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利弊

5g时代的利弊,第1张

5g时代的利弊

5g时代的利弊,5G,令我们充满期待,大量的科技企业正在不断探索5G的应用模式,很多人说5G是中国发展最积极也是最成功的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以下分享5g时代的利弊

5g时代的利弊1

首先我将话费从三四十提高到一两百。然而手机功能和以前没有两样,这是最大的消费陷阱。5g出来时我就疑惑它对我有什么用,如果是同等价钱它才对我有用 !

因为老百姓4就够看小说视频了,现在是快餐时代,短视频不超过一分钟,谁4g一分钟视频还卡,老百姓需要这几秒钟吗不需要呀,只有医疗和军事这些不能等的领域才需要5g,我买菜我刷不出来二维码等三分钟我又不是等不起。 再说了5g现在有几个基站?覆盖率又低根本不是民用品。

5G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而不是消费互联网。 简单说就是5G是连接各产业的高速公路,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很难直接感受到5G。

并不想我们当年使用4G的时候,明显感觉比3G好。是一种应用环境,而不是应用。 简单说:它是我们使用很多产品和服务后台的支撑。 简单来说,5G就是路,而不是车。你能感受它是跑车还是非跑车,但是你获得这辆车最好驾驶体验必须依赖车。

5G的特点就是: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却往往不太容易感受它。 它就好比当年的4G一样。4G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它会深刻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有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大家每个人都在使用,就是移动支付。4G的带宽和时延已经符合移动支付所需要的一切,因此在4G时代就很容易应运而生啦。

而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虽然我们也没有感觉到真的在使用它,但它却已经深刻的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最好的例子就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和快速的发展。至于现在我们使用5G手机和网络,却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其大体意思也是差不多的,需要与5G搭配的应用环境不断完善,我们才会能深刻的感受到它对生活的影响。

国家只有用国家银行和三大国有运营商推动5G,全面取代民企的互联网,才能有效遏制中国出现跟美国一样的贫富悬殊两极化,其实5G不是没人推崇,当一项技术实际运用后,大家就觉得很平常了,因为人们总是在追求未知的领域!5G当然是速度比较快,但是负面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比如手机发热也很快,电池消耗变得不耐用。之所以现在没有人推送5G。实在是前期某些组织和机构,把5G吹捧的上天了,让大家的期许值感觉特别的大。可是呢,真正用了下来,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以前2G是文字时代,3G是时代,4G是流视频时代。5G已经发展两年之久,但是并未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改变,可以看出5G真的是鸡肋产品。新一代的事物必须要比上一代的要更加可靠、稳定。5G,已有两年之久,但并没有4G信号覆盖广和稳定。所以与其说5G,不如说是一个新的时代,只是还没成熟罢了。

5g时代的利弊2

5g是最新一代的通讯技术,对于5g网速快这个特点和好处,不用说我想大家都知道了!那么除了快,5g还有什么特点呢?那就是挤不爆!特能抗! 现在4g网络的容量是每平方公里可连接2000台和网络进行实时数据交互的设备!

这样的容量在当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随便人一多的时候,我们大家同时刷网络可能就把网络给挤爆了!而5g网络,不仅在网速上更胜一筹,在承载能力上更是大大提升!

5g网络的容量在每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以让一百万台设备同时上网! 这个特点给我们生活的好处显然是不容忽略的!5G是由国家明确提速的项目,从国家战略上看,必定有其非凡意义,这一点不容置疑。否则,美欧也不会如此费尽心机打压中企。国家的战略我们没能力谈,就谈谈它在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的作用。

5G高速的传输,让网上内容,网上组织,网上直播等等更加普及。5G促进无人驾驶行业发展。 5G让工业自动化更加智能。包括手机,也会因为5G的普及,从现在智能向着智慧方向发展。5G与现行的区块链技术相得益彰。这些都是由5G具备的技术特点决定的,而4G技术是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运作。 5G也有自身短板,普及全国的时间也不能一蹴而就,深入了解正当时。

5G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好处,要先看一看5G网络的3大特点:高带宽、低延时、大连接。 高带宽就是上行下行速度快,最高1000mbps的速度,消费、娱乐很适合;低延时可以到03ms

适合很多需要实时同步数据的应用场合,如直播采访、远程治疗、体育赛事、自动驾驶等,比如热门的自动驾驶就需要5G网络才可以实现,不然很容易就要交通事故了;2G实现了个人语音通话、短信的普及,3G实现了视频通话,4G实现了视频的大面积普及。

现在网络上下行速度很快,实现和个人消费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打车、外卖、追剧、订酒店、短视频、娱乐等无所不能,这个在2G、3G时代是不可能想象的。

对于个人来说,5G在个人消费互联网促进上几乎不会有革命性的突破了,随着带宽的扩大,短视频、VR等预计会更加促进,但是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改善,但是5G在2B的应用上,给全社会带来的将是革命性的,比如因为低延时,个人电脑未来可能不需要每台机器都配置主机等等了。

当前除了5G受人关注之外,自动驾驶、无人机及远程医疗等也受万众瞩目,诸不知,这些场景必须要5G网络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因为5G网络具备超低的时延和更高的网络可靠性;在高速行驶的汽车、无人机或者是远程进行的医疗手术,对时延要求非常的高,从信息反馈到远程控制之间的时间要求非常短,才能保证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g时代的利弊3

5g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

现在的通信网络集中在手机、PC等终端,未来随着设备的芯片化,越来越多的设备都将联网,而5G犹如水管一样将资源互联互通起来,如果没有一个够粗够远够丰富的水管,任凭再多的设备也会毫无生气,物联网无从谈起。那个时候5G就如今天的水、电,就如现在热火朝天的云计算、大数据一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设施。

5G时代将是真正实现智能的时代,万物都能通过网络被发现和感知。高通并不是网络的搬运工,而将持续扮演那个“连接者”角色。除了我们熟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高通将5G的触角延伸至有连接蜂窝网络需求的众多行业领域,诸如汽车、可穿戴设备、云计算、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海量物联网”,这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万物互联”。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因为资费高而不安或者去质疑,想想十几年前,家里用电话拨号上网,每月电话费100多,但我们对着简陋的网页仍然兴奋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今天的网络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当比尔盖茨在1981年预言640KB内存对任何用户都足够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现在动辄10多G的内存。5G也一样,但5G很特别,因为它不同于3G到4G的升级,它承载了更多的行业革新使命。

LoRa技术特点

传输距离:城镇可达2-5 Km ,郊区可达15 Km 。

工作频率:目前,LoRa 主要在全球免费频段运行,包括433、868、915 MHz等。

标准:IEEE802154g。

调制方式:基于扩频技术,线性调制扩频(CSS)的一个变种,具有前向纠错(FEC)能力,semtech公司私有专利技术。

容量:一个LoRa网关可以连接上千上万个LoRa节点。

电池寿命:长达10年。

安全:AES128加密。

传输速率:几百到几十Kbps,速率越低传输距离越长。

NB-IoT技术特点

1覆盖广

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的能力;

2海量连接能力

NB-IoT比2G/3G/4G有50~100倍的上行容量提升,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基站比传统基站,能够接入更多的(承载LPWA业务的)终端,200KHz频率下面,根据仿真测试数据,单个基站小区可支持5万个NB-IoT终端接入。

3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

低功耗意味着 RF 设计要求低,小的 PA 就能实现;

低带宽:意味着不需要复杂的均衡算法

低速率:意味着不需要大缓存,所以可以缓存小、DSP 配置低;

低成本:这些因素使得 NB-IoT 芯片可以做得很小,因此成本就会降低

NB-IOT与LoRa简单对比

未来NB-IoT将在运营商级网络中大放异彩,为物联网时代带来广覆盖、大连接、低成本的网络解决方案;而LoRa则在智慧城市、行业和企业专用应用中实现快速灵活部署。两种网络技术在商用中完全可以实现互补共存。

在实现物联网的短距无线通讯技术里面,蓝牙、Wi-Fi、zigbee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短距无线通讯技术缺点,连接到物联网的三种常见无线通信技术优缺点对比缺点:
1,蓝牙的各个版本不兼容,组网能力差;网络节点少,不适合多点布控。
2,Wi-Fi的缺点是通信距离有限,稳定性差,功耗较大,组网能力差,安全性也较差。
3,数据传输速率低,有效范围小,抗干扰性差,ZigBee协议没有开源,以及和IP协议不的对接比较复杂等。

5G的发展越来越迅速,2019年是5G元年,很多城市刚开始试营便得到很多用户满意的评价,2020年作为5G的发展年,国家也预计将在全国的各省市安装至少50万个基站。到时候大家都可以感受到5G网络了,那么5G网络和4G网络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详细分析一些:

5G的网络模式

5G模式分为两种: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NSA模式的5G其实是在4G的核心网络上使用的5G设备,主要还是通过4G网络进行数据的交互和传输的。针对4G只能是网速的提高和延迟降低一点。而SA模式的5G才是“真5G”,采用的5G独立的核心网络和基站设备,相比NSA的速度更快(1GB/s)延迟更低(只有1ms)。

优点:延迟更低-5G的网络延迟只有1ms,比4G低70倍

5G网络的延迟为1ms,而4G网络的延迟为30-70ms,相差70倍。这样在物联网的应用上,比如自动驾驶系统等,才能实现实时的交互。遇到危险时,自动驾驶系统能及时发现和做出响应。

优点:网速是4G的100倍。能达到1000M/s的下载速度

4G网络的峰值速度为100M/s,那么5G的速度是4G的100倍左右,能达到1000MB/s,按一部高清的容量为1GB的话,只需要1-2S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下载完成。并且在云计算、云存储、VR上面广泛应用。因为其传输的速率快,在和云服务器交互时将变得和电脑硬盘同样顺畅,甚至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5G在云服务领域发挥着更大的应用空间。

优点:容量大

5G基站理论上可以供100W用户同时接入使用,数量相比4G的话提升了上千倍,并且耗电能力下降10倍左右,体积下降70%。

缺点:基站布设成本太高

因为5G的频段比较高,为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这样便导致其传输的距离没有4G信号覆盖的那么大。其有效覆盖距离可能只有200M左右,按1400元/个基站算的话,铺满整个路段成本价格太高,而且数量多维护也很困难。所以目前的5G主流模式还是NSA模式。和真正的SA模式的5G网络相比还差的比较远。

总结

作为第五代通讯技术,中国的5G已经引领全球的发展。为未来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或因为5G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重大变革,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所有的机械设备都可以执行远程 *** 控和自动化控制等。

续航时长无法满足要求。功率节省模式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中未针对超低功耗的物联网应用进行设计和优化,终端续航时长无法满足要求,物联网设备存在功耗大、成本高等劣势。功率节省模式,是切断通信模块电源。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无线取代有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家庭物联网领域这种趋向更加明显。可以说,家庭自动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慧家居”已经 成了先进无线技术的竞技场,不同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使用效果也千差万别。对于当前智慧家居产业最流行的无线技术,WiFi与 ZigBee有何优缺点?

一 先来谈一下WiFi,这种无线技术的优势是技术研发门槛低,产品成本低。由于技术开发难度小,很多初创企业均以WiFi为基础开发智慧家居产品,但 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WiFi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非常低,产品的无线稳定性也比较差,用户体验度不好。很难想像,假如你的邻居可以轻松 获知你家所有讯息,可以知道你家是否有人、是否睡觉甚至连你正在看什么影片他都瞭如指掌,你又如何能够安然入睡?其次,WiFi的功耗高也是其很大的弱点,这也导致其在智慧家居领域的应用有限。

(1)由于其功耗较高,WiFi将不能用在诸如智慧门锁、红外转发控制 器、各种感应器等产品内,而智慧门锁是智慧家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而温湿度感应器、光照感应器、烟雾探测器等各类感应器也是智慧家居系统必不可少的部 分。

(2)WiFi组网能力低,扩展空间受限制。目前,WiFi网络的实际规模一般不超过16个设备,而普通家庭内开关、电灯、家电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16个了,显然基于WiFi技术的智慧家居系统可以连接的设备数量非常有限,未来发展空间受限。

相对于WiFi技术,ZigBee技术的优势却非常明显。ZigBee技术在工业领域内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众所周知,工业领域的要求通常要远 高于民用领域,而ZigBee技术正是诞生在应用环境复杂的工业场所并得到了全球各地市场长时间的检验。这里谈一下ZigBee技术的几大优势:

(1)安全性高。ZigBee技术的安全性源于其系统性的设计,至今为止,ZigBee技术在全球还没有发生一起破解先例,而WiFi、蓝牙、Z-Wave等无线技术的安全事故却频发。由此可见,其在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内的安全地位。

(2)功耗低。ZigBee技术采用了极低功耗设计,理论上一节电池可以使用10年以上,实际应用中一节电池可以使用2年左右,这种低功耗技术让其在智慧家居领域应用广泛,包括在智慧门锁、红外转发器、温湿度等各类感应器的应用中游刃有余。

(3)组网能力强。理论上,一个ZigBee闸道器可以连接65000多个设备,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可以组成超过100种设备的稳定网络,这样的网络规模已经远超WiFi、Z-Wave、蓝牙等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也足以满足智慧家庭的需求。

当然,ZigBee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产品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产品成本高,一般的初创企业很难承受开发风险,这也是ZigBee技术目前在全球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的重要原因。

目前,更多的专家认为WiFi做一些类似智慧单品这样的演示产品还可以,但做家庭长期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产品,显然不是WiFi能够支撑的。长期看,ZigBee技术将更具优势和应用前景。

NB-IoT特点

NB-IoT在带宽和成本上优势明显,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UMTS网络、LTE网络和GSM网络,很容易实现网络的升级。同时,相对于4G网络,它支持的待机时间长,连接高效,而且联网设备的电池寿命很高。

NB-IoT的优势应用场景:正是因为NB-IoT技术成本低、功耗低,所以在定位、水表和停车等领域应用很广泛,如共享单车里就有内置NB-IoT模组,实现物联网通讯。

更重要的是,NB-IoT背靠运营商对于室内场景覆盖有着天然的优势。确定的频谱资源,并可利用运营商原有的室分系统完成覆盖,可通过融合套餐,设备体验等方式将NB-IoT设备推入到用户家庭当中。广泛应用于如智能家居、智能零售和智慧城市等行业中。

NB-IoT虽然优势明显,但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是缺乏一个统一的开放产业平台,同时标准、芯片、网络和相关的应用层厂商以中小企业为主,还需要壮大自身联盟的实力,打造强大的生态。

LoRa特点

目前在国内,由于备受国家政策、电信运营商和业内大厂的青睐,NB-IoT技术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相比而言,此前因频段授权问题沉寂许久的LoRa技术低调很多。

然而,随着阿里巴巴和中国铁塔合作,以及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宣布加入LoRa联盟的消息又为该产业注入一支“强心剂”,LoRa技术或将在国内迎来又一个春天。

LoRa的一大特点是在同样功耗下比其它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更远,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LoRa网络主要由基站(也可以是网关)、服务器、LoRa终端和物联网云四部分组成,其特点是应用端和服务器端数据双向传递。

LoRa的优势是超低功耗和多信道数据传输,增加了系统数据容量,网关和终端系统能够支持测距和定位,非常适用于位置敏感的应用。

LoRa拥有着阿里、腾讯、谷歌等的支持,可直接获得围绕在这些头部互联网玩家周围的生态支持。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室内场景中,NB-IoT与LoRa无疑将依托各自的生态进行长期的龙争虎斗。

NB-IoT和LoRa对比

(1) 频段、成本、服务质量

NB-IOT和蜂窝通信使用的是运营商提供的授权频段,因为是专门划分的频段,因此干扰相对要少很多,虽然实际应用中会收取一定的通信费用,但是相应的也会提供更好的信号服务质量,安全性和认证。而且针对目前蜂窝网络基站的建成更有利于快速大规模应用。

LoRa工作在Sub-1G的非授权频段,无需申请便可以建立网络设备,相对来说网络架构简单,而且实际应用中不需要额外付通信费用,但是因为是开放频段,所以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容易受到其他相同频段设备的干扰。

(2) 通信距离

NB-IOT信号覆盖范围取决于其基站密度和链路预算,借助前期的资源优势,能够实现比LoRa更广的范围覆盖和更好的QoS,且NB-IoT自身具有高达164dB的链路预算,使其传输距离可达15km~20km。

LoRa使用线性调频扩频调制技术,既保持了像FSK(频移键控)一样的低功耗特性,也显著增加了通信传输距离,从而提高网络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即不同扩频序列的终端在使用相同的频率同时发送时不会相互干扰,在此基础上研发的网关能实现多路并行的数据接受,大大扩展了网络容量。LoRa节点的传输距离可达 12~15 km覆盖范围(空旷郊区环境,市区环境传输距离会下降)。

(3) 低功耗、电池寿命

低功耗是物联网的指标之一,关于电池寿命方面需要考虑协议内容和节点电流消耗两个重要因素。

NB-IOT同步协议的节点必须定期地联网,所需要的“峰值电流”比采用非线性调制的LoRa多出了几个数量级,尤其是在唤醒后请求基站到接入服务器的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电池电量的消耗。

LoRa是基于ALOHA协议的异步通信方式,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精准的休眠时间设定,达到充分利用电池电量的目的。

(4) 设备成本

对终端节点来说,LoRa相比NB-IOT更加简单,更容易开发,NB-IOT的协议和调制机制比较复杂,需要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和更多的花费,同时NB-IOT采用授权频段,通信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LoRa和NB-IoT最大的区别是:NB-IoT是工作在蜂窝授权频段上,网络由运营商进行部署和维护,为保证能与基站进行正常的通信以及工作,有必要在产品实际部署之前对其功能进行有效的验证。

而LoRa是非蜂窝网络,其标准细节的非公开性,使得产生用于验证的标准信号是个难点。LoRa可以利用传统的信号塔、工业基站甚至是便携式家庭网关来进行。构建基站和家庭网关价格便宜。在成本上来看,LoRa无线模块和NB-IoT无线模块成本相差不大,但在隐形成本上NB-IoT明显是要高于LoRa无线模块。

NB-IoT和LoRa目前都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各方投入和共同发展。当大规模部署成为可能的时候,NB-IoT和LoRa的模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就技术方案而言,在短时间内,NB-IoT和LoRa肯定会并行,各有优点、各有缺点,很难说谁压倒谁;但是,如果受到技术方案以外的因素影响,比如赢利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行业的紧密结合,借助行业的影响力,两者都有可能率先占据市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954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 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