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带来哪些效应?中大教授曾燕问数湾区探讨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带来哪些效应?中大教授曾燕问数湾区探讨发展趋势,第1张

问数湾区

“不同省份财政科学支出的差异,导致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一省拥有的R&D人才越多,越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数字经济空间分布差异影响较小”……在6月28日“问数湾区”系列对话第二季第3期活动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燕在线上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数字经济的 社会 效应与发展趋势。

在他看来,数字经济发展将对就业、收入差距、创新、创业和消费等 社会 问题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曾燕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八点建议:减少全球不确定性冲击、弥补数字鸿沟、布局推进数字基建与核心技术研发、扩大数字人才队伍、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加强平台治理。

“问数湾区”是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数文明 科技 、南方都市报联合推出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讲座、圆桌讨论、论坛等形式推动湾区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们进行交流,追踪湾区数字治理发展的新动态,探寻湾区数字治理创新与提升的路径和方向。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07%、210%、89%,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向深层次演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面临着全新挑战。在此次讲座中,曾燕教授主要从数字经济的概念与现状、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数字经济的 社会 效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等层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数字经济的影响因素、 社会 效应以及发展趋势。

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为以广深两市为核心的“两核多梯次”分布体系,随着广东全力支持产业数字化发展,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更多政策支持以及更多发展机遇。

谈及数字经济发展的 社会 效应,曾燕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将对就业、收入差距、创新、创业和消费等领域产生影响。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在就业机会方面,数字经济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岗位匹配效率,促进灵活就业,淘汰和取代部分劳动密集型岗位;在就业结构方面,数字经济有利于男女就业平等,改变劳动者的年龄结构与受教育程度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例如,在就业机会方面,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除创造新就业岗位、增加大量就业需求外,还提高岗位的匹配效率。曾燕提到,过去求职者需要前往人才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但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网络面试大大降低了求职成本。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面试克服了空间阻隔,在提高岗位匹配率、促进灵活就业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数字经济也会由于其智能化特性,不可避免地淘汰部分岗位。不过,其在完善就业结构方面仍然发挥着促进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求职者获得平等就业机会的作用。

在创新与消费等方面,曾燕表示数字经济可以激发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企业产品生产、营销模式创新,推动技术开发模式创新。同时,数字经济会改变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激发新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收入差距方面,曾燕坦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可能扩大省份间收入差距,但会减少城乡间收入差距。曾燕提到,“数字产业的集聚效应使得数字技术红利更多倾向于发达地区,这可能会给省份间的收入差距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样更好发挥数字经济辐射效应,而不是它的虹吸效应”。例如,通过物联网和平台下沉打通城乡资源与消费需求、通过数据共享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

曾燕在讲座中也表示,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剧、数字基建核心技术攻关任务艰巨、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有待完善、数字人才紧缺、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不足、数字经济理论滞后等。

对此,曾燕有针对性地提出几项建议:首先,需要抵御全球不确定性的冲击,例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等;其次,要弥补数字鸿沟,例如加强数字基建,提高相关人员的数字素养、布局和推进数字基建与核心技术的研发。此外,要扩大数字人才队伍,发挥理论引导作用,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等。

在对话环节,曾燕还与系列对话主持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郑跃平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中的风险问题。曾燕说,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还面临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如何辨析、数据如何定价等问题,目前行业内也在 探索 解决方法,比如隐私计算,“它也会有一定局限性,但随着 探索 不断深入,至少在某些方面它是可以解决的”。

虽然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困难重重,但曾燕认为数据要素市场是 健康 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要途径。除了制度保障,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也要建立优良运行模式和机制,以保障数据要素市场稳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繁荣向好。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为物联网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物联网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个系列市场。以智能化破碎筛分成套装备为例,在物联网等技术的助力下,原来“傻大黑粗”的硬件制造企业成为了“高大上”的服务性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围绕数据的感知、传输、连接、处理,并提供智能化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它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全要素的感知体系,从而打破信息孤岛,搭建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平台,提供更具价值的公共服务。

(易欢)网络安全一直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随着传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网络安全的边界也在无限扩大。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数字经济 健康 、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近日表示,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更需要成为“可信经济”。“可信经济”是以可信网络为底座,以可信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构建具有安全运行发展生态的新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IPv6、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时代信息技术赋能,也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打造安全可信的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

在上述过程中,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尤为重要。数据是生产要素,不仅要防止数据泄露也要防止数据被篡改,数据加密是一种手段。需要实时对数据进行审计与版本核对,防止因数据被恶意再加密导致资产被控或被勒索。在融合多方数据分析计算的同时,需保护敏感数据不外泄,需使用多方计算(MPC)、可信硬件和联邦学习等技术。

除此之外,更需要制度与管理来保障,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居安思危。“网络安全永远在路上,网络安全创新永不停步。”

全国信安标委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建军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已一并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

他进一步讲到:“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作为标准化专业机构,一是加快推动重点急需标准研制,有效支撑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落地实施、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标准宣贯实施,促进标准应用与技术产业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标准在数据安全治理和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作用;三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各行业领域搭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化沟通交流平台,以标准为基础提升数据安全支撑服务能力,努力营造全民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 社会 氛围。”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处长雷楠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风险,要按照成体系、有重点、分步骤的工作思路推进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一是夯实数据安全管理的制度基石,健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分类分级、安全防护、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重点制度和关键标准;二是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要数据目录备案、安全信息共享、 社会 投诉举报等工作机制,打造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提升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和保障水平,整合优化行业资源,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形成数据监测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增强数据安全产业供给能力,推进产业园区、创新示范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布局,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和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创新数据安全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处长刘大山也指出,要深刻认识数据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意义,筑牢保护国家安全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标准之盾,应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此外,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标准顶层规划,加强新时期数据安全标准化研究和布局,明确本领域标准化技术发展趋势和演变路径。加快重点领域急需标准制定与实施,提升标准支撑网络安全审查、数据安全管理认证、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等相关工作的能力。

谈及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邬贺铨认为,企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企业为网络安全人才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人才培养除了高校的培养以外,政府可以组织各种训练班、培训班,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交流以及案例的分析,包括组织一些大赛等,来发现网络安全人才,并且激发更多的互联网爱好者投身到网络安全行业里来。

6月29日,2019年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诸暨举行。数字经济产业界、学术界专家及智能制造、互联网等行业的企业家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纵论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诸暨市领导徐良平、王琤、朱红伟参加。

上午,阿里巴巴集团CTO、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总裁张建锋作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他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以客观分析和生动案例,从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无缝融合、阿里巴巴是原生的数字经济践行者、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增长引擎等方面作了全面阐释,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数字化转型的全流程,提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五大路径。

张建锋视角新颖、案例详实的报告引发了现场200多家企业代表的共鸣。“专家讲话内容具有前瞻性和借鉴价值,让我获益匪浅。”浙江蓝博空调网业有限公司项目主管何煜泉说,今年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机械手、自动传输带等智能设备,在人力减少50%的情况下,不仅实现生产不良率减少30%以上,而且每年能节省成本约100万元,数字化改造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浙江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庄越挺对诸暨数字经济发展寄予厚望。他说,身处数字经济的时代,诸暨在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两个方面均大有可为。要把数字经济理念贯穿袜业、铜加工和珍珠三大传统行业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实现产业智造升级,助推诸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诸暨持续发力数字经济、智造升级、 科技 “双倍增”,全市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智能装备、无人驾驶、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应用及全自动装备持续涌现。截至5月,全市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速196%;两化融合发展指数9162,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梯队行列;“企业上云”累计实现6200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4%;新增工业机器人140台,总量均居绍兴市首位。

下午,飞步 科技 创始人兼CEO、浙江大学教授何晓飞,浙江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仕鉴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数字化工业设计提升产业升级等主题作了演讲。

邱柏康。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智能服务的网络,中国最早取得物联网架构发明专利的人是邱柏康。专利权,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的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本文核心数据: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数字经济渗透率

中国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坚实

——5G基站建设有条不紊

5G的好处是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除了带来更极致的上网体验和更大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渗透到各个行业,推动各行业加速发展。5G基站的选址建设,是保证5G商用信号覆盖的基础,因此5G基站建设是5G产业布局的第一步。根据工信部信息,截至2021年12月,中国5G基站总数约1425万个。

——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延续

按照机架规模,可以将数据中心划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微型数据中心(机房)等类型。根据IDC中国数据,当前中国已建成的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在世界同规模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42%;若包含规划在建数据中心数量,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381%。这一数据与美国正在逐年缩小,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到全球总量的40%,中国大型数据中心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366万架。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仍在延续,区域性应用、多层级集团企业均倾向通过规模化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总量增速迅猛

蜂窝物联网终端指物联网终端接入GSM网络(如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终端内集成2G移动通信模块并插入SIM卡,通过GPRS网络与后台交互数据。蜂窝物联网一般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等。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294亿户,较2020年12月净增158亿户。相较于2018年12月的671亿户,两年半时间,中国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近乎翻倍,增速迅猛。

中国数字经济体量日渐扩大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延续蓬勃发展态势,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392万亿元。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2005-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86%,2020年占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中国三大产业数字经济渗透情况对比

——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偏低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偏低。2016-2020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有限。2020年,中国农业渗透率为89%,同比上涨07个百分点。

——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中等

工业作为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处于中等水平。2016-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不断增长,增速相比农业较快。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10%,相比2019年上涨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上涨了42个百分点。

——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2016-2020年,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2020年,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407%,相比2019年增加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增加了111个百分点,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愈加升级,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需求持续火热。数字技术丰富了服务业的场景,数字化将推动服务业纵深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的外延在不断扩展,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更加多元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成为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融入生活,一个智能化的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可以网上购物、新闻浏览、线上学习以及线上找工作等等。一部手机、一个网络,就能解决我们所需的衣食住行用所有问题


                                 

我们无时无刻都有人参与到数字经济中,可以说,我们既是数字经济的参与者,也是数字经济的推动者。

每日甘肃网讯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5G、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加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抢抓新机遇的基础保障,鲲鹏计算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计算产业生态,为城市新基建提供可靠算力,支撑全 社会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为探讨甘肃数字经济新可能,推进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在甘肃的发展,2020年11月19日,金城兰州将举办“鲲鹏展翅九霄 共赢数智时代”——2020年数字经济产业峰会暨甘肃鲲鹏生态伙伴大会,届时,政府嘉宾、行业精英、学术专家和产业上下游的伙伴将齐聚金城共商、共议甘肃鲲鹏计算产业的发展,助推甘肃数字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甘肃的数字产业正在崛起

数字经济,“无问东西”“不论出生”“不分先后”,谁抢先一步,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当前,我国存在东部算力资源紧张与西部算力需求不足的情况。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表示,国家“东数西算”产业联盟在有力保障东部地区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将在中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有助于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甘肃省将充分发挥本地能源和算力资源优势,结合上海、深圳两地数字经济产业优势,定向承接算力需求。

可以说,“东数西算”产业联盟的成立,其意义堪比“西电东输”战略工程。正如“西电东输”背后是全球领先的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东数西算”的底层支撑则是全栈全场景的算力底座。作为计算产业多样性算力的代表,鲲鹏计算也势必将在“东数西算”发展大势中释放巨大的动能,以鲲鹏技术为底座,充分调动和聚合上下游产业伙伴甚至东部数字产业经济优势,助力打通这场东西部计算资源交互的洪流。

这足以令具有厚重 历史 文化底蕴的甘肃,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一带一路”的数字经济高地,也足以令兰州等西部城市,成为中国“计算产业名城”。

鲲鹏计算在甘肃将有大作为

在这之前,甘肃的数字产业已然在路上。目前,甘肃省已经确立了数字化在发展全局中的引领地位——数据信息产业已是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的一大重点。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43亿元,同比增长1297%;

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提出加快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改造,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全省奋力打造的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中,技术、信息两个制高点直接聚焦 科技 创新和数字经济。

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方面,甘肃相关金融机构加强了与鲲鹏计算产业的合作力度,让金融服务的范围更广、效率更高、对象更准。

2019年7月,甘肃银行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紧接着,华为融合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成为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其首批成果——甘肃银行融合数据平台已正式投产上线。据了解,甘肃银行融合数据平台搭载了鲲鹏处理器,该处理器具有多核计算、高并发、低功耗等特点,有效提升了甘肃银行的数据资源能力、数据存储加工服务能力、数据管控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目前,甘肃银行已基于该数据平台建立了“海川”采集平台、“镇海”大数据平台、“补天”数据仓库、“问道”数据分析平台等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客户营销、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为该行发展智慧银行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不仅仅在智慧金融方面,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数字世界的方方面面,鲲鹏计算产业也将为甘肃数字经济发展发挥其指数级的能量。

甘肃将成为数字中国的“算力粮仓”

其实,两个数字经济的 历史 机遇已经为甘肃数字经济的腾飞发展奠定了基础。时间回到两年前。2018年,甘肃印发《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抢抓“一带一路”最大 历史 机遇,以及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加快数字甘肃建设。

以此为背景,则是另一个 历史 机遇,计算产业也在发生变革。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生产资料,爆炸性增长的数据量和多样化的数据类型,又使数字世界需要更为澎湃,更多样性的算力支撑。

2019年8月,甘肃与华为展开战略合作,围绕鲲鹏的应用适配,以及大数据应用等软硬件项目,构架形成鲲鹏产业生态体系,并以此带动半导体、硬件、软件、服务一体的产业生态链发展。

根据战略协议,鲲鹏将与甘肃产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等合作,联合培养鲲鹏计算、人工智能、5G、智能制造等领域国产化技术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及职业认证,而这将成为甘肃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

同时,华为也将联合甘肃高等院校建设多所鲲鹏产业学院,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为 社会 、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可以看出,甘肃对于构建鲲鹏计算产业,投入相当坚决,思路更是相当清晰。其并非只想通过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来成为数字中国的“算力粮仓”,而是希望这座“算力粮仓”超乎想象。

甘肃输出的是算力,聚合的是生态,沉淀的是产业,其希望依托鲲鹏,将相关生态企业“请进来、留下来”,并以数字产业化,支撑“东数西算”等一系列战略落地。同时,甘肃还将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数字化,服务甘肃本地企业,并辐射服务西北五省的行业数字化转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329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 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