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应用前景呢

什么是物联网?应用前景呢,第1张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中国物联网区域竞争情况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传输层产业结构中传输层占比最高

根据赛迪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物联网的传输层依旧位居最大份额;随着大规模地方性物联网政策的落实陆续完成,支撑层增长速度放缓;而随着各领域市场需求的释放,平台层、应用层市场增长速度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截至2021年5月底,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前瞻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其项目数分别为39个、24个、22个、20个。

2、企业竞争: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报告从动态角度评估物联网产业链各公司发展状况,围绕企业影响力、资金支持、研发技术能力、发展成效等多维度能力进行分析,剖析中国物联网企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参与者竞争实力,试图发掘物联网行业业务实力强、成长性好以及竞争壁垒高的优秀企业群体。根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我国物联网最具领导力企业名单如下: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三星芯片。sec725是三星的芯片,该品牌芯片于2015年5月12日在物联网世界大会上发布,包括三款型号,分别具备不同的处理、存储以及无线通信能力,可用于各种移动设备以及家用电器上。

航天信息成立10周年庆典上,公司董事长刘振南表示,航天信息将在做好所承担的“金税”、“金卡”、“金盾”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基础上,继续以信息安全为主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并将触角伸向物联网、云计算、手机支付、企业信息化等领域。

11月3日,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迎来成立10周年庆典。
大会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南回顾了航天信息参与和推动国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设的10年道路。同时,公司还发布了航天信息多元化路线下的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Aisino 安全网络存储、ERPA8、手机支付芯片等系列新品,以及“网络开票”和“汉字防伪”两大税务信息化领域全新解决方案。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跨越多条信息化产业链的航天信息并没有止住脚步,据刘振南透露,未来,航天信息还将把产品和方案带到当今最热的“物联网”和“云计算”两大领域。

拓宽多元化路线
布局物联网

在“三金”等国家级信息化建设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无疑为航天信息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信息化领军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2009年全球IT企业百强榜”上,航天信息作为中国内地仅有的5家上市企业之一入选。荣誉的背后,除了来自传统优势领域的长期积累,还得益于其适时采用的多元发展战略。
成立10年来,航天信息以信息安全为主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在“三金”等传统优势业务之外,还将触角伸向全面信息化服务领域。比如,推出Aisino A6财税一体化管理软件,成功试水ERP软件市场,结合物联网热点聚焦RFID的应用开发,以及涉足多媒体数字终端、培训产业等举措,不断促使航天信息在服务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满足企业和个人用户信息化需求的网状产业体系。
在10周年庆典上,刘振南宣布,航天信息将在做好所承担的“金税”、“金卡”、“金盾”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基础上,继续以信息安全为主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在物联网、云计算、手机支付、企业信息化等领域取得突破和领先,“十二五”期间将计划实现销售收入翻番。
会上,航天信息同时发布了Aisino安全网络存储、ERPA8、手机支付芯片三款新品,和“网络开票”、“汉字防伪”两大税务信息化领域全新解决方案,这显示出航天信息在上述产业的布局正在快速展开。
刘振南表示,物联网主要包括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四个环节,产业链很长,除传输外,航天信息在信息感知、数据分析、存储应用等领域都具有独到优势。
“在云计算领域,航天信息将侧重于提供解决方案,借助云计算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刘振南指出,此次推出的Aisino 安全网络存储就是一款服务于云计算的产品。在手机支付的新兴领域,航天信息推出了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Aisino手机支付安全芯片AC3192,性能也已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多元化的同时,航天信息必须做强税控安全这一基业。”刘振南表示,此次正式发布“网络开票”和“汉字防伪”两大系统,标志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防伪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航天信息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和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
除了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发力,针对手机支付这样的新兴应用领域,航天信息同样凭借在安全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经过历时近一年的潜心研发,推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智能安全控制SoC芯片。“Aisino航天信息手机支付安全芯片AC3192,无论是加解码的安全性还是处理器的高效性,都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只需通过运用于RF-SIM卡、TF或者SD存储卡等载体,即可轻松完成为手机支付安全护航的使命。”刘振南表示。

两大产品
助力金税工程

作为国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电子政务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航天信息于2000年11月1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12家中国航天领域的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发起成立,从原航天金穗高技术有限公司的防伪税控系统业务、原北京航天金卡电子工程公司的IC卡业务和原北京航天斯大电子有限公司的税控打印机业务三大业务基础上起步发展。而在成功参与了“金税”、“金卡”、“金盾”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后,航天信息一跃成为信息化领域知名企业之一。
尤其在推动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自航天信息承担的防伪税控系统研发并大规模推广以来,有力地打击和防范了利用增值税进行偷漏税行为,为国家税收增收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2007年底,航天信息完成了全国190余万一般纳税人“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的升级推广工作,并成功实现了公司防伪税控业务向上游产业的成功延伸;同年,又研制开发了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2009年,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降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规定,航天信息迅速开发出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保证了纳税人生产经营以及国家税收征管的正常开展。
就在此次10周年庆典上,航天信息面向自己的“主战场”――税务信息化领域正式发布了两大全新解决方案:“网络开票”和“汉字防伪”,这两大方案会给金税工程提供怎样的帮助呢?
据记者了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全国将统一使用新版普通发票,各地废止的旧版普通发票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基于“在线开票、实时查询、票表校验、以票管税、闭环管理”的功能设计愿景,航天信息开发的“网络开票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开票申报查询模式,全面、准确记录了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实现发票开具信息实时监控,确保发票流通的惟一性、真实性和安全性。配合该系统研发的Aisino打印机及其配套解决方案,将大力推动该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管票、以票控税”。
与此同时,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加强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规范税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完善现有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性能,加大力度杜绝利用篡改汉字信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涉税违法犯罪活动案件的发生,同样是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重点之一。
不久前,航天信息承担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实地测试,在河南省国家税务局顺利完成,目前正在开展试点前的准备工作。汉字防伪项目的成功研制,标志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防伪水平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业再上“新台阶”,多元化业务再扩展,并立志成为“中国信息服务行业的主要推动者”,站在下一个10年的起点,航天信息已经给自己铺展开了一幅全新的蓝图。而对于如何实现这幅蓝图,刘振南显得信心十足:“依托目前遍布全国的36家省级服务单位、700余家基层服务单位,未来航天信息还将努力为我国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南在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上致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32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