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教务处电话

东营职业学院教务处电话,第1张

一、东营职业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东营职业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546-8061123,该校联系地址为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129号、邮编为257091。

二、东营职业学院简介

东营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项目主持单位、“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德育工作优秀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高校”“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全省高校“文明校园”“平安校园”。

一、办学环境优越

(一)区位优势明显。东营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枢纽位置。东营市确定“十三五”期间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区域中心城市。

(二)产业背景深厚。东营是“中国石油装备城市”,是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信息技术、现代服务、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迅速。石油炼化能力6900万吨,地炼产能全国第一,中国地炼企业前十强中东营占6家。石油装备企业500余家,石油装备制造总产值占到全国1/3。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营市确定“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服务中心。

(三)政府支持有力。《东营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确定,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院校。《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创建优质高职院校。

二、办学实力雄厚

(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明确了建设黄河三角洲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与新技术培训基地、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继续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心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提高“产教融合的契合度、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经济社会的贡献度”的办学思路,凝炼形成了“德厚、识博、技精熟”的教师发展目标,“德厚技高、乐业好用”的学生培养目标,“尊道贵德、敬业立人”的校训和“教育让每一个人拥有自信”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学生中心、质量核心、特色品牌、开放融合、文化制胜”发展路径和建设有特色、国际化、创业型高职名校的发展目标。

(二)师资水平显著提升。建立旨在服务教师成长、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发展中心”和企业实践锻炼基地,校企共同开展教师培训。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占78%,双师素质教师占88%。建成8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2人,省职教青年技能名师4人,“2016齐鲁最美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

(三)实习实训条件完备。校内实训场地总面积114148平方米,实训室1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4个。建设了“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现代制造加工、石油工程技术等实训中心。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成为“山东省物联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成为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1项。

(五)对外合作交流拓展深化。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2 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积极开展项目合作。近年来,派出多批骨干教师到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了专业培训和公派研修。探索学分互认方式,利用校长奖学金派出102名学生赴台湾黎明技术学院、龙华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专业交流学习,派出45 名学生到韩国进行文化参访,形成了常态化交流机制。取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招收留学生80名,承接韩国40名汉语言专业学生到学校实习。连续五年承办“两岸青少年情牵黄河口”活动,接待台湾106名学生来学校参观交流,此活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

(六)思政工作成绩突出。学校是“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十佳集体),是受到表彰的唯一高职院校。出版思政工作专著6部,其中获省级一等奖4部。获全省职业院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1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1名,入选由中央文明办组织的“中国好人榜”1人。1名学生获得伦敦残奥会亚军、亚洲残运会冠军,1名学生获全国登山活动冠军、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三、办学特色鲜明

(一)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了“四方合力、三级推进、‘双主体’育人”办学体制机制。“政行企校”搭建东营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三级平台;发起成立东营职业教育院校联盟、东营市图书馆联盟、山东省国家骨干校联盟;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成立万达学院、中锐汽车学院等合作学院;与区域内582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48个。

(二)人才培养通道连续贯通。贯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专业建设为纽带,联合胜利职业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东营市技师学院以及东营各县区中职学校,牵头组建东营职业教育院校联盟,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与省内8所中职学校实施“三二连读”连续培养,9个专业联合招生。与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

(三)石油石化专业特色鲜明。紧贴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将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专业打造成了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学校是全省化工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持单位,牵头开发了山东省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3个专业高职教学指导方案,开展了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拥有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成了“山东省品牌专业群”,为区域石油石化和装备技术产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作了报道。

2014年。根据重庆工程学院官网查询得知,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重庆工程学院,是重庆唯一一所由高职专科升格为普通本科的高校。重庆工程学院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院校、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1、重庆科技学院,始建于1951年,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是重庆科学城的智核所在,也是创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腹地。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

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法、文、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2、重庆理工大学简称重理工,坐落于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单位、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市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3、重庆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院校、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重庆市首批示范性众创空间。

4、重庆工商大学,坐落于重庆市,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一所公办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5、重庆警察学院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委指导的全日制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

该校占地面积859余亩,建筑面积1628万平方米,包括大学城校区和石桥铺校区2个校区;设有侦查系、治安系、警务战术系、刑事科学技术系、公安情报学系、信息安全系、交通管理工程系、法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基础教研部、培训部等11个教学系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庆科技学院

百度百科-重庆理工大学

百度百科-重庆工程学院

百度百科-重庆工商大学

百度百科-重庆警察学院

100个。
经查阅相关资料,江西省代省长在2022年的工作报告中表示,学生素质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需达100个。
内容包括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应当统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运用,建设智慧农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14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