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怎么区分 对偶形式 和各种对法

对联怎么区分 对偶形式 和各种对法,第1张

建议你先弄懂对偶与对仗: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例如: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记》)
——只对偶,不对仗。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既对偶,又对仗。
对联对仗的基本规律:
对联对仗的基本规律一般概括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等要素。但是也有许多特殊的对仗形式,其中有些对仗形式鲜为人知,笔者在此特作系统介绍。
(一)借对
对联是倾向于工对的,联家千方百计谋求对仗精工。传统诗词格律中的借对法,即可把不能相对的词语变成能相对者,甚至变成极工的对仗,从而使对仗获得更多的自由,提供了一条宽工转化之途径。借对可分为借义对和借音对两种。
1、借义对
作为对仗之字词,用句中原义虽非工对,但其另有他义,借之以对仗则属精工,此为借义对之原理。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七律《曲江》)
“寻常”是普遍的意思,但古制以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故可借为量词,与“七十”相对为工。
地有七星邻北斗;
人如二客伴东坡。 (清·百文敏、吴山尊对句于肇庆七星岩)
“东坡”为苏轼之号,是专用名词,现借“东”为方位名词,而与“北”成工对。
好句不妨灯下草;
高龄可辨雾中花。 (佚名题眼镜店)
“草”本为动词,此处借为花草之草,以与“花”相对。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d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清·严问樵挽姬人朝云联)
“朝云”为姬人名,现借“朝”为时令类词对“暮”,借“云”为天文类词对“雨”成工对。
席上不分南北;
眼前只见东西。 (笔者讽酒官联)
“东西”为物品,现借之为方位名词与“南北”相对。
解脱拈花刚佛日;
证明因果在仙霞。 (清·孙叔平挽邢克均巡抚之妻于福建)
“佛日”即佛之生日,死者适于该日去世,此处借年月日之“日”为太阳之同义词“日”,以与“霞”作天文对。“仙霞”即仙霞岭,借“仙”对“佛”,借“因果”之“果”为花果之“果”,以同“花”相对。
2、借音对
两字本不能相对,但其中之一有同音字与对方为工对时,则可借音而对。借音对常多用于颜色对,此种不被联家作为工对,实不得已而为之,因而少用之。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轻。 (杜甫《泰州杂诗》)
句内借“珠”为朱,和“白”成颜色对。
寄身且喜沧州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刘长卿七律《江州别薛六》)
出句借“沧”对“苍”,与“白”为颜色对。
(二)无情对
无情对,顾名思义,即上下边意义不相关的对联,它只求字面上的对仗,特别强调字词工对。在联意方面,它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意而为之。无情对非但意义不相关,而且意义上相差越远越好,上下两边的命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每比各自的意义要自然连贯。无情对上下边的结构也恰好与一般联语相反,它追求结构的不一致,甚至相差越远越好,以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意趣。如: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比是赞颂某人的教育成就之语,其结构很复杂;下边只把三个国名(亦即三个名词)排列在一起而已,并没有说明什么意思。上下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又如:
陶然亭; 树已半枯休纵斧
张之洞。 果然一点不相干。
这些对联虽然上下边意义毫不相干,但每个字词的对仗是十分工整的,尤其讲究名词的小类相对。在手法上,无情对的撰写大多采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转义对之,并尽量做到对句中的所有字都转义,转义后还必须使相应的字词依然存在对仗关系。如:
丑角;
美元。
“丑角”是演员行当,“美元”是货币。但“丑”、“美”是取形容词义相对,“角”、“元”是取货币单位名词相对。再如:
回头是岸;
汉口非洲。
“回”、“汉”是民族名词词义,“头”、“口”是人体部位,“非”、“是”取副词义。同时这一无情对又有另一层意思:因为回头是岸,所以汉口(是城市)不是“洲”。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楹联学会还专门举办了一种无情对专刊《无情联圃》,这是笔者见到的全国第一个无情对专刊,已出版20多期,其刊头联“看来易对实难对,道是无情却有情”正好道出了无情对的特点。该刊物发表了许多新创作的优秀的无情对。如:
治水;毛利;莽汉;楚江;明朝中叶;诸葛亮;我不同他作对;
整风。肾亏。荒唐。清明。美国里根。东方红。谁来与你买单。
实际上,无情对的应对比常规对联的应对要难,难就难在追求对仗的工巧和句意的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无情对句,不失为提高撰联对仗技巧的一种方式。
(三)自对
自对,即对联的出边或对边内部采用的对仗形式,无论在长联或短联中,均可有自对,由于短联字数少,故只能有句中词语自对,而长联则既可以有句中词语自对,也可以有句子自对。
1、词语自对
(1)单字自对
东西汉阙光藜阁;
升陟高冈放眼眸。 (异字)(笔者赠到刘东升先生联)
“东”与“西”相对,“升”与“陟”相对,否则,“东升”是不可能作鹤顶格嵌名联的。
秦氏风波三字黑;
岳门忠义满江红。 (异字)(笔者题湖南武冈武穆宫)
“风”对“波”为天文类名词相对,“忠”对“义”为人事类名词相对。
喜冬阳之煦煦;
美吾□之玲玲。 (同字)(笔者赠王冬玲女士)
(2)双字自对
湘水楚山多俊彦;
宁人息事有奇方。 (笔者赠湖南大律师赵湘宁)
“湘水”对“楚山”,“宁人”对“息事”。
(3)多字自对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异字)(清·李啸村赠郑板桥)
“诗书画”三字互对,“归去来”三字互对。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异字)(某皇帝题大成殿)
“天地日月鬼神”互对,“尧舜禹汤文武”互对。
……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同字)(清·钟耘舫题成都望江楼崇丽阁)
兄弟三人,酒癖烟癖赌癖;
田园万顷,今年明年后年。 (半同字)(陆蔚奇嘲三个富家子弟联)
(4)多重自对
上下同心,潭邵拓开高速路;
瑞祥盈宇,山川改变旧时颜。 (笔者题上瑞高速公路潭邵段开工典礼会场联)
“上”对“下”,“潭”对“邵”,“拓”对“开”,下边亦同。
不求金玉重重贵;
但愿儿孙个个贤。 (传统对联)
“金”、“玉”自对,“儿”、“孙”自对,“重重”自对,“个个”自对。
(5)隔字对
老吏何能,有讼不如无讼好;
小民易化,善人终比恶人多。 (清·徐清惠题武城县大堂)
“有讼”、“无讼”自对,“善人”、“恶人”自对。
(6)跨句自对
此种自对形式比隔字对的距离更远,自对之词语分散在各短句之中,合成一组。
无底乎,有底乎,进来看看;
上层也,下层也,往复空空。 (亦为混交自对)(笔者题邵阳市郊无底洞)
“有”、“无”自对,“上”、“下”自对
一道二开茶,闲话三江四海;
西拉东扯事,喜听北调南腔。 (三十年代佚名题成都少柏茶楼)
出句中“一道”、“二开”、“三江”、“四海”构一组自对之词语;对句中“西拉”、“东扯”、“北调”、“南腔”亦构成一组自对之词语。
(7)不等量自对
此种自对中,自对词语的数量不同。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说这种对仗形式,“如系五言,往往是上两字与下三字相对,如系七言,往往是上四字与下三字相对,这样,虽然在字数上不相等,在意义上是颇工整的对仗”。
夏赏荷花 秋赏菊;
上无谄媚 下无欺。 (笔者赠夏下先生联)
四面荷花 三面柳;
一城山色 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山异 石尤异;
洞奇 心更奇。 (佚名题广西贺县观音洞)
二分诗景 八分画;
楼外江声 天外峰。 (吴恭亨自题居处)
墙上芦苇,头重 脚轻 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 皮厚 腹中空。 (解缙联)
(8)假性自对
以双字连绵词(尤其是同一偏旁部首者)的每一个字冒充单字自对,以和真正的单字自对进行相对的对仗形式。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明世宗七律《送毛伯温》)
“蝼蚁”是蝼蛄和蚂蚁,故“蝼”与“蚁”自对,而麒麟则是连绵词,只指一物,但二字均为“鹿”旁,与“蝼蚁”均有“虫”旁相似,形成类似“麒”与“麟”之自对。因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对,故名假性自对。
2、句子自对
此地山能羞女,水可养颜,但看那阡陌街头,到处是桃花仙子;
如今霜可换肤,膏能润色,怎及这神宫阆苑,天生出俏丽佳人。 (笔者题桃花江)
变法有功,回天无力,且留豪气丹心,千秋凭吊;
山河依旧,岁月已非,但看乡村城郭,万物昭苏。 (笔者纪念谭嗣同诞辰130周年联)
一尺布,一卷书,五夜寒灯慈母泪;
蜀江清,蜀山峻,十年水蘖远臣心。 (左宗棠挽黄云鹄母)
师统扶君统于微,东鲁衰,圣人生;南宋衰,贤人出;
临安视新安为近,望帝乡,沧海月;怀故乡,黄海云。 (清·江峰青题朱文公<朱熹>祠联)
前两联的句子自对形式符合一般的对仗特点,后两联却不同,它有部分句间重字,对仗要求明显放宽了,这种形式实非对仗而为对偶,非排比却似排比,有人称之为排偶句。
还有一种排比句自对形式,对仗要求放得更宽。这种排比句自对又分为等长排比句自对和不等长排比句自对。
等长排比句自对如: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清·王叔兰贺梁章钜七十寿联)
此例两边之自对句(标线处),长度相同(每句均为四字),但每组三句之各句间,均有重字,平仄安排亦无规律(出幅六句,句脚为“平仄平仄仄平”,对幅三句则为“平仄仄仄仄仄”,竟有平仄不相反者),这就是排比自对句之特征。
不等长排比句自对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清·陈蓝轩集《道德经》句题四川青城山建福宫联)
烧饭难,舀水难,盖戳尤难,得意莫如逢口号;
身材小,力气小,考篮不小,出场从不赶头牌。 (清·佚名作考棚中游戏联)
以上二例两边各有一组(三句)不等长排比句,自行对仗。除了字数不一样外,其余特点与等长排比句自对差不多。
总之,排比句自对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排比句须符合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列成排,排比的相数至少是三相。
2、各相之长度可同可异,即句长充分自由而无严格之限制。可分等长排比句和不等长排比句二类。
3、不拘平仄,即允许句中失替,又允许在其句间失对—可音步同声相对。
4、可以同字相对,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同位重字。但这种同位重字仅限于同边自对句之间,绝不允许用于两边相对句之间。
(四)粘对
粘对,即将律诗相粘的两句组成对联,这两句对联放在联末的子句时,仍然遵循上句收尾为仄声,下句收尾为平声的规则,这种对仗形式虽然失对,但每句都符合律句的平仄规范,故读来音韵和谐。如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武侯祠联)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一布衣。 (云南弥勒县孙髯翁墓联)
湖水春来绿;
山色雨余青。 (云南蒙自县南湖联)
上述联语虽然上下联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同平同仄,即所谓“失对”,但单句并未违反平仄相间的规则。这种合粘失对的特殊调声现象,它确实鲜为人知,许多人面对这种现象感到茫然。甚至许多人批评这种现象不合对联要求。联界名家刘振威先生即在《中国楹联报》总第50期撰文批评武侯祠联不合律,视之为不合格对联;钱剑夫主编的《中国古今对联大观》对孙髯翁墓联困惑不解地评曰:“联括翁生平,足以传世,惟对句平仄不谐,未知何故?”该书还对蒙自县南湖联提出批评:“联句颇美而亦平仄不谐,可惜可惜!”就是民国时期大楹联家吴恭亨也斥之为“乖律”,其《对联话》收入了汪兰皋挽陈英士联:
居前能轾,居后能轩,我自问不如卿,后此驰驱,更从何处呼将伯;
鸿毛或轻,泰山或重,公之死则为国,自论成败,惟将无命惜英雄。
吴恭亨评曰:“论调堂皇,笔亦流转,惟二落句平仄失谐,虽初唐人诗中时亦有此,然究之乖律,初学仍以不学为是。”
由此可见,对这种对联理论的探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律诗中相粘的两句要求起式相同,收式却必须相异,所以,相粘并非用一种句式。如第二句用平起平收式;第三句必须是平起仄收式;如第四句用仄起平收式,第五句必须是仄起仄收式;第六句用平起平收式,第七句必须用平起仄收式。这种规则运用在对联中时,有两种情况:如为短联单句对或置于多个分句对的末尾时,须合乎对联以平声落脚的常态,即上边可用平起仄收式和仄起仄收式,下边可用平起平收式或仄起平收式。如:
万恶为首;
百善孝当先。 (五言格言联)
五品天青褂;
六味地黄丸。 (嘲陈见三五言联)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左宗棠题兰州澄清阁七言联):
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生颜色;
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恙,春时桃李斗芳菲。 (王湘绮题莫愁湖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彭刚直题金陵莫愁胜棋楼联)
黄流东注,湟水南来,任浊浪纵横,百折终须趋大海;
胡笳勿悲,羌笛休怨,认灵旗恍佛,千载犹闻诵大招。
(左宗棠题西宁昭忠祠联)(此联中“黄”字应仄实平,因事实所限,称名之不叶平仄者,不必避。——郭绍虞语)
如用于长联的起句时,则视长联该起句句脚(腰眼)所需平仄而定,不一定强调下边的平声收尾。如:
名士天生五百年,为福黎民,特使早居黄阁上;
天老人称二十载,宣增华发,谁知正在黑头时。 (李渔题李坦庵联)
富贵春萝婆,同辈几人紫光阁;
乐府秋胡妇,诗名终古白香亭。 (王湘绮挽邓弥之联)
但是,这类对仗形式用于长联中间子句者还不多见实例。以置于最后子句者居多,如:
南岳突飞仙,剑化夫人一笑去;
孙媛重妻我,才愧刘郎两度来。 (民国时笔者乡儒魏会发代刘某挽魏金凤母夫人联)
与吾侪派衍一本之亲,每当暮省清明,倾怀不罄终宵话;
是主席驾崩中央之会,好共神游上界,为君也下半旗看。 (民国时乡儒刘常德挽刘馨山联)
楼头棣萼正联辉,胡当风信频传,苦雨偏摧第一朵;
粉暑桃花前共赏,今忽云游永别,每日难忘十二时。 (民国时乡儒刘常德挽魏屏南联)
除以上句首、句中、句尾三种粘对外,还有复合式粘对,即多子句联中运用了多重粘对法。如:
囊无万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明末清初的吕留良自题堂联)
此联上下边两个子句都是粘对。
(五)蹉对
蹉对,“移句中位次以就平仄之谓也”。蹉对也称“交股对”或“错综对”。这种对法乃诗人偶尔用之,是不得已而为之,或是因为迁就平仄,或是因为句顺。
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
“巫山一段”可改为“一段巫山”,如果上下同位,对仗是工整了,但平仄却不谐了。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李商隐《隋宫》)
以“萤”对“鸦”,以“火”对“暮”。
秋风下山路;
明月上春期。 (刘希夷《览镜》)
本来也可以看成它同位是对仗的,但看成蹉对,使原来的对仗就变得更工整了,“春”与“秋”为错综对。
(六)马蹄韵
长联的平仄规律,联坛有种观点即称作马蹄韵,又称马蹄格。甚至有的将对联音韵的规律也称作马蹄韵。
“马蹄韵”出于《鸣原堂论文》卷上关于唐代陆贽的论述:“骈体文不大雅所羞称,以其不能发挥精义,并恐以芜果伤其气也。陆公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而义理之精,足以比隆濂洛,气势之盛,亦堪方驾韩、苏。”
什么是马蹄韵呢?清朝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简单地说,就是句脚要平顶平,仄顶仄。对联的这种规则,就叫马蹄韵。
林提出马蹄韵以后,联家们认为马蹄韵是规范全联字句平仄的定格。余德泉教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总结,写成《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但也有联家认为,马蹄韵不能成为统一对联平仄的规范。长联平仄,腰眼互相交错,只要韵律和谐即可。
之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印走。每个脚印都是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了。而马在步行之前,前后脚都有其站立点,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如笔者《题大东山药王殿》即是按马蹄韵法则撰联:
左傍青龙,右依白虎,前濡辰水,后峙玉屏,晚照晨曦,八方紫气钟医圣;
春荣芳草,夏秀繁枝,秋染霜林,冬开雪霁,星移物换,四季风光入梵声。
又如笔者《题世界张氏大会会场联》虽然长达216字,但也是按马蹄韵法则布局的:
濮阳根,挥祖后,弓弦奠姓,赤县扬威。遥忆圮上授书,紫光烛剑,平乱殉身安史,抗金并誉岳韩。有孙策谋臣,武当丹士,长坂威惊曹垒,合肥勇胜吴营,世杰反元,黄巾起义,洛州绝盗,苍水尽忠。壮乎哉!师君据巴蜀之险,廷玉倚军机之重,汉卿昭爱国之心。滚滚黄河,百代英雄垂典范。
千秋鉴,万选钱,广雅存经,华章熠凤。九成登榜,遐思三影谱词,若虚闺梦春江,仪舌能言善辩。更伤寒妙论,地动先知,伯高凤舞龙飞,居正鼎新革故,季鹰才气,文纪谏声,乾度墓辞,圣童惠政。盛欤矣!西铭为理学之宗,画坛传破壁之功,南轩负公辅之望,斌斌文彩,全球昆裔溯渊源。
(七)朱氏规则
朱氏规则见于民国时吴恭亨《对联话》卷七:“忆予垂龆时请业于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联法,问句法多少有定乎?曰:‘无定。昌黎言之,高下长短皆宜,即为联界示色身也。’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今论汪著,爰追系之。世界之大,作者牛毛,非敢徇一先生之说,以辽豕自矜异,然而大端则无以逾是。”朱徇叔,名克敏,近代湖南慈利人。他所引韩愈的话见韩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汪著”是指汪兰皋挽龚炼百父子联:
一能死,一能报,合传党人青史例;
有是父,有是子,同时送者白衣冠。
吴恭亨评曰:“‘同时送者’七字气体飞跃,恍似空空儿夜入淄青帐中,来去均不可测,但亦有疵点。出幅一能死,一能报,虽用《左传》,然二皆仄声,又非是矣。兰皋大文豪,此等处所谓神明于规矩之外,若必毛举其与于高叟之固几何。”根据这一记载和流传下来的一些联语分析可知,朱氏规则是指长联各子句除末一句落脚为仄声外,其余各子句落脚皆为平声,对幅相反即可。吴恭亨还例举了自己挽宋遯初联:
排满革命奇,匹夫亡命争领土奇,唯奇,故报民国开幕奇男子以赫赫千古;
醇酒妇人死,三日寒疾因不汗死,等死,孰若遯初先生死刺客之轰轰四闻。
这就是一副典型的“朱氏规则”联,上边除末句落脚为仄声外,其余子句落脚皆为平声,下边恰好相反。又如每边六句者:
敬同莱杞征诗,万寿无疆,万寿无期,托半子恩情,鸾鸟清歌,翩跹伺宴娱西母;
难得椿萱并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汇八门姻眷,羔羊春酒,次第称觥到北堂。
(钟耘舫为岳某寿岳母寿联,其人多子,有八婿,父寿居先,母居后,两次寿筵又逢庆典也。)
自清代以来,对联句脚的平仄,除了杂乱无章的以外,确实出现了两种安排方式。一种是马蹄韵,另一种是“朱氏规则”。这两种句脚安排方式,联家们大多兼而用之。“朱氏规则”句脚平仄只升不降或者只降不升,没有交替,因而缺乏抑扬顿挫的韵律感;越长越呆滞平板;而马蹄韵之平仄,一联中有交替,没有这种弊端,所以一直写到每边数十句乃至一百多句,读起来都是起伏有致,音调铿锵,富于韵律感,非常和谐。
如果认定对联是一种韵律文学的话,那么就应该承认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规律的主基调、主旋律。

关庙楹联
四 言
1.恕同文武 志在《春秋》(山西蒲县,清·宋权)
2.恕同文武 道即圣贤(山西蒲县,清·宋权)
3.威震华夏 志在《春秋》(吉林)
4.义参天地 道衍《春秋》(洛阳)
5.允文允武 乃圣乃神(解州及洛阳关庙,解州秀才张乐亭书)
6.刚健中正 情厚高明(洛阳关林大门)
7.万人之敌 千古之英
8.履仁顺义 绝逸超伦
五 言
1.大义参天地 精忠贯日月
2.精忠昭赤日 大义贯青天
3.忠义无余地 春秋不老天
4.丹心悬日月 大义在春秋
5.圣继文宣後 神居武穆先
6.洵哉铁汉子 允矣大丈夫
7.群山拥神宅 抔土涵太虚(当阳关陵墓亭)
六 言
1.劲气常摩星斗;精忠直薄云天(洛阳关林大门)
2.劲节常摩北斗;精忠直贯云天
3.诚则无贰无杂;气也至大至刚(洛阳关林大门)
4.易曰刚健中正;书云文武神圣(洛阳)
5.说好话,读好书;做好人,行好事(河南周口)
七 言
1.但与乾坤存正气,不将成败论英雄(当阳,清·王岱)
2.当年正气扶元气,万世人心仰赤心(当阳关陵石坊,清·翠峰题)
3.一点忠心贯日月,满腔义气镇乾坤
  (湖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升子坪,清·夏云峰)
4.善养吾浩然之气,不失其赤字之心(桂林,清·蒋霞访)
5.竹醉干竿传劲节,花开三月想桃园(福建东山)
6.赤兔追余万里日,青龙偃尽千秋月(台湾宜兰礁溪协天宫)
7.赤兔马千秋雄壮,青龙刀万古不磨(河北平山)
8.一腔忠义重三国,千古英雄无二人
9.昔为汉室忠良将,今作人间福禄神
10.声名施日月所照,浩气塞天地之间
11.维社稷功高武穆,读春秋德配文宣
12.将相经纶儒学问,英雄肝胆佛心肠
13.浩气同乾坤比寿,精忠与日月争光
14.一代精忠悬日月,千秋正气壮山河
15.日月高悬丹凤眼,江山长秀卧蚕眉
16.心上有天悬日月,目中无地著孙曹
17.合传信征陈寿史,超群论定武侯书
18.吴宫花草埋幽径,魏国衣冠半夕阳
19.万古勋名垂竹帛,千秋义勇壮山河
20.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
(解庙注明万历四十二年作,未署撰人。当阳关陵谓宋端宗赵星撰)
21.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解州关庙)
22.义存汉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气长(当阳关陵)
23.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民国关岳庙)
24.炉化万钱悲汉鼎,花开三月想桃园(解州关庙结义园)
25.江袅余烟思汉鼎,花开三月想桃园(当阳关陵正殿)
26.夕阳丘首三分土,古道江头一片碑(当阳关陵神道碑亭,郑克昌题)
27.千秋义气蒸尝过,万古英风俎豆新(洛阳关林大门)
28.盖世英雄皈圣域,终天仇恨绕神兵
(洛阳关林石坊,崇祯六年正月新安汪丙撰)
29.千秋志气光南洛,万古精灵映北邙
(洛阳关林石坊,康熙十四年高镐撰)
30.三分疆域此抔土,万古纲常第一人
(洛阳关林石坊,光绪六年河南知府陆襄撰书)
31.悠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贯古今(洛阳关林石坊,趟新题)
32.忠义双垂安社稷,声威并著破奸瞒
(洛阳关林石坊,1919年奉军营长孙鸿裕题)
33.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
(洛阳关林石坊,1920年奉军营长窦联芳题)
34.巍巍壮气吞吴魏,耿耿英风动九州
35.烛影长悬周日月,炉烟不散汉风云(清·马允邵撰)
36.英风万古须眉在,故土千秋草木香(清·马允邵撰)
37.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当阳关陵二门马殿)
38.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中天隐睡龙
(洛阳关林冢,康熙四十六年吴微董、沐学文献)
39.千秋义勇无双士,万代衣冠第一人(当阳关陵後殿)
40.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当阳关陵後殿)
41.满腔忠义惊神鬼,盖世英雄冠古今(当阳关陵後殿)
42.扫墓松涛挥正气,洗碑花雨泪忠魂(当阳关陵圣像亭)
43.过江东单刀赴会,走河北匹马辞曹(当阳关陵圣像亭)
八 言
1.知我者其惟春秋乎,乃所愿则学孔子也(黑龙江虎林)
2.大丈夫磨刀垂宇宙,士君子谋道贯古今(湖北利州磨刀溪)
3.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未若髯之超群绝逸
  (《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4.如孟之刚,气配道义;继孔而圣,志在春秋
  (杭州西湖,民国·许太湄)
九 言
1.天地间日星河岳正气,朋友内君臣兄弟大伦
2.度一切众生於梦幻後,存千秋大义在天垠间(昆明,清·王孚远)
3.翊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
  (洛阳关林正殿,乾隆题)
十 言
1.此吴地也,不为孙郎立庙;今帝号矣,何须曹氏封侯
  (浙江富阳武庙)
2.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
  (当阳关陵圣像亭)
3.关庙巍峨,义气长存宝岛;圣恩浩荡,神光普照兰阳
  (台湾宜兰礁溪协天庙)
4.两道蚕眉,镇住汉家社稷;一双凤眼,勘破曹氏奸瞒
5.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河南济源)
6.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
7.白马乌牛,引出丹心一点;青龙偃月,劈开鼎足三分
  (福建东山铜陵关庙)
十一言
1.读孔子遗书,惟爱春秋一部;存汉家正统,岂容吴魏三分
2.对嫂非避嫌,此夜心中思汉;赦曹岂报德当时眼下无曹
3.帝业归来,青龙刀偃缑山月;神公如在,赤兔马嘶崿岭风
  (河南偃师)
4.协义怀忠,兰县礁溪崇武圣;天枢地轴,杏坛泅水配文宣
  (台湾宜兰礁溪协天庙)
5.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著民族精神
  (马来西亚,于右任)
6.滩水夜号,蛟龙饮泣三分恨;秋山昼啸,草木声诛两贼魂
  (当阳关陵神道碑侧)
7.圣德与天齐,不愧仰天两字;崇基从地起,须知拔地千寻,
  (解州关庙春秋楼)
8.义折奸雄,双烛常明心日月;力存正统,三巴犹是汉山河
  (清·费炳炎撰)
9.威风凛凛,千古英雄扶汉室;神气腾腾,万年忠义破曹公
  (当阳关陵正殿)
10.志在春秋,自昔尊王伸大义;身骑箕尾,於今配帝答孤忠
  (洛阳关林,康熙十四年洛阳县令秀水吴源起撰)
11.紫雾盘旋,剑影斜飞江汉震;红霞缭绕,刀芒高插斗牛清
  (常平家庙享殿)
12.万木拱存,知事英灵扶世运;百禽喧唤,问谁血战纪遗踪
  (当阳关陵)
十二言
1.读史溯春秋,直并文宣归圣域;扶刘凭节义,合先武穆列天曹。
2.清夜读春秋,一点烛光灿今古;孤州伐吴魏,千秋浩气贯乾坤。
3.圣学得坚强,仲尼未见之刚者;正气塞天地,孟子难言此浩然。
4.青灯观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解州关庙春秋楼)
5.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长明。
  (解州关庙春秋楼,民国元年洪洞瓮广居重书)
6.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义胆;古今几夫子,英雄面目圣贤心。
  (湘潭)
7.大义秉春秋,辅汉精忠悬日月;威灵存宇宙,干霄正气壮山河。
  (同前)
8.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尽丧胆;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皆低头。
  (同前,王闽运撰)
9.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解州关庙麟经阁)
10.两水抱云封,容与清光争日月;四山环锦嶂,嶙峋佳气郁松楸。
  (当阳关陵头门,康熙时魏勑题)
11.漠室尊三人,留得位百年社稷;桃园尊一义,解不开万世肝肠。
  (当阳关陵正殿)
12.百战古荆州,忠义万年心尚赤;三分安汉鼎,英雄千古胆犹寒。
  (当阳关陵正殿)
13.华夏震明威,此地自应崇俎豆;明星炳大义,当年不愧读春秋。
  (解州关庙,果亲王撰)
14.溯圣迹於乡邦,万古常瞻庙貌;植入纲在宇宙,历朝咸仰忠心。
  (解州关庙,清·甘国奎撰)
十三言
1.赫厥声,濯厥灵,无师保如临父母;天所覆,地所载,有血气莫不
  尊亲。
2.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後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
  一人。(山西平阳府关庙及当阳关陵)
3.有半点生死交情,方许入庙拜谒;无一毫光明心迹,何须稽首焚香
  。(如皋民国·郑藩)
4.扶漠先正名,一统尊而两雄何有明伦斯为圣,三纲立则万世可师。
  (洛阳关林,道光二十三年赵新撰书)
5.拜斯庙,学斯人,莫糊涂磕了头去;入此庙,出此庙,当仔细扪著
  心来。(泉州通淮关庙)
十四言
1.古来不乏英雄,能称圣贤者亦罕矣;世上许多朋友,有如兄弟人其
  谁乎。(宁乡)
2.君臣义揭日铭心,千古阅宫光俎豆;华夏威如雷贯耳,四时阴雨见
  旌旗。(解州关庙,明·李开芳撰)
3.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
  後汉一人。(当阳关陵正殿,潭州王岱题)
十五言
1.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
  扪著心来。(浙江仙霞关)
2.万国衣冠拜冕旒,生民来未有夫子也;三分鼎足纡筹策,知我者其
  惟春秋乎
十六言
1.王业不偏安,拒 *** 和权,诸葛犹非知己;春秋大一统,帝蜀寇魏,
  紫阳乃许同心。
2.至诚之动,孚及豚鱼,虽阿瞒莫敢不服;大义所归,坚如金石,惟
  使君乃得而臣。
3.惠陵烟雨,涿郡风雷,在昔同袍与一旅;魏国山河,吴宫花草,於
  今裂土笑三分。
4.乃圣乃神,乃文乃武,扶四百载承尧之运;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如七十子服孔之心。
十七言
1.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
  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当阳玉泉山显烈祠)
2.三教尽皈依,仰聪明正直,心似日悬天上朗;九教享隆祀,祝英灵
  昭格,神如水在地中行。
3.溯三世以崇封,苗裔永存,义勇共山河争重;垂千秋而里祀,鉴观
  如在,英灵与日月同光。(解州关庙,清·解州巡察厉宗万撰)
十八言
1.史官拟议曰矜,误矣!视吴魏诸人,原如无物;後世尊崇为帝,敢乎
  论春秋大义,还是汉臣。
  (山东临淄孙家店关王庙,清末举人王午山题)
2.凭爽有昭明,当朝谧号增崇,奉戴仪同文庙肃;神功无代谢,亘古
  河山作镇,灵长运过蒋侯奇。
3.前杜氏而好春秋,仗义宣威,此老原非徒左癖;後岑侯而镇荆楚,
  奉词伐罪,彼苍何忍听彭亡。
4.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
  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当阳关陵拜殿)
5.太史不同书,英雄侯,奸雄贼,此际春秋争一字;吴天无异命,正
  统瘠,伪统窃,当年日月岂三分 (当阳关陵正殿,俞廷瑞撰)
6.前无古,後无今,继阙里锺灵,大哉光汉家日月;畏其威,怀其德
  ,自解梁毓秀,巍乎壮故国山河。
  (北京正阳门关庙,清·黄叔琬撰);
十九言
1.圣似武成名,刚毅近仁,於清任时和中更增一席;学於古有获,春
  秋卒业,在诗书礼易外别有专经。
2.若傅粉,若涂朱,若点漆,谁谓心之不同如其面忽朋友,忽兄弟,
  忽君臣,信乎圣不可知之谓神。(京口三义庙)
二十言
1.闾阖初开,瞻如在之神,穆穆皇皇, 日色才临仙掌动;衣冠齐拜,
  正若思之貌,雍雍肃肃,香烟欲傍衮龙浮。(当阳关陵拜殿)
2.喜遇风神同乡,倘同朝共相轩辕,平蚩尤何愁妖雾惜与恒侯俱死,
  若俱生留助诸葛,削吴魏直扫残云!(解州关庙)
3.山东夫子,山西夫子,瞻圣人之居,条峰并泰岳同高;作者春秋,
  述者春秋,立人伦之至,涑水与洙泗共远。
  (解州关庙,解州知州龚廷扬题)
4.圣至於神,存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湖开自汉,
  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南。
二十一言
1.才兼文武,义重君臣,耻与汉贼同天,戮力远开新帝业;威镇华夷
  ,气吞吴魏,能使奸雄破胆,忠魂常绕旧神州。
  (明·郎中任瀚撰,见《关帝志》)
2.位号尊荣,身後生前,称帝称王称侯,英雄推古今独步;纲常植立
  ,守经应变,尽忠尽义尽孝,正气与天地同流。
  (解州关庙,知解州府事陈时题)
二十二言
1.生蒲州,辅豫州,保荆州,鼎峙西南.掌底河山归统驭;主玄德,
  友翼德,仇孟德,威镇华夏,眼中汉贼最分明。 (当阳关陵拜殿)
2.才兼文武,义重君臣,耻与汉贼同天;戮力远开汉帝业;威镇华夷
  ,气吞吴魏,能使奸雄破胆,忠魂长绕旧神京。
3.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志存一统
  佐熙朝,扶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4.有是君者有是臣,续两汉而为三,三义兴而两雄何有难为兄者难为
  弟广合三心而为一,一统正而三国谁分
5.亦知吾故主尚存乎从今朝遍逐天涯,且休道万锺千驷;曾许汝立功
  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怎肯忘杯酒绋袍
6.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忠不忝;徐州降
  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二十四言
1.生解州,长冀州,守徐州,据荆州,匹马斩颜良,河北将士俱丧胆
  ;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单刀会鲁肃,江东豪杰尽惊
  心。(当阳关陵拜殿)
2.浩气塞两间,尽君臣父子兄弟之伦,体用五常,千古日星河岳;威
  名齐八表,备忠恕慈悲感应之理,总持三教,万年俎豆衣冠。(当阳
  关陵正殿,康熙时魏劝题)
3.生蒲州,佐豫州,坐镇荆州,赤手创伟业千秋,掌底江山归统驭;
  主玄德,弟翼德,不从孟德,丹心锁纲常万古,眼中汉贼最分明。
二十七言
1.东拒孙吴,西定巴蜀,南镇荆楚,北吞曹魏,普天率土只想那两朝
  八百;情怜兄弟,义重君臣,生全忠节,死显威灵,众姓皆知共庆
  这五月十三。
2.国贼数 *** ,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
  神泣;圣乡说鲁,复乎尚已,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祀事,山
  川磅礴庙堂巍。(解州关庙,民国二十一年郭象蒙题)
五十八言
1.识者观时,当西蜀未收,昭烈尚无寸土, *** 虽汉贼,犹是朝臣,至
  一十八骑走华容,势方穷促,而慨释非徒报德,只缘急大计而缓奸
  雄,千古有谁共白君子喻义,恨东吴割据,刘氏已失偏隅,权即人
  豪,讵应抗主,以八十一州称敌国,罪实难逃,而拒婚岂曰骄矜,
  明示绝强援而尊王室,寸心只可自知。
2.识者观时,当西蜀未收,昭烈尚无寸土, *** 虽汉贼,犹是朝臣,至
  一十八骑走华容,方穷蹇而慨释,非徒报德,只缘国计而缓奸雄,
  千古有谁共白君子喻愚奴失策,恨东吴割据,刘家仅有偏隅,权号
  英才,实为小丑,以三千余里称敌国,乃拒婚岂骄矜,竟敢 *** 戈,
  明绝强援不尊王室,一时唯子独存丈夫心!
关帝三代祠
圣德若何酬酬祖还期酬圣德;神功无可报,报先仍是报神功。
熙朝锡类崇三代,祖德贻谋享万年。三代崇封酬圣德,千秋享祀仰神功。
关夫人庙
生何氏没何年盖弗可考矣;夫尽忠,子尽孝,不可谓贤乎(解州关庙娘娘殿,清·解州知州江阖题)
(萧为据王楚香《古今楹联大观》增补)
摘自《关羽、关公和关圣》--萧为乐闻《关羽目录》

允字取名的寓意是为人诚实、待人允执其中之义。

允字的含义

一、五行:土。

二、康熙字典笔画:4。

三、本义:诚信。《说文解字》:“允,信也”。

四、认可,许可;公正,得当,如公正廉明;诚实,真实,如诚实守信之义。用作人名意指为人诚实、待人允执其中之义。

允字名字解释

1、允恬(yǔn tián)

恬: 五行:火。本义:安静。《说文系传》:“恬,安也”。指安静,安逸,安然,坦然,如心旷神恬。用作人名意指文静、温和、安逸之义。

2、允翊(yǔn yì)

翊: 五行:木。本义:飞的样子。《说文解字》:“翊,飞貌”。指辅佐,帮助,如翊戴;翊翊,指恭敬的样子。用作人名意指帮扶、心地善良、众志成城之义。

3、允彦(yǔn yàn)

彦: 五行:木。贤士。才德出众的人;贤才;俊才。《说文解字》:“彦,美士有彣也”。指有才德的杰出人物,象征有才学, *** 守廉政,名利双收,成功昌隆。用作人名意指杰出、廉洁、吉祥成功之义。

故宫对联大全

(一)太和殿对联: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乾隆题太和殿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
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佚名题太和殿左门
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
凤楼焕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康熙题太和殿右门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佚名题太和殿
注:“龙德”即帝德,旧时以帝王为龙身。“雍熙”即和谐吉祥,形容天下太平。“凤城”即京都。“平章”亦作“便章”、“辨章”,辨别章明之意。
(二)体仁阁对联:
黄道开天,东壁琛阁辉玉宇;
紫宸日丽,西山爽气映瑶阶。
——佚名题体仁阁
(三)熙和门对联:
景纬霞敷,星罕灿三辰珠璧;
元和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
——乾隆题熙和门
(四)中和殿对联:
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乾隆题中和殿
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

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
中和绵鼎箓,九天日月齐光。
——乾隆题中和殿注:仁寿:施以仁政以图长治久安。中和:适中恰当,协调和顺。乾隆帝通过此联告诉我们:仁政就是我掌握的乾符,也是我统一天下的根本准则;中和就是我所秉承的鼎箓,它如同日月普照人间。
(五)保和殿对联:
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
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乾隆题
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

凝鼎铭而当阳,圣箓同符日月;
握乾枢以御极,泰阶共仰星云。
——乾隆题保和殿
注:大意是:我治理天下是上天的旨意,这就如同日月运行一样明确无误;我称帝执掌皇权以来,使得国泰民安,受到了人们的景仰。
(六)乾清门对联:
紫极正中央,万国共球并集;
青阳迎左个,千门雨露皆新。
——佚名题乾清门左门
皋应辟春阳,瑞气常浮五雉;
曦和迥日驭,卿云时捧双龙。
——佚名题乾清门右门
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
皇图千禩永,尧天舜日启青阳。
——康熙题乾清门
注:大意是:人民群众(老百姓)是政权稳定持续的基本因素。
(七)乾清宫对联: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乾隆题乾清宫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艰。-------—康熙题乾清宫
乾清宫匾额:正大光明
学骑坠地杖龙驹,试剑杀妃伤长女,君王神武是何帝;
命相年达十余辈,理财添饷千万两,政府昏横过暴秦。
——李岩题乾清宫暖阁
(八)养心殿对联:
唯以一人治天下;
岂为天下奉一人。-------—雍正题养心殿西暖阁
养心殿匾额:中正仁和
(九)储秀宫对联:
彩云长绕甘泉树;
淑景初临建始花。
--------乾隆题储秀宫
双阙晴烟笼菡萏;
九城初日照蓬莱。
---------乾隆题储秀宫
百福屏开,九天迎瑞霭;
五云景丽,万象入春台。
----------乾隆题储秀宫
云鹤有奇翼;
瑶花无尘根。
--------乾隆题储秀宫
瑞集瑶图,融和开寿宇;
祥呈阆花,熙皞乐康衢。
--------乾隆题储秀宫
(十)寿康宫对联:
玉琯应阳春,祥开南极;
璇宫呈丽景,庆洽西池。
-------乾隆题寿康宫,前朝太后、太妃居住地。
庆叶瑶图,融和开寿域;
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
-------乾隆题寿康宫
(十一)日精门对联:
日丽金门,五色云屏三岛近;
风和玉殿,九霄彩仗百花新。
——佚名题日精门
(十二)自鸣钟对联:
帘萦香篆齐心久;
座殷钟声问夜遥。
——乾隆题自鸣钟
(十三)至圣先师室对联:
开洙泗新传,圣由天纵;
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
——乾隆题至圣先师室
(十四)上谕馆对联:
一代典章垂涣汗;
万年法守仰都俞。
——佚名题上谕馆
涣汗:喻帝王发布号令,如同出汗,不能收回;都俞:尧与臣下的叹答词

(十五)诰敕房对联:
天宠遥颁青琐客;
国恩重溢紫泥封。
——佚名题诰敕房
(十六) 上书房对联:
念终始典于学;
于缉熙卑厥心。
——乾隆题上书房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雍正题上书房

(十七)繙书房对联:
玉宇中朝资珥笔;
金瓯亿载庆垂衣。
——佚名题繙书房
圣德醍醐,花涤红药省;
帝光糺缦,日丽紫微天。
——佚名题繙书房内阁
(十八)斋宫对联:
克践厥猷,聪听祖考之彝训;
无斁康事,先知稼穑之艰难。
——雍正题斋宫正殿宝座
一编金鉴怀无逸;
五夜铜签警未央。
——雍正题斋宫东室
午夜端居钦曰旦;
寅衷昭事格维馨。
——雍正题斋宫寝宫
吉蠲致敬先三日;
昵格维诚矢一心。
——乾隆题斋宫寝宫
洗心宥密钦羲传;
致德精明禀礼经。
——雍正题斋宫寝宫
一念纯诚昭格本;
万缘清静旦明中。
——乾隆题斋宫东暖阁
天道钦崇永保命;
万几赦毖屡省成。
——雍正题斋宫东暖阁
皓月空悬心镜朗;
妙云拥抱智珠圆。
——雍正题斋宫西暖阁
慎独谨几,旦明怀帝载;
思艰图易,宵旰念民依。
——雍正题斋宫后殿
(十九)毓庆宫对联:
北斗回枢,紫气迎祥双阙晓;
东风入律,彤云献瑞五门春。
——乾隆题毓庆宫

(二十)月华门对联:
瑞启日中,霞映龙墀晴色迥;
春来天上,烟融凤阙曙光高。
——乾隆题月华门
(二十一)养心殿对联:
汲古得修绠;
守道无异营。
——康熙题养心殿东暖阁
诸恶不忍作;
众善必乐为。
——雍正题养心殿东暖阁
保泰常钦若;
调元益懋哉。
——乾隆题养心殿东暖阁
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乾隆题养心殿东暖阁
忧其所可恃;
惧其所可矜。
——佚名题养心殿东暖阁
仲尼不为己甚者;
惟帝若是其难之。
——佚名题养心殿东暖阁
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佚名题养心殿西门
凤阁晓霞红散绮;
龙池春水绿生波。
——佚名题养心殿
旭日射铜龙,上阳春晓;
和风翔玉燕,中禁花浓。
——乾隆题养心殿
广乐奏钧天,万国衣冠同瞻旭日;
阳春回大地,四时橐籥首协温风。
——乾隆题养心殿
雉尾云移,看玉烛光中,星扶华盖;
螭头香动,听金铃声里,风展春旗。
——乾隆题养心殿
(二十二)三希堂对联:
深心托毫素;
怀抱观古今。
——乾隆题三希堂
玉堂迎燕喜;
金谷振麟祥。
——佚名题三希堂
梅报平安信;
鸟传如意春。
——佚名题三希堂
情将物外适;
道与古人期。
——佚名题三希堂
无不可过去之事;
有自然相知之人。
——佚名题三希堂
书圃礼园无斁好;
瓯香研净有余清。
——佚名题三希堂
共欣穹宇中秋月;
都作增龄海宝筹。
——佚名题三希堂
修身先谨懔幽独;
读书在培养才源。
——佚名题三希堂
(二十三)弘德殿书房对联:
九畴勤省岁;
万宝协书云。
——乾隆题弘德殿
云霞纷绮丽;
文物共葳蕤。
——乾隆题弘德殿
心爽天宇豁;
情欣理境融。
——乾隆题弘德殿
得句因新意;
耽书是宿缘。
——乾隆题弘德殿
墨汁润分瑶草绿;
篆文清带笔花香。
——乾隆题弘德殿
惟以一人治天下;
岂为天下奉一人。
——雍正题弘德殿
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
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
——乾隆题弘德殿
二典三谟:指《尚书》中《尧典》、《舜典》及《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二十四)昭仁殿对联:
琼枝春意足;
缥帙古香多。
——乾隆题昭仁殿
风奏南薰调玉轸;
霞悬东壁灿瑶图。
——乾隆题昭仁殿
注:南薰:《南风》歌,传为虞舜所作。此联意思是:教化民众的各种举措,就像和煦的南风奏响动听的乐曲;典籍中蕴涵的宝贵思想,灿若云霞,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有秋历览登三辅;
旰食惟期协九经。
——乾隆题昭仁殿
亦曰钦哉贯谟典;
允惟难矣作君师。
——乾隆题昭仁殿
独喜惜阴澄静照;
更因稽古契遐心。
——乾隆题昭仁殿
九天淑景凝新旭;
三殿晴光接彩霞。
——佚名题昭仁殿
(二十五)交泰殿对联:
恒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
关睢麟趾,主王化之始基。
——乾隆题交泰殿
宝瑟和瑶琴,百子池边春满;
金柯连玉叶,万年枝上云多。
——乾隆题交泰殿
(二十六)坤宁宫对联:
斯干咏松竹;
天保颂升恒。
——乾隆题坤宁宫
功德庄严耀宝月;
薰闻安乐引祥凤。
——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
居一得元,秉神符而永极;
交三成泰,捧宝胜于重华。
——佚名题坤宁宫
麟定螽诜,叶二南于彤管;
星轩月殿,配一德于丹宸。
——佚名题坤宁宫
万花转璇枢,本天而本地;
一元开瑞筴,资始以资生。
——佚名题坤宁宫
珠缀绕龙屏,宝矩光连宝箓;
璇题悬凤扆,彤云瑞应彤墀。
——佚名题坤宁宫
天惟纯佑命,俾尔戬谷,百禄是荷;
民其敕懋和,绥以多福,万国咸宁。
——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
(二十七)永祥门对联:
蟠桃千岁果;
温树四时花。
——佚名题永祥门
东华灿烂日初升,紫气常依晓殿;
北阙辉煌云正丽,祥光遍护春台。
——乾隆题永祥门,位于乾宁宫东侧
(二十八)绛雪轩对联:
花初经雨红犹浅;
树欲成阴绿渐稠。
——乾隆题绛雪轩
树将暖旭轻笼牗;
花与香风并入帘。
——乾隆题绛雪轩
或谓此联原为乾隆题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
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
——乾隆题绛雪轩
(二十九)养性斋对联:
古香研道秘;
新藻发春妍。
——乾隆题养性斋
心迹只今偏爱澹;
诗情到此合添幽。
——康熙题养性斋
一室虚生无限白;
四时不改总常青。
——康熙题养性斋
自是林泉多蕴藉;
依然书吏得周旋。
——康熙题养性斋
日永亭台爽且静;
雨余花木秀而鲜。
——康熙题养性斋
四季风光无尽藏;
百城古帙有余馨。
——乾隆题养性斋
体道鸢鱼看活泼;
清闲书史挹菁英。
——乾隆题养性斋
暇当绨几身聊憩;
景入纱疏意与存。
——乾隆题养性斋
 (三十)延晖阁对联:
丽日和风春澹荡;
花香鸟语物昭苏。
——乾隆题延晖阁
雪朗西山送寒色;
花辉东壁发生馨。
——乾隆题延晖阁
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
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
——乾隆题延晖阁
树石接蓬莱,三色矞云成幄;
轩窗骞象纬,千秋宝箓凝图。
——佚名题延晖阁
(三十一)澄瑞亭对联:
景运舒长,天上庆云环紫极;
太和翔洽,日边甘露湛瑶墀。
——乾隆题澄瑞亭
(三十二)摛藻堂对联:
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乾隆题摛藻堂
庭绕芳毯铺生意;
座有芸编结古欢。
——乾隆题摛藻堂
芸编:古人常把芸香夹入书中以防虫蛀,故以芸编称古书。
左右图书,静中涵道妙;
春秋风月,佳处得天和。
——乾隆题摛藻堂
(三十三)天穹宝殿对联:
无言妙化资元始;
不己神功运穆清。
——乾隆题天穹宝殿
颂启椒花,百子池边日暖;
觞浮柏叶,万年枝上春晴。
——康熙题天穹宝殿
(三十四)漱芳斋对联:
澄心待万几;
恭己奉三元。
——佚名题淑芳斋
花香鸟语群生乐;
月霁风清造物心。
——乾隆题淑芳斋
自喜轩窗无俗物;
聊将山水寄清音。
——佚名题淑芳斋
瑞景琼楼开锦绣;
欢声珠阁奏云韶。
——佚名题淑芳斋
绿绮琴d白雪引;
乌丝绢写黄庭经。
——佚名题淑芳斋
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
由旧典时式,其永无愆。
——佚名题淑芳斋
写诚敬之心,礼章乐亮;
绘恬熙之象,日丽风和。
——佚名题淑芳斋
清燕凝神,天和闲处养;
从容守正,元化静中涵。
——佚名题淑芳斋

(三十五)文华殿对联:
讵为饰其貌;
还因尊所闻。
——康熙题文华殿
道契松云,心传符赤帝;
祥呈河洛,治统启青皇。
——佚名题文华殿
道脉相承,经典昭垂千圣绪;
心源若接,羹墙默契百王传。
——乾隆题文华殿
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
——张居正题文华殿
(三十六)库房门对联:
涵三化洽归玑镜;
吹万风和转玉勺。
——佚名题库房门
(三十七)传心殿对联:
帝典王谟昭万有;
乾苞坤络奉三元。
——乾隆题传心殿
三元:史载夏以寅月、殷以丑月、周以子月为岁首,是为三统或称三元、三正,此借指三代
地近玉阶通御气;
春回琼琯驻韶光。
——佚名题传心殿角门
(三十八)直房对联:
承恩沾沆瀣;
接武引星辰。
——佚名题直房
(三十九)文渊阁对联:
插架牙签照今古;
开编云气吐芬芳。
——乾隆题文渊阁
荟萃得殊观,象阐先天生一;
静深知有本,理赅太极涵三。
——乾隆题文渊阁
壁府古含今,藉以学资主敬;
纶扉名副实,讵惟目仿崇文。
——乾隆题文渊阁
(四十)銮仪卫门 对联:
仙仗五云,鸾鸣和盛世;
德车七宿,龙角运中天。
——佚名题銮仪卫门
(四十一)承乾宫对联:
三秀草呈云焕彩;
万年枝茂露香凝。
——乾隆题承乾宫
红日初升,万户祥云临覆道;
青阳乍转,九天佳气蔽重楼。
——乾隆题承乾宫
(四十二)永和宫对联:
黄道呈祥,八表星环紫阙;
青阳布泽,三阶日丽丹霄。
——乾隆题永和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31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 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