备整体更加简练、高效。更低的功耗,可改善设备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难度和平均维护成本,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心可靠并几近无感的防护体验。
最后附表总结一下几种典型无线技术标准的特点区别:
 NB-IOTLoRaZigbeeWIFIbluetoothBeeLPW-TWIAPA

组网方式基于现有蜂窝组网基于LoRa网关基于Zigbee网关基于无线路由器基于蓝牙Mesh网关基于BeeLPW-T网关基于WIA-PA网关

网络部署方式节点节点+网关

受现场遮挡影响

节点+网关节点+路由器节点-节点节点+中继+网关节点+中继+网关

传输距离远距离,基站覆盖10公里以上远距离,可达十几公里短距离

10-100m

短距离50米10米不含中继200m不含中继200m

单网接入节点容量约20万理论约6万,实际500-5000理论6万,一般200-500个约50个理论6万理论5000通道理论6万,一般200-500个

电池续航理论10年/AA电池理论10年/AA电池理论约2年/AA电池数小时数天理论约2年/AA电池理论约2年/AA电池

成本30-70元30-40元5-15元模块约7-8s小于10元  

频段License频段

运营商频段

unLicense频段

Sub-GHZ(433/868/915MHz)

unLicense频段

24GHz

24G和5G24GunLicense频段

24GHz

unLicense频段

24GHz

传输速度理论160kbps-250kbps

实际小于100kbps

03-50kbps理论250kbps,实际小于100kbps24G:1-11Mbps

5G:1-500Mbps

1M理论250kbps理论250kbps

网络时延6-10sTBD<1s<1s<1s<1s<1s

适合领域户外户外,工厂工厂,室内办公室,工厂移动设备工厂,车间工厂,车间

联网所需时间3 30ms3s10s3s3s

NB-IoT(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又称窄带物联网),是由3GPP标准化组织定义的一种技术标准,是一种专为物联网设计的窄带射频技术;LoRa(LongRange)是美国Semtech公司采用和推广的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LoRa网络主要由终端(可内置LoRa模块)、网关(或称基站)、Server和云四部分组成。
DDA物联网无线通讯技术是一项自主创新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无线通讯技术,由杜光东博士及其团队历经近十年的研发创新成果。在通讯距离、低成本网络覆盖、低功耗设计、抗干扰设计、通讯可靠性、数据安全性、海量终端接入、鲁棒性、易用性、自适应频段选择等多项通讯技术指标上,达到或超过国内、国外其它无线通讯技术。其区别于NB-IoT和 LoRa,在物联网无线通讯技术领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个问题物联网不是重点,无线电波才是重点。对于无线电波,为什么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短
这个问题我见到过一个答案回答的很有道理,共享一下:
A距离远近是相对的,你提出的问题只是狭义上的,不是真理。
你说的结论是在存在障碍物(物体尺寸与波长相当就视为障碍物)
解释如下: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饶射(衍射效果)能力越弱,但穿透能力(不变方向)越强,信号穿透会损失很大能量,所以传输距离就可能越近,频率越高在传播过程的损耗越大。
但高频信号本身携带的能量很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比如当无线电波频率很高时,他会穿透电离层,不会再电离层形成反射
结论:有障碍物的情况下,频率越高损耗就会越大。
我的解释里已经提到了--频率越高,遇到障碍物是就会直接穿过去而不是绕过去,这样就会元气大伤(衰减太大)。
给你举个通俗例子:
一个是视力正常的人和一个瞎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谁走的远一点?
答案不能完全确定-----如果没有障碍物,那就看谁的本领大(电磁波的能量);若有障碍物,可以肯定瞎子肯定走不过视力正常的人。因为瞎子会被撞死。
B高频电波的特点是:直线性好;波长小,不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遇到障碍物容易被阻挡
可见频率越高,越容易被阻碍。
C在理想情况下,即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频率对传输距离是没有影响的。
但是实际情况中经常有各种障碍,比如山体,建筑物等。电磁波通过障碍是根据衍射原理,障碍物小于波长时,电磁波容易通过。电磁波速度一定,根据v=f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长短了就不容易穿越障碍物,所以传输距离短。
D
自由空间损耗公式:Ls=20Lgf(MHz)+20Lgd(Km)+324 f是频率,d是传播距离
如果d不变,Ls与f就是一个以10为底的底数函数,这个函数是增函数,所以f越高,Ls就越大
原帖在此:>信号频分复用。
Carina因OFDM采用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使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从而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所以频带利用率就相对提高。
在频分复用中,信道的带宽被分为若干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用其中一个频段,因而在接受端可以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信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508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 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