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太牛逼了!苹果欲弯道超车?网友:连华为都很难达到

小米生态链太牛逼了!苹果欲弯道超车?网友:连华为都很难达到,第1张

说起具备生态链企业,最常被提起的无疑是华为、苹果及小米,而vivo、OPPO、魅族这些品牌并非不拥有自身生态链,不过目前为止,只是成熟度“华米果”比较有代表性罢了。
但这三家的构建当时却大有不同,苹果生态链简单说起来就是对 iPhone + iPad + Mac 的全家桶设,但是单个产品和系统很难体现出苹果生态系统的优势。这种局限性的布局方式无疑是自断臂膀,所以目前为止苹果生态链成效还并不明显。
近年来华为也在不断加强生态链建设,提出了“1+8+n”的战略布局,凭借自身强大的 科技 实力不断完善体系,相比于苹果思路则明显清晰多了,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未来的潜力也是不可限量。但要超越如今的小米生态链年300亿的销售量,恐怕很难达到。
当其他企业正在打磨自己的“船只”时,小米已借助先发优势扬帆起航,现在的小米生态链已经建立了以手机为核心,以手机周边、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为代表的产品生态系统,这种更加开放的体系,也是小米生态链迅速壮大的原因。
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经涵盖到了用户的衣食住行,小米生态链下的产品业已成为中国的世界级消费品牌。如今的小米生态链已经成功帮助小米成为了世界领先的物联网企业,在全球消费级物联网市场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不仅如此,在极为重要的AIoT领域小米也在加强布局,在今年年初,雷军将小米的AIoT目标更进一步,他在新年信中表示在“5G+AIoT”战场上,未来5年小米将至少投入500亿元!
虽然BAT、TCL、海信等“各路兵马”都在极力争夺,但相比之下小米的维度更广,并且其前期的积累沉淀运用起来也将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小米生态链也发展迅猛,这除了得益于小米的品牌背书及营销渠道外,更在于小米选品上的“固执”,单在这一点的严谨性就已把苹果甩开太多,苹果想弯道超车并非易事。一直以来小米并不干涉生态链企业的运营管理,但在品质要求上小米对每个产品都会严格把控,做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而在小米旗下的小米有品电商平台选品也同样不例外,就拿其上架的这款70迈 汽车 轮胎充气泵青春版来说,其解决了不少车主的痛点。胎压作为车辆的关键点,不稳定的状态下可能会引发爆胎等危险事故,影响车辆的安全出行,这款充气泵的在连接后内置芯片可监测胎压当前数值,并在大屏上显示。
在半路遇到轮胎没气的突发情况时,可以利用这款充气泵进行快速充气,还可以预设好胎压防止过充,420ml/s的气流基本6分钟左右就能充满一条空胎。37米长的充气半径,即便大七座的SUV的四个轮子也可以轻松连接。
充气泵配置的3种充气接口,也提供了更广的应用场景。家里的山地自行车,篮球甚至泳圈都可以轻松应对。它的一体收纳设计也让其更加轻巧便捷,放在 汽车 后备箱也并不会占用太多空间。
从70迈 汽车 轮胎充气泵青春版这款产品就能看出,小米生态链并不仅仅只是做单纯意义上的产品延伸,而是把握用户消费升级的脉搏,以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而这也是小米生态链目前独树一帜的底气所在。
优秀的企业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小米生态链的模式继承了小米“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产品”的理念,而这也无疑会让小米在未来的生态体系领域,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6月2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华为各大新老机型将会逐步适配,但除了华为手机,并没有看到其他厂家的手机。那么为什么小米等手机厂商不接受鸿蒙呢?

鸿蒙系统简单而言,就像秦统一六国一样,要统一家电的系统语言。使用“鸿蒙化”家电的一大好处,就是手机无需下载任何App,有NFC功能,即可跨设备 *** 控。

最初开始这个项目的时候,华为本来是希望针对手机之外的大小家电等各种产品做一套 *** 作系统,自研了一套叫做LiteOS的内核。

但后来遭遇被美国“卡脖子”的事件,干脆就把这个系统升级为一个包括手机 *** 作系统在内的“进阶版” *** 作系统,于是才有了现在的鸿蒙系统。

手机 *** 作系统显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华为不可能短时间内再造一个安卓,所以使用了和安卓相同的Linux内核,达到兼容现有安卓App的目的。

再加上华为自研的微内核和LiteOS内核,鸿蒙系统共有三个内核,负责调用不同的设备。

但基于自研内核的应用生态目前刚刚起步,还不够完善,这也是早期的鸿蒙系统看起来像是“安卓套壳”的原因。这次发布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更多人意识到华为自研的微内核和LiteOS内核,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应用场景。

从整场发布会的效果来看,应用上鸿蒙系统的产品其实还比较有限。真正落地的产品主要是美的烤箱、九阳豆浆机等几款厨房家居产品。

鸿蒙系统真正发挥万物互联的分布式构想,还需要得到更多产品支持。
要更好地理解鸿蒙系统,其实可以和小米的物联网系统米家做比较。

小米从2014年就开始布局生态链了。2020年11月5日,小米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宣布小米Vela问世。小米Velad的定位是平台,还不是一个 *** 作系统。

而在那之前,小米2017年推出的“小米水滴平台”,2018年推出的“小爱开放平台”,都是小米Vela的前身。

小米Vela和鸿蒙系统有什么区别?

从实现物联网的路径来看,以前小米的物联网很简单,就是通过在米家产品中嵌入一个IoT模组,实现手机和设备的互联。

具体用法是,在智能设备中内置该模块,用户在手机上下载相关App,通过路由器连接WiFi或者蓝牙,让手机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获得控制权。即便人不在家,只要家中设备连着WiFi,就能通过手机控制家里的各种设备。

2020年小米将Vela升级为一个平台之后,落地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先支持小米IoT模组,然后扩展到智能音箱、手环和手表等品类。

从系统层面来看,小米Vela底层是NuttX,鸿蒙系统的底层是包括Linux、LiteOS和微内核在内的三个系统内核。

而系统底层的不同,决定了系统载体的不同。

由于Nuttx的各种特性,小米Vela一开始针对的就不是手机、PC、电视、路由器这些高算力的产品,而是类似于手环、手表、智能音箱这样的低功耗和低算力需求的产品。至于手机本身,使用的还是基于安卓系统的MIUI。

鸿蒙系统由于涵盖了Linux内核,所以也能够用于手机 *** 作系统。而将鸿蒙系统用在电视、音响、手表等产品上的时候,其调用的就是系统中自研的模块和内核。

从使用体验上看,任何手机都能通过下载米家App,实现对支持小米生态的多端设备的控制。而与“鸿蒙化”设备连接的功能虽然也可以在非华为的手机上,通过下载“智慧生活App”来实现,但是更强调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手表和pad,直接和设备之间实现系统级别的互动。

鸿蒙系统的底层还表现在安全上。华为鸿蒙的生态业务负责人杨海松向市界透露,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每小时会向谷歌服务器报送20次左右的数据,而掌握鸿蒙系统数据的自然是华为。鸿蒙虽然会使用开源的安卓代码,但是即使是使用,华为也会先识别一下谷歌的监测代码,进而删去。
那么,小米、OPPO们未来可能将鸿蒙作为自己的 *** 作系统吗?

小米相关人士委婉地向市界表示:个人认为并不太可能。

OPPO方面则不再表态。

小米有自己的系统和比较稳定的生态,不像魅族一样需要借着鸿蒙系统的东风重新回到消费者视线。

其次,只要小米把注意力放在终端产品,而不过多涉及底层包括芯片和系统的技术层面,对美国就没有威胁。小米也不会像华为一样,面临被美国政府“卡脖子”的风险。

再者,谷歌已经和小米建立了比较深度的合作关系,对于系统的最新版本,会给小米最优先的认证支持,让其享受 *** 作系统更新的红利,小米没有充分理由抛弃安卓。

基于以上两者模式的不同,现在让小米用鸿蒙系统几乎不可能。
很多人不知道,华为在手机上搭载鸿蒙系统,从来不是因为华为手机不能用安卓了。安卓是个开源系统,谷歌仅仅只能掌控谷歌全家桶,而不能禁止华为使用安卓系统。

华为开发鸿蒙,更多是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因此,短时间内,小米、OV等国产手机厂商的手机产品,基本没啥理由搭载鸿蒙系统,华为手机对于他们的威胁,比美国还大。

现在华为还在做手机,那其他的厂家就不敢用鸿蒙系统的,毕竟他们不敢把自己的大脑交给别人控制,尤其还是存在竞争的对手。

小米的智能家居,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搭载鸿蒙。

米家和鸿蒙处于更激烈的竞争中,都想争取更多的家电厂商加入自己的物联网阵营,都想要做物联网界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两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理念,由此衍生出来非常多令人眼花缭乱、甚至难以理解的概念。

但鸿蒙的物联网更彻底,从手机到家居全部是一套 *** 作系统,日后如果能实现大一统,或者生态繁荣,理论上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米家也不弱,有先发优势,有成熟的渠道。去年在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补足了 *** 作系统的劣势,发布了小米Vela *** 作系统。

不止是上述两家,盯上物联网 *** 作系统这块蛋糕的玩家,还有很多。

谷歌Fuchsia、阿里AliOS、鸿蒙OS、腾讯TencentOS tiny、小米Vela OS、三星SmartTings、苹果SiriOS,还有美的、格力、OPPO、TCL、科沃斯、阳光照明、极米 科技 等厂商,技术厉害的自己搞OS,技术不行的就联合起来推出统一的联网标准。各家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出很多颇有噱头的概念来跑马圈地,降低开发门槛,力推自己更有利的IOT系统。

越大的公司,想法越复杂,利益考量越多,越大的公司越想自己成为那个“秦始皇”,从软件到硬件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现阶段和鸿蒙合作的品牌,应该大多还是属于二三线的,它们借着鸿蒙的系统进入这个生态,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但已经成熟的家电厂商,利益的考量多,合作起来并不容易。

大家都说自己有一个万物互联的目标,要抓住5G的机会、物联网的机会,但如何让别家用自己协议,用自己系统?利益如何分配?用户数据是共享还是归家电厂商?没有统一定论。

鸿蒙系统的优势,在于技术更强。

鸿蒙总负责人王成录表示,华为用1万人,在鸿蒙系统中开发了9000多个模块,9000多个模块可以进行组合,根据硬件的配置和需要的组合。无论有网络还是没网络,都能把各种驱动和系统配置好,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除了谷歌和苹果外,很难有其他公司能够完成。

发布会上,鸿蒙手机能调用多种模块外设组合成超级终端的技术,这在别家真没看到过,这是目前鸿蒙最大的卖点之一。

鸿蒙姿态也更开放,其一开始就并不想成为硬件的主体制造商或者代工方、据市界了解,搭载鸿蒙设备的美的家电,产生的数据都归美的所有。

小米虽然有自己的物联网系统,也开放了接口,但是小米自己也做各种各样的家电,和第三方家电厂商处于硬件竞争关系。其他厂商用小米的物联网系统,会有更多考量。

家电厂家如果选择搭载鸿蒙,直接目的之一是卖货。

其他厂商也一样,搭载鸿蒙系统必须要看见利益,带得动货。

6月2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演示鸿蒙应用的所有场景,几乎都离不开手机终端。而买鸿蒙系统的手机,才会更有动力买搭载鸿蒙系统的家居产品。

华为手机芯片问题如何解决,现在没有定论,荣耀或许是个好的备选项。

前述荣耀经销商告诉市界:“荣耀很大概率可能会适配(但是目前还没任何消息),融合没问题,手机估计也没问题。虽然分家了,毕竟还是有感情的,大哥的产业我们还得支持。”

鸿蒙来了,它很强,从底层到理念都具有创造性。但情怀之下,它还是要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硬趟出一条路。让人们真切感知到它的应用场景。

那时,再讨论小米为什么搭载鸿蒙或许才是时候。

首先,小米它性价比高,在同等的价钱,小米是最好的选择,在同等的性能中,友商的价格比他高两三千块钱。其次,这么多年来,小米一直坚持高性价比,姐,现在越来越多人用小米也证明了这些优点,所以说小米才是良心商家一点都不为过。

近日,南山中学一考生走出考场接受采访时,对小米手机搭载的MIUI系统发起了猛烈吐槽,甚至直接喊话小米公司CEO雷军:雷总!把MIUI改改吧!那真的没法用啊!红米产品总监王腾随即在微博中表示:金凡(小米MIUI负责人)在牵头优化了。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网友在雷军的微博下面反映过MIUI 12系统BUG过多的问题,但是将系统更新到MIUI 125版本后,此前的BUG依旧存在,甚至还出现了新的BUG,用户对MIUI系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

早年小米凭借MIUI赢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MIUI系统一度成了小米、红米手机的卖点,那么导致MIUI系统“人设崩塌”的原因是什么?本篇就让我们聊一聊关于MIUI的那些事。

国内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安卓系统的本地化服务并不尽如人意。举个例子,在早期版本安卓系统中,手机的拨号按键只能识别数字,无法识别拼音,对国内用户来说,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小米发现了用户痛点,于是开发了基于安卓的MIUI系统,根据国内用户使用习惯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

不仅如此,小米还积极推广社区文化,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BUG都能在社区里向开发者反映,甚至想让MIUI支持某些功能,开发者都会积极倾听并实现。这拉近了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距离,与魅族Flyme给安卓系统“做减法”不同,MIUI根据用户反馈在安卓系统的基础上“做加法”,通过每一次系统更新,MIUI用户都能体验到新的功能。

当MIUI用户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机——小米M1,高配低价的销售策略让小米手机一炮而红,小米几乎成了性价比手机的代名词,但是这也给小米手机后来冲击高端产品埋下了伏笔。

高性价比还给小米带来一个弊端,由于定价比较低的原因,小米很难通过手机硬件本身赚钱,小米的办法是通过在MIUI系统中植入广告以及预装软件赚取广告费来降低成本。只要价格低,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愿意接受的。

对小米来说,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频繁出现的系统BUG以及适当精简过于臃肿的系统。那么为什么小米不去适配鸿蒙OS?从小米的立场来看,自己的物联网已经初具规模,如果适配鸿蒙OS,对自己已有的物联网生态将造成颠覆性冲击,不仅如此,与谷歌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而对小米的粉丝来说,也未必会选择搭载鸿蒙OS的小米手机。

*** 作系统是手机的灵魂,也是手机厂商寻求差异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手机系统的预装第三方软件以及广告都能给厂商带来收益,所以小米不选择鸿蒙OS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既然不选择鸿蒙OS,还希望小米能将MIUI好好优化一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81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 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