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1、大量的节点数目:

物联网感知对象种类多样,监测数据需求较大,感知节点常被部署在空中、水下、地下等人员接触较少的环境中,应用场景复杂多变。 因此,一般需要部署大量的感知层节点才能满足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需求;

2、多样的终端类型:

感知层在同一感知节点上大多部署不同类型的感知终端,如稻田监测系统,一般需要部署用以感知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以及稻田水质等信息的感知终端。 这些终端的功能、接口以及控制方式不尽相同,导致感知层终端种类多样、结构各异;

3、较低的安全性能:

从硬件上看,由于部署环境恶劣,感知层节点常面临自然或人为的损坏;从软件上看,受限于性能和成本,感知节点不具备较强的计算、存储能力,因此无法配置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安全机制,最终造节点安全性能不高问题的出现。

物联网感知层基本内容:

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第三层(其它二层分别是应用层和网络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用于识别 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类似。

感知层解决的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它首先通过传感器、数码相机等设备,采集外部物理世界的数据,然后通过RFID、条码、工业现场总线、蓝牙、红外等短距离传输技术传递数据。感知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检测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感知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检测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物联网层次结构分为三层,自下向上依次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其功能为“感知”,即通过传感网络获取环境信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类似。

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重要区别之一,感知层的存在使得 物联网的安全 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总体来说,物联网感知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物联网感知对象种类多样,监测数据需求较大,感知节点常被部署在空中、水下、地下等人员接触较少的环境中,应用场景复杂多变。 因此,一般需要部署大量的感知层节点才能满足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需求;

感知层在同一感知节点上大多部署不同类型的感知终端,如稻田监测系统,一般需要部署用以感知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以及稻田水质等信息的感知终端。 这些终端的功能、接口以及控制方式不尽相同,导致感知层终端种类多样、结构各异;

从硬件上看,由于部署环境恶劣,感知层节点常面临自然或人为的损坏;从软件上看,受限于性能和成本,感知节点不具备较强的计算、存储能力,因此无法配置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安全机制,最终造节点安全性能不高问题的出现。

从攻击方式上看,感知层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物理攻击、身份攻击和资源攻击。

感知节点应用场景复杂多样,易于受到自然损害或人为破坏,导致节点无法正常工作。

因缺乏监管,终端设备被盗窃、破解,导致用户敏感信息泄露,影响系统安全。

攻击者非法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冒充该用户进入系统,越权访问合法资源或享受服务。

攻击者替换原有的感知层节点设备,系统无法识别替换后的节点身份,导致信息感知异常。

攻击者恶意占用信道,导致信道被堵塞,不能正常传送数据。

攻击者通过不停向节点发送无效请求,占用节点的计算、存储资源,影响节点正常工作。

攻击者截获各种信息后重新发送给系统,诱导感知节点做出错误的决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22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