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信号(方波)怎么检测,他有电压吗?普通信号(正弦波)怎么检测,他也有电压吗?

脉冲信号(方波)怎么检测,他有电压吗?普通信号(正弦波)怎么检测,他也有电压吗?,第1张

脉冲信号是一个有很高频率电压的信号,而普通的弱。就好比数字电视信号与模拟信号。 一般应该怎么设计,如果是八路电平和脉冲检测的话,用什么电子器件,跟单片机还有脉冲信号也是电平一样的。至于于单片机相连你就直接接单片机I/O口相连,如果频率高,你需要用示波器之类的仪器,如果频率低,你用指针万用表就可以测量出

用探针直接去测控制极(需观察测量的信号),那个金属小夹子要夹在地上(严格地说:应该在参考点上)。
可以认为:探头相当于万用表红笔,金属小夹子相当于黑笔
你是观察可控硅,一般是工频,50HZ的交流电的周期是20MS,因此:
X轴可在2-5MS选择,
Y轴就根据你所测量信号的峰值大小适当选取,这就象万用表的电压档一样。
同步信号可使用50HZ的交流电信号。

(1)交流电压的测量:
将Y轴输入耦合开关置于“AC”位置,显示出输入波形的交流成分。如交流信号的频率很低时,则应将Y轴输入耦合开关置于“DC”位置。
将被测波形移至示波管屏幕的中心位置,用“V/div”开关将被测波形控制在屏幕有效工作面积的范围内,按坐标刻度片的分度读取整个波形所占Y轴方向的度数H,则被测电压的峰-峰值VP-P可等于“V/div”开关指示值与H的乘积。如果使用探头测量时,应把探头的衰减量计算在内,即把上述计算数值乘10。
例如示波器的Y轴灵敏度开关“V/div”位于02档级,被测波形占Y轴的坐标幅度H为5div,则此信号电压的峰-峰值为1V。如是经探头测量,仍指示上述数值,则被测信号电压的峰-峰值就为10V。
(2)直流电压的测量:
将Y轴输入耦合开关置于“地”位置,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位置,使屏幕显示一水平扫描线,此扫描线便为零电平线。
将Y轴输入耦合开关置“DC”位置,加入被测电压,此时,扫描线在Y轴方向产生跳变位移H,被测电压即为“V/div”开关指示值与H的乘积。
直接测量法简单易行,但误差较大。产生误差的因素有读数误差、视差和示波器的系统误差(衰减器、偏转系统、示波管边缘效应)等。

测量电位器的方法:
1、标称阻值的检测
测量时,选用万用表电阻档的适当量程,将两表笔分别接在电位器两个固定引脚焊片之间,先测量电位器的总阻值是否与标称阻值相同。若测得的阻值为无穷大或较标称阻值大,则说明该电位器已开路或变值损坏。然后再将两表毛分别接电位器中心头与两个固定端中的任一端,慢慢转动电位器手柄,使其从一个极端位置旋转至另一个极端位置,正常的电位器,万用表表针指示的电阻值应从标称阻值(或0Ω)连续变化至0Ω(或标称阻值)。整个旋转过程中,表针应平稳变化,而不应有任何跳动现象。若在调节电阻值的过程中,表针有跳动现象,则说明该电位器存在接触不良的故障。 直滑式电位器的检测方法与此相同。
2、带开关电位器的检测
对于带开关的电位器,除应按以上方法检测电位器的标称阻值及接触情况外,还应检测其开关是否正常。先旋转电位器轴柄,检查开关是否灵活,接通、断开时是否有清脆的“喀哒”声。用万用表R×1Ω档,两表笔分别在电位器开关的两个外接焊片上,旋转电位器轴柄,使开关接通,万用表上指示的电阻值应由无穷大(∞)变为0Ω。再关断开关,万用表指针应从0Ω返回“∞”处。测量时应反复接通、断开电位器开关,观察开关每次动作的反应。若开关在“开”的位置阻值不为0Ω,在“关”的位置阻值不为无穷大,则说明该电位器的开关已损坏。
3、双连同轴电位器的检测
用万用表电阻档的适当量程,分别测量双连电位器上两组电位器的电阻值(即A、C之间的电阻值和A’、C’之间的电阻值)是否相同且是否与标称阻值相符。再用导线分别将电位器A、C’及电位器A’、C短接,然后用万用表测量中心头B、B’之间的电阻值,在理想的情况下,无论电位器的转轴转到什么位置,B、B’两点之间的电阻值均应等于A、C或A’、C’两点之间的电阻值(即万用表指针应始终保持在A、C或A’、C’阻值的刻度上不动)。若万用表指针有偏转,则说明该电位器的同步性能不良。

先把表笔的红插头插到标有“A”的插孔中,黑笔插“COM”孔
如测直流电流就打在直流电流档上,如测交流电流就打在交流电流档上电流档有大小不同的量程,如对电流心里有个大概数就预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档,如没数就先用大档量一下,根据量的初步结果再选择合适的量程,量程大了精度受影响
把表笔串联到待测电路中进行测试交流电不分正负,直流电有正负,如读数是正则电流从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
大量程档(10A或20A)有专门的表笔插孔,和上述某档共用一个档,档上标有两个数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06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 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