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 具体一些

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 具体一些,第1张

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互为补充,互为表里的关系物联网是目标,人工智能是实现方式,实现物联网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物联网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向。二者是不冲突的。实现物联网需要智能传感器,智能总线,需要伺服系统支持其工作,当然物联网也需要通信工程,电子技术,作为工具。有一个比喻是很好的,物联网是手,是皮肤,人工智能是大脑,但也不完全,我觉得人工智能应该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总和,对外界做出反应,计算,处理,分析,规划,处理问题,这是人工智能的实现要求,而物联网侧重解决问题,传输和控制。

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控制系统的工业物联网框架设计与实现

严海蓉1,王子明2
(1北京慧物科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2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摘要:工业物联网既提供了在生产过程中获取并控制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的信息的方式,也提供了基本的网络架构,方便系统集成和扩展。该框架在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流程的基础上被划分为设备控制层、通讯层和应用服务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描述了工业物联网架构可以方便接入设备,贴近工艺完成软件,并让机器具有智能。企业应用案例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生产状态跟踪监测和生产设备自动控制的目标,对进一步研究工业物联网技术和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业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系统;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Theindustrial IOT desig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
YAN Hairong1, Wang Ziming2
(1.Beijing Sophtek Corp,2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0引言
原来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自动化控制不能充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新设备接入非常困难;
2) 同类不同厂家设备不方便更换;
3) 匀速滴加过程中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速度,传统PID算法波动较大,常需要人工手动干预;
4) 温度控制需要人工参与控制,无法完成全自动;
电话 扣扣53O934955
工业物联网是工业40的支撑框架。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的发展离不开应用,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1]。工业物联网通过将具有感知能力的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移动计算模式、泛在的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制造效率,把握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2]。
工业物联网框架中,整个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服务器,能够进行大数据的计算。在数据量足够的时候能够利用网络智能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配方优化和自动的设备维护等。
整个控制系统具有分布式智能能力。整个系统中,可以把数据都送到中控部分来完成;也可以将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如温度控制等,直接由现场控制来完成。系统通常分为中央控制单元和分布的现场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由工业控制计算机充当,现场控制单元则由高可靠、抗干扰的工业级微控制器和与当前控制需求相配套的附加电路模块组成。依托微控制器的实时处理能力可以完成对现场生产进行实时调节控制,并且通过总线实现现场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交互,使生产过程表现出整体性、协调性,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成效率。
系统通过总线把各个独立的控制模块组织成在一起。控制模块的独立性,使得系统中各个分布的控制模块检修、升级、数量扩充都很方便,也为在生产规模扩大时控制系统扩充预留了接口。
因此工业物联网框架才能彻底解决传统控制的一些问题,真正贴合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
1 系统概要设计
根据聚羧酸减水剂的生产过程,可以将聚羧酸减水剂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设备控制层、通讯层和应用服务层,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架图
图1中,应用服务层主要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实时数据和生产状态的跟踪监测和管理,同时提供各种应用UI接口,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手机等手持设备登录客户端来访问或获取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等,从而实现物联网的厂内处处可访问。一旦将企业网络与公共网络连接,用户登录后就可以实现生产数据随处可访问。
应用服务层中还包括有控制逻辑层,控制逻辑层通过与 *** 作人员进行交互,并且汇集、分析、存储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和生产状态,实现生产过程的逻辑控制。
通讯层主要实现设备控制层、控制逻辑层和应用服务层之间的可靠传输。
设备控制层主要实现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数据和状态的上传、控制指令的接收等。嵌入式控制器内的智能逻辑将和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各工序要求的生产工艺(加料、滴加、温度调节、pH调节)等紧密贴合,并与控制逻辑层相互通讯完成所要求的工艺精密控制。
整个系统采用划分层次的设计思路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各种传感器可以灵活的接入系统。这样新系统的总体实现或者旧系统的扩展可以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完成构建。

2 系统详细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的系统工业物联网框架和体系结构,本研究将以北京某公司的具体项目为例,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过程。
21设备接入示例
基于工业物联网架构的设计,可以很容易的接入各种设备。比如如图2所示的聚羧酸减水剂自动化控制系统接入了一个服务器、一个 *** 作员站、若干显示器、2个控制站,若干现场设备和用户手机。
图2基于工业物联网架构的设备接入实例
服务器负责存储生产数据,包括生产 *** 作日志和生产过程数据,便于生成台帐和报表。也可以与各种财务、资产管理软件连接。同时,负责承载起局域网与大网络的连接工作。
*** 作员站上运行的软件,方便 *** 作员在中控室来 *** 作现场各种阀门、电机等开停,从而按照工艺过程完成生产。
控制站自动获得 *** 作员 *** 作命令来控制现场设备,比如阀门等,同时也自动从现场设备获取各种状态,比如称重数据等传给控制室控制机器。
现场设备是包括传感器和各类执行器,比如秤、阀门等自动工作。
图中的手机设备是为了表示出工业物联网框架可以任意接入设备的特性。比如,在该框架下,巡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接入,完整现场紧急控制一些阀门的开或者是关。经理等就可以通过手机来查看每天生产数据。
同时,对于不同厂家的同类设备,该工业物联网框架也有较好的兼容能力。
22贴合工艺的软件设计
软件包括生产线管理软件和工业现场控制软件。生产线管理软件工作于生产管理计算机,主要实现工艺管理、配方管理;通过网络,根据权限,可调出 *** 作人员的现场 *** 作记录,完成对现场的远程管理。工业现场控制软件工作于车间级服务器中,主要通过与工艺以及现场布置相同的画面显示,使得 *** 作人员便于 *** 作,以实现现场设备仪表信号的采集、处理,配方管理和现场数据实时界面显示和控制等功能。
图3 聚羧酸合成控制生产工艺示意图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当前聚羧酸生产过程分大单体预化过程、 A、B料预混过程、A、B料计量罐加料过程、碱计量罐加料过程、A、B料滴加过程、反应釜搅拌控制过程、反应釜温度控制过程,针对不同的过程,分别实现其控制目标,从而达到完整生产过程的控制。
下面以工艺中的A、B料计量罐滴加控制为例来说明软件设计功能。
首先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友好的A、B滴加控制对话框,方便用户可视化 *** 作。用户可以选择采用以前输入的备用方案进行控制,也可以选择自己新输入方案进行空控制。总之都能够根据配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指定质量的物料匀速加入到对应的反应釜中。
图4 启动已存备用方案滴加
图5 启动自定义方案采用三阶段定量滴加示例

其次控制系统采用分段式匀速滴加模式(图5),启动滴加时,控制系统计算出三个阶段分别的预期流速。控制系统实时读取当前计量罐的质量,并根据当前时间,计算出实时流速。控制系统根据实时流速和预期流速的差值,控制调节阀的开启度,从而控制滴加速度。
图6 滴加控制效果示意图(多阶段不同流速)

最后,显示出实时滴加工作界面(图6),工作工作误差一般不大于1%。
23机器学习的智能能力
原来控制系统由于没有采用物联网框架,数据存储量不充分,从而无法让机器自主学习。各种设备常常需要人来手工调整,设定最高最低值;控制过程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来辅助机器完成自动控制。
而现有的工业物联网架构,拥有了专门的数据服务器,从而可以存储较大量的数据。而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而产生的机器智能不可小觑。
比如,以前温度控制时,只能根据人工经验设定一个固定的值。反应釜的材质、容量、夹套、搅拌电机、搅拌桨叶等设备本身因素会影响调温结果。
而往往由于冬夏的自来水、室内温度、物料温度、反应剧烈程度等也会影响调温结果。因此在控制系统安装后要进行长时间的人工参与测试来努力找到一个合适的最大最小值。而测试时间毕竟短,这个值一旦这个值固定后,后续生产时就无法轻易改变,为此生产 *** 作员常需要来观测这个温度控制过程并且来参与控制,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再比如对于滴加控制的PID算法,往往由设计者人为给定一个PID参数,也无法完全适应实际设备磨损等情况。
而基于工业物联网架构的控制时,可以在服务器端运行一个智能控件,由它来自动学习历史调温或者滴加流速的变化情况,不断训练软件,让软件重新找到合适的上下调节阈值,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完全自动化。整个系统拥有了自己不断学习的机器智能。

3 系统测试结果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聚羧酸减水剂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完成后,在北京某工厂的实际生产线上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大部分功能已经实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对系统的工业现场控制软件、生产线管理软件和嵌入式控制器进行了长时间的测试。针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试工作。下面以实现滴加A料为例对系统的测试进行描述。
*** 作人员在控制室通过点击用户 *** 作界面的A料滴加阀门按钮进行滴加参数的配置,如图7所示。 *** 作人员需要输入的参数为滴加质量和滴加时间,同时系统也支持分阶段滴加。在点击开始滴加按钮后,服务器会向嵌入式控制器发送滴加A料指令。
图7 滴加A料配置界面
嵌入式控制器在接收到服务器下发的滴加A料指令后,会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A料的滴加 *** 作,具体效果如图8所示。
图8 5个反应釜同时进行A料滴加曲线示意图
图8中5条不同颜色的线分别表示5个不同计量罐的A料滴加曲线,系统支持多个计量罐同时进行滴加 *** 作。左侧上升的直线表示向计量罐加入A料的过程,系统支持多个计量罐同时加料,质量控制精确,定量加料的误差在01%以内。右侧下降的曲线表示滴加A料过程,曲线的斜率即为速度。由图可知,系统基本上能够实现匀速滴加A料过程,同时,系统也支持连续4小时的滴加 *** 作,时间误差在1分钟左右。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聚羧酸减水剂自动化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后,提高了聚羧酸减水剂的产品质量,提高了工艺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大大减轻了 *** 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工业物联网架构设计的聚羧酸减水剂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过程可以进行高效的跟踪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使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感知、处理和通信能力,从而为企业制定更好的工艺流程提空帮助。同时,它也促使聚羧酸减水剂生产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和精细化。该系统的成功开发设计为工业物联网在化工行业的推广打下了基础,做出了积极地探索。

参考文献:
[1]LIANG Wei,ZENGPe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riented IndustrialAutomation[J] Instrument Standardization & Metrology,2010:21-24[梁炜,曾鹏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0:21-24]
[2] KANGShilong,DU Zhongyi,LEIYongmei,ZHANG Jing Overview of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J]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2013:80-82,85[康世龙,杜中一,雷咏梅,张璟工业物联网研究概述[J]物联网技术,2013:80-82,85]
[3] BIDongzhen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s System Basedon the IoT[D]Shandong: Qingdao University,2012[毕东贞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缝纫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青岛大学,2012]
[4]ZHANG Ximin,WANGGuoqing,DINGXuenian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et home automation system[J] Chinese Journal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09,30(11):2423-2427[张喜民,王国庆,丁学年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家居自动控制系统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9,30(11):2423-2427]
[5]WU Jiaqiang Tracking and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IOT industrial forsteel pipe[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lectricalEngineering,2013,30(11):1335-1339[伍家强基于工业物联网的钢管跟踪及质量监测系统[J]机电工程,2013,30(11):1335-1339]
[6]LI Nan,LIUMin,YANJunwei Frame work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oriented to steel continuouscasting plant MRO[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1,17(2):413-418[李楠,刘敏,严隽薇面向钢铁连铸设备维护维修的工业物联网框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2):413-418]

导读新年伊始,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物联网也迎来了更多充满戏剧性的挑战与变革,在疫情爆发后,各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发生的这大大小小的的事件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物联网的身影,为此,在这里小编整理了相关报告后,和大家说说2020年物联网在全球的主要进展,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物联网2020年回顾:十大重要进展。

Part I: Covid-19对IoT 2020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公众对物联网的兴趣下降了15%

人们通过Google搜索“物联网”话题的频率在2020年骤然下降。自2020年3月疫情大流行以来,这一下降比例达到15%;此后,“物联网”话题搜索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处于较低水平,也没有回升迹象。物联网显然不像其它话题那样在公众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公众对游戏的搜索兴趣猛增了约65%、对“在家工作”的兴趣增加了104%、对“失业救济金”的兴趣猛增了250%。在对3000多个财报电话的分析显示,在2020年第二季度,“IoT”一词的使用量呈类似下降趋势。但是,有关物联网,尤其是“工业物联网”的讨论在第三季度又重新开始。

尽管疫情大流行,但2020 IoT市场仍然强劲

尽管Covid-19疫情不断,并且
2020年全球GDP下降了5%,物联网市场在2020年仍在增长(无论是支出规模还是连接设备总数)。虽然有少量物联网项目因各种原因(如在封锁期间无法建立基础设施)而停止或推迟,但大多数物联网项目在2020仍在继续。

事实上,2020年是智能设备的一个拐点——活跃的物联网连接数量(例如:连接的汽车、智能家居设备、连接的工业设备)等,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非物联网连接的数量(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目前全球有217亿活跃的连接设备,其中54%(117亿)是物联网设备连接。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300亿个物联网连接,即地球上几乎每人有4个物联网设备。

十余个物联网主题随疫情加速发展

物联网在应对疫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以物联网为中心的用例在帮助世界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最值得注意的包括工作场所、医院和其它基于物联网的接触者追踪(例如:Concept
Reply的跟踪和定位系统),以及整个疫苗供应链中的产品跟踪和验证(例如:Controlant)。

对2021年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进入2021年,物联网技术的整体情况,看起来很乐观。人们普遍认为,任何因Covid-19对业务的负面影响都将在2021年逐渐消失,新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将推动物联网市场的发展。企业将加速发展的主题之一是“新技术支持的商业模式”,其中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将由互联的物联网产品来实现。企业关注的另一个主要主题是“人工智能”。

Part II: IoT 2020十大进展

最大的物联网新势力:小米

2020年1月,来自中国的电子制造商小米宣布计划在未来5年内至少投资72亿美元用于5G和人工智能(AIoT)。新的推动包括对智能电视、无人机、电动滑板车、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安全摄像头等一系列消费和企业物联网设备的重大投资。

物联网在对抗Covid-19中的最大贡献:挽救生命

在2020年初,物联网行业没有人能够预见到,IoT技术将在这一整年中为拯救生命而扮演重要角色。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于2020年6月进行的一项被广泛引用的研究估计,在第一波Covid-19大流行期间,社交距离仅在欧洲就挽救了300万条生命。虽然这些被挽救的生命大多可以归功于人们只是待在家里、戴上口罩和避免接触,但物联网技术无疑在一些情况下阻止了进一步的传播。

许多物联网厂商竞相推出社交距离工具(包括BoschIO的工作场所隔离和联系人追踪解决方案,Software AG和Dell的Smart Social
Distancing解决方案,或Concept Reply的追踪和定位系统等)。

位于德国莱比锡的Goebecke面包店只是使用这种解决方案的众多企业之一。该企业老板介绍,工作场所的音频提醒和对员工数据的分析能力,都使员工更加谨慎、意识更强,这些员工随后变换了各自之间的距离。

最近,用于Covid-19的物联网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疫苗供应链监控上,以确保疫苗安全交付,不发生产品丢失、篡改或变质。例如,辉瑞公司(Pfizer/Biontech)选择了冰岛的初创公司Controlant来监控其Covid-19疫苗的配送。

加速最快的物联网垂直领域:医疗保健

多年来,由于行业的高度规范性以及缺乏对医疗数字化的支持和紧迫性,在医疗环境中实施物联网项目被证明是很麻烦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vid-19已经导致了医疗保健领域的数字化爆炸,特别是在医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0年5月发布了多项临时政策,以在2020年支持数字化工具。德国在2020年10月首次允许医生开出针对特定疾病的数字健康应用(例如,一款有助于治愈焦虑症的应用)。

在大流行期间激增的应用之一是“远程医疗”,即医生通过视频会议治疗患者。医生报告说,远程医疗通常被视为只是迈向数字诊断的第一步,它依靠物联网设备从远处诊断病人。数家医院于2020年开始进行试验。2020年12月,一名伦敦外科医生在加利福尼亚用5G技术对香蕉进行远程手术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2020年最大的物联网融资:Samsara

Samsara又成功了。2020年5月,在第一次Covid-19大封锁期间,该公司又筹集了4亿美元,旨在进一步扩大其工业物联网业务。本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为54亿美元,较2019年投资时估值下降14%。首席执行官Sanjit
Biswas在宣布这轮融资时,还宣布裁员300人(占劳动力的18%),这是由于Covid-19对关键垂直运输系统的影响。

2020年值得注意的顶级投资(与物联网相关)包括:

最重要的技术标准化:5G Release 16

2020年7月,3GPP标准机构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发布版本16,这是5G技术的第二套规范,也是5G
IoT的关键一步。构成版本16的一套新规范包括对“超可靠、低延迟通信”(eURLLC)、定位功能以及对TSN(时间敏感网络)的支持等方面的重大改进,所有这些方面对于各种物联网用例的物联网连接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端应用,如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此外,版本16还可以在新的5G核心网上部署和管理NB-IoT和LTE-M技术,使5G网络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管理大规模和低复杂性的物联网。当前,全球约有2亿个IoT连接使用NB-IoT
/ LTE-M的产品。预计,面向高端应用的5G物联网将在2022年及以后兴起。

最著名的新流行语:AIoT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可以通过应用于物联网数据流的AI/ML算法来解锁。因此,事后看来,“AI + IoT=
AIoT”在2020年出现并成为一个新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20年12月,Google对这个话题的搜索量大概比12个月前多了70%。有趣的是,这个词似乎起源于中国(而不是像“
IoT”一词起源于美国)。华为和小米以及台积电(TSMC)这几年一直在推崇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概念,即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

2020年,许多“非中国”公司在品牌推广工作中都使用了这个术语。美国工业软件提供商Aspen Technology于2020年8月宣布了其新的工业40
AIoT
Hub,瑞士网络安全公司Wisekey于2020年9月推出了以AIoT为中心的新数字战略。在2020年推崇这一术语的公司的其它例子包括总部位于新加坡的ASM
Pacific Technology和总部位于美国的分析软件提供商SAS。

最大的物联网相关收购:Nvidia-ARM

2020年9月13日,英伟达宣布有意收购ARM,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半导体交易,估值400亿美元。除了是最大的半导体交易外,此次收购有望为AI&边缘物联网带来新的技术创新。英伟达收购的主要业务板块是ARM的处理器IP,其中也有重要的IoT成分,尤其是边缘计算。ARM的IoT产品&服务集团(ARM的Pelion
IoT平台、MbedOS、SoC解决方案/安全、KigenSIM解决方案)将不参与此次交易。如果这笔交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企业永远得不到ARM的技术。这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美中贸易关系的不平衡,从而使美国在半导体知识产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20年的重要收购(与物联网相关)包括:

最雄心勃勃的新物联网连接技术:Amazon Sidewalk

2020年11月,亚马逊通知Amazon Echo设备和Ring安全摄像头的客户,Amazon
Sidewalk将很快推送到他们的设备上。Sidewalk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创建一个邻里共享的网络,让宠物或资产追踪器等物联网设备,即使在家庭Wi-Fi网络中断或超出范围时也能连接到互联网。这是通过将不同的Wi-Fi网络连接成一个低带宽网络,供不同用户的物联网设备使用的技术。

2020年9月,LoRa低功耗标准幕后的芯片公司Semtech宣布已与亚马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合作构建网络;几个月后的12月,据报道LoRa联盟正在洽谈,也将加入并支持Sidewalk,使用开放的LoRaWAN标准,该联盟及其500多家成员公司都支持该标准。

最重要的政府举措:美国物联网网络安全改进法

2020年12月,《物联网网络安全改进法案》终于签署成为美国法律。其中,该法律要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定期(至少每5年一次)更新物联网安全标准和指南。专家们希望,该法律能够促使制造商在设计物联网设备时考虑到一些网络安全功能(例如:使用安全编码实践、提供足够的认证、定期给设备打补丁)。

最大的IoT 2020 IPO:C3ai

2020年12月9日,C3ai上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码为“AI”)。C3是一个真正的物联网成功案例。该公司由美国亿万富翁Tom
Siebel于2009年创立,他因创立Siebel Systems公司而闻名,2006年1月该公司出售给甲骨文。C3ai最初叫C3
Energy,主要专注于电网、电表和公用事业的数字化,该公司后来(2016年)品牌更新为C3IoT,并将其关注点扩大到能源之外,作为一个横向物联网平台。近年来,该公司强调通用分析和人工智能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该公司再次将品牌重塑为C3ai。今天的C3ai声称它可以从5700万个传感器读取数据,但Siebel明确表示,重点是AI(包括非IoT应用)。2020年12月上市至今,股价已较开盘价飙升超过40%,估值近140亿美元(截至2021年1月8日)。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关于“年度盘点|物联网2020年回顾:十大重要进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认为要想在大数据行业有所建树,需要考取部分含金量高的数据分析师证书,这样更有核心竞争力与竞争资本。

 所属行业:店商+平台电商+零售服务商
案例概述:苏宁的O2O模式是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的“一体两翼”的互联网转型路径。苏宁利用自己的线下门店,以及线上平台,实现了全产品全渠道的线上线下同价,帮助苏宁打破了实体零售在转型发展中与自身电商渠道左右互搏的现状。O2O模式下的苏宁实体店不再是只有销售功能的门店,而是一个集展示、体验、物流、售后服务、休闲社交、市场推广为一体的新型门店——云店,店内将开通免费WIFI、实行全产品的电子价签、布设多媒体的电子货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各种消费行为,推进实体零售进入大数据时代。
2014年“百日会战”中,苏宁O2O模式优势凸显,双“11”,苏宁发起第二届O2O购物节,祭出门店、网站、手机、T V“四端协同作战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分析师点评:2014年,苏宁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一体两翼”的转型布局已逐渐站稳了脚跟,并迅速进入效益凸显期。其中,作为传统零售企业转型互联网零售的代表,苏宁的“自营O2O模式”在今年百日会战和双“11”中初见成效。但苏宁“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O2O模式未来能否在O2O行业压力下长足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案例二京东:“大数据+商品+服务”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综合自营+平台电商
案例概述:京东与15余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合作,布局京东小店O2O,京东提供数据支持,便利店作为其末端实现落地;京东与獐子岛集团拓展生鲜020,为獐子岛开放端口,獐子岛提供高效的生鲜供应链体系。另外,京东还与服装、鞋帽、箱包、家居家装等品牌专卖连锁店达成优势整合,借此扩充产品线、渠道全面下沉,各连锁门店借助京东精准营销最终实现“零库存”。
分析师点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孙璐倩认为,京东O2O模式基于线上大数据分析,与线下实体店网络广泛布局、极速配送优势互补。发挥了京东的平台优势、物流优势,跑马圈地,扩大其市场地盘,填补了其用户结构单一的短板,是开拓O2O发展的又一渠道。但该模式末端的传统便利店是否有社区购物习惯的数据积累,有积累是否有价值,这个仍值得考虑,京东O2O未来的路还比较长。
案例三万达:“线下商场+百万腾电商”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商业地产
案例概述:万达联合百度、腾讯,共同出资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万达打通账号与会员体系、打造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大数据融合、WiFi共享、产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将联手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账号及会员体系;探索创新性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及平台;同时,万达、百度、腾讯三方还将建立大数据联盟,实现优势资源大数据融合。。近日,万达投资20亿入股快钱,弥补在O2O支付环节短板。
分析师点评:阿里一家独大的格局,万达、百度、腾讯分别做电商失败,让其深刻意识到抱团生存的重要性。万达抱团互联网大佬、多方借力的O2O发展模式,有望牵制阿里,给二、三线电商施加压力。但能否完成三方团队无缝隙对接,实现1+1+1>3,仍有待考验。万达投资快钱是其构建O2O版图的重要一步,块钱将成为万达电商重要的支付平台。
 案例四银泰“线下商圈+阿里电商生态”O2O模式
所属行业:商业百货
案例概述:案例概述:银泰所有商场参加到天猫购物狂欢节,并率先尝试线下选品、线上支付购买的O2O模式。银泰商业集团还得到阿里战略入股,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涉及食、住、购、娱、游和公共服务六大领域的武林商圈O2O平台。2014年双“11”,银泰商业协同参与了阿里设立的020专场“去逛街”,纵深化增强O2O实力。
分析师点评:银泰与阿里联姻的O2O模式,一定程度上火拼了腾讯、苏宁等巨头在O2O领域“跑马圈地”。银泰依靠在全国的零售网络帮阿里搭建好O2O的基础设施体系,进而全面解决双方在线上和线下的货品、支付、物流等关键环节的融合,试图树立O2O领域的某种行业标准,并向全社会开放。
案例五大润发:“乡镇低线市场+飞牛网”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商场超市
案例概述:大润发正式上线B2C平台飞牛网,在飞牛网运行半年后,携手喜士多便利店推行O2O“千乡万馆”项目,建立飞牛网购体验馆,实施O2O战略。飞牛网设置网购体验馆,旨在服务大润发服务不到的地区。飞牛网还将借力其他便利店、社区服务中心、乡镇连锁小店、加油站、专卖店等探索多元化通路。随后,飞牛网推出以“店庆日秒杀“为主题的活动,预热双“11”,4万平青浦仓投入使用,配送效率显著。飞牛网又与南通邮政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启用首批体验馆,飞牛网南通地区020“千乡万馆”计划开始落地。
分析师点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孙璐倩认为,大润发作为传统零售企业,积累了长久的用户资源和较好的口碑,其借飞牛网设置“千乡万馆”的O2O战略,以点带面,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也能更好地实现线下切入线上、线上商业线下服务的互补,为未来用户市场的开拓争取更多的资源。大润发O2O模式将成为商超类进入互联网的借鉴。
案例六美乐乐:“线下体验馆+线上家装网”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家居建材
案例概述:美乐乐选择将线上作为根据地,可以吸引到全国的流量,节省线下门店的租金,从而将售价降低,占据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美乐乐又涉足线下体验馆,主要供线上体验作用,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交易量。不仅作为在当地城市的实景展厅,还作为小型仓库,缩短家具运输距离。另外,美乐乐还创建装修网,整合了多种家居、家装资讯,细化生态链中多个消费环节。美乐乐还通过集中SKU,,把每一个产品的量加大,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然后有了规模效应以后,不论从生产、运输,从各方面都可以提升。美乐乐在生产与运输两个环节就获得了20%左右的成本优势。
分析师点评:美乐乐家居网是根据其自身发展,从传统的B2C业务拓展出了“美乐乐家居体验馆”这一线下平台,美乐乐的本质是降低了过去冗长的渠道成本,打破了过去企业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下的价格虚高。作为家居行业O2O“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美乐乐的O2O模式是较为成功的。但从它对外招商的举措来看,其战线铺的太长,可能还缺少明确方向。而“网上低价+网上推广+线下店铺”的模式能否推动线上线下活动,克服低价高成本的运营缺陷,还值得关注。
案例七顺丰嘿客:“社区实体店+二维码绑定具体商品”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物流快递
案例概述:“嘿客”是顺丰速递推出的社区虚拟网购便利店。2014年5月18日,顺丰速运官方宣布正式开业518家“嘿客”,除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快递企业跨界杀入O2O领域,模式超期,非便利店也非快递中心,被指“四不像”。
分析师点评:顺丰嘿客作为新一代社区服务店,是快递企业跨界玩O2O开拓的新型模式。运营至今,仍然是客流稀少,盈利堪忧,或是快递企业做O2O,模式定位出现偏差。另外,顺丰嘿客还缺乏后期的维护和推广动力。消费者在社区终端利用系统购买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也缺乏信任;除顺丰这样的专业物流配送系统外,与终端相关的售后、退换货的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成为影响社区商铺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案例八钻石小鸟:“线下体验店+线上品牌化”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珠宝业
案例概述:“鼠标+水泥”模式即“网购+体验店”,用户在线上平台选择产品,到就近体验店实体现场试戴,然后再做出理性的选择。初创品牌至今,钻石小鸟把“鼠标+水泥”的全新钻石销售模式从上海相继带到了国各大主要城市。2009年,钻石小鸟各地体验中心全面升级为4C概念体验中心,能够有效解答消费者的疑问,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现场制定个性化产品等。另外,钻石小鸟标准化品牌体系,一对一购钻服务等优势服务项目,致力于传播钻石文化和品牌理念。
分析师点评:钻石小鸟的O2O模式之所以成功,价格优惠首当其冲。这种“鼠标+水泥”的商业模式,大大减少了钻石流通环节,进而降低了价格。“鼠标+水泥”的模式,不仅减轻了库存压力,还可以降低租金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该模式值得传统珠宝商转型线上作为借鉴。
案例九海尔:“网格化门店+家居定制”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家电业
案例概述:海尔打造全新“日日顺”平台,在全国建立了7600多家县级专卖店,26000个乡镇专卖店,19万个村级联络站,在中国2800多个县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布局了17000多家服务商,做到“销售到村,送货到门,服务到户”,解决了三四级市场的配送难题,并且在配送速度上已有1500多个区县实现24小时限时达,460个区县实现48小时内送达。
分析师点评:海尔作为传统企业的代表,其勇于突破的精神和把握时机有效布局O2O的众多举措很值得传统企业学习。海尔在O2O布局上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在内部结构和管理理念上还面临着重重危机。该模式是否真的适合现在的海尔,未来成效如何,现在我们也只能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案例十美邦:“生活体验+上网环境”的O2O模式
所属行业:服装业
案例概述:美邦先是与微信合作,后面又开始与支付宝、微淘合作,最近美邦提出了以“生活体验店+美邦APP”的O2O模式,并在全国推出了6家体验店,美邦期望通过这些体验店提供的舒适上网服务将消费者留在体验店内,店内提供高速wifi环境和惬意的咖啡,有大量的公用平板供用户使用,用户喝着咖啡登陆美邦APP购买商品,也可在APP下单后选择送货上门,以此实现线下向线上导流量。
分析师点评:生活体验店模式下,门店成为购物和上网、休息的场所。用户手机直接下单,可以加强线下向手机APP的导流,加强用户的移动APP沉淀。但是咖啡桌和上网环境会占用了店面大量空间,以“生活体验”和“上网环境”为核心进行店面改造,是否会背离服装零售的核心

经过30年时间,通信连接技术从模拟发展到数字,逐步进入尾声。2000年开始的3G建设和2010年开始的4G升级,逐步使人们从语音为主的通信,演进到以数据流量通信为主的新模式,语音和消息等业务模式渐渐被互联网OTT的IP化创新应用替代。
物联网产业 2017年“拐点”–物的连接超越人的连接
当人的连接超过70%渗透率,超越人的、物的连接就开始萌芽和发展。2017年,M2M单纯物的连接数将首次超过人的连接,成为新的连接形态,并将重塑通信网络、运营、业务和服务的形态。
软银孙正义在2017年全球移动大会上预测,未来30年每个人连接物的节点将超过100个,未来5年物的连接将超越500亿,未来10年将超越1000亿,2035年全球将有1万亿的物联网芯片,IoT将带来终端设备(产生数据)、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海量机会。大连接时代的序幕已经开启。
2016年6月,NB-IoT规范在全球正式发布。同时,在美国,1美元级别的物联网芯片开始面世;以LTE为代表的4G网络大规模普及,渗透率超过20%;IoT规模部署和应用爆发的条件逐步积累到临界点。2017年将是物联网的突破年。
业务&网络重构:横向多样化+纵向专业化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驱动了业务、网络、运营、商业模式的重构。多样化体现在横向覆盖各个行业、纵向满足不同专业化的需求。物联网的业务场景是d性、即时变化、无限延展的,要求网络与平台具备的能力包括支持广度、深度、速度、延时、经济高效、安全等多个方面。
除了人的连接场景外,物的连接还涵盖了更多场景。以无人驾驶为例,其延时要求毫秒级、传输速度达到10Gbps级,才能确保自动驾驶的汽车不出事故。因此,5G是目前主要的网络选择,同时网络需要根据业务的优先级进行资源随选,SDN/NFV是必然的趋势。为确保在容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的传输和延时压力,网络“自上而下”构建CDN,实现从云计算到雾计算的架构改造,实现管云一体化也是重要的趋势。
多样化的接入终端和接入近场技术,对网络归一化处理和智能服务提出了新挑战。新型融合网关汇聚了各种接入技术和终端,成为边缘重构的重点。此外,从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来看,对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再次对物联网安全策略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运营&商业重构:超越连接,平台和应用变现
物联网网络、业务的复杂性是呈指数级增长的,需要以数据洞察为中心、智能算法为驱动的新型运营平台和运营模式来支撑。这类似互联网公司的云/大数据平台,即“智能中台”。在商业上,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创新产生新价值,而运营商的长板在连接,初期需要通过连接和数据捆绑应用的方式,来实现连接和数据平台的变现。从长期看,平台将控制用户流、数据流,数据平台和应用创新的生态汇聚平台将带来资金流,是未来商业模式演进的目标。

物联网战略路径和竞争力:业务、使能、连接
物联网的发展重点在三个领域,有垂直行业,其领导者包括GE、BMW、海尔等;有互联网OTT,其领导者包括Google、Amazon、阿里等;电信领域,其领导者包括AT&T、中国移动、Vodafone等。各个领域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演进路径各不相同,但遵循相同的规则,即“长板协同、远交近攻”。
垂直行业:专业业务领先
行业领导者在构建和巩固专业领导地位的基础上,按场景需求,深度、专业、模块化地吸收物联网、云、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连接、业务和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产业的引领者。如BMW、Bosche的实践开创了欧洲Industry40行业标准,并占领领先地位;GE通过每天监控和分析来自万亿设备的1000万个传感器发出的5000万条数据,通过Predix平台,实现物联网新型应用。这些案例表明,未来物联网最核心的竞争力恰恰是专业化的业务。
互联网OTT:数据/智能化领先
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云和互联网使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能力积累,使他们在进入通用业务领域时,展现了强大的破解和替代能力,如物流、零售、门禁等业务场景的物联网服务创新。Google、Amazon等OTT也正在将使能能力,从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升到专业化智能的高度,结合专业能力创新智能化的应用,来改造传统行业。阿里巴巴突出的“5新”正是这一战略的集中体现。专业化既是互联网公司物联网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方向,也是其软肋。
电信运营商:连接领先
全球领先运营商在物联网中的长板是其连接网络,中国移动、ATT、Verizon都把NB-IoT和5G作为其大连接战略的核心战略。AT&T 2013年发布了以智能安防业务为核心的Digital Life智慧家庭业务,从家庭物联向车联网演进过渡,基于M2X能力开放平台进行平台运营,目标是实现全美三分之一的车联网基于AT&T的网络平台。中国移动发布大连接为核心的2020战略,依托强大的连接优势和OneNet物联平台(目前已接入超过560万设备,开发者数量超过27万,应用数量超过一万),率先布局万物互联的生态。Vodafone从卖SIM卡向卖服务转型,实现地域扩张和价值延展。
这些实践都展示了一个普世道理,即运营商单靠连接难以形成盈利模式,在连接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化的平台,支撑和加速运营创新。平台变现和应用变现,是运营商探索物联网成功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战略对标 – 三类战略路径

物联网战略演进路标:从连接到数据和应用
物联网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横向涵盖所有行业领域,纵向贯穿端、管、数据、云应用等所有环节。物联网的战略首先是横向选择和确定主攻的场景,其次是纵深上的能力、竞争力和市场格局、盈利模式的实现。总体来看,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战略演进至少分三个阶段,表述如下。
运营商具有优势长板和综合竞争力的横向行业场景,主要有数字家庭、智慧城市(安防)、车联网等,可以将运营商的连接优势和电信级的安全、可靠、本地化、端到端等服务优势结合起来。纵向上,运营商需要遵循构建长板、依托优势,进行生长的原则,优先聚焦连接网络的构建,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数据能力、发展应用创新的平台,促发生态化的应用创新。
物联网IoT三步走战略–“菱形”突击
阶段一:连接为王
在初期,运营商的战略重心无疑是构建强大的物联网连接网络,重点打造一张基于NB-IoT的全网覆盖的网络,扩展LTE的连接到物的连接,试点5G在物联网上的应用,同时尝试蓝牙、WiFi、Zigbee等连接技术支持的近场物联网网络融合。战略合作的重点是实现和领先物联网应用创新SP合作,通过API将网络能力开放出去,支撑运营的创新,快速实现破局。
阶段二:数据为王
在网络领先地位逐步构建后,运营商基于物联网场景复杂、业务多样的特点,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创新、智慧运营、精益管理成为新瓶颈和业务创新的新机会。这个阶段,运营商应构建基于智能中台的管云一体化网络,实现连接网络的“由哑到智”,基于网络发展打造智能运营的数据平台,支撑业务创新和精准高效的客户服务。
阶段三:应用为王
数据平台的强大和扩展性将使运营商拥有构建应用汇聚平台的能力。类似移动互联网领域的APP Store,运营商将基于IoT Store,支撑、触发各个行业的业务和服务创新。生态创新成为运营商新的战略控制点。
运营商最终的战略愿景是实现在物联网“倒梯形”价值视图上的“菱形”站位,即确保数据平台和业务创新的控制点,实现网络连接的长久溢价变现。

小结
物联网IoT将在2017年迎来拐点。运营商需要依托优势,识别战略控制点,逐步构建新生态领域里的长板和战略控制点,实现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和成功转型,迎接继消费互联网之后的家庭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又一波新蓝海的到来。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李婷 石丹

制图:焦震楠

ID:BMR2004


华为宣布捐献出鸿蒙全部基础能力,苹果iOS15全新 *** 作系统发布,谷歌Android12 Beta首批适配名单无华为身影,这是掀起“三国杀”节奏?


6月8日,2021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在线上召开,并推出了iOS15、WatchOS 8和macOS Monterey等新一代 *** 作系统,没有硬件发布。与往年不同的是,各大系统间的界限并不明显,而是通过某个功能或者服务进行串联,强调多设备协同能力。其中,macOS Monterey的重点突破在于支持多设备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多屏互动”是近几年华为电子产品的主要卖点之一。6月2日,华为HarmonyOS 2面世,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称,HarmonyOS是让多种设备融合形成一个“超级终端”。紧接着,6月4日,华为公布,已然把鸿蒙 *** 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全面开源下全力打造鸿蒙生态圈。


另一方面,国泰君安研报显示,现在全球范围内Android的开发者数量达到2000万,iOS开发者数量达到2400万。而作为新晋者鸿蒙的开发者数量尚且不多,据王成录介绍,目前鸿蒙开发者将近50万,今年的目标要超过120万。显然,华为鸿蒙要建立系统持续性,生态圈的建设成了最大考验。




华为捐献鸿蒙全部基础能力






“我们也知道只有基于开放的方式来做,鸿蒙的生态才有成功的可能。”对于华为捐献出鸿蒙全部的基础能力,王成录解释,“华为把鸿蒙最核心的基础架构的部分全部捐赠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各个厂家都可以平等地在开放原子基金会获得代码,生态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业务诉求做自己的产品,我们华为也是从开放原子基金会拿回来代码,再叠加上我们的产品特性做的产品。所以后续企业是否采用鸿蒙系统,加入鸿蒙生态就是企业的商业选择了。”


“华为鸿蒙在释放一个信号,它在告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鸿蒙是公开、开放的,是类似安卓,甚至比安卓还要开放的系统。鸿蒙现在捐赠给了第三方的公益组织 ,并不隶属于任何商业机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用。”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鸿蒙在邀请广大硬件厂商、智能终端等合作及竞争伙伴加入进来,一起建立鸿蒙生态圈。


孙燕飚认为,除了表明态度,华为捐献鸿蒙全部基础能力也意味着鸿蒙在消除硬件竞争关系,想快速形成商业模式的闭合。“鸿蒙落地让华为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进退维谷间,捐献鸿蒙让所有权不是华为,华为只是硬件‘运动员’。把鸿蒙开放给国家,为小米、vivo等头部厂商未来使用鸿蒙铺平了道路。”




建生态圈的机会与挑战




华为鸿蒙生态圈建设进行中。


随着华为鸿蒙6月2日发布以及两日后华为宣布已经把鸿蒙 *** 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消费者也将在多款智能终端体验到万物互联的新场景新生态。



华为方面表示,华为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华为方面表示,目前已有300+应用和服务伙伴、1000+硬件伙伴、50万+开发者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华为预计,2021年将有40多个主流品牌成为鸿蒙体验的新入口。



6月2日HarmonyOS 2的发布会上,余承东提及,鸿蒙 *** 作系统超越了过去安卓系统时代,并解决了安卓系统越用越老、卡顿及老化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显然,对标安卓并直言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感的背后,是华为方面希望更多的厂商加入HarmonyOS 2以完成华为鸿蒙 *** 作系统的生态建设。


毕竟,数字经济的底盘就是 *** 作系统,而 *** 作系统开发只是第一步,真正决定这个系统是否能活下去,是否具备持续性,生态才是关键。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曾对媒体表示,16%的市场份额是 *** 作系统的一条生死线,这是 *** 作系统能否形成稳定的生态闭环的体现。纵观 历史 ,Windows Phone、诺基亚、三星、黑莓均尝试过布局手机的 *** 作系统,实际上都经历了失败。据StatCounter数据显示,目前来看,移动端仍旧是苹果和安卓占据绝对优势。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移动端 *** 作系统份额的722%是谷歌Android,苹果iOS则占比2699%,合计9919%,其他 *** 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顾虑是,目前手机厂商的收入不完全来自硬件销售,更多地是来自生态收入。如果手机企业使用华为的 *** 作系统,则企业在其中的所有广告收入、应用下载量、生态体系都会被华为知道,如果企业是年销量超过5000万台,单就广告收入,用户数据就会被对方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顾虑。”葛甲认为,华为鸿蒙 *** 作系统的推广,是需要时间来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开发者之间的信任,不过其中的技术、资金、运营理念也非常重要。




HarmonyOS 2之于华为,并不仅仅是手机





万联证券5月31日发布研报称,“随着鸿蒙系统在手机、平板等应用端的规模性应用,有助于完善国产 *** 作系统及软件应用的产业链生态,促进国产软件的长期发展,同时搭载鸿蒙系统的产品也是中国自主可控创新发展的重要落地。”


葛甲也表示,行业对华为鸿蒙的期待主要是国产自主 *** 作系统的问世,“通过掌控底层代码,不受制于人,也没有禁用问题。”


禁用与“缺芯”相关联。2020年9月15日后,华为芯片全面断供,业务受到冲击,2020年成为华为近十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毫无疑问,美国对华为芯片供应链打击的影响仍在持续。发布会上,余承东也表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P50系列上市时间待定。但华为会尽快解决,将P50带给大家。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IDC数据显示,2020年Q4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为3230万台,市场份额为84%,同比大幅下降424%,在全球出货量排名跌至第五,也是出货量前五强中唯一一家出现销量同比下滑的品牌。因而,华为HarmonyOS 2则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华为业务的新晋增长点。但另一方面,HarmonyOS的问世,虽是华为对美国制裁的应对之举,但换个角度来看,何尝不是时机成熟的顺势而为?


孙燕飚认为,华为鸿蒙的诞生核心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先有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制裁和Google断供的GMS服务,后有近期安卓升级的首批适配名单无华为。另一方面,如今所有的应用生态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各种IoT设备接连出现,但生态发展缓慢,显现出设备协同能力不足,整体效率难提高。正如HarmonyOS 2发布会上余承东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智能家电设备的繁琐步骤把消费者挡在门外,智能家居的APP安装率不到10%,安装后的使用率则不到5%。






系统“三强争霸赛”开演?




6月8日,2021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在线上召开,并推出了iOS15、WatchOS 8和macOS Monterey等新一代 *** 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苹果的发布会强调,各大系统间的界限是通过某个功能或者服务进行串联,来强调多设备协同能力。而“多屏互动”是近几年华为电子产品的主要卖点之一。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是微软、苹果和谷歌三家在统领 *** 作系统,但在手机移动端却是苹果和谷歌的天下。对于新晋者华为鸿蒙的出现,不少网友表示,国产手机 *** 作系统终于出现了,将形成与iOS、Android三足鼎立之势。


苹果发布全新的 *** 作系统,而其核心的盈利商业模式一部分也在iOS助力苹果智能手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数据,今年一季度,iPhone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44%为5700万部,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据Canalys数据,今年一季度iPhone在中国出货量同比增长94%为1200万部。另一方面,据StatCounter数据,移动端 *** 作系统份额上,谷歌Android系统占比达722%,苹果iOS占比2699%,其他 *** 作系统占比不足1%。


国泰君安发布报告指出,“我们复盘 *** 作系统发展史,可以发现一旦某一赛道 *** 作系统的市场格局确定之后,后来者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性。Android在手机端非常强势,但他还是无法参与到PC市场的竞争中,因为后来者需要挑战的是先行者整个行业生态,现在全球范围内Android的开发者数量达到2000万,iOS开发者数量达到2400万,后来者想要‘革’这几千万人的‘命’,难度可想而知。”


但面对市场份额的压力,余承东曾表示,已售出超过10亿台的华为全场景智慧连接设备中(含在网手机超7亿台),约90%的存量和在售手机都可升级鸿蒙 *** 作系统。那么面对如此压力,鸿蒙能否鼎足而立占据市场一隅?


“鸿蒙目前没有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而盈利模式是靠参与者共同思考出来的。因此华为生态的‘摊子’越大,参与者越众越容易快速形成盈利的商业模式。”孙燕飚认为,从产品及硬件层面来说,苹果、安卓和华为可以是“三国杀”,但从 *** 作系统来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苹果是封闭式的自用系统,而安卓是第三方开放式应用系统,而华为鸿蒙是面向物联网的系统层面的 *** 作系统。目前 社会 在步入万物互联的AIoT时代,所有系统都要进行升级和兼容,既封闭又开放,未来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而越来越智能的东西一定要有 *** 作系统。谷歌虽然有新系统面向万物互联,但并没有投入商用,而鸿蒙从这一点来说,是走在前列的。”


项立刚认为,目前鸿蒙是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项立刚表示,“华为鸿蒙立足物联网理念,这个思维是领先的,而华为作为世界头部的手机硬件厂商,其销售的量非常多,这些销售出去的手机如果全部搭载鸿蒙 *** 作系统,销售基础是有的。另一方面,从资金、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来说,华为也同样具备了抢占市场的基础”,但项立刚也表示,华为的最大机会还是做新的市场。


“大家都希望通过鸿蒙系统来解决手机的问题,但我认为它最终解决的恰恰不是手机的问题。”葛甲认为,如果说鸿蒙要和苹果、安卓抢夺用户,那么在移动生态里面是看不到鸿蒙的希望的。他分析道,“现在用户习惯已经固定了,鸿蒙并没有先发优势。当一个市场态势已经形成了之后,下大力气挖掘存量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发市场争取增量才是明路。”鸿蒙的实际着力点就是物联网,手机只是一个副产品。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物联网的节点,这时需要一个系统去统筹。同时,物联网发展极快,物联网每年的增长节点都是过去 历史 的总和,而这个物联网统筹就是鸿蒙的 *** 作系统。


对于鸿蒙在物联网领域的未来发展,葛甲认为,鸿蒙如果成长起来或将成为物联网行业中 游戏 规则的制定者。“物联网技术谷歌有、苹果有,但是它们缺乏相关的物联网消费市场。我认为,中国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一定会是世界第一。因为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更多是应用在工业上。而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是唯一一个占有全部工业门类分类的国家,其工业产值也是比美日德加起来的总和更多。做得好与不好另说,但中国是最好的一个物联网消费市场。相比较之下,美国和欧洲是没有这么多市场的。”


“华为设备间联网做得很好,让多设备共存、兼容以及相互间的数据实时转换,这是物联网的基础。但同样,华为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软件人才不占主导地位,它需要建立软件文化;二是标准构建问题;三是前景好但无成功的商业案例。”不过葛甲也表示,机遇总比挑战多,如果华为HarmonyOS一旦进军物联网,那必定是一番新天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70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