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物联网,为何最后却被华为鸿蒙抢了风头?

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物联网,为何最后却被华为鸿蒙抢了风头?,第1张

鸿蒙一出,全民被“沸腾”。回顾近些年科技产业,似乎没有哪一款产品能够像鸿蒙系统那样牵动着亿万用户的心。鸿蒙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这不仅仅是中国自研 *** 作系统的突破之举,同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也给鸿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早在鸿蒙系统正式发布之前,任正非、梁华等华为的高层领导早已经给这款 *** 作系统定性——基于物联网打造。而提到物联网,很多网友感慨“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的物联网生态,如今却被鸿蒙抢了风头”,而这背后的道理,其实颇有一番意味。人们通常会用“时也,命也,运也”这句出自《吕蒙正格言》的名言来感叹时运。我们不妨就从这三大维度,来解读今天的主题。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有很多发明创造并未在当时获得巨大的成功,反而是通过后人的推进和改良才对社会形成了革命性的改变。比如古希腊时期工程师希罗发明了蒸汽机,比瓦特早了几千年。但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并推进了工业革命的演进。

在这个故事当中,“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古希腊人发明了蒸汽机,但却缺乏高效的煤炭燃料供应,况且当时男耕女织的原始生产关系也不需要蒸汽机。这就好比如今物联网,尽管被业界视为下一个蓝海,但眼下功能偏弱、需求不旺也是实情。

当然,小米并非物联网的发明者,但在国内市场当中,小米可以说是推行物联网生态最早,且产品线最为全面的品牌之一。尤其是旗下的小爱智能音箱,在前几年绝对可以用风靡全网来形容。但是然后呢?似乎并没有什么然后了……

当“新鲜感”过后,那些曾经带来“惊艳”的智能音箱大多已经在吃灰。所谓的物联网,其实大部分用户也就是用来控制一下灯光的开启。更复杂的功能虽然也能实现,但考虑到更换成本和实现的复杂程度,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这是“刚需”。

市场需要培育,更需要关键技术的落地普及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这不禁令笔者想到,早在20年前很多媒体就在畅想“电子商务”的广阔未来,但只有当10年前互联网支付和物流产业获得高度发展,电商才真正被更多的普罗大众所接受。

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既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又能实现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连接万物,其实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如下:

生产方式是独有的。

其实可以看成高级有技术含量的DIY式手机生产。就好比像卖DIY电脑一样。但是因为手机的特殊性,消费者无法自己去DIY手机,所以,小米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生产链条,减少中间环节,实行简单的规模化生产,实现生产率的高效和有效性,算订单式生产的一种。

就算后期不再预订,但是也和一般的生产有区别。因为大体的规格只有一种,所以消费者能销售到高质量的“山寨”式生产的手机。

而且,虽然小米没有直接生产,但是,这样做反而可以选择各行业中优秀而价格低的来组合,反而可以做到最好的性价比。这是硬件方面。

其次,不追求主要靠硬件赚钱。这点其他厂家做不到。因为小米有软件。软件也一样是提高了生产率的一方面。

然后,互联网的更新机制和独特理解。

这点,别说硬件厂家想都不敢想,就是一些做系统和互联网的,电商的,理解也各自不同。而小米如果能把这3者结合好,就是其他家比不了的。

从设计,到采购,生产安排,到订货,到运输,到出货。到后续的升值服务和免费服务。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生产模式是小米最大的特点和竞争优势。当其他家还在琢磨小米的硬件规格的时候,小米的软件和互联网还没有发挥威力呢。

这样的组合拳,之前苹果做到了一部分。但是苹果的利益是封闭性,而小米的优势未来是开放性的。

小米和其他手机的区别在生产方式就如同采用了流水线和没有采用流水线的厂家一样,看似相似,其实生产率会大大不同。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 *** 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MIUI月活跃用户达到242亿。小米系投资的公司接近400家,覆盖智能硬件、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网络、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等领域。

小米一直在推生态链,是个先行者。但是他那个生态链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华为想要打造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所有的第三方都可以接入平台。BTA介乎于两者之间,未来走向不好说,从资金实力来讲小米最差,华为最强,技术上也是这样,不要小看BTA,从资金和技术上看小米比他们差的太远了,更不要说华为了所以将来智能生态链中小米肯定会边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71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