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低功耗最适合物联网应用吗

蓝牙低功耗最适合物联网应用吗,第1张

物联网应用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
一、蓝牙(BLE40)连接方式。优势:连接速度快。劣势:由于蓝牙协议过多,部分手机无法连接。
二、wifi连接模式。是在蓝牙基础上研发的。只要是智能手机都能连接,物联网设备也可以连接,你的物联网设备也可以发射WIFI信号出来。
我推荐wifi适用性更加广阔

53版本。

扩展资料:

蓝牙 53 是蓝牙技术的最新版本,该技术是全球部署最广泛的无线物联网连接技术之一。低功耗蓝牙在所有行业和应用的物联网设备中得到了广泛采用。根据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发布的2021年蓝牙市场最新报告(2021 Market Update)估计,2021年将有共计130亿个蓝牙物联网设备在使用。是什么原因让蓝牙成为物联网设备制造商和应用开发人员的首选无线技术?答案是其对各类型数字设备无处不在的支持和覆盖全球的互 *** 作性!

 据悉,负责开发蓝牙技术标准的蓝牙组织联盟宣布蓝牙技术将要进行一系列的重大调整,以便支持网络连接的需求高速增长。据近几年物联网蓝牙的市场数据报告显示,蓝牙技术的革新将会带动明年乃至以后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医疗以及健康保健等领域。
物联网蓝牙发展以后将会普及哪些领域?
物联网近年来高速发展,几乎覆盖了所有智能应用化设备主要是基于蓝牙技术受众面广阔,蓝牙标准以智能化、低功耗、高连接速度、低成本等特性,在物联网应用市场占据了主要核心位置。目前蓝牙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智慧医疗、汽车、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建筑设备在内的所有物联网智能产品中,加速人与万物互动的步伐。
可以确切的说蓝牙已经成为物联网中最庞大的无线通讯技术。物联网目前的发展趋势逐渐由概念变为现实,而蓝牙技术就是这一切发展过程的核心。
物联网蓝牙发展以后将会普及哪些领域?
近年来很多蓝牙方案厂商开发出高效率、低成本、简单实用及使用寿命很长的蓝牙模块解决方案,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也使得整个产业为之振奋。升润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低功耗蓝牙40、41和42解决方案研发的ODM厂商,在物联网低功耗蓝牙解决方案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及稳定的研发团队,运用蓝牙41标准协议栈为基础,开发出可支持移动支付、多对多连接、智能家居管理、健康数据追踪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解决方案,是集多设备管理于一身的蓝牙模块解决方案,具有很强服务便捷性能。
在未来不论是智能家居场景还是自动化工业、消费电子和建筑物,所有的物与物都会实现互联互通,而蓝牙连接技术通过IP连接能实现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创造更多的智能化服务,这将会创造更多通过蓝牙技术拓展物联网应用的新趋势。
“在传统应用中人机交换接口设备、健康管理、临近感测,到最近新兴的智能穿戴、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无线充电、车载甚至工业40都有物联网蓝牙的身影所在“目前蓝牙解决方案细分市场中,还没有一种应用方案的市场份额超过35%。是因为市场的碎片化,对蓝牙解决方案研发厂商来讲,设计蓝牙解决方案的时候主要是按其市场及利益为基础点的”,所以物联网消费者很难挑选到合适的蓝牙解决方案。升润科技技术总监介绍:挑选合适的蓝牙解决方案应从几个维度进行分析,“研发厂商的规模实力、方案更新的频率、是否适用于最新智能设备上”,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会更理智的挑选出适用蓝牙解决方案。
也许,在未来的几年里物联网蓝牙强大的整合系统能够很好的支持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应用领域。

1、数据传输容量速度不同:与蓝牙版本42相比,蓝牙50可以带来两倍的数据传输速度,数据传输容量提高了800%。换句话说,使用蓝牙5,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和接收更多数据。

2、传输距离不同:与蓝牙版本42相比,蓝牙50的带宽(传输速度)由1Mbps提高到了2Mbps,传输距离提高到4倍,即理论有效工作距离为300米,还提供了低功耗模式。

3、字节量不同:与蓝牙42版本相比,蓝牙50可以广播255字节的数据包,不再是31字节,从而减少了24GHz频段干扰造成的传输效率损失。

4、定位能力不同:与蓝牙42相比,蓝牙50还增强了室内外的定位能力,即在不建立真正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将大量信息传输到其他兼容设备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蓝牙50

前两者的关系是这样的:蓝牙40是第四代蓝牙标准。Navior是一个很牛的企业,最先成熟运用了蓝牙40。。。物联网是指一个系统将各个物品通过蓝牙,wifi,zigbee等通讯手段相互连接,控制感应,与前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745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