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站工作原理

数据采集站工作原理,第1张

数据采集站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种无线模块,传感器,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进行数据统计的一个应用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从无线模块和传感器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是为了测量电压,电流,温度,压力,湿度,压力等物理现象而开发出一套应用系统,它基于无线模块,传感器等硬件结合应用软件和计算机,进行测量各种物理现象。

数据采集站的工作方式是:

数据采集的工作方式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物理现象转换成电讯号通过无线模块传输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又将电讯号传换成我们能理解的物理单位。

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隔一段时间对同一点数据进行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以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

并且我国是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数据采集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物联网不断的更新换代,企业也对工业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可靠性,专业性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相比较传统以往的数据采集,现在发工业数据采集逐步在往大数据领域不断的靠近,传统的数据采集来源单一,储存、管理等会显得越来越乏力,工业数据采集采集的发展会向着大数据方向靠拢发展。

文献1

中文摘要:

随着5G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为满足未来更高速率、更低延迟和新业务的需求,面向6G的研究已经启动。无线信道是收发两端信息传输的通道,无线信道的特性决定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限。因此,关于信道的研究是6G无线通信系统研发的基础性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6G可能出现的技术和应用,包括太赫兹通信、工业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和机器学习,并指出6G信道模型面临更高频率、更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多样化场景进一步扩展的挑战。其次,针对这些技术和应用,综述了目前太赫兹信道、工业互联网信道、空天地信道的测量与建模,以及基于机器学习和三维环境重构的智能化建模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面向未来,展望了上述4个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信道测量;信道建模;6G;太赫兹;工业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机器学习

张建华,唐盼,于力,姜涛,田磊

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市,100876

本文引用格式:

Jian-hua Zhang, Pan Tang, Li Yu, Tao Jiang, Lei Tian, 2020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models for 6G: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utlook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1(1):39-61

>工业互联网是指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
工业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是全面互联,在全面互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形成智能化变革,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互联是基础,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系统的各种元素互联起来,无论是机器、人还是系统。
互联解决了通信的基本,更重要的是数据端到端的流动,跨系统的流动,在数据流动技术上充分分析、建模。伯特认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是在互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
这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理,比现在的互联网更强调数据,更强调充分的连接,更强调数据的流动和集成以及分析和建模,这和互联网是有所不同的。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要有数据的流动和分析。
假设发展情况和互联网大潮时期类似,截至2030年工业互联网革命将为全球GDP带来15万亿美元,相当于在计算全球经济总量时把美国的经济多加了一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495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 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