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方舟国际速递单号查询ARK489245AU

澳大利亚方舟国际速递单号查询ARK489245AU,第1张

运 单 号:ARK489245AU
出 发 地:墨尔本
目 的 地:黑龙江齐齐哈尔
件 数:1
状 态:送达!
送达时间:20150411 11:25
签 收 人:他人收 有你邮件晚会送到18O4524
日期时间 服务地点 详细内容
2015-03-25 13:05 方舟速递处理中心  包裹离开方舟速递处理中心 
2015-03-25 15:01 墨尔本国际机场  包裹进入机场中转仓 
2015-03-26 09:06 墨尔本国际机场  飞机起飞,前往中国 
2015-03-26 18:20 上海浦东  航班抵达 
2015-03-27 09:17 上海浦东  包裹进入海关监管仓,开始清关 
2015-04-09 13:07 上海市  商业快件部已收件,(揽投员姓名:沈杰;联系电话:)
2015-04-10 08:35 上海市  离开上海市 发往哈尔滨市 
2015-04-10 13:07 哈尔滨市  到达哈尔滨处理中心(经转) 
2015-04-10 20:37 哈尔滨市  离开哈尔滨市 发往齐齐哈尔市(经转) 
2015-04-11 03:43 齐齐哈尔市  到达 齐齐哈尔市 处理中心 
2015-04-11 09:39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卜奎揽投部 安排投递,预计12:00:00前投递(投递员姓名:戚富强;联系电话:18045240901) 
2015-04-11 11:25 齐齐哈尔市  投递并签收,签收人:他人收 有你邮件晚会送到18O4524O9O1 

有利有弊
四)就业观的片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这种心理,毕业后是非东部不去,非高薪不去。于是在东部,大量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奔波,而中西部却始终招不满合适的人才。这就出现了制度性和体制性的
变相失业:一方面,有大量工作岗位需要人:另一方面,有能力,有学历的大学生却不愿意去做。就业观的片面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贵族化”了,这种情形在国外属于“自愿失业”。
(六)求职者主动调整自我,改变就业观念。各所大学要加强就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自主创业,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
(七)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城乡限制,地域限制,促进国内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症状:
不愿意听任他人摆布,自我把握未来的意念很强,对于择业兴趣不大。让别人挑自己,还不如让自己挑别人。不少大学毕业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最终成功的却不多。之所以把它列为一种症状,是因为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案例:
自主创业,曾经在大学校园中热过一阵子,也有没毕业就开了公司的,但时下似乎冷了许多。张开文是某高校的文艺尖子,毕业时曾一度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他还是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
毕业不久,他与朋友一起开了间文化公司,可真正干起来后,却发现现实情况并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场地、演员、宣传都需要钱。好歹搞了一次小型演出还赔了。
张开文从被人羡慕的位置上一下子掉了下来,“摔得挺痛的。”他对记者说,但他不死心,能坚持还得坚持,租不起办公场地,他就把公司开在了家里。搞不了活动就写稿子、写剧本,免费给人家策划节目、活动,目的只有一个:东山再起。
处方:
国家已出台了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创业毕竟不是闹着玩儿的,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如社会资源、行业经验、资金等等,缺少一样都不行,而大学生在这些方面一般都很欠缺。
“创业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中华英才网北京区总经理张小文指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细思量,认真衡量自身条件后再做决定,不可只图一时之快。
面对越来越稀缺和珍贵的商机,是挺身而出还是犹犹豫豫、观望徘徊,学生创业潮的弄潮儿们无疑都是选择了后者。但是商机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变成财富的,只有当具备开发商机的条件时,才能够很好地予以挖掘和运用。现在很多人喜欢与比尔盖茨比较,但是如果没有对软件开发经年累月的投入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是不可能建成微软帝国的。观念偏差学生创业者一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能够在艰难环境中顽强地求发展。但由于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经营管理经验,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可能会很多。对于市场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还只是学生创业的潜在风险之一,不少学生创业者对于创业本身的认识就有较大的偏差。一些学生创业者认为,创业就是拿投资人一笔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在许多创业者圈子中听到的大多是诸如“钱来了,要不要?”这样的话。
一个人由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到输出知识、创新创业往往需要长期艰苦的探索和磨练,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绝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管理问题许多学生创业企业在公司战略、市场营销、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总是将Yahoo!和杨致远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如果不是风险投资人在Yahoo!初期引入职业经理人,Yaho o!或许永远就是学生的一个想法。
现在看,许多创业者虽然能够拿出一份商业计划出来,但是很多时候投资人对于其中的财务部分不是很满意。而在成立了公司之后对于如何建立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行政制度等等,学生创业者并不很清楚。缺少资金,缺少商务活动经验,内部管理没有严格体系,没有自己的市场渠道,人员流动快,这是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现在到校园里来找项目的风险投资人,天使投资人,机构投资人都很多,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的人是满怀希望地来,灰心失望地离开。如果几年之后还是这种状态,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校园里的创业者将失去投资家对他们的偏爱。文/吴哲
科学家王选在谈到大学生创业时鼓励大学生要勇于创业同时告诫学生创业是艰难的。
他讲到,今天大学生在创业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有些同学有了自己的科研产品,有的已获得了风险投资组建了自己的公司,然而这对成功来说只是刚刚迈出了很小的一步,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盖茨从13岁就开始研究计算机,到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与朋友创办微软公司,到他30多岁的成功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他本人在38岁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经过整整18年没有节假日的艰辛努力,才在他所研究的领域稍有所成。因此,同学们在创业的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并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他还说道,赚钱不能是创业的唯一动力,要有更长远的目标。
推波助澜的政策
1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一项新政策,为正在涌动的大学生创业潮推波助澜。这项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名为“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中宣布,各高校要支持科技人员兼职从事成果转化活动,允许科技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并可在规定时间内原则上为2年内回原高校竞争上岗。此前,北京市曾提出,大学在校生可享受“d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
记者:应该说,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自己创业,有一定的优势,譬如年轻、激情,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鲁军(FANSO网络信息服务公司总裁):可能就是实战经验不足,更多的还是管理方面。作为一个创业计划,毕竟还只是一个抽象的、停留在文本状态和实验室状态的合理想象。虽然,我们的这个计划获得了金奖,赢得了投资。这只能说明我们在这个方面成功了,但从计划的成功到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记者:作为投资者,你们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创业团队和创业计划的?是不是因为他们是学生,你们就放松了某些标准?或者说,这里面有没有某些商业 *** 作的因素?
易伟(上海浦东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科创是家风险投资企业。没有利润、利润率过低或者获取利润的风险过大,我们是不可能轻易就介入的。同时,我们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学生,就像赞助似的放入资金。如果是这样,我们对自己也太不负责任了。我们细致地研究过他们的项目,项目构想十分难得,对于这亲戚的项目和创业团队,我们相当有把握。白玮
大学生创业除了梦想还要准备什么
专家认为,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创业者在企业定位、战略策划、产权关系、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团队组建、财务体系等一系列领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学生有了好的项目或想法,只是代表“创业的长征路”刚跨出了一步,而在大学生创业者中,认为凭一个好的想法与创意就代表一定能创业成功观念的人也不少,而在创业准备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不充分或根本就没有思考对策与设计好退出机制,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面因素浑然不知,而导致一开始便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使创业者还没有走出多远,即以失败告终。所以创业者不是全才,但要着眼于全才。
团队精神必不可少
团队精神也许是最平常最易懂的管理概念了,但由于大学生这一特定创业群体,一般为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与人生经验都不足,而且处于热血沸腾的感情阶段,个性化、自信力等都较强,所以在团队组建、团队分工、团队规则制度等诸多体现“人与人合作”的工作中,大学生创业者往往会出现“一人是龙,二人是虫”的情形。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以己为主、刚愎自用等不利于合作创业的情形。
对此,王亮对记者说,一个人想独自创业是很难的,因此找到与你志同道合、有创业激情的人组成创业团队是明智之举,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干不了全部的事,因此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或合作人后合理做好分工,首先要确立未来企业的主心骨也就是核心,同时确定未来企业的四梁八柱,也就是说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员,在职权分配的过程当中要职责明晰,职务明确责任到人。
在风险投资商看来,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可复制性,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难以复制的,因此他们在投资时,往往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而非那些徒有想法的单干者。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q匹马更容易聚集创业优势。
具备承受风险的良好心态
一次营销决策失误、一次小型财务危机抑或是一次上门推销失败,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创业路途中的绊脚石,都会在一定程序上打击没有打创业持久战准备的大学生创业者,让他们在心理上元气大伤。其实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麻烦,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只要在犯错后迅速改正,或多多请教别人的意见与建议,一定会吃一堑长一智,在交了犯错误的“成本”后,要善于分析与总结,要学会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并加以改正。很难想象没有错误的创业会成功。此外,时刻保持创业激情,也是突破创业瓶颈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
另外,王亮还特别介绍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一项有利润的新事业必须要有充分的流动资金,并且要能与实际经营运作时所需的开销相平衡。两年多的创业经历使得王亮意识到,草拟一份精确的年度预算表并不容易,即使是一位最有预算概念的大师来编列预算表,还是多少会有低估预算,或遗漏些小细节,这些小细节常常是发生在预算表中的杂支及超支项目。有时公司成长太快也会出现这些小麻烦。王亮建议,不管公司状况如何,一份理想的预算报告最好在编列预算时,稍微调高所需预算比例,直到公司可以负担营运成本以及本已低估的获利能力。最好是听听其他同业的意见,并在编列具体的预算评估表时能按照专家建议,把最好和最坏的财务评估案例折衷试算,然后把预算设定于两者之间。专家则建议去一趟会计事务所将会让你对公司的开销、营收及流动资本运作计划更了解。
有坚持到底的信心
在创业的初期,王亮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苦与乐,与合作伙伴向朋友借了一间房子,一台台式电脑、一个笔记本电脑、一台打印机、一部电话两套桌椅这就是全部家当。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是图书网站,但接的第一个订单与电子商务毫无关系是给其他单位做纪录片,一个片子两千块一个月能做两个,他们就靠着这每个月的四千块钱来支撑图书网站,他对记者说:“我第一次感觉到了那个真理———钱不是好赚的。”王亮介绍,随着公司的发展,各种问题也都出现过,如资金不足、市场竞争、经验不足等,从走出校园到现在的确吃了很多的苦也犯过很多错,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同龄人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但是信心从未动摇过。
再充分的创业准备都是不完善的,再周密的商业计划书也难免有没有顾及的地方,再团结的创业伙伴也会发会摩擦,再厚实的资金也有周转不灵的时候———这些都说明在瞬息万变的创业环境中,能影响创业的不定因素太多了,谁都无法保障,在下一个路口能选对方向,所以创业过程中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多数都具有可行性,市场前景好,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快。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二级市场尚在酝酿中,融资就相当困难。大学生们由于缺乏资金和时间,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于实践。(晨曦)
点评
创业选择缺乏培训
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来看,技术含量较低,没有体现大学生的技术优势。那些学生“老板”大多从事餐饮、服饰、摄影等行业。实际上,他们选择的创业行业只是从已经成熟的市场中划分的一块蛋糕,并不是在创造新的社会财富,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选择方面的培训。(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董事长 邵明路)
使创业教育制度化
自主创业的主观条件需要个人具有较高素质,而在现实中,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有关知识、实际的创业经验、应有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必要的资金基础这五方面都比较欠缺。所以,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使之在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沈杰)
创业是好事 家长要支持
我认为创业绝对是一件好事,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一个人,有助于成长。但是关键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支持、扶助,一些家长爱慕虚荣,愿意让孩子去做比较稳定的工作,对于孩子创业根本无法接受,认为这是没本事、没出息、没单位接收的表现,这种想法肯定会扼杀学生的进取心。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阶段选择创业更加实际。首先,研究生没有太多的课程压力,有精力去进行创业;其次,一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心态比较成熟;最后,研究生阶段,导师可以为学生出谋划策,提供一些便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卢艳)
先就业后创业更合规律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仅限于课堂,社会经验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难也比别人多。最好毕业后能在较具规模的企业工作实践几年,积累下第一桶金,同时也学习大公司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为自己的创业打下基础,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才高。国家也要切实把各项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才能有助于鼓励学生创业,拓展就业渠道。(北京邮电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葛丽梅)
声音
自主创业有利于成长
自己创业当老板要用心去经营自己事业,要对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细节做很详细具体的策划,考虑很多方面。我非常赞同、鼓励自己创业,只要他或者她对自己有那么一点自信,喜欢就选择。自主创业应该会更快地让一个人成长,其中的挫败与成功都是日后的资本;自主创业的生活应该会更充实、目标更明确、更有存在感。(刘以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供职于某杂志社)
创业需要过渡期
想过自主创业,但是后来出于各种原因吧,资金问题、创业方向的选择、父母的意见等等,总觉得刚毕业时创业不是那么容易,而且也没有经验,知道有一些优惠政策,具体有哪些也不是很清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锻炼,理工科学生相对有优势,尤其是学技术方面的,但应该有一个过渡的阶段。(赵先生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供职于某银行)
积累经验很重要
我知道在学校里有一些学生通过协会或其他形式进行创业,比如帮人攒电脑,代理化妆品,批发水果等,但大都是小本经营,规模有限,风险也较小。他们通过这种途径积累经验,毕业后自主创业,未尝不是件好事。但毕竟大市场和学校的小社会不可同日而语,从个人知识到经验都需要很多的准备,我佩服创业学生的勇气和魄力。我觉得比较可行的是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了解整个运作过程,并拥有自己的客户群或关系网络后,再出来单干。(蒙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供职于某事业单位)
创业精神是社会应该提倡的
我感觉创业的大环境不是很成熟,而且我学法律,从专业特点讲刚毕业就出来创业不太合适,好像也没有听说过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刚毕业就出来创业的。我的个人性格也不适合创业,我觉得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应该是心理上能够承担风险、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力,同时有一定资金基础和人际关系网络的人。有些人在各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选择创业,太盲目了,有了一定把握再着手去做会更好,不过我很佩服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是社会应该提倡的。(梁志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供职于某法院)
观点 支持:要用在刀刃上 杨晨光
大学生创业,变知识为资本!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但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优惠,在真正“下水”创业的大学生那里基本得到了否定。有学生对记者说,一旦进入了市场,我们完全是依照市场规则办事,作为普通的法人代表与其他人竞争,不能再顶个学生的身份做保护伞了。
记者了解到,很多基层行政单位都知道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但并不知道如何来运作这些规定,没有相关的实例可以借鉴,所以导致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到实处。而社会上对给予大学生创业政策上的优惠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国家应该有直接针对大学生的风险投资机制,通过设立风险基金等优惠政策,刺激学生创业;另一种认为,对大学生创业不应过于强调政策优惠,创业最终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
以知识创意为本色的学生公司要走上正轨,顺利运转,离不开社会的良好投资环境,离不开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良好的服务。从2002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就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如今大学生自主创业仍旧难成气候,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创业予以更多的关注。
影响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所迈出的“第一步”缺乏必要的实践指导。大学毕业生包括各个院校和多种专业的毕业生,所学跟经济和管理相关的专业的毕业生,要进行自主创业,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有一定优势。而非经济管理专业类的毕业生,对经济市场比较陌生,尽管他们一走出校门就有独立创业的愿望与热情,但真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还会因自身底气不足而却步。大学生所学都是书本知识,有的甚至还是无法直接用于市场实践的纯理念,要通过独自考察来选择一个有投资创业前途的项目,实在很难。经验不足将会带来投资高风险,也使他们自主创业的意愿冷却,最终选择放弃。
鼓励大学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出路,除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外,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的自主创业进行必要的实践指导。目前的社会就业指导机构在诸如产业选择、适应创业实践的市场经验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高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政府在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创办自己的小企业或与他人合作创办地方需要的小型车间、工厂和服务部门时,不妨选择几个典型创业案例作为试点,比如提供一定的土地优惠使用权,同等承包者优先考虑大学生等等,还有一些具体需要如户口、档案等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
政府和社会的指导、扶持和保护应该贯穿大学生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建立一条有效引导青年创业、有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绿色通道”。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9日第4版 记者 杨晨光

(市级综合性以上及行业类奖项):
2001年
杭报集团 第二届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
杭报集团 省级“文明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命名)
2002年
集团广告中心 2002年度“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
2003年
杭报集团 2001—2003年度全国 “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
杭报集团新闻大厦工程项目 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钱江杯
杭报集团 年度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
集团广告中心 2003年度“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
2004年
杭报集团 省级“文明单位” (省文明办复评)
都市快报 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排名第12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
杭州日报社、每日商报社 浙江省首批“AAA级广告信用单位”
集团印务中心 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第60位
2005年
杭报集团 第三届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
杭报集团 “2005年度杭州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命名)
都市快报 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排名第8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
都市快报 世界报业发行百强排行榜第88位(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
杭州日报 年度“浙江省AAA级广告信用单位”
集团发行公司 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
集团印务中心 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第57位、中国诚信印刷企业
2006年
杭州日报党总支 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浙江省委授予)
都市快报 世界报业发行百强排行榜第71位((第59届世界报业大会)
都市快报 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排名第9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
都市快报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408位(品牌价值112亿元人民币),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晚报都市报媒体30强)
都市快报 风尚媒体大奖(专家奖)
集团发行公司 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
集团印务中心 中国印刷企业年度百强排行榜第68位
浙江风行传媒有限公司 “2006年度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杭州市委、市政府命名)
2007年
杭报集团 “06—07年度全国数字出版示范企业”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
杭报集团 中国十大创新报业(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发布)
都市快报 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第2位,浙江第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
都市快报 世界日报发行百强榜第60位(第60届世界报业大会)
都市快报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401位(品牌价值1261亿元人民币)
都市快报 第三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专家委员会特别推荐最具典型性十大创新传媒”、百度都市传媒影响力状元媒、中国金融新闻基石奖
集团发行公司 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
集团印务中心 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第51位
杭州网杭网宽频、都快网 荣获年度中国数字报业创新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比)
杭州网论坛 2007年中国首届报网互动高峰论坛“与报纸互动最佳的论坛”
都快网 “200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网站100强”。
萧山网 全国县市区域报新闻网站 “十佳网站”之首。
《休闲》杂志 首届浙江期刊方阵
集团半山发行站、清泰发行站、景芳发行站、建德发行站 “2007年度浙江省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
2008年
杭报集团 市级“文明机关” (杭州市委命名)
杭报集团 “中国纳税百强新闻出版系列排行榜”第23位,浙江报业首位(国家税务总局)
都市快报 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排行榜第51位(第61届世界报业大会)
都市快报 中国最具影响力社会类媒体状元、十大“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 浙江“慈善贡献奖”、“2008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都市报”、“中国发行量认证奖”特别大奖、“中国十大都市报品牌”等,再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奖
都市快报 “2007年度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命名)
都市周报 “最具成长性城市周报”
每日商报 “2008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时政与财经类报刊”
杭州网 2008最受浙江网民喜爱的浙江十大门户网站
19楼空间入选“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30强、“中国十大媒体网站品牌”
《风景名胜》杂志 2008年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
集团发行公司 “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
杭网每日商城电子商务系统建设项目 “2007-2008年度中国报业电子技术项目一等奖” (中国报协电子技术委员会)
集团印务中心 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第60位、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2009年
杭报集团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传媒机构)”
杭报集团 “中国数字出版示范企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
杭报集团 跻身“杭州市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百强”和“杭州市最大规模服务业百强”
“2009年度杭州市大企业大集团综合考核奖(文创产业)”(市委、市政府)
杭报集团 杭州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杭州日报 “2008—2009中国地市报经营管理十强”
都市快报 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排行榜第52位(第62届世界报业大会)
都市快报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341位
都市快报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报纸类)”、“2009中国最具公信力都市报”(中国报协)、“城市发展传媒贡献力大奖” 、“2009年度全国报刊广告营销创新奖”、首届十大“中国阳光传媒单位”、 “影响中国十大都市报”、2009年度中国最具吸引力媒体奖、中国报业创新年度品牌、中国报业发行先进单位
杭州网 “2008—2009中国媒体网站经营管理十强”、 “全国十佳首页”、“中国地方网站创新品牌奖”
19楼空间 “2009年度中国最具企业投放价值新媒体”
杭州手机报 “2008—2009中国手机媒体经营管理十强”
杭州网义工分会 “大山里的奥运会” 首届中华慈善新闻奖三等奖
《风景名胜》杂志 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发行公司 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
盛元印务公司 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第57位、承印的《杭州日报》2006、2007、2008、2009年被中国报协评为“精品报”
集团报业数字出版流程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2009年度中国报业电子技术项目一等奖”
2010年
都市快报 世界日报发行百强榜第47位(第62届世界报业大会)
都市快报、发行公司 2009年-2010年度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先进单位、2010品牌中国449强
杭州网 “中国地方网站最具本土号召力品牌”、“全国地方网站最具广告投放价值品牌”
盛元印务公司 “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榜”排名第46位
杭州网 浙江省“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
杭州日报 2009-2010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城市党报品牌10强
都市快报 2009-2010中国品牌媒体百强—都市报品牌10强
萧山日报 2009-2010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地市党报品牌10强 2001年
曹迪民 2000—2001年度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
2002年
任洲、赵慈杰、王从波、孙军 杭州市首届新闻(人物)奖
2003年
鲍一飞 “浙江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非典优秀记者”
傅拥军、周继山、赵缨、曹迪民 杭州市第二届新闻(人物)奖
2004年
曹迪民、鲍林强、郭勤勇、陆刚石2002—2003年度浙江报业经营管理(生产)先进工作者
杨曙林 2004年度中国报业发行年度最佳管理奖
陈军雄 2004年度中国报业发行先进工作者
杨泽伟、朱建、李剑平、姜青青、陈欣文 杭州市第三届新闻(人物)奖
邹维 2003-2004年度杭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
2005年
曹迪民 “2004-2005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媒体广告经营100人”
张伟达、姜贤正、叶根琴、陈伟成、沈杰 杭州市第四届新闻(人物)奖
曹迪民 浙江省第一批“五个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任州 浙江省第一批“五个一批”(新闻)人才
周继山 浙江省第二届飘萍奖
2006年
李建国 中国报业十大年度人物
陈庆港、林煜、严勤、王柏华 杭州市第五届新闻(人物)奖
徐恒 全国“发行贡献奖”
李萍 全国“优秀基层管理人员”
杨星 浙江省第三届飘萍奖
2007年
李建国 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人物”
杨星 浙江省第二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新闻)人才
徐晓杭 浙江省第四届飘萍奖
尹建峰 2005-2007年度浙江省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
胡红斌、乐智勇、陆春祥、骆东华、童伟民 杭州市第六届新闻(人物)奖
2008年
杨星 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杨星 中国报业十大人物
朱建 浙江省优秀员
徐恒 全国自办发行先进个人
夏晓峰 首届“全国技术能手”
丁雄英 浙江省“十佳文明礼仪使者”
瞿刚、何欣、莫士安、徐洁 第七届杭州新闻(人物)奖
邹维 2007-2008年度杭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
陈天飞 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先进个人
2009年
李建国 “2008—2009中国数字出版年度先进人物奖”
李建国 “2008—2009年度中国十大传媒经营管理人物”
杨星 “2008—2009中国十大传媒经营管理新锐人物”
杨星 2009中国传媒品牌女性大奖
杨星 2009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传媒风云人物”(中国传媒大会)
鲍林强 “2009全国报刊广告年度卓越贡献奖”
徐晓杭 浙江省第三批“五个一批”(新闻)人才
陈庆港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浙江省第六届飘萍奖
林煜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邵双平、孟再励、王晨郁、杨超、杨广宏 杭州市第八届新闻(人物)奖
陈天飞 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先进个人、2008-2009年度报刊发行十大杰出青年奖
2010年
李建国 2009-2010中国品牌媒体
杨星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风云人物
任州 浙江省模范新闻工作者
陈军雄 2009年-2010年度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先进个人
夏晓峰 杭州市十大杰出职工
邵纪兴 杭州市直机关十佳公务员(工作者)
任州、陈庆港 杭州市劳动模范
寿旭光 “全国绿化奖章”
夏晓峰 浙江省优秀职工
韩斌、徐行、杨淑英、谢洁青、周铭 杭州第九届新闻(人物)奖
一、集体
杭州日报“倾听·人生” 首届浙江省新闻名专栏
杭州日报“吴山时评” 第二届浙江省新闻名专栏
都市快报“快报快评” 第三届浙江省新闻名专栏
杭州日报《文明礼仪讲习所》 浙江省“十佳文明礼仪宣传栏目”
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新闻故事” 、杭州网论坛 第三届杭州市十大名专栏
杭州汉书数字出版传播有限公司《我这六十年》 建国60周年全国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
都市快报浙江新闻部 浙江省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二、作品:
2001年
都市快报《山村d劾案》(作者:傅拥军) 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萧山日报《识人》(作者:张剑秋) 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铜奖
都市快报《我去救他》(作者:傅拥军) 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银奖
2002年
杭州日报副刊《关于举办“庆祝嫦娥奔月两万零一年”的通知》(作者:陆春祥,编辑:莫小米) 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
萧山日报《端坐于秋季深处》((作者:张剑秋)2002年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铜奖
都市快报《山村d劾案》(作者:傅拥军) 2002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纪录类金牌
2003年
都市快报《隔离点有了临时党支部》(记者:江武,编辑:姜贤正) 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奖
杭州日报副刊《二次插队》(作者:戎国彭,编辑:徐晓杭)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
都市快报《男妇女主任》(作者:傅拥军) 2003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金奖
都市快报《三峡处女航》(作者:傅拥军) 2003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铜奖
2004年
都市快报《对话幸存者》(作者:傅拥军) 2004年首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
都市快报《三毛》(作者:梁臻) 2004年首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铜奖
2005年
都市快报《邢慧娜挤丢金牌》(作者:傅拥军) 2005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银奖
都市快报《台前幕后》(作者:傅拥军)2005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奖
杭州日报倾听版报告文学《钟点工》(作者:任为新、徐致景,编辑:莫小米)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6年
杭州日报《秘密森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作者:陈庆港) 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唯一大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主办)
都市快报《敬业》(作者:周涛) 2006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银奖
都市快报《狗问题》(作者:傅拥军) 2006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金奖
萧山日报《三副戏联》(作者:张剑秋)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铜奖
都市快报《最后一口烟》(作者:韩丹) 2006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铜奖
2007年
都市快报《反哺母亲河,帮助一个欠发达县》系列报道 “欧莱雅风尚媒体大奖·公益报道奖”
都市快报《狗问题》(作者:傅拥军) 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金奖(法制军事类)
都市快报《杭州的天连续48天蓝得不得了》(作者:戴树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银奖(自然环保类)
都市快报《快乐足球》(作者:李建刚)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铜奖(体育类)。
都市快报《留守儿童》(作者:傅拥军) 第16届 “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金奖
杭州日报《抑郁症》(作者:陈庆港)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日常生活类组照金奖
杭州日报《第八号强台风》(作者:陈庆港)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战争灾难类组照优秀奖
杭州日报《后台》(作者:王毅)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文化类组照铜奖
2008年
都市快报网络评论《大桥坍塌的中美调查之别》(作者:徐迅雷) 第1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杭州日报《拉萨刻石者》(作者:陈庆港)第四届中国国际摄影比赛文化、艺术与娱乐类新闻组照金奖
每日商报《运河挑夫》(作者:李颀拯)第四届中国国际摄影比赛新闻人物类组照银奖
都市快报《眼睛》(作者:傅拥军)第四届中国国际摄影比赛自然及环保类组照银奖;
都市快报《商潮》(作者:李建刚)第四届中国国际摄影比赛经济及科技类组照铜奖
都市快报《飞翔》(作者:任烨) 2008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铜奖
都市快报《我们失业了》(作者:朱丹阳) 2008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银奖;第5届华赛优秀奖
都市快报《金融危机中的办公室》(作者:傅拥军) 第5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 )金奖
都市快报《512大地震》、《临时帐篷》(作者:傅拥军)第17届 “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 铜奖
都市快报《蜀道难》、《小弟》(作者:傅拥军) 2008年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铜奖
都市快报《台风中的一家人》、《监狱里的舞者》(作者:傅拥军) 2008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铜奖
每日商报《运河挑夫》(作者:李颀拯) 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新闻人物类组照银奖
都市快报《橱窗里的模特》(作者:时鹏) 第17届(2008年度)“金镜头”新闻摄影银奖
2009年
杭州日报《一九八零,四位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作者:傅上伦、韩斌,编辑、莫小米)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杭州日报《走出北川》(作者:陈庆港) 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
都市快报《西湖边的一棵树》(作者:傅拥军)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自然类组照二等奖、第5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 )金奖
都市快报《宝宝祝你平安快乐》(作者:时鹏)、《顶西瓜》(作者:韩丹) 2009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银奖
都市快报《梦想开始的地方》(作者:温庆强)2009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铜奖
都市快报《在华打工的美人鱼》(作者:傅拥军) 2009年度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铜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银奖
杭州日报《山村教师》(作者:陈庆港)、每日商报《城市力工》(作者:李颀拯)2009年第五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日常生活类组照金奖
杭州日报《“马”踏白宫 舞进新时代(杭州日报2009年1月22日6版国际新闻)》(编辑:毛长久 ) 第六届“新华社新闻精编奖”(浙江省报纸)一等奖
2010年
作品杂文集《病了的字母》(作者:陆春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类大奖
萧山日报副刊作品《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作者:孙道荣,编辑:朱琳锃)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都市快报新闻摄影作品《宝宝,祝你平安快乐》(作者:时鹏,编辑:傅拥军)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都市快报 《达措一家》(作者:朱丹阳) 2010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简称国展)青年组金牌
都市快报《那么三峡》组照(作者:傅拥军)2010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简称国展)纪录类银牌
都市快报《音乐的冲动》组照(作者:朱丹阳)2010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简称国展)青年组铜牌

我们看到的蓝色烟花,其实就是无数的电子在以蓝色光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一般,人们会利用铜或者铜的化合物作为发色剂来产生蓝色,包括铜粉、硫酸铜、碳酸铜、硝酸铜、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氯化亚铜等。其中又以氯化亚铜(CuCl)释放的420-460纳米波长的蓝光最为纯正,因为其它铜盐产生的蓝色通常带有明显的绿色色调。好了,说清了蓝色烟花的原理,回到我们的主题,蓝色烟花为什么很难制造呢?

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造成的。首先,夜空虽然看起来是黑色,但其实仍然有相当浓重的蓝色调。如何让蓝色烟花从背景中鲜明地凸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成分的细微改变就会造成燃烧温度、火焰颜色的极大变化,所以调控焰火剂的配比,从而让它们呈现出期望中的颜色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蓝色烟花更是还得考虑与夜空背景的对比度,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一个天然存在的矛盾制约着蓝色烟花的制造。一般来说,焰火剂燃烧时的温度越高,焰色反应的颜色就越明亮,视觉观感就越好。但同时,过高的温度又会让作为发色剂的金属盐类发生分解,导致金属原子的状态改变,无法释放预期的颜色。最有希望产生纯正蓝光的氯化亚铜的分解温度只有几百度,当它发生焰色反应时,实际上已经开始分解了。因此,想要呈现蓝光时温度最好控制在1200摄氏度以下,否则就会产生其它白亮的杂色,影响蓝光的纯正性。 

 不过归根结底,蓝色烟花难以制造的原因还是与材料的稀缺性有关。其它色系对应的无机金属盐种类繁多,但能够产生蓝光的却几乎只有氯化亚铜一种。当然,如果我们把有机铜盐也列入考察对象,那么可供选择的对象确实会大大增加。问题是,生产烟花需要消耗大量盐类,成本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有机盐类显然太贵了。

为了寻找氯化亚铜的替代品,人类已经努力了几个世纪,不过直到今天,它还是蓝色烟花的首选原料。烟花工程师们只能通过不断调试焰火剂的配方来让最后呈现的蓝色尽量绚丽夺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剧中的情节确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我真的想为编剧渊博的知识鼓掌。

沈杰经常去见方瑶。
根据电视剧花间提壶方大厨情节介绍,在沈杰要进京城的时候方瑶和她的兄长过来见了沈杰,并且说了要和沈杰在一起的意思,回来后,沈杰经常去见方瑶,并且二人后面还有了孩子。
花间提壶方大厨是由李小江执导,游非、耳雅编剧,蒋佳恩、雷牧、常铖、胡琨、李晓红和朱佳希等联袂主演的古装爱情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74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 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