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第1张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医疗器械企业占比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2021年3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

2、产业链剖析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展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游行业的科技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技术走向。医疗器械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元件、原材料、软件系统、新兴技术等领域。其中电子元件行业为大型医疗设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原材料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国家的基础工业如橡胶、塑料、电子、钢铁、紧固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医疗器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医疗器械行业的中游行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相关行业。

医疗器械的下游产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运行主体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计划生育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医院。

在行业上游领域,代表企业主要有水晶光电、住友瑞科、卫宁健康、乐普医疗等企业,中游企业主要有美敦力、雅培等国际企业和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国内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体检机构等。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在高治疗发展阶段

在2000年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50年代~60年代的改造调整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0-2015年期间,我国医改政策导致卫生机构需进行器材和设备的更换以及补充,刺激了我国中低端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但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在2015年后,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政策频出,头部企业积极布局,创新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此外,为加速国产化替代,我国颁发了相关政策;个别省份像是江苏省等更是禁止进口产品在公立机构中进行招标。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5991%。

2、高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

由于目前行业并没有对高值医疗器械的准确定义,广义上高值医疗器械为全部高价格的医疗器械,前瞻则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中的定义将狭义的高值医用器械定义为一般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疗耗材。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1305亿元,受疫情影响仅同比小幅增长374%。随着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持续上升,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接近1500亿元,同比上升1203%。

3、低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超1100亿元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缝线、手术缝针、手术刀片、纱布、棉签、医用口罩等。

受疫情全球范围蔓延的影响,2020年低值医疗耗材市场,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耗材,短时间内需求呈十倍以上爆发。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2020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2597%。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低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近1200亿元,同比上升2109%。

4、医疗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5500亿元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医用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以监护仪、呼吸机、ECMO为代表的医用设备销售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4556亿元,同比增长2652%。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5500亿元,同比上升2144%。

5、IVD(体外诊断):2021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IVD(体外诊断),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从狭义上讲,体外诊断产业主要指体外诊断相关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疫情爆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暴增。国家药监局针对核酸检测试剂盒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不少产品快速上市,体外诊断企业业绩也随之“一飞冲天”。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飞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2020年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达890亿元,同比增长2430%。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1973%。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分布最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有2895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湖北、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其中,广东共有5221家企业,江苏共有3580家。

2、企业竞争: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28亿元,约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7%。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仍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当下,迈瑞医疗、英科医疗、乐普医疗、东方生物、新华医疗的营业收入在上市企业当中为TOP5。其中,迈瑞医疗在上市企业规模的市场份额约为10%,在整个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3%。

注:左边是在上市企业规模中的市场份额,右边是在整个市场规模的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2027年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未来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持续上升。

基于此,前瞻估测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8%。

2、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首先这是一个很宏观的问题,我认为物联网在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

物联网使商业系统、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形成一个个全新的、智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群,应用可遍及工业监测、交通管理、物流管理、电力管理、环境保护、军事、公共安全、平安家居、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许许多多个领域。物联网的发展将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产生无比巨大的影响,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有国外知名研究机构 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尽管目前的物联网尚处初级阶段,在成本、标准及规模化方面还有待完善,仍有国内专家乐观预计,三五年之内,物联网的应用就可能在中国有突破性进展,十多年以后,物联网就会像现在互联网一样高度普及。

物联网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未来世界是万物互联的,人和人相连、人和机器相连、有电的地方都有计算,有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相连。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摄像头将被广泛部署,并由无处不在的网络联接起来,物理世界得以更准确地在数字世界中呈现。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点滴发展,致力于帮助传统行业加速智慧转型升级。所以说物联网在各个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 横跨数个百亿赛道 国产射频微波领域仪器仪表如何破局 》专题报道:

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信号发生器并称为射频三大件,受益于近年来5G商用化进程、新基建工程、智能网联 汽车 的快速推进,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规模增速快于全球市场。同时,射频三大件持续发挥着“小口径、大带动”的作用,通过自身的技术进步,带动下游5G、半导体、物联网等万亿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替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成都玖锦等国内厂商纷纷通过突破技术壁垒、倾力品牌打造、重视市场培育与建设等手段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国产化替代之路。

1、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发展现状
——射频三大件(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信号发生器)概述


频谱分析仪
根据国家标准《GB/T 11461-2013 频谱分析仪通用规范》,频谱分析仪是能够在频域上有效地显示出构成时域信号的各个单独频谱分量(正弦波)的仪器。
频谱分析仪能够以模拟或数字方式显示信号的频域特性,实现信号失真度、调制度、稳定度等参数的测量,在射频领域有“射频万用表”的美称。传统的频谱分析仪基于“扫频式”原理,前端电路是一定带宽内可调谐的接收机,输入信号经变频器变频后由滤波器输出,滤波输出作为垂直分量,频率作为水平分量,在示波器屏幕上绘出坐标图,就是输入信号的频谱图。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快速A/D变换技术、频率合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分析仪无论从功能还是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提升。

现代的高端频谱分析仪采用了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这种技术一方面将被测信号分解成分立的频率分量,达到与传统频谱分析仪同样的结果,另一方面将被测信号数字化,使得频谱分析仪具备了矢量信号分析功能和实时频谱分析功能。基于此,当今的频谱分析仪也可称为矢量信号分析仪(或实时频谱分析仪)。
在具体下游应用领域方面,矢量信号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雷达、频谱监测、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航空航天和国防、电子对抗、教育科研等行业。

矢量网络分析仪
根据行业标准《SJ/T 11433-2012 矢量网络分析仪通用规范》,矢量网络分析仪是一种能完成复传输和复反射S参数测量和分析的仪器,能够对单端口、两端口或多端口网络的S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具有按某种误差模型的要求,进行测量校准、自动修正误差的能力。
矢量网络分析仪结合了频谱分析仪技术、信号发生器技术以及矢量网络分析技术等各项技术,是射频微波领域必备的测试测量仪器,并且是诸多行业专用仪器的基础形态。
矢量网络分析仪会利用自带的信号发生器向被测件发射信号,再通过对折返的信号进行分析,获取待测件的信息属性。


射频信号发生器
射频信号发生器可在各种频率上产生射频信号,具有高光谱纯度、稳定的频率和振幅,不仅可以生成任意波形信号,还可以将任意波形信号上变频成射频微波信号,是无线电设备和射频微波器件研发、制造、维修、检测的必要设备,具体功能包括生成矢量调制信号、电磁兼容、微波信号产生、时钟测试和安规认证等。广泛分布于通讯、半导体、新能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教育科研等行业。


——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市场增速快于全球市场增速
随着航空航天、5G商用化、 汽车 智能化、物联网、半导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射频三大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结合弗若斯特沙利文、Technavio等机构的统计测算数据,测算2021-2025年全球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57%左右,到2025年全球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左右。

注:市场规模口径包含频谱和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市场规模数据依据2021年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汇率进行换算。
在中国市场方面,受益于5G商用化进程、新基建工程、智能网联 汽车 的快速推进,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在近几年快速增长,且市场增速快于全球市场增速。结合Technavio、弗若斯特沙利文、灼识咨询等机构测算数据,测算2021-2025年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8%左右,到2025年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将接近100亿元。


注:市场规模口径包含频谱和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市场规模数据依据2021年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汇率进行换算。
根据灼识咨询的统计测算数据,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这三大产品构成的市场中,频谱分析仪市场占比最大,达到397%,接近40%;信号发生器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市场占比相近,均在30%左右,具体占比分别为305%和298%。

——射频三大件带动下游万亿级市场发展
射频三大件与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射频三大件本身市场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射频三大件产品是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测量设备。
下游5G通信、商业航天、物联网、半导体、毫米波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产品和技术的升级与发展需要更高性能的仪器来实现相关指标的测量与测试。射频三大件产品可以对复杂的信号进行频谱测量分析、频谱监测、调制与解调、电路网络分析、电磁兼容测试等,并且能够结合相关软件为下游应用提供全面的测量测试解决方案。因此射频三大件是典型的“小口径,大带动”产品,射频三大件产品技术与性能的提升,将辐射带动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典型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状况方面,物联网领域,根据赛迪统计测算数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63万亿元;5G领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测算数据,2021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半导体领域,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1925亿美元; 汽车 电子领域,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统计测算数据,2021年中国 汽车 电子市场规模达到8894亿元;卫星通信领域,根据赛迪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统计测算数据,测算2021年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市场规模在900亿元左右。

在应用场景方面,射频信号发生器是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测量的必备工具,在高频率范围的信号中应用尤其广泛;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方面,主要用于研发、生产测试、现场维护和教育教学等,高端产品主要应用在高性能射频器件开发、毫米波通信系统和前沿研究。

从具体的应用领域来看,射频三大件的下游应用行业基本相同,具体包括半导体、消费电子、移动通信、 汽车 电子、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国防与航空航天、科研与教育等,其中多个下游应用行业加速发展,有望催化测量仪器需求的高速增长。


2、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竞争格局
——产品技术端:国内厂商实现了高端化突破,电科思仪和成都玖锦处于第一梯队
近年来,国内厂商在产品方面实现了高端化突破。成都玖锦、电科思仪等国内高端产品厂商信号发生器、信号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均突破了50GHz,均可对标国际一线品牌同类仪器指标。
综合来看,在射频三大件方面,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的技术水平差距已然不大,部分国内厂商具备一定的实力与国外厂商进行横向比较。
在具体企业的产品性能方面,电科思仪在射频三大件产品中均代表了国内厂商的最高水平,其次是成都玖锦,其射频三大件产品性能紧随其后,均接近国内厂商的最高水平。

根据国内企业各产品数据手册以及企业公告等公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相关企业进行了技术层面的竞争格局划分。电科思仪和成都玖锦处于产品性能的第一梯队,鼎阳 科技 、普源精电、创远仪器、优利德等企业位于产品性能的第二梯队。


——市场布局端:国内厂商紧抓窗口机遇期,基本实现了高中低端市场的全面覆盖

市场端方面,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为国内厂商带来了窗口机遇期,国内厂商例如普源精电、鼎阳 科技 、优利德等,纷纷通过IPO募集资金,以期抓住机会窗口,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
在原本外国厂商垄断的高端市场实现国产化突破之后,以电科思仪、成都玖锦、鼎阳 科技 、普源精电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内高中低端市场的全面覆盖。

——市场竞争端:上市企业营收快速增长,国内厂商地位不断提升,高端产品市场替代空间更为广阔
此处选取了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中对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进行数据披露的企业进行汇总分析,普源精电采用其射频类仪器业务营收,鼎阳 科技 采用其波形和信号发生器、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业务营收,创远仪器采用其信号分析与频谱分析、矢量网络分析业务营收。
通过汇总发现,2018-2020年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增长势头迅猛,2019年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营收增长2992%,2020年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营收增长2441%;与此同时,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在中国市场中的占比也逐年提升。综合以上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市场中国内厂商的市场地位在不断提升。

注:普源精电与鼎阳 科技 尚未发布2021年整年细分产品数据,因此此处2021年数据仅包含普源精电和鼎阳 科技 相关业务的2021年上半年数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及测算数据,在整个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中,是德 科技 、罗德与施瓦茨、安立、泰克、力科等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在40%左右,由于高端产品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由此可见在高端产品市场,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远在40%以上。

上述上市公司产品主要定位于中端,但除此之外,国内已经实现高端化突破的企业,例如电科思仪、成都玖锦等,目前并未上市,其信号发生器、信号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均突破了50GHz,均可对标国际一线品牌同类仪器指标,已经成为了国外厂商在中国高端产品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因此在高端射频三大件产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竞争与国产化替代空间。


3、中国射频三大件国产替代路径:国产替代已是大势所趋,国内厂商如何破局

——突破技术壁垒

射频信号发生器、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技术核心主要基于射频微波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学科,产品主要的技术门槛在于射频微波电路设计以及数字信号分析算法、软件平台等,涉及到较多的微波电磁波和通信理论,应用的射频芯片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前期研发投入大。

与此同时,随着5G通信、雷达、物联网、 汽车 电子、卫星通信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频域信号测量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展,下游应用领域对于频域测量仪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国产替代,必须需要突破中高端射频三大件产品的技术壁垒 ,例如当产品达到265GHz的测量频率范围后,产品的射频芯片、射频材料、射频连接、微波仿真、微组装电路工艺等相关技术的设计难度和成本也迅速提升,因此中高端的射频三大件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迫切地实现中高端产品的自主可控。

突破技术壁垒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众多国内厂商纷纷加大投入,加快自主研发脚步。以成都玖锦为例,其投入大量的研发人员与研发资金,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到66%,研发费用占比达到35%,均领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这样的做法带来的成效也是极其显著的,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成都玖锦通过自主掌握的“宽频段超带宽多通道信号生成及模拟技术”、“宽带高隔离激励源和多通道信号分离接收技术”、“宽频段大动态宽带信号接收和分析技术”、“高速数字采集与处理技术”等四大硬核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开发了“信号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综合测试仪”等产品线,正在国内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迅速崛起。

——倾力品牌打造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品牌的建设。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新时代、新经济、新赛道背景下,品牌价值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强化发展,高端科研仪器技术的国产替代,其难点不只在技术,更在于整个市场的一份“信任感”。

国产自主品牌的建设之道在于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工业品牌,例如成都玖锦从诞生之日起,就定位高端技术,秉持“一群人、一件事、一颗心、一辈子”的人文主义和长期主义精神,投入到了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仪表的研发工作上。2022年成都玖锦也备受国家重视,入选了中国品牌日。
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产自主品牌紧密结合新时代传播渠道特色,创新打通线上线下进行国产品牌的传播与推广,打造自己的品牌阵地。


——重视市场培育与建设
在射频三大件所属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领域,欧美有是德 科技 、泰克、力科和罗德与施瓦茨等行业优势企业,培育了更为成熟的使用者,其能够熟练理解和使用功能日趋复杂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在选择相关仪器时能够更好的鉴别产品的性能,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品牌。

由此可见,企业对于市场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培育与建设尤为重要,是打造市场和品牌护城河的一项有力手段。例如成都玖锦通过对国内客户消费/使用习惯的洞察,从市场需求和使用习惯的角度出发,使得其产品符合国内消费者的 *** 作习惯,无需适应新的 *** 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产品使用的学习成本;除此之外,成都玖锦产品具有出色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相关产品生态的建设成本。上述两种方式均是快速实现国产替代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再例如电科思仪最新发布的“天衡星”系列产品,除了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以外,“天衡星”系列产品采用高清大屏呈现测量结果,多种参数一览无余,且支持多点触控、自定义 *** 控界面、“一键搜索”等功能,使 *** 作更为简洁高效。

4、总结: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国产化替代正当时

近年来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带动下游万亿级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厂商无论是在市场地位方面还是产品性能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尤其是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综合来看,万事俱备,国产化替代正当时。
在国产化替代方面,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实施路径,部分企业着力于实现技术壁垒的突破,部分企业倾力于品牌的打造,部分企业重视市场培育与建设,部分企业则多管齐下,致力于走出一条可持续化发展的国产替代之路。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数字化医疗记录系统将会给商业和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当前,全球资讯产业正在发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开始瓦解、苹果公司快速崛起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业、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新思路。这些变化到底揭示了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哪些发展方向?新时期我国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和主要任务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一、发展方向
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正在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组织形态加速重构,企业跨界竞争愈演愈烈,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环境,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方向,培育综合整合能力,重构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巩固和加强市场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跨终端作业系统平台正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制高点
作业系统一直是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谁掌握了作业系统,谁就绑定了消费者,谁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Wintel联盟”通过核心处理晶片和作业系统,主导全球资讯产业长达30年之久。
随着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网际网路电视等新型装置的不断涌现和快速普及,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Wintel联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苹果的iOS目前已经在智慧手机和平板电脑作业系统领域居于领先位置,三星、英特尔等巨头也在积极谋划进入,作业系统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竞合的新态势。
由于适应了资讯产业从技术融合向终端融合、网路融合、服务融合演变的趋势,跨终端作业系统平台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拓展,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日益成为作业系统发展的方向,并将决定未来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归属。
2.基于软体、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当前,随着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原有产业边界被全面打破,产业竞争已从企业竞争演进到产业链竞争,IT跨国公司纷纷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力图整合与重构产业链,发展基于软体、内容和终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确立竞争优势。
产业链整合是将传统的终端装置制造、软体开发、数字内容提供等产业环节进行重新组织,构建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向消费者提供基于智慧终端的多元化、动态化、实时化的娱乐、消费、社交、资讯等服务。通过产业链整合,能够提高企业运作效能,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乃至掌控或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这种新的产业链整合模式,首先在智慧手机领域形成,并快速拓展到平板电脑、网际网路电视等领域。苹果公司作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产品,率先实现了“智慧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体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整合,锁定了消费者、聚集了开发者、抑制了竞争对手、获得了压倒性优势。苹果公司的成功引来了爱立信、微软、诺基亚、黑莓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加速基于软体、内容与终端的整合转型,三星、LG电子、福特等企业也开始在电视、汽车等领域应用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日益构成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3.全业务综合整合服务体系建设正成为新的企业竞争焦点
随着资讯化向纵深发展,现代资讯系统日益大型化、综合化、整合化。为满足使用者对“问题分析+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关键软硬体产品开发+专案实施+业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一体化需求,IBM、惠普、戴尔等跨国巨头正着力打造全业务综合整合服务体系。
IBM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化技术、产品、服务等多层面的融合,强化网路、业务、内容和终端的互动发展,重构和延展业务体系,打造全业务流程的综合整合能力,并凭借其在金融、能源、制造、电信、交通、城市管理、医疗等领域积累的资讯化经验,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资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图将其综合整合服务能力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新思路。惠普、戴尔也调整策略,通过收购兼并、业务重组等途径,加快建设全业务综合整合服务体系。
国内的用友、金蝶等软体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加速并购,用友还成立了专业化的管理咨询公司。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建立全业务综合整合服务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要求。
4.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是推动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当前,服务化已成为软体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和推动软体产业服务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云端计算是软体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使用者能够通过网路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基于云端计算的硬体装置、基础软体、开发工具、应用软体、资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IBM、微软、亚马逊等大型跨国企业都相当重视云端计算领域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意图在新的产业格局中巩固和扩大优势地位。
二、发展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为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1.从行业和企业应用层面上看:两化深度融合越来越依赖工业软体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两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层面上的资讯科技应用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着融合广而不深的问题。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资讯科技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资讯科技从单项应用向综合整合转变,这对工业软体和行业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慧化、网路化,研发设计工具、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体等工业软体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超过7000亿元;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制造、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的资讯化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随着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的加快,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将为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仅智慧电网相关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未来5年的规模就将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65%;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资讯化程序加快,资讯科技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也不断扩充套件,国内市场规模未来5年将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2.从 和社会机构应用层面上看:社会管理方式创新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整合能力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这就要求加快经济社会资讯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整合能力。
民生领域,要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重要资讯系统建设。以社保医疗资讯化为例,未来5年年均投入增速将达30%。
电子政务领域,推动重要政务资讯系统互联互通、资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资讯资源体系。未来5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以上。
数字城市领域,为提高资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未来5年我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城市交通、电网、供水、应急管理的资讯化建设步伐将显著加快,为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3.从个人和家庭消费层面上看:数字化生活的广泛普及正在不断拓展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的广阔市场空间
数字化生活将带来智慧终端的广泛普及。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3G手机使用者就将超过1亿。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4年,我国网际网路电视使用者将超过6000万,平板电脑使用者将超过5000万,车载娱乐通讯终端使用者将超过800万。
智慧终端的普及将为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将成为全球跨终端作业系统平台的最大市场;移动软体商店下载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未来3年,我国网路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未来5年,我国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已经具备较坚实的发展基础,进入到产业加速做大做强的新阶段,需要结合我国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整合产业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方式,选择高阶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带动软体和资讯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1.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加快跨终端作业系统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跨终端作业系统平台市场,是一个使用者使用习惯和软体锁定效应尚未形成的新兴市场,是一个摆脱了单一寡头垄断而形成的多种平台百花齐放的市场。我国拥有3亿多计算机使用者、859亿手机使用者、8829万数字电视使用者,以及未来数量将超过5000万的平板电脑使用者,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终端作业系统市场,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整合市场资源,就是要推动软体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内容提供商、内容分发商等拥有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的企业加强合作。
整合创新资源,就是要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和产业化基金,整合 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终端装置制造、软体开发、网路运营等企业的研发资金、技术积累、专业人才等创新资源。
在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跨终端作业系统平台,构建系统软体开发商、终端装置制造商、网路运营服务商、数字内容分发商、应用软体开发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广泛参与、合作共赢的应用推广体系。
2.突破技术瓶颈和制度壁垒,构建软体、内容和终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
一是突破技术瓶颈。围绕构建“智慧终端+内容分发渠道(软体应用商店)+应用软体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重点突破开发与测试工具、浏览器、搜寻引擎、网路内容聚合、资讯科技服务支撑工具软体。
二是突破制度壁垒。在内容监管方面,适应产业组织形态变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对数字内容提供、分发的公平、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在电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电子支付和yhk支付的监管体系、政策法规和基础环境;在信用认证方面,加大对网路环境下软体著作权、数字内容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3.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进云端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服务牵引,就是面向 、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的服务需求,引导和支援软体和资讯服务企业发展新的服务业态、交付形态和商业模式,以服务创新带动虚拟化技术、分散式储存技术、海量资料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立新的产业组织模式。
坚持示范带动,就是选择应用前景广阔、技术体系完善、预期效果显著的重点领域,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城市和区域组织开展云端计算服务试点示范,探索推动技术进步、市场培育、产业链协同、标准规范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模式。
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动云端计算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围绕工业生产研发设计、流程优化、企业管理、采购营销等关键环节,提供软体线上支援和服务,创新工业软体发展模式。二是围绕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的资料储存、资料探勘、辅助决策等需求,开展云端计算服务。三是围绕政务、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资料共享、线上服务等需求,运用云端计算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4.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业软体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能力
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援力度,引导构建工业企业、软体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联合研发、深化应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产品资料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数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关键工业软体的研发应用。
二是面向钢铁、石化、建材、装备制造、轻纺食品、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交通、物流等领域资讯化应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询设计、整合实施、执行维护于一体的大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

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国家等组织形式、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巨集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人们的相互关系,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维持统一的局面社会,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②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
社会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
主要是:①整合的功能。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④继承和发展的功能,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矛盾,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③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冲突与对立,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物联网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所有行业
在服装上 调查显示 原来时装新品从释出到上架 要25天 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 可以缩短到17天 也就是多卖8天 也是最值钱的8天 还可以防伪 现在技术更先进 还可以进一步缩短
其他行业就不一一举例了
上海营 信资讯专业R FId硬 件产品开发

物联网既有高服务水平又能降低维护成本。 恰恰云物联网平​台大大缩短专案开发周期,又能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将复杂而且工作量巨大的物联网技术变得简洁高效。

“315打假日“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只能起到让群众认知的作用,该假的东西还是假的,只不过换过牌子罢了,要做到真正打假,只有切实提高打假机构的权威性、提高打假专职人员的认知意识、倡导全社会来共同抵制假冒产品,最主要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平抑物价,才能杜绝人们买假用假

经济建设 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建设带来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电子商务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好处?

一、对企业的好处:1、成本的降低:减少了资讯传递、通讯的成本。 减少了中间环节、交易成本。减少档案处理成本。减少了库存与管理经营成本。减少了广告促销成本。 2、新的商务模式:是增加销售和增加利润的新模式。 3、客户定制化:按订单生产能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和廉价定制化。 4、改善客户关系:利用电子商务的交流互动性,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和亲密度。 5、提高办事和采购效率: 6、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进行全球化业务拓展。 二、对消费者的好处:1、便利性:自由灵活,随时随地可以自由购物。 2、品种多,选择范围大,选择交易,货比千万家 3、其价格较一般商场的同类商品更便宜。 4、可以得到最新的详细的产品和服务的资讯。 5、免除舟车劳顿,省时省力省心,购物成本低。 6、网上购物支付总类多,网上支付方便快捷安全。 7、网上购物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互动,交流思想和经验,还可以以商会友。 8、网上购物更透明,不容易上当。 9、数字化的产品很容易到货。 10、是一种时尚的购物方式,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三、对社会的好处:1、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 2、汇合了资源,节约了社会成本。 3、保护环境。 4、是公共服务更加有效,质量提高。 5、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行业产生。

数字化的企业会带来哪些变革

1、数字商业模式不断扩大并塑造数字运营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持续数字化,如社交媒体,移动,地理空间,分析,物联网,3-D列印和云技术等技术的扩张和不时地独家使用都证明了这一点,各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不断出现。新的客户市场变的可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成为收入,新的资源池开始方便可行,而建立新的财务模型则必须考虑到这些变化,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考量。而由于这些业务模式的不断发展,运营模式也必须去支援它们。不仅仅是员工的变动,外部和内部客户以及业务合作伙伴也同样在变。 *** 作去集中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分散的。数字化企业和技术增强企业生态系统各个角落人们的力量,使他们功能上更加独立,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完全自治。
2、“沙发土豆”时代的结束
想象一下,一家大型食品饮料供应商即将向市场提供用3D印表机“制造”的薯片。然后还可以在家列印薯片并定制味道,或许还可以把你的秘密配方推销回制造商,甚至在Alibaba或类似的万物网(IOE)门户上向其他消费者出售“智慧财产权”(智慧薯片?)。现在思考一下这对食品饮料供应商企业职能转变的要求,从营销和销售,分销,制造,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到风险管理,财务,法律和人力资源。而这些变化将不仅限于薯片供应商 – 其将无处不在。
3、越来越强大的消费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讯和内容随处可及,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力量的对比将继续从供应商转向消费者。像社交媒体和实时分析这种技术的影响进一步的“劝服”企业变得越来越透明。病毒视讯,微博在事情发生的瞬间已经能在正反两面影响来之不易的企业品牌(和个人的声誉)。
鉴于客户得以获取更多有关企业,有关其的董事会,高管和产品服务的资讯,那么企业也必须更多的学习他们的客户,因为他们如果不开心,还有看似无尽的选择和在其他地方行使采购权利的方式。考虑到新千年一代,他们大致出生于1980年到2000年间,现在他们也构成了目前全球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这些人高度重视供应商和产品带给他们的“体验”,因此需要高水平的定制和个性化才能满足,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农村医保卡后,将会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

看病,特别是住院,就显示出来的好处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跨界应用不断兴起。我国物联网数据规模及多样性持续扩大,行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细分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进入落地关键期。

前瞻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到了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18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

物联网发展呈现新特点与趋势分析

1、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设备规模、普及率和企业级应用项目的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强劲增长,达到84亿台,首次超过人口数量。全球物联网市场有望在十年内实现大规模普及,到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成长至39-111万亿美元。

2、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逐步回归理性,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预计2021年我国物联网平台支出将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C端用户(个人用户)更加关注物联网设备带来的实际智能体验,B端用户(行业用户/企业用户)则更加关注物联网应用的投入产出比。

3、物联网细分领域热度出现分化,技术演进驱动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方向发展

2017年以来,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电力等领域逐渐得到规模化验证,“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细分市场开始出现分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成为四大主流细分市场。芯片、智能识别、传感器、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物联网相关新技术的迭代演进,加快驱动物联网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以及小型化方向发展。

4、中国物联网重点上市企业营收达48338亿元,同比增长207%,创近五年新高

2017年,我国沪深板块52家及港股板块11家重点物联网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均创近五年新高,概念股交易趋于活跃,亏损面收窄,企业净利润总额波动增长,总体盈利情况出现好转。

5、无锡持续深化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

2017-2018年,无锡持续强化应用试点示范,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进一步细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一核两翼多元”产业格局凸显。截至2017年底,无锡物联网营业收入2437亿元,拥有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2500多件,承接的物联网工程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座城市,其中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1个,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物联网参考架构”,正式掌握顶层架构标准主导权,已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全球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市场与产业协同不足,行业标准政出多门,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基础设施亟待全面升级,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等。

中国物联网产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物联网应用基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加快开发消费端规模化应用产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标准互 *** 作研究;明晰安全防护思路,各有侧重分类实施。

科技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正在带给我们更为广阔的畅想空间。毫无疑问,一年后的情况将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一年是科技领域新产品和新思想蓬勃发展的一年,新的一年同样将是科技领域大放异彩、让我们大开眼界的一年,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1、物联网:市场竞争白热化
在2018年,物联网已经在各层面逐步落实,各方面应用有显著提升。例如,全球各地逐渐使用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物联网开始融入边缘运算与人工智能、各垂直应用领域持续智慧升级。由于技术与基础建设的完备,在接下来一年里,物联网企业的核心与商业价值将得以尽情释放。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强度的增加,企业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投资成本效益面临新的考验,能否实现长期获利目标,将在2019开始凸显。
 2、医疗科技:开创产业新格局
 2018年里,美国FDA继续推动21世纪医疗法案的改革,对于数字医疗与次世代基因定序医疗应用的监管更加严格。其中,医疗软件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单纯软件接入疾病治疗,ICT结合药物等都将成为新形态的治疗模式,数字疗法渐成体系。此外,手术导航系统与手术机器人将会实现新的整合,将各类影像技术与医疗影像、分子医学影像、AR和MR融合起来,从而建构完善的智慧微创手术系统。在基因检测方面,NGS往临床应用端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美国FDA监制的标准化基因数据库ClinVar与ClinGen以及对定序数据算法验证的PrecisionFDA,NGS在后端定序数据实现应用,都可能会充当未来临床应用市场的竞争核心,与新疗法共同实现精准医疗。
 3、5G:进入商用部署冲刺阶段
 2019年,5G技术的产品研发和商用部署将进入最后的冲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的5G技术研发国家的运营商将会持续扩充5G商用规划,5G智能手机也有望在2019年面世。5G技术的应用,除了提供更高速的联网体验以及更大频宽之外,也能够支持移动VR/AR游戏,高画质影音,大规模物联网、远距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作为通用目的技术,5G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5G市场。
5G直接和间接经济增加值贡献(万亿元)
 
数据来源:工信部
 4、智能手机:性能继续提升
 据业内人士分析,智能手机领域在接下来一年将在对现有功能进行更深一步优化,包括全屏幕、更加极致的小面积Notch等。同时,各种手机搭载生物识别的比例更多,采用三镜头提升照相性能等。同时,随着当前柔性AMOLED技术不断成熟,加上5G技术应用落地推进,按照目前的技术,可5G手机、折叠屏幕的手机也将在2019年研发出来。此外,在技术演进和成本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原本只应用于专属机种的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也有望在2019年在中高端手机中应用。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714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