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工程师:澎湃S2处理器芯片仍在研发中

小米工程师:澎湃S2处理器芯片仍在研发中,第1张

雷军 曾透露, 小米 公司打算做处理器芯片时,特地向大量的行业人士进行了请教。

很多业内人士告诉 雷军 ,芯片行业至少需要 10 亿人民币才能起步,并且预计要持续投入 10 亿美元,花费 10 年时间才会有相应的结果,仅仅是会有 结果 ,还不一定产生有效的 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未知的风险。

事实上,早在 2014 年, 小米 就和 大唐电信 旗下的 联芯 科技 进行了技术 合作 。大唐电信将旗下全资子公司 联芯 科技 有限公司开发并拥有的 LC1860 平台,以 103 亿元的价格,许可授权给了北京 松果 电子有限公司。

然后,以 联芯 科技 的前期研发团队为基础班底,融入 小米 公司的部分成员,共同组成了 松果澎湃 芯片的研发团队。最后,也正是得益于这次与 联芯 科技 的合作,才让 小米 在如此快速的时间内,实现了 澎湃S1 芯片的量产。

外界盛传 小米 松果 澎湃S1 仅是 联芯 科技 的芯片换了个马甲,尽管这种说法不是那么靠谱;但是相对于 小米 公司团队的新加入, 联芯 科技 前期进行基础研发的技术性积累,对最后量产 澎湃S1 芯片来说无疑是贡献最大的。

——澎湃S1芯片处于什么水平?

从CPU上看, 小米 松果 澎湃S1 处理器和 华为 海思 麒麟650、 高通 骁龙616 / 625 联发科P10 基本类同 均采用 ARM 的 Cortex A53,同样都集成 8 个 Cortex A53 CPU 核心,差异性也在于主频高一点,或者低一点。

从制造工艺分析, 小米 松果 澎湃S1 采用的是 28nm HPC+制造工艺;相比之下, 华为 海思麒麟 650 采用的是 台积电 16nm 制造工艺;高通骁龙 625 采用的则是 三星 14nm 制造工艺。仅从制程比较, 澎湃S1 并无优势。

小米松果 澎湃 第二代芯片,如今已经接近两年没有任何实质消息。倒是外界盛传 澎湃S2 芯片流产无数次,由于芯片的质量、性能不达标而造成 小米 公司的巨额 亏损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 小米 公司或许会因此而 放弃 研发。

然而, 小米 工程师似乎不那么认为,并亲自回复了 米粉 的疑问,说澎湃第二代芯片还在研发中,并保持着持续的投入。(令人 尴尬 的是, 小米 工程师认为是由于 中国 在自研芯片行业起步 基础 ,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

或许, 小米 公司的这位工程师,如果改口说 自家 在芯片行业起步晚基础薄,也还说得过去。当前, 中国 在半导体研发,尤其是芯片领域的突破,早已是日新月异。比如, 华为 旗下的 海思 半导体公司,尤其是 麒麟980 处理器。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 科技 人员的技术不 达标 ,而是受限于国外行业巨头部署了大量 专利 阻碍 。同样的产品,我们完全可以做出来,但是必须绕开那些已经存在的 捆绑 了专利权的技术,新技术的 研发 实际上就是另辟 新路

——当前存在着一些声音:

“小米买来 联芯 科技 的成品芯片, 打包 换个标变成 澎湃 芯片,实际上是为小米公司 上市 获得更高的 估值 ,现在公司上市了,澎湃芯片的 使命 也就完成了”

“小米没有 专利 壁垒,也没有 技术 积累。就算突破了技术 阻碍 ,没有专利壁垒的保护,别说被别的 巨头 绞杀,就是小米的基石股东 高通 公司也不会放任”

小米 公司与 联芯 科技 成立 松果 电子,似乎并不单是为研发 澎湃S 系列手机处理器芯片那么简单。不仅是移动平台和PC平台,都存在着 巨头 的芯片技术 专利 壁垒。还有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 雷军 的野心根本不是要做什么手机。

雷军 成立小米公司,初期以软件技术起步,携 性价比硬件铺路,为的是打造完整的 闭环 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括了 智慧家庭 物联网 等诸多更高级别的领域。 松果 电子的意义,就变成像 华为 旗下 海思 半导体一样的属性。

尽管 小米 公司旗下的 松果 电子,还不能像 海思 半导体那样助力 华为 开疆拓土;但是,如果松果电子真的发展起来,非常有利于小米向智慧家庭、物联网等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渗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依靠别家技术框架。

试想下,就像 小米 行车记录仪那样,使用的却是 华为 公司的芯片和技术标准。

那么,小米公司拿什么去 立项 未来?继续联合更多子公司,永远靠贴牌吗?

​-

点击关注作者,获取更多资讯

​小福利:免费获取Win10正版授权Office

阅读延伸:

阿里巴巴结盟高通?未来或与华为小米争锋


有手机摄像头产业人士对此解释道,全球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创新不断,各大主流品牌手机都在寻求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销量突破。上游的摄像头厂商们也在不遗余力地追求摄像头产品的创新。


上游的摄像头厂商除了对围绕镜头技术本身做革新,还对摄像头技术在智能 汽车 、AR/VR等新领域的开拓也充满积极性。


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技术升级已成趋势


由于用户对手机摄像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手机摄像头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未来将逐渐向多摄、CIS高像素、7P/8P、玻塑混合、潜望式镜头、3D Sensing TOF等多方向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全球智能手机后置双摄及多摄(三摄及以上)的渗透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后置双摄智能手机自2015年初具规模以来,于2018年渗透率达到高峰,占据400%的份额。此后,后置三摄及以上的多摄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预计至2024年,后置双摄及多摄智能手机渗透率合计将达到 980%。


与此同时,平均单部智能手机所搭载的摄像头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自2015年的20颗上升至2019年的34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3%,此后预计将以年均73%的增长率上升至2024 年的49颗。


从手机上游摄像头厂商欧菲光的2020年财报也可以看出,其智能手机光学镜头产品(含对内自供摄像头模组部分)在2020年实现出货量190亿颗,同比增长4120%。增长潜力可观。



随着智能手机旗舰机中的像素不断升级,手机镜头中的超级大广角、大光圈等功能需求增多,光学变焦也不断要求被升级,夜拍效果逐渐加强。由于多层镜头组合可以互相矫正过滤,可以增强镜头的对比度和解析力,同时还可以改善眩光,降低色散与反射等,增加成像真实性。国内高端机种的镜头也逐渐从5P升级到6P、7P。


天风国际郭明錤预测,舜宇光学可望通过iPhone7P镜头品质测试并自2Q21出货,据相关资料显示,光学领先企业欧菲光也在积极布局中。据悉,欧菲光一亿像素7P光学镜头已经启动小批量产,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等多性能产品,均已进入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镜头供应链。5月20日,欧菲光再次透露,公司8P镜头项目已研发成功,目前处于试产阶段。同时,欧菲光已经早早在液态镜头相关产品做了布局。



随着拍照的进一步升级,潜望式镜头、TOF镜头等也开始逐步渗透,成为光学行业成长的新动力。


汽车 赛道前景可期 光学企业纷纷加码


随着光电子技术、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光学镜头产品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除手机、PC等传统移动终端外,还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工业领域、 汽车 行业、安防监控、VR/AR、 投影视讯、无人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笔者注意到,在智能 汽车 大热的背景下,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不断提升,摄像头作为实现ADAS功能的基础元器件之一,也让光学厂商们纷纷加码 汽车 赛道。


过去的一年,自动驾驶在中国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同样来自企查查的《近十年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披露融资总金额大幅度上涨,高达4363亿元。进入2021年,智能 汽车 赛道热度不减,仅前两月的投融资事件已达24起,披露投融资总金额已达1764亿元。而随着多家 科技 巨头的入局,使得 汽车 智能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东吴证券测算,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844亿元,2025年将达到2250亿元。这个数字仅针对国内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而言,更不必说“钱”景更为广阔的L4级以上自动驾驶领域所创造的产值将以万亿为单位。尽管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尚处于辅助驾驶阶段(ADAS),但也吸引着像欧菲光等光学企业纷纷加码在这个赛道。


有手机分析师对笔者表示,从手机摄像头到具有潜在市场机遇的车载摄像头领域,欧菲光在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有一定的工艺累积,近年来也开始逐渐进入车载摄像头模组领域,而未来 汽车 市场的确前景可期或将为其贡献明显的增量。


在自动驾驶中,缺一不可的三大要素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其中,“感知”是一切的起点和基石,只有不断提高感知性能,才有推动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可能。目前,用于感知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



与手机摄像头相比,车载摄像头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驾驶安全,需要在驾驶期间始终保持工作状态,且必须能够适应较差的工作环境,偏重于工作稳定性、防磁、耐高温性以及长使用寿命等,对制造工艺要求更为严苛。而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高,车载摄像头数目越来越多。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L1/L3级对应的3-5颗摄像头,L3级为4-8颗,到了L4/L5级,单车摄像头数量将大幅增长至10-20颗。当前,平均单车摄像头搭载量仅为1-2颗。随着辅助驾驶阶段(ADAS)系统渗透率不断提高,平均车载摄像头数目将大幅提升,将给车载摄像头行业带来快速发展。据Yole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 汽车 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而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则显示,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有望于2025年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这也意味着未来车载镜头前景可期。


有手机行业人士对笔者表示,欧菲光依靠在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的积累直指自动驾驶级别系统对车载摄像头的需求,也成为欧菲光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底气。而此前和互联网企业、手机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关系,也将有助于欧菲光等光学企业通过原有的客户扩宽赛道切换到智能 汽车 供应链。


据悉,智能 汽车 市场上的低速雷达传感器配置以超声波雷达为主,而欧菲光短距毫米波雷达能实现近场、低速检测,欧菲光方面称,短距毫米波雷达在探测范围、速度、角度等方面超越超声波传感器,实现 汽车 准确判断周围环境、减少擦碰等情况;对低速时的MEB(紧急制动) 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


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孙燕飚介绍,摄像头、光学厂商是手机厂商们的重要供应商,在手机厂商纷纷切中 汽车 赛道后,上游的摄像头供应商也会跟着客户走、而且智能 汽车 代表了未来方向,也就使得摄像头供应商们未来会跟着客户一起去拥抱未来产业。


AR/VR或迎拐点 想象空间巨大


VR/AR 行业经历了热炒、低谷,到复苏,似乎要迎来了新的拐点。据报道,2020年特殊时期推动了居家需求,以 Oculus 为代表的 VR 产品需求增长强劲,用户基数增加以及众多开发者的加入,使 VR 行业明显提速。未来,随着5G技术的极速布局,AR 光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行业或将迎来了新的拐点。


对于AR/VR市场的前景,IDC曾对AR/VR终端数量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摄像头作为AR/VR整机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全年出货量接近710万台,较2019年增长236%。AR/VR头显的长期增长将保持强劲势头,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至767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15%。


VR产业链涉及到硬件,内容和平台。上游主要是存储芯片、传感器、光学元件及各类零组件,中游是模组封装,下游是代工。


国盛证券报告显示,VR上游的传感器厂商主要包括豪威 科技 (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北京君正、全志 科技 , 代工厂商包括歌尔股份、欣旺达等。显示厂商有京东,光学等厂商包括韦尔股份、水晶光电、歌尔股份、联创电子、苏大维格、福晶 科技 、舜宇光学、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欧菲光,利亚德等。


在光学领域,采用 3D 摄像头技术可以获得周围环境图像的RBG 数据与深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同时可以通过 3D sensing 实现手势识别、动作捕捉等人机交互方式。


摄像头作为AR/VR整机的核心元器件之一,随着3D Sensing应用技术的量产落地,AR终端出货量持续提升,有巨大的应用想象空间,也让摄像头厂商们积极对AR/VR进行布局。


在过去年十几年互联网取得的高速发展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在5G的春风里,物联网生态逐步崛起,单纯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技术服务型互联网企业已然走到了 历史 的尽头,同传统的制造企业一样,面临大浪滔沙终将被淹没的窘境。

2019年10月19日,在首届跨国公司青岛峰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表示,应对物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是导向的转型。企业应该从追求规模的扩大转向创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物联网生态的本质就是人联网,就是创造人们在物联网时代的生活质量和最佳体验。

第二个是品牌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转向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场景生态,比如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客厅等等。在以5G为基础的物联网场景下 探索 应用场景生态,逐步提高物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第三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即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转化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

张瑞敏的表述是基于传统企业的物理层面来理解物联网生态的,而全面的物联网,自然不是只有物还有网,如果说形形色色的传感器和5G通讯技术为物联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近些年来丰富的互联网商业应用生态和多元的互联网开发技术则为物联网的未来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为互联网企业向物联网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然而现在许多互联网企业却面临着向物联网转型的艰难,一方面是对过去十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辉煌恋恋不舍,总期待着互联网还能梅开二度;另一方面却是面对物联网的物理层面有点不知所措,一时不知从哪开始。

我们九米 科技 的开发工程师们习惯了在互联网空间里驰骋,也曾经一度想回避物联网的存在,不愿意去介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然而基于智慧互联的现实,我们却接到了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与设备端连接,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传统的物联网企业对线下物理设备通讯管理信手拈来,可是对于云端管理构建和应用场景的想象表现出了束手无策。

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机会,一种现场与云端双向互通所倒逼的机会。

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自已的不足,我们的目光不要对物理端有太多的锁定,但对物理端上云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优势。我们的不足是要尽快熟悉物联网领域的MODEBUS协议、CDT协议和485通讯方式,然后结合我们对云上软件开发的经验,积极地开拓更多云端应用场景下的功能,更好地为线下物联网基础企业服务,这将是互联网企业向物联网转型的必经之路。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今天我们的挑战在于踏准物联网时代的节拍。否则,不管你是多大的企业都会被时代所抛弃。”海尔董事长张瑞敏说的颇有些道理,审时度势,把握时代机会,互联网企业一定能够走出自已的春天。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0〕1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经各地区各单位推荐、综合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项目推荐单位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和工作实际,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入选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协助做好上下游企业对接,加强实施效果跟踪,推进优秀成果推广应用,深化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推动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附件: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0年6月30日
附件:
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公示名单
序号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面向高精度传感器、边缘计算、 *** 作系统核心软件、无线通信、安全可信等关键技术项目,以及物联网标准体系、物联网检测认证等创新平台项目)
1
电气线路火灾智能预警物联感知终端及系统应用
上海枫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单芯电池监测芯片技术开发与应用
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3
微机电与传感技术创新平台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4
IoT边缘端红外-可见光异构图像传感单元及AI处理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5
物联网用新型高精度电学量传感器系列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6
钢丝绳物联检测传感器技术应用
冷丘(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7
5G边缘计算网关与业务平台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8
ALP_iCloud-IOT平台
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9
H3C 绿洲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支撑系统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10
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电子标识传感器与车路协同多模融合AI芯片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
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视觉边缘计算
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12
矿山安全监测与风险管控系统
北京北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3
支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的GIS基础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4
中信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信云网有限公司
15
基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
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17
矿山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8
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系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新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新疆汇通互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
电力物联网智能化安全主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1
物联网安全管理系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2
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应用支撑平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23
基于芯端云协同的物联网整体安全体系研究和产业化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4
高安全物联网终端拟态处理器及应用示范
之江实验室
25
绿盟物联网准入网关项目
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
26
工业物联网设备安全可信接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
基于多元网络数据的物联网安全风险监测服务平台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28
数字化大坝安全智能监测平台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29
物联网使能平台自主研发与生态运营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0
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1
面向物联网区块链的设备资源虚拟化与边缘计算调度技术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
数字视网膜开放平台及芯片验证应用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33
基于可信认证的城市公共安全视频智能监控网络平台
讯之美物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34
物联网系统与安全检测评估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35
基于物联网的衣物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
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6
物联网近场空口检测认证服务创新平台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37
物联网系统抗复杂电磁环境研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38
基于物联网电子证据链的远程检测平台及应用示范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39
车联网信息安全检测认证平台建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40
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集成和云控平台研发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
基于5G技术的设备物联状态监测平台
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
42
近零功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创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43
无源物联网节点及芯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4
新型显示器件MURA缺陷视觉检测技术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45
面向云制造领域的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46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低耦合、高扩展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西安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7
工业实时 *** 作系统NECRO
安徽国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48
一铭国产 *** 作系统
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9
自动驾驶 *** 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泛在能源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物联网集成应用项目)
50
基于北斗的车辆运输应急安全管理云平台
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
51
基于C-V2X的车联网公交云脑平台应用示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52
基于新型电子电器架构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技术开发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3
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和电池溯源管理平台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54
“一路”云停智慧停车管理系统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55
基于辅助驾驶产品车联网生态应用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56
基于智能网联的移动出行平台建设项目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7
基于北斗新能源汽车绿色公务出行示范与应用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8
全程供应链管理之车联网智慧运输管理系统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59
基于车路云协同技术的“数字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新奇点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0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
基于卫星遥感与物联网的公路建设全过程智慧管控平台研究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2
电建大型机械设备远程监控平台项目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3
基于二维码标识的轮毂精确追溯系统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64
水电工程物联网安全监控平台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纸行业云运维系统
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66
工业企业能效与环保综合管理物联网平台
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7
集装箱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68
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安全与健康监控系统集成创新
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69
基于德恩云智造新模式的工业物联网建设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0
基于5G通信网络的工业多源异构数据管理平台
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1
基于智慧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研发及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重庆锦声科技有限公司
72
自主研发智能终端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应用
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3
基于AI的煤矿信息化综合监控嵌入式系统平台
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4
面向汽车研发验证与产品优化的物联网集成平台构建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75
互联网+智能水电站监控系统
甘肃博瑞电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6
面向高端铝材精深加工的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示范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77
路曼远程运维服务项目
天津路曼科技有限公司
78
中服云端智能物联网平台
西安中服软件有限公司
79
光纤预制棒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80
盾构远程在线监测云平台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81
基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刀具专业云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82
安捷综合能源智慧管理集成创新融合应用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多能互补微网系统解决方案及示范工程应用项目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
84
鞍山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
辽宁电力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85
基于边缘智能的输变电隐患与缺陷预警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6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研究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87
基于园区的综合能源管控物联网项目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
基于“云-边-端”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物联网服务平台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9
面向智慧生活的家庭、社区融合服务智能物联平台及应用示范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90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智慧医联综合服务云平台
北京维卓致远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9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决策分析与道路指挥调度系统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92
“生态眼"—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平台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3
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研发及应用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94
基于物联网的机场智慧运行管理平台
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95
“金龙湖绿网”绩效服务分析平台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96
海绵城市智能管控分析系统及应用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7
基于物联网的北斗智慧交通监控与综合服务平台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8
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平台
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99
基于AI+物联网融合创新智慧集成应用
福建星网物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100
面向 AIoT 的全域交通 AI 控制系统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01
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云平台运营及运维联合创新项目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2
城市异构物联网分布式云平台研发与应用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3
全面支持国家标准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平台
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4
智慧养老全区块监管平台
上海市爱护网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5
基于中国移动OneNET的城市物联网平台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106
基于超大监测物联网的地铁隧道全寿命诊断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07
中信智慧水务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08
汇桔大脑
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09
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一期(文化艺术长廊)智慧化项目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0
基于NB-IoT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照明大数据云平台
河南继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
晨泰科技智慧用电安全动态监管平台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控系统
福州聪电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13
基于视频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示范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114
智能化办案区管理系统
哈尔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嘉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5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智慧监控与优化调度技术应用示范
河北建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116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117
智慧水利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
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8
生态环境泛在网络科研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
成都德鲁伊科技有限公司
119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产业化应用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蔬果数字农业示范区
上海赋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基于物联网的粮食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122
智慧孵化物联网应用推广示范
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123
平安智慧产销溯源平台项目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24
渔联网+智慧渔业
常德启腾水产服务有限公司
125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殖系统
南京丰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6
物联网高效节水项目
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
127
以文山三七为重点的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云南神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8
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协同设计、制造物联网集成创新应用项目
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9
生产制造业 (汽车制造 )智能分析管理平台
吉林省联恒易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30
基于HTML5的Web网络单片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海口丰润动漫单片机微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原标题:《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公布》

一、kelns科林施

品牌简介:kelns科林施品牌是专业从事智能家居软件和智能硬件的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团队技术人员大多曾服务于阿里、谷歌、小米等互联网技术公司,公司从创立伊始,科林施坚持致力于研发和制造高端品质、使用便捷舒适、价格亲民、外观简约时尚的智能硬件产品,公司秉承“高质低价”的产品营销模式,以“专注研发保用十年的智能电器产品”的目标为己任,全心全意提供行业最好的产品回馈消费者。

综合评估:科林施坚持采用纯进口的美国高通芯片和瑞典FPC半导体指纹采集器,安全快速,运用活体生物(指纹)识别算法技术,快速点触开通。科林施科技有限公司本着“专注研发保用十年的智能电器产品”的经营理念,一如既往地坚守技术为先、质量为王,服务为主的经营宗旨,继续引领行业高端技术前沿。

产品优势:坚持采用进口芯片、配置高、性能稳定、服务及时。

二、三星

品牌简介:三星提供一体化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借助三星的品牌影响力,短期得到一定的销售额。但是从长期来看,会稀释到三星作为电子产品的品牌价值,同时会影响到三星在指纹锁阵营中生存成长。

综合评估:坚持“品质至上,以诚为本”,打造中国智能门锁贴心品牌。公司拥有强大的智能产品研发队伍,指纹锁产品经多项检测合格测试等。

产品优势:品牌知名度高、性能稳定、服务及时。

三、凯迪仕

品牌简介:KAADAS凯迪仕品牌诞生于德国。从创立伊始,凯迪仕坚持致力于研发和制造品质精良、使用便捷舒适、外观简约时尚的智能锁具产品,以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成为德国后工业时代的锁具代表品牌之一。

综合评估:凯迪仕坚持采用FPC半导体指纹采集器,安全快速,运用活体生物(指纹)识别算法技术,快速点触开通。凯迪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本着“科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一如既往地坚守德国原产标准,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智能锁具综合测试实验室,在北京建立了生物识别科研中心。

产品优势:产品系列齐全、性能稳定、服务及时。

四、德施曼

品牌简介:DESSMANN/德施曼锁具诞生在德国斯图加特,2009年8月与网易、阿里巴巴等公司一起作为杭州市高新区的十大重点引进项目入驻中国。德施曼在产品外观和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方面

综合评估:非常注重贴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因此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成为智能指纹锁行业领军品牌。其淘宝众筹30天破2000万,京东众筹30天破1300多万的记录也刷新了五金行业网络众筹的新标准。

产品优势:产品系列齐全、外观美观、性能稳定。

五、云犬

品牌简介:YUNQUAN云犬是指纹锁业界知名品牌,公司依托深圳在国际及国内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致力于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家居安防产品。

综合评估:YUNQUAN云犬全线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都遵循着严苛的行业标准,采用Z-wave通讯技术,从安防切入,力求以更便捷、更安全的科技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安全与安防问题。深圳市云犬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人性化的设计,高标准的品质,贴心的服务,迅速占领中国智能锁行业市场。

产品优势:性价比高、外观简洁、配置高、性能稳定。

六、鹿客

品牌简介:Loock鹿客隶属于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知名家居智能安防品牌,立足于家用市场,专注于打造具有国际设计和体验的智能家居产品及平台服务,旗下智能指纹锁/智能猫眼颇受赞誉。

综合评估:鹿客指纹锁拥有极简主义设计理念,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设计,可防破坏。

产品优势:性价比高、外观简洁、性能稳定。

七、小米

品牌简介: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 ,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3] ,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 *** 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2018年7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后首家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上市企业。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的模式,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综合评估:小米智能锁主要代工贴牌为主,“为发烧而生,追求行业的高性价比”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外观方面,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为全身黑色设计,正面为上方密码区+下方实体隐藏式锁孔设计。安全性方面,小米米家智能门锁采用真插芯C级智能锁芯。采用电磁干扰防护设计。C级锁芯内还配备钥匙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异物插入实时报警。配备面板防撬检测传感器,检测暴力破坏实时报警;搭载锁舌传感器监测,门锁开关状态实时提醒;指纹模组与门锁一一绑定;防猫眼开锁;防儿童误反锁功能。

产品优势:性价比高。

八、海尔智家

品牌简介:海尔集团 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 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人的价值第一"的发展主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 。海尔集团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踏准时代的节拍,从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型企业 ,成为连续两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 。

综合评估:知名智能家居品牌,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制造基地,海尔集团在物联网时代推出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海尔智能家居是海尔集团在信息化时代推出的一个重要业务单元。它以U-home系统为平台,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了"家庭小网 "、"社区中网 "、"世界大网 "的物物互联,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海尔智能家居使用户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任何时间,均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方式与家中的电器设备互动。

产品优势:品牌知名度高、生态化领先。

九、飞利浦

品牌简介:飞利浦,1891年成立于荷兰,主要生产照明、家庭电器、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飞利浦公司,2007年全球员工已达128,100人,在全球28个国家有生产基地,在150个国家设有销售机构,拥有8万项专利,实力超群。2011年7月11日,飞利浦宣布收购奔腾电器(上海)有限公司,金额约25亿元。2011年10月17日,飞利浦电子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59%;同时宣布,飞利浦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4500人。2013年1月底,飞利浦消费电子业务已全部剥离,将聚焦优质生活,医疗和照明设备行业。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7日,飞利浦宣布,将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医疗设备制造商Volcano公司。

综合评估:世界品牌背书,技术标准高,飞利浦智能锁主要代工贴牌为主,完全按照公司标准参数生产销售,专注于高端智能门锁的设计研发,致力于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产品优势:品牌知名度高。

十、松下

品牌简介: 松下(英文名称:Panasonic),是日本的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90,493人。其中在中国有54,000多人。2001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61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名。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发展品牌产品涉及家电、数码视听电子、办公产品、航空等诸多领域而享誉全球;该企业品牌跃入《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松下于2012年10月31日宣布2012财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合并最终损益(按照美国会计标准)预期从盈利500亿日元下调为亏损7650亿日元。

综合评估:世界品牌背书,技术标准高,松下智能锁致力于做一把让用户真正安心使用的好锁, 诠释“安全锁定”全新涵义。

产品优势:品牌知名度高。

扩展资料:

选购总结:

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在选择智能门锁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1、智能锁的反应是否灵敏。

智能锁的反应是否灵敏是判断其质量和安区性的一个参考,可以通过实际的 *** 作来感受不同智能锁在灵敏度上的区别。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是否出现电机频繁乱转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

2、安全防护设计是否全面

智能锁的安全防护设计一方面要借助机械设计部分,另一方面要借助电子电路设计部分。机器设计部分的安全评估方式还是比较好判断的。

比如锁芯的级别是否是C级等,而电子电路设计部分的评判方式则是一个难点。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判断电子电路的安全性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能否提供防护电磁干扰的相关说明。

3、功能性。

智能锁理论上能够提供多种使用方式,比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密码识别等等,另外还可以实现远程开锁等功能。虽然智能锁能够提供的使用方式比较丰富,但是每增加一种使用方式就会增加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不要追求过多的功能。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不少质量不过关的智能锁往往价格非常低,这也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智能锁(外文名Intelligent Lock)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电子锁不能称之为智能锁,智能锁智能体现的标志是能否手机联动和 *** 作。

现在的智能锁不同于以往的“先开启再扫描”的方式,扫描方式非常简单,将手指放在扫描处的上方由上至下的扫描就可以,无需将手指按在扫描处,扫描的方式更减少指纹残留,大大降低指纹被复制的可能性,安全独享。

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密码锁,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使密码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一步。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的问世,出现了带微处理器的智能密码锁,它除具有电子密码锁的功能外,还引入了智能化管理、专家分析系统等功能,从而使密码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应用日益广泛。

前不久,谷歌停止了在亚马逊 Echo Show 上提供 Youtube 视频,而亚马逊也一直在其商店里封杀谷歌的多款智能硬件(包括 Google Home)。
然而无论是苹果的 HomePod、谷歌的 Google Home、亚马逊的 Echo,还是三星传言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布的 Bixby 智能音箱、阿里在双十一砸钱赚吆喝的天猫精灵,抑或是生态链完整的小米推出的小爱同学,大佬们意欲通过智能音箱作为抢占未来物联网流量入口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从左至右:苹果 HomePod、谷歌 Google Home、亚马逊 Echo
当然,物联网的概念被业界大佬如此看重是有原因的。
据美国 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Gartner 发布的数据预测,到 2020 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 260 亿台
而在普通大众的眼中,今天的物联网可能是这样的:
▲扎克伯格展示他开发的人工智能家居系统 Jarvis
这样的:
▲苹果的 Apple TV 和智能家居互联
或者是这样的:
▲手机 *** 控室内的灯光
虽然看上去很酷,但是相比将来庞大的市场规模,从上面一系列的产品不难看出当今物联网产品的发展还都停留在较为简单的手机/智能音箱与智能家居产品之间的互联上,无论是距离人本身与物的联接还是未来物联网的终极形态——「万物互联」都还比较遥远。
比如这个自动跟随行李箱,自己「长了腿」会跑,使用者就能很轻松地腾出两只手做别的事;
近来越来越成为热点的自动驾驶技术自然也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人们开车时享有的自由度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能自动跟踪、自动感应开关的电风扇、水龙头瞬间就将现在的产品化为古董;
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书能自己跳出来的感觉不要太好;
想当辣妈?自动跟随的婴儿车足够满足这个愿望;
感应式的路灯不仅关心你的路途,同样关心节能环保的路途。
当然,物联网的应用不仅能让个人的生活变得简单、自由、舒适,城市的管理同样将变得更加高效可控。
当你没有在规定位置停车,会被及时告知,城市也将不会有偏差,变得更加规范;
当路面出现障碍物,车主同样会受到提醒,城市将不会有危险;
当出现走失儿童,位置信息同样也会被捕捉到,城市将不会有意外。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相比目前在几乎都位于室内的物联网智能家居这种单一形态,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将实现更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接,并在提供更多使用场景的同时简化人们的生活,消灭「不确定性」。
而要想实现上述的确定及可靠的转型升级,高精度的位置服务将成为其中一个关键的变量。
具体来说,如果未来物联网仍采用 GPS 十米级别的定位精度,那就意味着上述的电风扇和水龙头将不能精准地「找到」用户所在的位置,水乱流、风乱吹将成为常态;无人驾驶汽车在某些路况下也许就不能一直沿着既定道路行驶,更别提去精准躲避马路上的玻璃渣了。
▲无人驾驶汽车在没有道路标线的情况下大概只能依靠高精度导航了
同样地,今天我们或许都不会去想身边出去旅行能有一个自动跟随的旅行箱,这是因为定位的精度达不到要求,与其带着一个「不认主人」还「满地乱跑」的旅行箱,还不如老老实实自己拉着。
以上由物联传媒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04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