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网能代替英特尔互联网吗?

北斗导航网能代替英特尔互联网吗?,第1张

两者概念不同,无法相互代替。

相关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北斗导航网:

北斗导航网是服务导航定位的gps系统网络。

2、因特网(互联网):

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不同的信息。

二、作用不同:

1、北斗导航网:

利用北斗定位功能,实现手机导航、路线规划等一系列位置服务功能,使人民生活更加便捷。主要包括手机应用、车载导航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应用,通过与信息通信等。

2、因特网(互联网):

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扩展资料

Internet分为三个层次:底层网、中间层网、主干网,底层网为大学校园网或企业网,中间层网为地区网络和商用网络,最高层为主干网,一般由国家或大型公司投资组建,目前美国高级网络服务(Advanced Network Services,ANS)公司所建设的ANSNET为因特网的主干网。

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因特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所谓的“北斗定位系统”,事实上是一部行驶记录仪,可以记录车辆行驶速度和时间,在司机超速和疲劳驾驶时发出警报。该车载终端为一个小型黑色方盒,内置SIM物联网卡,数据传输时需要消耗电信运营商的流量。设备需插卡才能工作,而卡片与司机绑定,一人一卡。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总质量12吨以上的货运车辆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以防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未安装合规行驶记录仪的货车,无法通过年审。

安装北斗定位注意事项

1、安装时注意不要用手或身体接触SIM卡的金属部分,以免静电将SIM卡击坏;

2、安装时一定要仔细对照图纸进行接线,并且仔细核对接线处是否牢固可靠,确定所有线准确无误后方可插入对应端子;

3、安装天线时要扭紧,并且天线走线时不要受到严重挤压损伤到屏蔽层或者导致天线短路,同时注意卫星天线和GPRS天线不要接错;

4、连接线、手柄连接线、卫星天线连接线、GPRS天线连接线走线避免高温高热地方,同时尽量避开强电场、磁场的地方。

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是GNSS,对应的GNSS模块是指接收机类型涵盖GPS、北斗、GALILEO、GLONASS多个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导航模块。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是BDS,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是GP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是GLONASS,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简称是GALILEO。

GNSS模块通过运算与每个卫星的伪距离,采用距离交会法得出接收机的经度、纬度、高度和时间修正量这四个参数。并通过串行通信口不断输出NMEA格式的定位信息及辅助信息,供接收者选择应用。

SKYLAB的GNSS模块根据支持卫星信号的频段,分为单频GPS定位模块、单频北斗定位模块和单频北斗多模定位模块、双频北斗多模定位模块;根据定位精度的不同分为标准高精度GNSS定位模块和RTK高精度GNSS定位模块;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嵌入式内置型GNSS定位模块和外置型天线一体化GNSS G-mouse成品;根据模块性能的不同分为标准高精度GNSS定位模块,RTK高精度GNSS定位模块,弱信号GNSS+INS惯性组合导航模块和GNSS授时模块等。

标准高精度定位导航:从移动互联到物联网,位置是一个基础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汽车行驶在路上,需要实时判断自己的位置,并利用内置的标准高精度GNSS定位模块获取的位置信息,配合电子地图来实现导航,它能方便且准确地告诉驾驶者去往目的地的最短或者最快路径。SKYLAB研发推出的标准高精度定位模块(单频GPS,单频BDS,单频北斗多模、双频北斗多模、天线一体化模块、G-mouse),可以为车载和便携式手持等定位终端产品的制造提供了高灵敏度、高精度、低成本的定位、导航等解决方案,能满足专业定位的严格要求与个人消费需要。

RTK高精度定位导航:随着新基建热潮的到来,借助5G+新基建的东风,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等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对智能驾驶汽车来说,车道很窄,和路边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也较短。这意味着,汽车对定位精度的要求是10到30厘米。SKYLAB研发推出的RTK高精度定位模块,内置RTK算法,同时支持BDS、GPS双卫星定位系统,配合全国北斗增强网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可以达到实时厘米级定位精度,满足智能驾驶汽车的高精度定位需求。

弱信号惯性组合导航:汽车行驶在路上,视野可能会受到周边的树木、同行的卡车、城市楼群的遮挡,卫星导航系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树木楼房等,造成多路径效应,使得定位结果精度降低甚至丢失,尤其是在隧道或者室内环境中,卫星导航系统基本无法使用。SKYLAB弱信号惯性组合导航模块提供实时高精度的车辆定位、测速和测姿信息,在GNSS系统的信号精度降低甚至丢失卫星信号时,不借助里程计信息,利用纯惯性导航技术,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单独对汽车载体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速和测姿,解决弱信号环境下车辆定位漂移或无法接收卫星信号的问题。

米级L1+L5双频GNSS定位模块:单频定位模块的定位精度为2-3米,不能够满足1米左右的车载导航定位精度需求。L1+L5双频定位模块SKG122S/SKG122Y是SKYLAB新推出的工业级标准、高性能双频定位导航模块,能同时跟踪卫星数达40颗,支持多系统联合定位和单系统独立定位,两款模块均支持天线检测,其强抗干扰性,抗多径效应的特性使定位更快,精度更高,产品性能更可靠。其中SKG122S支持GPS(L1+L5)+BDS(B1I+B2A)+GLONASS(L1)+QZSS(L1+L5)+GALILEO(E1+E5)频段,支持北斗三号卫星定位;支持A-GPS,同时跟踪卫星数量高达40颗,且支持单北斗三代(上电默认进入北斗三代,不搜索北斗二代卫星,有效缩短搜星时长),具有强抗干扰性和抗多径效应,双频多模的模块特性使SKG122S定位更快,精度更高,产品性能更可靠。双频定位模块的跟踪灵敏度为-162dBm,捕获灵敏度为-148dBm,1Hz~5Hz的数据更新频率,供电电压为33V,达到-40℃~85℃的工业级温度范围,默认波特率115200bps,最高可设置为460800bps。

目前,题根据目前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设计一套适用的信息系统。
首先,可以利用5G技术实现高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5G技术比之前的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率和容量,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服务。同时,5G技术还具有低延迟、高容错能力,可以满足实时数据传输的需求。
其次,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物联网技术使得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物品都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实时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并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此外,还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精准定位。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通过北斗导航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准确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能够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
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信息服务。例如,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提供周边餐饮、购物、娱乐等信息,帮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总之,通过利用目前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设计一套适用的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快、更稳定、更个性化、更精准的信息服务。

问:目前北斗创新应用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于贤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近年来,北斗创新应用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中。“北斗+”和“+北斗”应用的双向发力趋势也更为明显。如在 汽车 、高铁、能源、矿产、邮政、移动通信、交通物流、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骨干企业,正在主动“ 北斗”发展,成为产业新生力量,从而极大促进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对提升行业经济效益的贡献正在显著提高。

同时,“北斗+”发展正在全面推动北斗与5G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精准时空信息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还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 汽车 、互联网位置服务中,这也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更加巨大的北斗应用市场。

冉承其(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好不好用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应用。如今的北斗,是开放的北斗、融合的北斗。北斗作为提供时空基准信息的系统,只有与其他信息有机融合,才能产生价值,这是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的本质特征。近年来,我们在北斗创新融合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北斗+”、“+北斗”应用案例推陈出新,类型颇多,凸显了北斗应用产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

李冬航(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是大力推动“北斗+”创新融合与“+北斗”时空应用。在“+”字上做深做广,可以推动技术创新融合,推行行业生态优化,推升产业迭代进步,最终由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阶段,向“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与时空服务阶段迈进。

冉承其:我们要站在技术创新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北斗开放融合的机理,要把握好、把握准北斗的内在客观规律,提高真开放、真融合的管理水平,让北斗规模化应用步入 健康 发展的快车道。

景贵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在真正面向重点行业的业务需求方面,还有不少的技术难点需要跨越,这也是国外的GPS、伽利略等导航系统都没有去做的。我们的北斗要去做,这就是原始创新。要突出产业互联网应用,实现新的信号网络、数据网络、用户网络。

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北斗是智能时代赋予用户时空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北斗。北斗开拓规模化应用的第一个重点是赋予其他技术(如信息、网络、能源、资源等)精准时空位置的感知认知能力,使他们提升到智能化管理控制阶段,同时实现管理控制过程的时空智能化。另一个重点是综合开发其通导遥一体化的独门优势,发挥其跨技术跨领域甚至跨时间域和跨空间域的空间智能作用。

孙广富(国防 科技 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要看重技术创新如何转化。传统的成果转化机制已不适用于规模化应用,需要 探索 一种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相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政府、高校、企业联合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将成为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的有效途径。

问:如何看待北斗与5G之间的联合?

邓中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导航卫星很强大、终端也很“聪明”,但二者合在一起也无法实现全空域全时域的定位导航服务、位置服务保障。这就需要把卫星和地面网融合起来,构成强大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推动定位导航从产业化走向位置服务的商业化。

北斗和5G融合发展将给这两大系统的应用创新提供新思路,最显著的就是“北斗+5G”有望打造精准位置服务能力,实现北斗“在地上用好”的目标;同时,“通导融合”将为5G产业化应用提供支撑,进而推动智慧 社会 建设。

蔚保国(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斗除了具有目前的基本能力以外,如果和外部的通信、GIS、遥感结合,还可以提供更新的服务。从位置服务角度来说,北斗+5G是全球城市环境理想的位置服务架构和网络体系,从时空大数据需求来说,北斗+5G协同体系也会成为时空大数据产生传输汇集的大平台,所以在推进综合信息化建设方面,北斗+5G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课题。(王雅婧 整理)

空间技术与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闪耀星空,不仅令国内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服务越来越多,还走出了国门,服务亚太地区。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国家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重大应用示范专项、“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建设和应用这几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还会有哪些应用?

我国是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我国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位系统。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比GPS的授时精度要高,GPS承诺的是50纳秒。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制。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北斗的船舶入网当时已经有5万多个,手机用户10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14颗卫星组成。刘经南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3米左右。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北斗卫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行4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9999%以上,连续性达到了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位需求应用结合起来。现在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380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现在我们的北斗卫星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精度的定位和导航增强服务,用户可以开展诸如高速公路车道级导航监控服务、旅游景点特定线路的无人车驾驶和监控、城市管道的实时状态监测和维修服务等。

未来北斗卫星将跨界融合发展

互联网+时代,卫星数据在云端,用户在网上,北斗卫星系统与新兴信息网络系统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单位已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

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比如北斗系统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融合,使北斗时空信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用法更巧妙。有了北斗系统,我国的无人驾驶也可能加快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928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