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描述OAuth 2.0协议,并举例哪些物联网产品使用了该协议。

简要描述OAuth 2.0协议,并举例哪些物联网产品使用了该协议。,第1张

现在百度开放平台,腾讯开放平台等大部分的开放平台都是使用的OAuth20协议作为支撑。
OAuth(开放授权)是一个开放标准,允许用户让第三方应用访问该用户在某一网站上存储的私密的资源(如照片,视频,联系人列表),而无需将用户名和密码提供给第三方应用。
是OAuth协议的下一版本,但不向后兼容OAuth10。OAuth20关注客户端开发者的简易性。

IPv6。根据查询IT信息网官方网站资料可知,因为IPv6具有许多新的优点,IP地址从32位变为128位,能够为提供足够多的IP地址,所以IPv6协议将成为物联网核心协议,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

物联网智能网关要接入MES系统,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讨论:
1、多种采集协议的适配:车间设备一般具有多种接口和多种自动化协议,常见的有modbus、PPI、MPI、Profinet、hostlink等,接口一般为RS485、以太网、can口等。
2、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物联网智能网关必须具备边缘计算能力,而不是傻瓜式的透传。可以对数据进行本地化预处理,然后再与MES服务器交互,这样能极大减轻MES服务器的压力。
3、与MES服务器间的通信规约和数据格式:物联网网关与MES服务器见需要支持实时性非常强的通信规约,如MQTT、DICP等,而不是普通的自动化协议。同时约定好传输的数据格式,以被MES服务器解析。
帝图数据采集器适合于用在MES系统的数据采集,比如汽车生产线的数据采集、变电站的数据采集等。

把WiFi用于M2M连接的主要优点是使用现有网络、速率高(WiFi的速率大大超过处理遥测所需的数据量)、前后兼容性好。


WiFi现在是一种用得较多的无线技术。除了在笔记本电脑中,目前在许多网络设备(Cisco的所有路由器和交换机)中也增加了处理80211协议的能力,就像处理以太网和IP一样方便。由于WiFi在企业中已经非常普遍,故自然会考虑选用它来提供M2M连接。目前,诸如Airespace、TrapezeNetworks等无线交换机厂商,已经推出能够实时跟踪器具的软件。Intel出资的新兴公司Bluesoft甚至已经在销售基于80211b的RFID标记,一片小小的用电池供电的网络接口卡。
使用WiFi的缺点包括功耗大、成本高、协议开销大、需要接入点。目前在一个器具上增加WiFi至少需要15美元。Bluesoft标记的价格是65美元。虽然成本还会下降,但近期仍只能用于跟踪价值较高的资产。一个仓库可能只会把Bluesoft标记用于它的铲车,而不会用于铲车搬动的箱子。WiFi是一个无中继转发能力的单跳网,器具只能连接到接入点(AP)。AP之间的连接、AP与其它网络的连接往往通过常规的有线以太网。如果已经用于其它以太网业务的同一布线再用作WiFi回传,就需要进行认证或把WiFi无线数据包隔离开。要不,你就不得不安装新的缆线和交换机。

使用应用层协议提供可靠性。

TCP是传输控制协议,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允许网络间两台主机之间无差错的信息传输。

UDP 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它采用无连接的方式传输数据,也就是说发送端不关心发送的数据是否到达目标主机,数据是否出错等。收到数据的主机也不会告诉发送方是否收到了数据,它的可靠性由上层协议来保障。

从结构上划分,物联网应用层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中间件将各种可以公用的能力进行统一封装,提供给物联网应用使用。

2、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应用就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如智能 *** 控、安防、电力抄表、远程医疗、智能农业等等。

3、云计算:云计算可以助力物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依据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可以将云分为: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服务和软件即服务(SaaS)。

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有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通过对物联网定义和架构的分析,得出物联网的核心功能是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处理。所以,要确保高效运作,物联网必须具有三个特点: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1、整体感觉。

知觉是物联网的核心。IoT是由物品和人组成,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为让物品有知觉,需要在物品上安装不同种类的识别装置,如电子标签、条码、二维码等,同时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照相机等识别设备感知它的物理属性和个性化特征。通过这类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物品信息,实现全方位感知。

2、可靠传输。

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是保证物物相联的关键。因为物联网是一种异构网络,不同实体之间的协议格式可能会有差异,所以需要通过相应的软硬件来实现协议格式转换,以确保项目间信息的实时、准确地传输。

为实现不同传感器数据的统一处理,实现了物物间的信息交互,必须开发支持多种协议格式转换的通信网关。利用通信网关,将不同传感器的通信协议转化为事先约定的、统一的通信协议。

3、智能加工。

其目标是实现对各种物品、人员的智能识别、定位、追踪、监测、管理等功能。因此,必须以智能信息处理平台为支撑,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计算技术来存储、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物品和人员进行智能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融合了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了因特网的限制,将对象连接到信息网络中,实现了“物物互联”。物联网支持信息网络向全面感知和智能应用两个方向扩展、延伸和突破,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81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 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