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级定位+旗舰芯片,网件RBK353 WiFi6 Mesh套装评测

入门级定位+旗舰芯片,网件RBK353 WiFi6 Mesh套装评测,第1张

面积大、干扰大、墙体多、设备多……这一切都有可能让WiFi信号产生死角,于是WiFi MESH网络来了,也火了。

WiFi Mesh网络产品最高发端于北美市场,国内市场的推出计划略有落后,但经历了这两年的野蛮生长,用“火爆”来形容也不为过。WiFi Mesh面世的背景是为了满足大户型用户对于网络覆盖的需求。WiFi Mesh网络产品依然是下一个最流行的无线技术趋势,对扩充整个WiFi生态圈的产品形态很有意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WiFi Mesh网络及其产品,下面依旧做一些WiFi Mesh相关的科普。

WiFi Mesh网络(无线网状网)也被称为“多跳”的网络,是一个新的无线网络技术,与传统的WiFi网络有所不同。WiFi Mesh网络是一种基于多跳路由和对等网络的网络技术,是一种新的网络结构,具有移动宽带的特性,它可以动态扩展,自组织,自管理,自动修复和自我平衡的典型特点。最早应用于物联网领域,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家用路由器领域一直未有出色的产品面世,直到这两年技术突破才迅速进入家用市场。

WiFi Mesh面世的背景是为了满足大户型用户对于网络覆盖的需求,那么具体什么样环境下需要我们选择一台WiFi Mesh路由产品呢,这里简单列举了几种情况供大家参考。

1、家里房子较大(面积较大或者是多层复式),现有的家庭路由存在WiFi信号死角,例如生活阳台、卫生间等旮旯位置;

2、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依然解决不了传统路由器的无线信号质量问题;

3、家里存在大量需要联网的智能家居设备;

4、你是一名喜欢追赶新技术潮流和新产品的消费者;

不可否认的是,能够实现全屋WiFi信号覆盖的并非只有WiFi Mesh路由一种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市面上一共有两种主流的全屋WiFi方案。

第一种:AC+AP,优点是稳定性好,酒店多数使用这种方案,无缝漫游;缺点是必须要提前布线,安装门槛较高;

第二种:Mesh网络,优点是部署简单灵活(可有线可无线),无缝漫游漫游;缺点是市面假Mesh路由较多,高端Mesh产品价格较贵,且兼容性有待提升;

如果说你家的装修已经很完善且短期不会重新装修的话,每个房间已经有布网线的话,那么两种方案可以任选,但方案一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安装门槛相对较高;如果每个房间没有布网线呢?那么几乎没得选,只有方案二。

如果说你的房子正在装修或者还未装修,强烈建议布网线,并且是6类网线起,有了网线就回到了上面情况。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WiFi Mesh路由已经有了一定了解,WiFi Mesh路由也正是凭借安装简单、新一代技术潮流、WiFi信号全无覆盖等优点获得了无数小伙伴的认可。而接下来我们便通过对网件RBK353 WiFi6 Mesh套装的体验评测来实地看看WiFi Mesh路由的表现。

网件RBK353发布于2021年的1月28日,是网件继RBK852和RBK752后的第三款Orbi系列产品。如果对网件Orbi路由没有足够了解的小伙伴可能对网件的产品名比较懵,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简单介绍下。

以Orbi RBK353为例,其中RBK35X代表系列,截至目前已经有RBK35X、RBK75X和RBK85X三个系列,而数字越大意味着产品定位越高端,例如RBK75X和RBK85X均是三频路由,而RBK35X仅是双频路由,对于无线Mesh来说,三频和双频的区别在于双频没有专属回程频段信号,子路由的带宽会收一定影响;

而最后的数字则代表MESH套装内路由器的件数,RBK353就意味着整个包装内有三只路由(1只主路由+2只子路由),RBK352则整个包装内有两只路由(1只主路由+1只子路由)。

从定位上可以看出,网件Orbi RBK353属于入门级,但是不同于友商的做法,Orbi RBK353在硬件配置上直接选择了高通IPQ6000,集成4核心ARM Cortex A53 CPU,14nm工艺,18GHz主频,芯片定位在中上水平。

而在定价方面,不要奢望网件领势华硕三巨头会多么亲民,Orbi RBK353目前官方售价2199元,和性价比似乎没啥关系。虽然和性价比没关系,但不可忽略是Orbi RBK353一款简单、稳定、省心的成熟之作,适合对于路由器外形有较高要求又不喜欢(擅于)折腾的用户。

作为网件Orbi RBK产品线一员,网件RBK353在包装和产品上均延续了RBK85X系列的诸多特色,外观上可以说是像素级的继承,但是在产品外观设计上,RBK35再一次力求能够为用户带来颠覆感,细节上做了诸多改动,所以在网件Orbi RBK353身上还是有不少看点。

包装依旧是网件Orbi经典的蓝白色系,外层的蓝白硬纸壳材质来提升整个包装质感,内部的瓦楞纸材质为产品提供足够的支撑,以避免运输途中的破坏。正面右侧有产品渲染图,但从渲染图上就能感受到这货的高颜值,左侧便是产品系列名称,特地标明速率达到了18Gbps。

背面则是Orbi系列的一些特色功能介绍,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忽略,不过看看有利于了解产品的一些特性。我此次入手的是国行国内版本,按照惯例来说无线地区会被锁区。所以大家后面想入手能够更换无线地区的网件路由产品,那么建议发布之后尽快入手,因为按照网件以往的调性,新品发布之后国内版本并不会马上出,此时国行货都是拿欧美等其他区域的货在售卖,这些版本是支持更换无线地区的(EU 欧洲、PR 中国、NA 北美 、AU 澳大利亚)。

打开包装里面就是家族式的快速上手指南,因为是国内版本,所以家族式的快速上手指南做了本土化。一直以来网件Orbi RBK包装内均没有对应说明书,而这恰好是Orbi的定位,上手简单。

Orbi RBK353采用的是两只装,所以包装内有三只路由,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只路由有主副之分,最快的分辨方式的看路由正面是否有贴有产品标签,有标签的则是主路由(RBR350),没有标签的就是子路由(RBS350)。

所有配件单独包装,有三个一模一样的电源适配器,网件的电源适配器一直被我吐槽,造型上过于传统,与友商相比颜值较差。电源输出标准是12V/15A,为适合国情,插头部分为两插固定式(海外为可拆可换设计)。

包装内还附赠有一根“面条”网线,从网线自身的标识可以看得出,这是一根超五类网线。面条线美观度上有绝对优势。但不得不说的是面条网线的强度和抗干扰能力都要弱于正常的超五类网线,虽说应付家中千兆网络问题不大,但是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更换。网线整体长度约为2m。

虽说Orbi RBK353的三只路由有主副之分,但是外观上两者的差异非常小,所以下面的路由外观讲解部分以主路由为主。

路由外观上延续了Orbi家族的一贯风格,采用立式设计,以白色为主色调。但是在细节上网件Orbi RBK353做了诸多优化。首先整体尺寸小了一圈,仅有仅为17814561mm(RBK852三维尺寸为25419057112mm),重量上主路由066Kg,子路由为053Kg。

造型上Orbi RBR350并不规则,整体扁平,但是相比RBK852要更加圆润,配合小一圈的体积,RBK353看起来更加的小巧,更易于融入家居环境。

整个机身正面除了Logo没有多余的元素,正反面的断层下方均隐藏的是散热孔,能够将散热孔优雅的设计成装饰点,可见网件PM的用心和对美感的追求。

其实在Logo下方的内凹散热孔中还隐藏有一个呼吸灯,根据灯光颜色等来指示路由当前的不同状态,同时起到装饰作用。

背面和正面差别不大,但机身所有的IO布局在背面,主路由RBR350从左到右分别是Sync组网按键、1G WAN口、3个千兆LAN口、电源接口和重置按键。

子路由RBS350背面的接口则变为Sync组网按键、2个千兆LAN口、电源接口和重置按键。其实在IO上方同样有大面积的散热格栅。

路由顶部采用的是圆润设计,两条缝隙为散热通道,冷空气从底部进入,从顶部流出。

底部是4块大面积的硅胶垫,为产品站立式时提供足够大的摩擦系数,中心位置有一张产品标签,产品的基础必要信息均在上面,例如型号、MAC地址、默认无线等信息。

处理器:Soc是高通的IPQ6000

5GHz频段为高通QCN5052,支持2x2 MU-MIMO,80MHz频宽,最高速率为1200Mbps;24GHz频段高通QCN5022,支持2x2 MU-MIMO,速率可达573Mbps;

内存:512MB Flash& 512MB RAM;

LAN口:数量3,全千兆;

WAN口:数量1,1Gbps;

发送/接受:24GHz 22;5 GHz-1 22

电源输入:12V/15A;

支持数据传输率:

80111ax(WiFi 6)24Ghz:573Mbps;

80111ax(WiFi 6)5Ghz:1200Mbps;

再回想起Orbi RBK353包装正面的“18Gbps”相信大家应该有所了解,18Gbps=1800Mbps=24Ghz :573Mbps+5Ghz:1200Mbps。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厂家宣称的路由器无线传输速度只是各频段下的理论值总和,这个值加起来很高但现实中很难实现,这里不是针对某一个品牌,是所有的路由品牌。

正如上文所说,网件的Orbi走的是高效、稳定、易用和覆盖广路线,体现在使用上自然是怎么简单怎么来,这点不管是在网页端还是手机APP端、是配网还是组网都得到了验证。

网页端一如既往的简单明了,但整个UI还是偏传统,虽说上手快, *** 作起来简单,但美观度上尚有提升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网件引入了Armor Security,可以更好的保护你的网络和连接的设备,但是试用时间结束后需要自己购买,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动关闭此功能。不过遗憾的是在国内版本上没有找到此选项。

RBR850同时支持AP模式,这对于高阶路由玩家提供了更多的设置空间。相对来说更多的设置需要在网页端完成。从这里可以看出网件的思路是APP满足日常的基本需求,更高阶的设置则依旧保留在网页端,和华硕有异曲同工之妙。

APP *** 作比较简单,首先需要在苹果应用商店或者谷歌商店下载对应的APP,然后创建一个账号进行登录,有了此账号后期可以实现远程 *** 控路由。正常登录账号后,添加对应的路由,然后通过手机镜头扫描RBR850机身正面的QR码即可连接新路由,然后进行常规设置即可完整配网步骤。

除了正常的账号密码登录外,“Orbi”应用还支持指纹登录,为防止账号遗失,在注册账号时还必须设置问题回答,安全机制等级较高。

进入到APP路由管理界面,能够直观的看到当前路由状态和分身状态,往下则是6个对应的常用功能模块,分别是设备管理器(查看当前Mesh系统的联网设备),网速(内置的是SpeedTest测速,从实际体验来看测速过程较慢)、Wi-Fi分析(能够直观的看到当前信号强度、查看信号的信道和相关干扰情况,对于有一定网络知识需要调试的小伙伴比较有用)、网络地图(Mesh系统的联网状况)、无线设置和访客网络。

按理说,Mesh组网是一个复杂而又极具技术含量的事, *** 作起来并不简单。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复杂性,反而引起来路由工程师的重视,通过繁重的幕后工作换得了我们目前比较简单的Mesh组网方式。虽说各个路由品牌的Mesh组网都不难,但是网件Orbi也算是做到了极致。

只需要将主路由配网后,再将分身路由正常通电,待白灯稳定常亮按下分身背后的SYNC按钮,剩下的便是等待,约数十秒的时间,两只路由便自动组网成功。

网件Orbi RBK353优先组无线回程Mesh网络,如果想切换到有线回程,只需要通过网线连接主路由的LAN口和分身路由的LAN口,会自动切换到有线连接,拔掉网线又会自动回到无线回程。

关于无线回程,因为Orbi RBK353仅有双频信号,所以会使用58G与RBR350组建无线回程,并释放出24G和58G供用户使用,因为没有专属回程信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最大速率。

测试环境:建筑面积为81平的两室两厅两卫房子,户型示意图里的深褐色为承重墙。Orbi RBR350放置在图中红色标注位置,测试位置分别是A、B、C、D、E。A点与路由中间没有任何的遮挡物,距离为35米左右;B点相隔一面承重墙,距离为3米左右;C点相隔一面普通墙壁,距离为25米左右;D点相隔一道木门,距离为6米左右;E点相隔一面承重墙和两面普通墙,距离为75米左右。

负载情况:智能家居终端全部切换到测试路由,保持30个终端在线(不进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实环境;

测试设备:OPPO Reno 10倍变焦版手机;

信号强度:中国区;

测试网络:电信300M光纤;

(信号强度:图中顺序对应ABCDE位置)

尽管在五个不同位置信号出现了波动,但信号强度依旧处于正常范围内,由于E点距离路由较远同时阻隔墙壁较多,所以信号强度衰减到了-77dB,已经影响到日常使用,这就是为什么需要Mesh路由的重要原因之一。

(SpeedTest测速:图中顺序对应ABCDE位置)

从速度测试上也能清晰的看到各个位置的网络状况,AB两处在5G信号下基本是全速状态,而CD亮点由于信号强度衰减,速率也出现了对应衰减,E点此时已经难以保持正常的上网需求,只能维持最基础的网络通信。

其实只要下行速度超过300Mbps/s,上行超过30Mbps,基本就可以断定速度已经达到了满速,

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下行速度超过200Mbps之后就很难断定是因为路由信号衰减而造成的速度下降还是因为电信光猫自身的压制作用。

网件Orbi RBK353主打网状网络技术,所以接下来我会将两个设备进行Mesh无线组网。

测试环境:建筑面积为81平的两室两厅两卫房子,户型示意图里的深褐色为承重墙。一个主路由Orbi RBR350放置在图中红色三角标注位置,一个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图中黑色三角标注位置,另一个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图中黑色三角标注位置。测试位置同样是A、B、C、D、E。A点与路由中间没有任何的遮挡物,距离为35米左右;B点相隔一面承重墙,距离为3米左右;C点相隔一面普通墙壁,距离为25米左右;D点相隔一道木门,距离为6米左右;E点相隔一面承重墙和两面普通墙,距离为75米左右;从日常的使用来看,E点是WiFi信号的重灾区。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啥要求生活阳台有网络呢?生活阳台位置我放有智能洗衣机(需要联网)、吸顶灯(需要联网)等设备,所以也需要网络。

负载情况:智能家居终端全部切换到测试路由,保持30个终端在线(不进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实环境;

测试设备:OPPO Reno 10倍变焦版手机;

双频信号:双频合一

传输区域:中国,测试的房子不是很大,为了更好的漫游效果,将信号的发射功率调小了;

测试网络:电信300M光纤;

(5G信号强度: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从单个路由5G信号强度和Mesh网络5G信号强度的对比图上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房间每个位置的信号状况,可以看到D(书房)、E(生活阳台)两个位置的信号有了明显好转,信号强度要远远超过单个路由。之所以这样自然是移动终端自动漫游到了更好的信号源上。

(5G SpeedTest测速: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SPeedtest速度方面,在A点和B点,不管是单个路由还是Mesh组网网络,上行和下行均达到了满速状态;D和E点速率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按照信号强度来说,这样的速率表现肯定是不合格的,这里面主要是因为网件Orbi RBK352是双频路由,回程信号共用一个5G信号,导致子路由的整体吞吐有所下降。

漫游除了改善家中各个位置的信号状况,其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那就是信号漫游时的网络状况,例如我们在《王者荣耀》中打得正酣,你需要从主卧到生活阳台去拿个物品,此时的走位一定会出现信号切换,如果漫游效果不佳的话,延迟掉线是必然的,所以接下来也简单测试下网件Orbi RBK353漫游时的具体表现。

测试环境:建筑面积为81平的两室两厅两卫房子,户型示意图里的深褐色为承重墙。一个主路由Orbi RBR350放置在图中红色三角标注位置,一个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图中黑色三角标注位置,另一个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图中黑色三角标注位置。测试位置同样是A、B、C、D、E。A点与路由中间没有任何的遮挡物,距离为35米左右;B点相隔一面承重墙,距离为3米左右;C点相隔一面普通墙壁,距离为25米左右;D点相隔一道木门,距离为6米左右;E点相隔一面承重墙和两面普通墙,距离为75米左右;从日常的使用来看,E点和F点均是WiFi信号的重灾区。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啥要求生活阳台有网络呢?生活阳台位置我放有智能洗衣机(需要联网)、吸顶灯(需要联网)等设备,所以也需要网络。

负载情况:智能家居终端全部切换到测试路由,保持30个终端在线(不进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实环境;

测试设备:OPPO Reno 10倍变焦版手机;

双频信号:双频合一

传输区域:中国,测试的房子不是很大,为了更好的漫游效果,将信号的发射功率调小了;

测试网络:电信200M光纤;

走位情况:从D——A(第一次漫游),A——E(第二次漫游),E——A(第三次漫游),A——D(第四次漫游);

第一次漫游:副路由(户型图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主路由(户型图红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耗时88ms;

第二次漫游:主路由(户型图红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厨房副路由(户型图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耗时35ms;

第三次漫游:厨房副路由(户型图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主路由(户型图红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耗时58ms;

第四次漫游:主路由(户型图红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副路由(户型图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号,耗时53ms;

而整个漫游过程中,丢包率为0。

如果说以上测试数据并没有太大感知,下面我便说说我自身的一下体验,确实有被Orbi RBK353的漫游实力惊艳到。应该说绝大多数路由厂商都会宣传自家的Mesh产品可根据当前的信号强度和速率来选择最佳的信号接入,但是实际体验并非如此,表现较好的是信号漫游比较及时(前提是漫游前的信号较弱),不丢包;表现差的会表现出漫游效果差,出现丢包等各种状况。但是通过实测发现,Orbi RBK353不仅漫游及时,并且在多个Mesh信号覆盖的区域,Orbi RBK353能够在最快的速度找到当前位置速率最佳的信号并自动切换过去。

网件Orbi的产品理念一直是简单、易用、高效、覆盖广,当第一代Orbi产品完成这个使命后,RBK353作为后续继承者,要做不可不仅仅是继承,而是发扬光大,而从实际体验来看,RBK353确实已经做到了。

例如在简单易用方面,网件RBK353只需插电、按下SYNC按钮即可自动完成MESH无线组网全过程,即使是没有任何网络技术基础的小伙伴也能单独完成;在信号覆盖范围伤,三支装的RBK353可以满足200平以上的房子,只要不是屈指可数的大土豪都可以满足,即使是大土豪也只能额外增加一些子路由即可;在定位方面,网件RBK353虽然是入门级,但是在用料上却不含糊,虽算不上性价比产品,但是却能够满足高负荷的网络环境,做到一劳永逸。

所以说,如果你是对路由有一定要求而又不想折腾,那么网件Orbi RBK系列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比之下,Orbi RBK353就是性价之选了。

智慧路灯专用网关巨擘有GT-GW-B1000、GT-GW-Z1000等。

智慧路灯网关有以下特点:

智能路灯智慧网关具很多种接口可供很多设备接入,作为物联网的核心设备拥有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具有连接感知网络和传统公共网络的枢纽功能,可以将不同厂家的传感器设备进行统一的传输,完成远程灯光控制、信息化管理(采集)、智能控制等功能,从而形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智能路灯智能网关是为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亮化工程而推出了一款多功能灯杆智慧网关,在5G路灯杆、智慧路灯、多功能合杆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转:
物联网技术包括以往科技研究领域内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传感网
物联网能够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实例:
(1)物联网应用案例之朝阳物联网示范园 试点无人驾公交
朝阳区物联网应用案例朝阳区将修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园。无人驾驶节能公交车、手机刷卡付费等生活方式将在园区内实现。朝阳区信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个物联网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将在未来3年内建成。
据市场调查资料显示,朝阳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已经进入规划阶段。这座物联网产业园区位于东五环外,朝阳区已初步为其选定建设用地,将采取“政企共建”的模式,将能够嵌入物联网的所有高科技产品在园内投入使用,初步划分为商业区域、企业区域、生活区域以及公共区域。
朝阳区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使我们对物联网的含义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所谓物联网,通俗地说是将生活中的每个物件安装芯片,再通过无线系统综合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终端就能控制包括家中和户外所有设备。”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物联网技术中包括芯片嵌入、远程指令等很多内容已能够应用,关键是将这些内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整合,实现综合应用,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的兴建,正是为这种综合应用提供实验场所。
据介绍,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最大的看点应该是无人驾驶的公交系统,市民在园区乘坐无人驾驶的节能环保公交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红绿灯也能够自动感应到公交车驶近,从而迅速变灯。
(2)物联网应用案例之东莞实现空余车位预约服务
在交通领域,除了人们熟知的视频监控、gps定位外,物联网与手机技术的结合还将带来更多方便。“你看这个车位上装了无线传感器,车辆只要停在这里,系统就能感知,并把信息通过专门的客服电话或手机客户端,传递给用户”,中国电信人士一边现场演示一边介绍,在东莞等地已经实现了这种应用,人们出门前可提前了解哪里有空余车位,甚至获得预约服务。实现这种功能的小小一个传感器由于是无线的,安装起来并不麻烦,而且除了车位信息,也能告诉用户究竟停了多长时间车,以精确收费。
(3)物联网应用案例之手机移动支付空调、窗帘和电视机开关
中国电信手机移动支付,也是论坛上一项引人注目的应用。目前在南京等市刷天翼手机可以坐公交、地铁,今后还会引发新型的消费和应用模式,通过手机可控制家电这种智能家居也开始进入人们生活。在现场看到了根据广东已投入应用的智能化住宅制作的模型,手机上就可以打开空调、窗帘和电视机开关,没人时就可以设置离家模式,开启安防状态,手机里同时能看到家里情况的实时视频。
当然不得不说的还有移动目前的M2M业务服务也是基于物联网的应用
(4)上海机场周边的物联网监控等也是

各所院校侧重点不同,所开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但是,骨干核心课程很相近。
课程1、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安全与商业模式》等等教材。 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2、C语言程序设计 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Java程序设计 ,使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 Flash,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用 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
课程5、 TCP/IP网络与协议 ,《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嵌入式系统技, 《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概论 , 《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概论 ,《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9、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10、M2M技术概论, 《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课程11、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安全与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定位目前大多数采用反射式测距法。系统由一个主测距器和若干个电子标签组成,主测距器可放置于移动机器人本体上,各个电子标签放置于室内空间的固定位置。定位过程如下:先由上位机发送同频率的信号给各个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接收到后又反射传输给主测距器,从而可以确定各个电子标签到主测距器之间的距离,并得到定位坐标。

红外线技术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间于无线电波和可见光波之间的电磁波。典型的红外线室内定位系统Active badges使待测物体附上一个电子标识,该标识通过红外发射机向室内固定放置的红外接收机周期发送该待测物唯一ID,接收机再通过有线网络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库。这个定位技术功耗较大且常常会受到室内墙体或物体的阻隔,实用性较低。

超宽带技术

超宽带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无线技术,目前,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在内的国家都在研究这项技术,在无线室内定位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UWB技术是一种传输速率高(最高可达1000Mbps以上),发射功率较低,穿透能力较强并且是基于极窄脉冲的无线技术,无载波。正是这些优点,使它在室内定位领域得到了较为精确的结果。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定位技术实现起来非常方便, 而且系统受环境的干扰较小,电子标签信息可以编辑改写比较灵活。

13年君越的网关电脑位于车辆中央控制台上方,与仪表盘相连。打开车门后,可以看到一个小屏幕和一排按钮,这就是网关电脑的控制面板。这个面板可以控制车内的各种功能,比如音响、空调、导航等。
在控制面板上,有一个大的圆形按钮,按下去可以打开网关电脑的主界面。在主界面上,可以看到各种菜单和选项,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按钮来进行 *** 作。比如,可以设置导航目的地,打开收音机或连接蓝牙设备等。
除了控制面板,车内还有一些其他的控制装置,比如方向盘上的按键、中控台上的旋钮等等。这些控制装置也可以与网关电脑进行交互,实现更加便捷的 *** 作。
总之,13年君越的网关电脑位于车辆中央控制台上方,是车内各种功能的控制中心。通过控制面板和其他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 *** 作。

属于。
楼道的红外线感应灯就属于物联网的范畴。所以,楼道灯是属于物联网范畴的。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魔环定位器的蓝色绿色灯闪烁通常表示设备正在工作或连接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此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设备正在启动或重置:如果魔环定位器的灯在开机后不久开始闪烁,可能是设备正在启动或重置。请耐心等待几分钟,让设备完成处理并重新连接。
2 连接问题:如果魔环定位器的灯持续闪烁,可能是设备与Wi-Fi网络或手机的连接出现了问题。请检查您的Wi-Fi网络和手机连接是否正常,并重新连接设备。
3 电量不足:如果魔环定位器的灯在充电后仍然闪烁,可能是设备电量不足,请将设备充电直至电量充满。
4 系统故障:如果以上方法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能是设备出现了系统故障,建议联系魔环定位器的售后服务进行维修或更换。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94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