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有什么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有什么专业?,第1张

085211 计算机技术 107
01 网络与信息安全 马建峰 教授
02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嵌入式系统、人机交互技术 万 波 副教授
03 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多媒体信号处理 杨世勇 副教授
04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曾 平 教授 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国统考
05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多媒体 王 琨 副教授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
07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 李龙海 副教授原理、 *** 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08 计算机网络与图形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 田玉敏 教授 复试科目:
09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处理 丁振国 教授 9031 计算机综合(离散数学、
10 输入输出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图像处理与理解 王 泉 教授
名 微机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
11 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 李凤华 教授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12 网络安全 方 勇 教授 环境:windows 系统
13 存储系统先进差错控制编码算法与网络编码 慕建君 教授 软件:机试专用软件
14 网络安全和网络计算 权义宁 副教授 语言:C、C++
15 图形图像处理、图像理解 牛海军 教授
16 计算机输入输出技术与设备、图形图像 吴自力 高工
处理与理解
17 计算机网络与仿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云计算 王凯东 副教授
18 数字媒体处理、数据与知识工程 崔江涛 教授
19 高速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视觉与 刘 刚 副教授
图像处理
20 网络多媒体、网络测试与安全、无线业 李广鑫 副教授
务与虚拟现实
21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 马志欣 副教授
22 无线网络安全 李兴华 副教授
23 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服务计算 沈玉龙 副教授
24 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 杨 超 副教授
25 面向对象技术 陈 平 教授
26 智能图像处理、网络通信系统和嵌入式系统 沈沛意 教授
28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网络与移动数据 黄健斌 副教授
分析与管理、Web 工程
29 嵌入式系统、互联网技术 武 波 教授
30 面向企业计算和智能手机的软件、中间 杜军朝 副教授
件技术与传感/物联网技术
31 并行算法、网络算法、生物信息学算法 霍红卫 教授
32 软件工程、信息系统 郑有才 副教授
33 视频图像分析 郑海红 副教授
34 软件与系统测试技术、基于GPU 众核的算 刘西洋 教授
法并行优化、模型驱动的控制系统开发技术
35 软件体系结构、Agent 技术、软件动态演化 李青山 教授
36 网络优化、高性能计算、数据挖掘 王宇平 教授
37 软件开发方法、医学影像处理、数据挖 鱼 滨 教授
掘、虚拟现实
38 智能计算与生物信息学、智能信息处理 刘立芳 副教授
39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GPU 通用计算 祁建军 副教授
40 计算机安全、进化计算 高海昌 副教授
41 移动计算与互联网技术 刘 惠 副教授
42 多媒体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 裘雪红 教授
43 Web 数据挖掘、视觉计算、海量数据处理 刘志镜 教授
44 图形图像处理、优化与虚拟制造 姜建国 教授
45 网络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刘 芳 教授
46 计算生物信息学、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张军英 教授
智能信息处理
47 机器视觉与工业智能 王保保 教授
48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顾 新 教授
49 嵌入式系统与无线网络 周 端 教授
50 计算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 高 琳 教授
51 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 方 敏 教授
52 计算机应用 蒋 明 副教授
53 图像压缩编码及编码器结构设计 刘 凯 教授
54 智能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网络计算与 苗启广 教授
嵌入式软件、智能恶意程序分析与理解
55 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 王书振 副教授
56 宽带网络通信与图形图像处理、电子产 臧明相 副教授
品可制造性分析与质量控制
57 机器学习、信息融合、智能信息处理 杨利英 副教授
58 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技术 张 彤 副教授
59 图像处理与理解、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纪 建 副教授
60 计算机图形图像学、色彩管理 王义峰 副教授
61 多源信息融合与态势估、软件协同技术 柴慧敏 副教授
62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联培项目 北京六所导师组 联合培养
6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复杂网络与编码 刘志宏 副教授
64 软件与信息安全 曾 勇 副教授
65 高可信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处理 张海宾 副教授
66 网络与信息安全 王 超 副教授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 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复试科目:9031 计算机综合(离散数学、微机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 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 语言:C、C++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 交通强国 ”的目标,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要建设交通强国,就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引领,全面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物联网,就是这个时代带给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心剂。

一,物联网该如何让交通改头换面呢?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各个类型的基础设施、交通对象等。

通过构建基础交通的感知网络,才能开发出各种类型的智能管理的服务系统。这种全新的理念一定能从根本上,改变交通系统,只注重业务开发的模式,转而向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的方向发展。把物联网真正的运用到智能化的交通领域中,首先就是构建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这项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能交通的架构,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方面组成。

11感知层

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感知层,主要负责准确的采集各种交通信息。尤其是各类交通信息的感知要通过网络和传感器来得以实现。传感器的采集过程,一定要完全经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完全传输,才能实现好数据的汇聚。

12 应用层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对交通感知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并且要进一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支持各种智能化的交通服务。应用层系统主要分为,政府应用系统、社会应用系统、各个企业之间的示范系统等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交通控制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要想实现好智能无线传感器与电信网络传感器之间的融合,一定要把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到电信网络上。利用电信网络来进一步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中各项业务的监控与管理。

13 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是促进电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并且还要与无线网络传感器进行结合的业务实体,同时还要协调好电信网络中的其他实体,来完成好整个业务系统。

管理平台作为实现电信网络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管理实体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业务平台的设备与网络进行管理。同时,为了保证电信网络更加可靠的运行,一定要在电信网络和无线交通传感器之间引入有效的控制机制。

这项接入控制机制,指的是电信网络利用网关系统,对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全程的服务。

2 物联网技术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影响

由于物联网在电子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优势,因此,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结合,才能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出全新的发展思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之后的,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从而孕育出了改变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网络系统。与此同时,物联网提出的全新的理念,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在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逐步推广了物联网技术。

21 感知信息

物联网的核心内容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首先就是要对物体的属性进行标识,属性主要包括静态与动态两种,还要通过一定的设备读取物体的属性,并且要把信息转化成一种网络传输的重要的数据。

22 采集信息

在物联网环境下构建智能化交通系统,一方面要采集大量的交通信息,并且对实时性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另一方面,更要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传输功能。

由于智能化交通系统,是以高速公路作为一个技术性的交流平台,一定要以交通信息为基础,促进人们的交通出行与交通工具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

因此,只要交通系统把先进的交通信息当成基础,从而为其他的交通出行者,提供各个方面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用来促进交通运输的合理分布。

23 信息的应用

物体要想实现有效信息的传递,主要有两个应用的方向:一是经过物体的集中有效处理传递给“人”,经过“人”的高级处理,才能进一步控制住物体。

另外一个方面,是直接对“物”进行合理的智能控制,并不需要经过“人”,就能授予权力。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的整体的运行情况,一定要在物质和人之间实现好信息的合理交互。

因此,这种“物”很有可能涉及到在物质世界中的具体的实体的存在,还包括人的具体的实体属性。

尤其是物联网中的各项活动都是以人的意愿为基础,进行的活动。同时,网络的规范标准,是实现物联网的运行环境的一个最终的因素,为智能交通信息提供了有效合理的环境支持。

二,应用实例

1,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司机不良驾驶行为的智能分析与判断

G7公司已经采用了成熟的技术手段,实现物联网技术对位置、声音、图像等的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识别。 

“目前我公司已经可以做到对驾驶员危险行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当驾驶员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危险行为时,车机端就会给司机报警,云端监控的管理员也可以得到通知,车队管理员还可以下发语音信息提醒驾驶员。”公司总裁介绍,“同时,实时采集的图像还可以作为事后证据,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管理,有效降低事故率。有一个客户使用了3个月,每百万公里的事故率就降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

2,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

采用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各种交通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以统一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依托,以现有交通信息网络、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和各地市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全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和营运车辆的动态信息采集、汇总、融合。并通过对应用的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三步走平台建设方式,实现交通业务的延续、优化和创新。满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实现与现有交通系统便捷融合,并全面降低交通运营者的运维成本。

“云计算”+“视频监控”+“车联网”,实现精确感知、畅通信息、智慧调度;

TD-LTE无线承载和GoTa专用调度系统,安全承载、高效服务;

智能、开放、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交通信息应用共享挖掘;

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建立数据仓库,根据数据挖掘模型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业务仿真,提供决策参考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经初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70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