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洪泉资料

俞洪泉资料,第1张

今年春节刚过,江都市目前最大的民办社会事业:总投资2亿元,征地220亩的民营扬州洪泉医院项目正式签约。消息传开,全市人民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扬州市政协委员、江都市政协常委、扬州洪泉实业公司董事长——俞洪泉。
起跑线上勤练功
俞洪泉,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出生在江都市永安镇韩单庄,当时的韩单庄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地方。1984年,俞洪泉初中毕业,贫寒的家境,使他的升学梦烟消云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招工进了镇车厢厂,日复一日简单枯燥的学徒生活,并没有消磨这个青年人的志气,胸怀大志的俞洪泉暗下决心,要好好学本领,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于是,他刻苦钻研钣金技术,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和师傅们揣摩于案头灯下,苦战于车间机前。他很快成了车间骨干,厂领导慧眼识英才,调他到供销科跑市场。为抢占市场,扩大销售业务,他奔波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住几毛钱一夜的澡堂子,吃一块钱两碗的阳春面。八年奋斗,八年拼搏,他虽然吃尽了千辛万苦,但是摸透了全国汽配市场的行情,切准了全国汽配产业发展的脉搏。这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市场信息,让他终身受益,也为这位青年日后展翅腾飞蓄足了力量。
汽配商海显英雄
1991年,俞洪泉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全国知名企业厦门金龙客车集团,盯上了这位会动脑筋、能吃苦的汽配新人,千方百计将他招之麾下。俞洪泉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厦门同安江都汽车附件有限公司。创业是极其艰难的,没有象样的办公室,没有可供周转的资金,有的只是十多个同风雨共患难的热血汉子,有的只是几把榔头、几把铁锤的简陋工具。这个钣金小作坊硬是凭着大家的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堡垒,凭着诚信的经营理念,树立了良好的信誉,赢得了金龙集团的信任。与金龙集团的合作也从松散型走向紧密型,从短期服务走向长年合作,从单纯劳务加工到授权经营品牌。俞洪泉在金龙集团的支持下,瞄准商机,开拓市场,相继在广州、北京、苏州、漳州和丹阳建起了自己的汽配企业。商海大潮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面对全国各地汽配生产激烈竞争的行情,俞洪泉审时度势,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定位上做文章,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一辆辆、一件件造型新颖、质优价廉的汽车及配件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客户。他,终于成了业内知名的“汽配巨头”。
俞洪泉正是凭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睿智,在十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一个昔日手工钣金作坊快速培植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数亿元、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
致富不忘哺家乡
乡音未改,乡情难忘。2002年金秋十月,经市和永安镇有关人士牵线,俞洪泉欣然参加了江都籍在外企业家中秋联谊会。会上,有感于家乡投资环境的变化,有感于各级领导的赤诚之情,早有报效故土之心的俞洪泉当场拍板回乡投资。十月下旬,投资亿元、征地百亩的洪泉实业公司亮相于我市新区外资工业园,创下了该市民资一次性投资的最高记录,掀起了该市“凤还巢”投资高潮。去年年初,在家乡领导的努力和亲情的感召下,俞洪泉又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永安,投入1000万元,盘活了东南机件部件厂。真是天遂人愿,新开发的三个品种,一投入市场就供不应求,新建六栋厂房仍施展不开手脚。于是,6月份,俞洪泉又在永安镇工业园区征地42亩,总投资3500万元,新建了1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达到1亿元。
满腔热血倾事业,一片真情献家乡。去年,俞洪泉在家乡已累计纳税1600万元。看到乡亲们致富门路不宽挣钱难,他先后把永安以及附近几个镇的2000多名青年招进自己在各地兴办的企业,职工平均收入超过两万元,他们中有的已住上了洋房,开起了私家车。前年年底,俞洪泉包租四架民航班机将在厦门上班的本镇职工接回家过年。这一举动连特区老板们都羡慕得竖起拇指说:“江都人真了不起!”富裕之后的俞洪泉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投入110万元用于村组修桥铺路。他的老家韩单庄是一改旧模样,变成了“花香果香鱼米乡,楼房建起一幢幢,水泥路修到大门口,小伙子找上俏姑娘”的富裕村。
今年,俞洪泉在龙川大地大手笔不断,好戏连台。元月初,在外资工业园新征土地100亩,投资6000万元,将在丹阳开办的汽车厂回迁江都,同时新上了城市公交车项目和客车底盘项目。他还牵线搭桥,引进外资300万美元,投资汽配产业和猕猴桃开发项目。2月,他再次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投资2亿元兴建一所现代化的医院,设计标准为苏中第一,力争50年不落后。目前拆迁安置工作已经开始,7月份正式开工,明年一座功能先进、设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将矗立于江都北城区,必将进一步提升该市形象,完美城市功能,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受益的最终将是全市一百多万父老乡亲。
曾经有人不解地问俞洪泉,江都的经济实力、发展空间目前还不如广东、苏南,你回来投资图的是什么?对此,他淡淡一笑,说:“江都这几年发展有目共睹,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回报家乡,让家乡更快地崛起腾飞是我多年的心愿!”
参政议政尽职责
俞洪泉为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家乡人民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2001年他当选为江都市工商联副会长。2003年4月18日,扬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俞洪泉“城市贵宾”称号,年底被增补为扬州市政协委员、江都市政协常委。
俞洪泉心中清楚,成为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会长,一方面意味着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自己对社会和民众负有更多的责任。为参加政协会议他延期出差,政协组织委员视察他热情接待。他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积极关注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多次参加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为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言献策。
我们深信,江都骄子俞洪泉一定会在家乡这片美丽富饶的田野上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词句注释

⑴湖口:即鄱阳湖口,当时归洪州大都督府管辖。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庐山,在今江西省。

⑵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⑶迢迢(tiáo):形容瀑布之长。紫氛:紫色的水气。

⑷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⑸重云:层云。

⑹虹霓(ní):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⑺天清:天气清朗。闻:听到。

⑻灵山:指庐山。秀色:壮美景色。

⑼空:天空中的云。氤氲(yīn yūn):形容水气弥漫流动。[2][3]

白话译文

韵译

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2]

散译

瀑布从高高的庐山上落下犹如万丈洪泉,远望长长的半山腰,紫气弥漫。飞流而下的瀑布奔腾着流过层层杂树,飘飘洒洒穿过重重云烟。红日映照,恰似彩虹当空;天朗气清,如听到风雨声。庐山到处是秀丽景色,水汽与烟云融为一体,更显出气象万千。[4]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之时。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时为宰相的张说十分赏析张九龄的才华和能力,擢任张九龄为中书舍人。三年后,张说因遭人d劾被罢相,诗人也随之被贬。旋即,又迁为冀州刺史,他以照顾年迈老母为由上疏奏请固授江南一州。唐玄宗准他“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张九龄因获玄宗恩遇对朝廷感恩戴德,也从失去张说依靠的阴郁中走了出来,因自己的才华和德行获得皇帝的肯定而壮志满怀。怀着这样的心情,张九龄写下了这首诗。[5][6]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庐山有景如此,无怪乎自古就赢得”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了。

第三联意在描绘飞瀑在阳光照耀下呈现来的奇幻风采,“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转写瀑布的色彩和声响。瀑布本如素练,但在晴日阳光的照射下,却幻化出虹霓般七彩缤纷的颜色,绚丽瑰奇;天清气朗之时,本无风雨,但万丈洪泉直泻而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却使人有急风骤雨杂沓的听觉感受。诗人绘声绘色,以自己独到的感受营造出那亦真亦幻、瑰丽迷人的美妙画面。在湖口远望庐山瀑布,是否真能听到它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并不重要,关键是诗人从万丈洪泉直泻而下的气势中,仿佛听到了风狂雨骤般的杂沓声响。句末的“闻”字与上句的“似”字对举互文,本身就包含了“似闻”的意蕴。这是一种似真似幻的听觉感受,其传神处正在亦真亦幻之间。若认定“闻”字是几十里外清晰听到瀑布的巨响,反而拘泥而失语妙。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最后一联以山水总括之笔收束全篇。诗人喜爱庐山之毓秀钟灵,故以“灵山”称谓之。“空水”一句由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一诗化用而来。谢诗云:”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意指空气和水色都清澄新鲜,诗人此处易“澄鲜”一词为“氤氲”,重在凸显庐山水瀑雾气缭绕、与晴空漫成一片的融融气象。“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易经·系辞》),庐山水正是乾坤交合而孕育出来的人间胜境。

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诗人遭遇和情怀,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相对于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而言,张九龄的这首五律有着四十字的篇幅,其铺展才思的空间更大。诗人善于运用繁笔,其言瀑布之雄险,以巍峨“灵山”为背景。先直抒“万丈”“迢迢”之豪叹,后辅以“杂树”“重云”为衬托;其言瀑布之绚丽,先描绘“洪泉”“紫氛”的真实所见,后生发出“虹霓”隐隐约约的奇妙幻觉;不仅如此,诗人还以“天清风雨闻”壮其声威,以”空水共氤氲”显其浑然。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毫不繁冗,正是诗人技法娴熟的体现。

作为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这首诗表面上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但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陌上桑》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 ***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注释

⑴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有花纹的浅**的丝织品。

⑻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⑼少年:古义(10-20岁)男

⑽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⑿姝:美丽的女子。

⒀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⒂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宝剑,荆轲刺秦王 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⒄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⒅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⒆冉冉:走路缓慢。[2]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陌上桑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作品鉴赏

欣赏旨要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歌中的名篇,属“相合歌辞”一类。它叙述了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个好色的“使君”的故事。“陌上桑”是大路边的桑树,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女主人公——年轻貌美的秦罗敷正在路边采桑,却被轻狂的“使君”打扰,面对权贵,秦罗敷机智应对,以盛赞自己夫君才貌的方式回绝了对方的无理要求。秦罗敷身上体现了传统女性的坚贞、睿智的品质,几千年来,成了人们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陌上桑》之所以被看作乐府名篇还因为它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一是这首诗有着完整的结构,首尾相接,一气呵成。二是这首诗以叙事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融为一体。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或浓墨重彩,富丽有加;或水墨轻扫,微妙传神。特别是用侧面描写烘托罗敷的美,对后世影响很大。三是通篇五言,气韵流畅,语言质朴。

结构赏析

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首先写环境美和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深入。

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无理。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仕途通达、品貌兼优。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意境赏析

《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罗敷夸夫的内容也应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

出处介绍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由郭茂倩(1041年-1099年)编著。郭茂倩,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零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21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 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