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已经知道什么是牛,当他外出旅游时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所见的牛,如牦牛时

儿童已经知道什么是牛,当他外出旅游时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所见的牛,如牦牛时,第1张

儿童已经知道什么是牛,当他外出旅游时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所见的牛,如牦牛时,经观察和询问后,会把牦牛也纳入已有的对牛的认知框架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过程属于同化。

同化指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原有机构中去的过程。皮亚杰借用同化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就整个有机体来说,有三种水平的同化:生理水平上,是物质的同化;动作水平上,是行为的同化;智慧水平上,是思想的同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中。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个人拥有的图式越多,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同化范围也就相对狭窄。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

认知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同化实质上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不同,划分了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观念时,新旧观念(或知识)之间构成类属关系,或称为下位关系。这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新的学习要在几个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包摄性更广、概括水平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就产生“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上位关系,而只是并列关系,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联合育种(joint breeding)是指在一定范围(地区、省、全国)内进行统一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联合(跨场)遗传评估,优良遗传资源(种畜)共享。联合育种旨在育种,重在联合。联合育种是加快动物群体遗传改良、提高育种效益的根本途径,是现代动物育种理论的精髓,也是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其目的是:扩大育种群规模(从而增加遗传变异、提高选择强度);充分利用优秀遗传资源(尤其是种公畜);更有效地应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提高育种效益;有利于公平竞争。联合育种工作包括:性能测定、数据管理、遗传评估与种畜选择利用、人工授精体系、网络信息系统。

根据我国青藏高原自然条件、饲草料资源和牦牛群体结构特点,以现有品种改良工作为基础,以产业发展定位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分区域制定育种目标和技术路线,组建基础母牛核心群,培育具有产地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牦牛新品种。同时,完善后裔测定体系,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牦牛生产性能数据库,为全国开展牦牛联合育种创造有利条件。

(1)联合育种的原则

1)统筹规划 根据各牦牛产区基础群体状况,确定育种方向。

2)多种群、多组合、多方式协同推进 针对各区域已经形成的改良或杂交生产基础,优选品种培育的杂交组合及杂交方式。

3)分区合作 按照各优势区域的不同特点,不同主导牦牛品种各有侧重,并着重强化区内合作。

4)突出特色 地方良种和培育品种是未来中国特色牦牛产业的基础,可以采取保质增肉的方针,实行导入杂交和本品种选育相结合,以便强化地方种群利用,形成高品质牛肉生产群体。

(2)联合育种的组织措施

1)成立育种委员会 育种委员会是联合育种的技术权威组织,对所有技术性工作负全责,包括制订育种规划、确定阶段性育种目标、优选不同种群的育种方案、督导育种规划的实施、组织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的具体实施及设计更新育种计划等。

2)实行五个统一 统一制定育种规划,统一布局育种站点,统一确定技术路线,统一实行选育方案和统一开展基础工作。

3)开展性能测定 组建综合测定站,选择现场测定站。综合测定站测试育肥性状、屠宰性状、肉质性状、分子及生理生化指标等;现场测定站测试生长性状、繁殖性状、育肥性状、屠宰性状等。

4)开展联合遗传评估 遗传评估是种用性能评价的基础,也是联合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前提是准确可靠的性能测定数据;也可结合应用分子育种技术,选择优秀种子公牛。

牦牛属的一种。体长2~3米,尾长37~46厘米,肩高13米以上,体重约1000千克;躯体强健,颈短,头大,额长而平,四肢短粗;雌雄均具角;全身褐黑色或棕黑色;体侧、胸部、肩部、四肢上部和尾部密生长毛,尤其体侧的毛被几可及地。系青藏高原特产。通常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上野牦牛的高原地区,有时到6000多米处憩息,喜在山岭或山间盆地四周活动。由于体毛厚密,性喜寒而畏热。
在高寒荒漠与高寒荒漠草原中能吃粗硬的牧草(如苔草类),若食物被雪覆盖,能用前蹄扒出。夏季结成几十头或几百头的大群。老牦牛独居或数头结群活动。中更新世,从北美阿拉斯加到东西伯利亚、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东北一带均有野牦牛分布。现生种只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毗邻的中国新疆南部、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等地区。
牦牛的分布主要限于亚洲的高原和山原地,包括了喜马拉雅、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脉地段。中国古代时期,牦牛的分布极为广泛。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现代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牦牛数量的准确统计数,根据资料概算,中国是牦牛主产国。国外的牦牛,只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阿尔泰山和肯特山区;前苏联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布里亚特和阿尔泰山区等地;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高山区的泥泊尔、不丹、锡金、克什米尔等国和地区。阿富汉东北部兴都库什山脉高山区和巴基斯坦北部高山区也有少量分布。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间。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现有牦牛1400余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温度可达-50℃;年温差和日温差极大。相对湿度55%以上。无霜期90天(5—8月)。牧草生长低矮,质地较差。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山地草原和北京市西山地草原,也有少量饲养,其中河北和北京地区牦牛,是近年来从青海、甘肃引种试养而适应于该地自然生环境的。
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牦牛较多的国家,有牦牛7095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5%,其余分布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尼泊尔、印度等;此外,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少量牦牛分布。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我国牦牛产区通用的生产性杂交有两品种杂交繁育一代与三品种杂交繁育二代;其次,为两品种或三品种轮回杂交。

(1)两品种杂交繁育一代

两品种杂交繁育一代,冷季草场在海拔3000~3500米的地区以引用黑白花奶牛与牦牛杂交为宜,3500米以上地区宜用肉用牛种与牦牛杂交为宜。具有以下杂交优势:①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杂交改良牛25岁时的体躯大小几乎与成年牦牛一样。②肉质好、价值高。改良牛肉经品质评定,认为比牦牛肉色浅,肉嫩味鲜,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③产乳量高、乳脂总产多。改良牛一般日挤乳两次,平均挤乳量为25~30千克,其中,以黑白花×牦牛的改良牛最好,日平均可达(55±23)千克,如果日补饲混合精料1~2千克,日平均可达14千克。④力大、役用广。阉改良牛不仅具有高出阉牦牛驮重的特点,而且比牦牛还善于耕地、挽车和骑乘用。⑤适应性能好、繁殖力高。改良牛比牦牛适应性能有所扩大,它不仅具有牦牛生活在高寒生态环境的特性,并能生活在牦牛不宜生活的低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区,同时生产性能也较高。另外,还显示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优点。⑥性情温驯,使用年限长。改良牛易调教,人易接近,一般使用20年。此模式适合牦牛产区解决肉奶问题。

(2)三品种杂交繁育二代

俗称尕利巴牛或称阿果牛、二裔子牛。这种牛的血缘组合以黑白花公牛×牦牛=黑白花改良牛♀×♂肉用牛或黑白花级进杂交或乳肉兼用牛西门塔尔杂交最为理想。尕利巴以改良种牛的后代最好,这种牛适合城市郊区、农业区、小块农区饲养。具有以下杂交优势:①适应低海拔地区。尕利巴牛在高寒地区适应性能有所减退,在低海拔地区、温暖地区与黄牛一样能适应,且生产性能较好。②产奶量较高。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第一产305天时产奶量达2000千克,含脂率43%~45%,最高日产奶量138千克;第二产近3000千克,最高日产182千克,相当于低产奶用牛或兼用牛的产奶量。③增重较快,产肉多。青海省大通种牛场曾用肉用牛与一代改良牛杂交的尕利巴牛,采取哺乳期不挤母乳,初冬断奶;冷季每日补饲精料05千克,干草10~15千克,全期补饲料775~950千克,干草155~235千克,其结果为:哺乳期平均日增重公牛6910克、母牛7216克,补饲期日增重9004~9480克。15岁时公牛体重达(20810±2542)千克,胴体重(9971±1565)千克,屠宰率4798%±523%,净肉率3587%±513%,其胴体重比同龄、同性别、哺乳期日挤乳1~2次的牦牛重5251千克,提高了1125%。④性温驯。尕利巴牛比犏牛易调教,挤乳时几乎与乳用牛一样,不需任何保定办法。⑤耐粗放。尕利巴牛不像奶牛那样要求全价营养、好的管理设备条件,只要有简单的棚舍,每日有少量的干草、废弃菜叶、青贮料和少量混合精料等就能达到上述乳、肉生产性能。产区当前奶牛少、饲料条件差的情况下,在海拔较低地方,对解决奶源不足是比较好的一种牛,比养纯种奶牛更为有利。尕利巴牛可以与公牦牛回交,也可以与改良牛继续杂交,视饲养管理条件及用途而定。

(3)两品种轮回杂交

两品种轮回杂交是为了始终保持较高的杂交优势和经济效益。另外,还可以为低外血育种性杂交打下基础。杂交时,第一,要选择体躯大的经产母牛受配,不要头产的,避免分娩时产不下来给接助产带来困难;第二,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冻精于子宫颈深部输精,避免自然交配受胎率低;第三,采用多品种混合精液输精。苏联阿尔泰山产区采用此法,受胎率由8%提到60%以上;第四,专门训练公牦牛采精,采下的精液经过除去精子的处理,作为冻精的稀释液,增进精卵子亲和力、延长精子存活时间,从而提高种间杂交受胎率。

(4)三品种轮回杂交

三品种轮回杂交也是为了始终保持杂交优势与经济效益,且生产性能高于两品种轮回杂交。这种杂交只能在海拔低气候相对暖和的地区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504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