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表号在哪看

物联网表号在哪看,第1张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燃气表营运而生,并获得越来越多的燃气公司及用户的青睐。基于“互联网+”概念,依托成熟的移动通讯技术及物联网先进技术,作为一款新型的智能远传气表,物联网燃气表是当前燃气计量市场最炙手可热的膜式燃气表产品。由于物联网燃气表近几年才开始普及,而且管理使用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智能卡表,所以给部分用户带来困扰。作为物联网燃气表,它就像我们每个人有唯一的身份z号码,每个手机SIM卡有唯一的卡号一样,物联网燃气表的唯一标识就是它的表钢印号,无论是开户,购气任何 *** 作都离不开物联网表的表号。如何查看物联网燃气表表号?
一般查看物联网表号的方式有两种:一、燃气表表具铭牌的条形码区域条形码印有表号信息,通过表具上的条形码即可查看到物联网表的表号,不同厂家的表具表号印刷位置不同,但是一定会标注在铭牌上面并以条形码+数字的方式体现(一般多为6-12位)。
类似于下图:二、通过表具液晶屏幕查看具体方法是短按查询按键,表具会轮番显示气量、时间、表号信息,表号一般是6-12位,非常容易辨认,如下图。如果在不能确认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查看条形码编号及表具液晶屏显示编号进行确认,以上就是查看物联网表具表号的几个方法。

有机会,但是建议不要做泛和大,从垂直领域出发比较好,为啥这样说呢?原因如下。

1、各大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设备制造商等等企业都在做综合性的平台

国内有阿里、华为、三大运营商、百度、腾讯、小米、海尔、京东、中电科等。

国外有亚马逊、IBM、SAP、

谷歌、GE、西门子、博世等。

通过以上名单可以发现,这些公司的特点。

这说明物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值得花钱而且花大钱去布局的事。

2、做综合性的物联网平台,要求的资金、资源和技术要求会很高。因为是综合性平台,那么你得搞清楚各行各业的所使用物联网平台的诉求,行业标准等等,不然你的用户群体就会很窄。

3、面对的竞争对手的实力都不可小觑,你要考虑的是现阶段进入这个领域做平台在技术上能否与以上那些公司一较高下呢?你想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平台呢?人家都可是布局好几年了,踩了很多坑积累了很多经验,且现在平台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壁垒,特别是华为,据我所知,国内运营商的平台都离不开华为的支持。
物联网平台的玩家之多,让人惊叹啊,那么咱们还有没有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但我的建议走垂直领域。

物联网的领域很广泛,所以专业的物联网平台未来会有很多,而这种综合性的物联网平台经过几年的厮杀后,最终也就剩下几家巨头。何谓垂直领域的物联网平台呢?

最基本的就是行业垂直,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安防、建筑、家居、交通运输等领域。

以上玩家也有做垂直领域的,比如ABB/西门子/GE/普奥云/博世等,他们专注工业领域,爱立信、诺基亚专注通信领域,而互联网巨头则是走综合性的较多,因为他们有一定客户基础、服务器资源和用户群体,可以面对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平台服务,海尔/小米等企业就是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力的。

不出意外,安防领域的海康、大华都在对自己的领域来架设相应的物联网平台。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平台类型有功能呢?
物联网平台有五种类型

1网络连接,网络连接平台以物联网系统的网络组件为中心。它们为用户提供保持设备在线所必需的软件、连接硬件和数据指导。它们的网络通常依赖现有的运营商服务和WI-FI,并以一种便于物联网设置的方式配置网络连接。
有机会的,物联网的网少不了平台,没有平台就没有物联网。平台提供基于数据的存储、管理等。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都基于云平台来计算。

物联网平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数据的“聚合”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决策提供状态、趋势和决策等。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边缘计算”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今天我们就来讲讲Arex算力资源平台如何利用“边缘计算”制霸未来物联网20。
什么是边缘计算?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分布式系统的崛起催生边缘计算平台和新的网络构架分布式AI会在最后一英里网络中增加更多的计算、智能和处理/存储能力,将引发移动端硬件和算力变革。

在这种配置中,人工智能引擎将依赖于大量物联网传感器和执行器,收集和处理大量的 *** 作现场数据。海量数据将为“本地化”的边缘计算AI引擎提供燃料,这些引擎将运行本地进程并在现场做出决策。

因此网络需要另一种水平的实时边缘计算、数据收集和存储,将推动人工智能处理到网络边缘。这将完成云边缘智能和网络化计算机的循环, 并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来完成数据授权和业务运转。

物联网中边缘计算与区块链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会将当前的传统物联网完全颠覆掉。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传统物联网将被淘汰

伴随着近年来通用计算机设备的飞速发展,各类自动化的智能设备开始进入人们视野,背后是廉价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物联网系统基于服务器/客户端的中心化架构。即所有物联设备都通过云实现验证、连接和智能控制。

中心化的物联网架构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云计算成本,例如在家庭应用场景下,两台家电相距不到一米,也需要通过云端进行沟通。数据汇总到单一的控制中心,企业所销售的物联设备越多,其中心云计算服务支出的成本会越大。由于终端物联设备竞争愈加激烈,利润走低,中心计算成本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其次,中心化的数据收集和服务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向用户保证数据会合法使用。用户的数据保护完全依靠企业单方面的承诺,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

第三,中心化物联生态系统中,一个设备被攻陷,所有的设备会受到影响。例如《麻省理工 科技 评论》2017年所指出的僵尸物联网,可以通过感染并控制摄像头、监视器等物联设备,造成大规模网络瘫痪。
区块链技术重塑物联网
区块链技术可以利用区块链独特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记录特性,构建底层通讯节点、建立链上算力生态、依托分布式存储用于计算服务等区块链技术的综合应用,将全球闲置算力整合起来,通过构建“边缘算力”模式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d性可扩容的算力交易、算力租赁等服务。为用户打造一个开放、公平、透明和低门槛的去中心化算力资源共享平台,同时结合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Arex算力资源平台利用分布式计算模式将全球的闲置算力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出高数量级的“边缘算力”,并以此为算力源对需要的应用场景进行高能输出。

边缘算力的应用场景到底有多广阔?

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从云中心转移到网络边缘,计算和数据存储可以分散到互联网靠近物联终端、传感器和用户的边缘,不仅可以缓解云带宽压力,还可以优化面向感知驱动的网络服务架构。(例如家里的空调、热水器与冰箱、安防摄像头等可以通过边缘计算进行协调运行,即使是在连接不上云服务器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最佳的节能和服务状态。)

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IDC预测,在2020年全球将有约500亿的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除了目前大火的5G通信外,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穿戴产品、无人驾驶技术、智慧城市服务等,其中40%的数据需要边缘计算服务。由此可见边缘计算有着强大市场潜力,也是当前各服务商争夺的热点。

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

智能穿戴设备:
智慧城市:
要回答物联网云平台是不是还有机会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几方面的状况:

一是定位。从技术角度来说,你是做物联网云平台的那一层,IaaS、PaaS、SaaS,单做某层或是混合?而技术的定位取决于:(1)你觉得那一块是你发掘出的空白或者你觉得有前景?(2)为你的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3)你想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这三个问题依次定推,最后才决定了你了的技术定位和技术架构。找准定位,这是你开始一切的起点。

二是资源。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包括资金、技术、人脉、产业链合作,这是你保障自己可以开始有效行动的基础。

三是团队。团队是真正去实施理想的载体,可以是几个人的创业“作坊”,也可以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也可以是松散的联盟组织。

其实,物联网的市场何其大,需要的云服务何其多,宏观市场和细分市场规模都足够你有所作为。做不做,做不做得好在于自己。至于,做不做设备终端,就看你是怎么玩了。

机会很大

物联网平台承上启下,是物联网产业链枢纽。按照逻辑关系和功能物联网平台从下到上提供终端管理、连接管理、应用支持、业务分析等主要功能。

通信技术发展促进连接数迅速猛增,物联网迎来告诉发展引爆点

连接数告诉增长是物联网行业发展基础

物联网发展路径为连接--感知--智能,目前处于物联网发展第一阶段即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阶段。到2018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手机连接数。

物联网发展第一阶段:物联网连接大规模建立阶段,越来越多的设备在放入通信模块后通过移动网络(LPWA\GSM\3G\LTE\5G等)、WiFi、蓝牙、RFID、ZigBee等连接技术连接入网,在这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建设及管理、终端智能化是核心。爱立信预测到2021年,全球的移动连接数将达到275亿,其中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57亿、手机连接数为86亿。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电力、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领域连接数将呈指数级增长。该阶段中最大投资机会主要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讯芯片和模组、各类传感器、连接管理平台、测量表具等。

物联网发展第二阶段:大量连接入网的设备状态被感知,产生海量数据,形成了物联网大数据。这一阶段传感器、计量器等器件进一步智能化,多样化的数据被感知和采集,汇集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分类处理和分析,此时物联网也成为云计算平台规模最大的业务之一。根据IDC的预测, 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相当于4万亿GB),这一数据量将是2012年的22倍,年复合增长率48%。这一阶段,云计算将伴随物联网快速发展。该阶段主要投资机会在AEP平台、云存储、云计算、数据分析等。

物联网发展第三阶段:初始人工智能已经实现,对物联网产生数据的智能分析和物联网行业应用及服务将体现出核心价值。Gartner 预测2020 年物联网应用与服务产值将达到2620 亿美元,市场规模超过物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的4 倍。该阶段物联网数据发挥出最大价值,企业对传感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构建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变现,同时运营商坐拥大量用户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的变现将大幅改善运营商的收入。该阶段投资者机会主要在于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厂商等

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专门为物联网定制的云平台,物联网与普通的互联网是不同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比普通互联网手机端,电脑端多出几个数量级;普通互联网对>近日,IDC发布《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614万台,同比增长337%。

本季出货量还是以耳戴设备贡献为主,其次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出货量分别是1,996万台、966万台、641万台。其中,成年人、儿童手表均出现上涨趋势,智能手环的市场份额被智能手表挤出,出货量同比下降50%。

关于智能手表市场的发展趋势,IDC认为,在今年下半年,中高端市场将迎来迎来丰富的传感器技术和功能, 健康 监测功能将在传感器技术的升级之下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市场将从“逐量时代”进入结构化调整期,更加注重产品体验和用户转化。

从2013年果壳电子发布第一款智能手表至今,这8年的时间里,智能手表经历了智能化、医疗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智能手表将迎来新的市场转向。旭日大数据认为,未来智能手表一定是消费者的智能“管家”,可分为六大类: 健康 管家、移动管家、物联网管家、医疗管家、饮食管家、购物管家。例如当医疗管家真正实现的时候,智能手表自动监测到用户的心跳、房颤等功能不正常的时候,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将最近一周的监测记录发送到后台,再让医生为用户做出诊断。

“智能管家”或许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强大的智能管家背后是丰富的传感器技术,包括运动传感器,血糖、血压、心电体温等生物传感器,以及位置传感器等。从目前智能手表的形态来看,主要还是以消费级为主,血糖、心电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级产品形态尚未真正进入市场,消费者还处于习惯培养阶段。

就在医疗级产品还未真正进入市场之前,传感器厂商、终端厂商早已嗅到市场最新动态,三星在今年八月推出新生物传感器和5nm的Exynos W920 处理器,首次搭载在Galaxy Watch4 系列上,可测量多项 健康 指标,国内厂商贝特莱也针对智能穿戴产品推出具备强大抗干扰能力的的BL7XX3系列触控芯片,可降低41dB的噪声,同时减少对其他芯片的干扰。

在终端市场,国内已有多家厂商取得突破,率先推出无创血糖监测智能手表、额温智能手表等医疗级的产品。例如舒糖讯息发布了Glutrac睿糖血糖手表,基于ppg信号进行无创血糖监测;友宏医疗推出了额温智能手表……

沃特沃德王声平认为,智能手表的难点和突破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医疗 健康 ,二是空间和待机时间,三是研发和生产门槛高,包括产品研发、认证、生产。电子发烧友网发现,目前国内进军医疗级智能穿戴市场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不少厂家已进入产品注册认证、生产许可认证阶段。这也可以说明,医疗级市场正处于蓄力期,一旦产品认证等通过之后,将迎来爆发期。

尽管不少人看好医疗级智能穿戴市场,但也有另一种声音。在终端市场,业内人士指出,医疗级认证时认证的是技术而不是终端,认证方式主要是通过论文形式与第三方医疗类产品测试机构等进行临床试验,不少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准确性还是存在担忧,用户习惯的培养或许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医疗级产品真正进入市场,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在这之前,传感器技术的迭代是重要发展重要阶段。正如IDC提到的,谁能够在手表传感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并成功产品化推广的厂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也有利于通过强化产品的技术领先性而建立起竞争壁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01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