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信息的感知技术包括哪些

物联网的信息的感知技术包括哪些,第1张

物联网的信息感知技术包括一切可以将外界的自然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的设备,重点有以下几类:
1、传感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速度及流量传感器等。
2、RFID设备(标签捕获);
3、摄像头设备(图像识别);
4、GPS设备(位置获取);
以上几种设备类型,都属于物联网感知层,已经广泛在用了。

RFID和传感系统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
物联网基本应用流程主要有三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
因而其层次结构也可相应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上述三层体系架构是目前我认为较为妥当的物联网分层。而一些厂家会对这些分层进行复杂化以突显其技术精细程度和实力。譬如,IBM将物联网分为传感器/执行器层、传感网层、传感网关层、广域网络层、应用网关层、服务平台层、应用层、分析优化层。8个层。我认为这些都是虚张声势,抓住核心本质就好。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嵌入式相信很普遍了,可与传感层的采集有关,也可以与应用层的应用相关,M2M主要强调一个端与端之间的传输。传感网强调sensor的采集和传输,个人偏向于感知层。
你所说的这些只是不同角度概括,并不是哪一种技术都能归到物联网的每个层。也觉得没有必要去强调属于那一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大层次。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但它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主要解决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和连接问题。

网络层是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网络层主要解决感知层所获得的长距离传输数据的问题。它是物联网的中间层,是物联网三大层次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

应用层是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也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

感知层的数据来源

一种就是主动采集生成信息,比如传感器、多媒体信息采集、GPS等,这种方式都需要主动去记录或跟目标物体进行交互才能拿到数据,存在一个采集数据的过程,且信息实时性高。

比如在智能喝水领域会采用一种流量传感器,只要用户喝水,流量传感器就会立即采集到本次的喝水量是多少,这就存在一个长期交互采集数据的过程。

另一种是接受外部指令被动保存信息,比如射频识别(RFID)、IC卡识别技术、条形码、二维码技术等,这种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事先将信息保存起来,等待被直接读取。

比如现在有的小区用的门禁卡就是用了IC卡识别技术,先将用户信息录入中央处理系统,然后用户每次进门的时候直接刷卡就行。

感知层认证用的是hash链协议是: 主流的传感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是联系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重要纽带。感知层是由大量的具有感知、通信、识别能力的智能物体与感知网络组成。目前的主要技术有: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Zig-Bee技术和蓝牙技术。

将IPv6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IPv6报文过大,头部负载过重。必须采用分片技术将IPv6分组包适配到底层MAC帧中,并且为了提高传送的效率,需要引入头部压缩策略解决头部负载过重问题。
——地址转换。需要相应的地址转换机制来实现IPv6地址和IEEE802154长、短MAC地址之间的转换。
——报文泛滥。必须调整IPv6的管理机制,以抑制IPv6网络大量的网络配置和管理报文,适应802154低速率网络的需求。
——轻量化IPv6协议。应针对IEEE802154的特性确定保留或者改进哪些IPv6协议栈功能,满足嵌入式IPv6对功能、体积、功耗和成本等的严格要求。
——路由机制。IPv6网络使用的路由协议主要是基于距离矢量和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这两类协议都需要周期性地交换信息来维护网络正确的路由表或网络拓扑结构图。而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感知层网络中采用传统的IPv6路由协议,由于节点从休眠到激活状态的切换会造成拓扑变化比较频繁,导致控制信息将占用大量的无线信道资源,增加了节点的能耗,从而缩短了网络的生存周期。因此需要对IPv6路由机制进行优化改进,使其能够在能量、存储和带宽等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重点研究网络拓扑控制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多路径技术、能量节省机制等。
——组播支持。IEEE802154的MAC子层只支持单播和广播,不支持组播。而IPv6组播是IPv6的一个重要特性,在邻居发现和地址自动配置等机制中,都需要链路层支持组播。所以,需要制定从IPv6层组播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机制,即在MAC层用单播或者广播替代组播。
——网络配置和管理。由于网络规模大,而一些设备的分布地点又是人员所不能到达的,因此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应具有一定的自动配置功能,网络应该具有自愈能力,要求网络管理技术能够在很低的开销下管理高度密集分布的设备。
IPv6技术是目前现实可行的下一代网络演进技术,上述关键问题的解决将推动IPv6技术在物联网感知层的应用,加快物联网业务应用的部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44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7
下一篇 2023-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