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是什么?

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是什么?,第1张

朗德华信(北京)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研发和制造商,生产符合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中IPV4、IPV6规划的IP 控制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所有机电设备、电器设备、工艺设备等能耗设备的能源管理和控制。
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第一个通过软件技术把Lonworks、BACnet和多种Internet标准集成到通用对象模型的应用程序环境并嵌入到控制器层级;并且支持标准的WEB浏览界面。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不但兼容现行的常用现场标准总线协议,同时还能为非标准协议的链接提供工具软件,能给已建系统提供全面的软件技术支持。这样的集成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多系统不同设备的无缝连接,最大程度的节省和保护业主的投资。
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产品先进性如下:
(1)技术层面:此系统应采用当今先进且成熟的系统及技术,为建筑物的运行提供高效的监控及管理平台,同时亦应为业主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服务。
 基于TCP/IP以及开放式协议的自控管理系统架构
要求管理层网络支持TCP/IP协议,中央站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传送到任何指定的数据通信分站。现场控制网络要求采用符合标准通信协议的网络,同时现场控制器可以独立于网络完成控制功能
 先进完备的系统数据库及其应用,提供企业级的数据库交互平台
 运行可靠稳定的系统硬件设备及网络设备
 基于IE以及WEB技术的、人性化的、便捷的且灵活的 *** 作管理软件平台
 软件系统嵌入式且配置灵活的现场控制器及其I/O模块
 可靠耐用的现场监控元件
(2)管理层面:所有的系统以及技术都是为建筑运行服务的,在技术层面的需求满足的情况下,针对建筑本身的功能特点而设计的系统控制、运行以及管理模式,是确保建筑高效、低耗且节能运行的关键。基于企业通用数据库、IE以及WEB技术的中央管理监控平台,提供个性化的管理运行模式以及开放式的应用接口及工具,实现完备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为建筑的运行提供整体的管理运行服务。
(3)运营层面:系统上纳入业主企业整体管理体系,通过标准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融入业主企业整体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对其资产的整体管理;提高用户工作运营环境的舒适度;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优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实现对建筑耗能的监测、数据采集、能源绩效分析,利用最有能源策略实现能源使用效率持续改进。
IP物联网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非常容易地集成兼容不同厂商的不同系统产品,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客户现在的投资,而且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方便的将新的设备添加进来。其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可以任意的在中央管理层面以及现场控制层面对建筑物的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完美集成,这样可保证集成的稳定与可靠,使得集成层面的精确控制真正成为可能。

在公众物联网ipv6改造中升级完成全国范围内移动互联网ipv。以简化网络结构和端到端的业务管理为出发点,考虑在相对封闭的物联网中应用IPv6技术,实现智能物体的泛在互连,同时带动整个IPv6产业的成熟,为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部署。

大力发展ipv6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网络基础条件。IPv6(InternetProtocolVersion6,因特网协议版本6)是网络层协议的第二代标准协议,也被称为IPng(1PNextGeneration,下一代因特网),它是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设计的一套规范,是IPv4的升级版本,是IPv4的未来替代协议。在物联网中,我们试图构造一个任意物体之间的网络互联,每个物体都需要个IP地址,这时现有的IPv4协议无法满足物联网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IPv6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网络基础条件。

物联网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阶段,它所使用的是IPV6是16位进制的地址,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网络中地址不够的问题,我们常用的是IPV4。理论上只要是电器、汽车、自行车、电视,只要能够连接网络的都可以配置IPv6地址。IPV4下只能是一些网络设备可以配置IP地址,比如手机,电脑,高端的电视,交换机,路由器之类的;数据交换方面现在使用较多的就是TCP/IP和UDP协议,QQ是使用UDP的较不安全,像MSN是使用的TCP/IP,比较安全。希望能帮到你

ipv6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对。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IPv6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IPv6地址可以通过IPSec协议来加密通信,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在物联网中,由于设备数量庞大,且很多设备都面临被攻击的风险,因此安全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而且IPv6可以实现全球唯一的设备标识符,并且使用了分层的网络地址结构,使得网络管理更加方便,在物联网中,由于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而IPv6提供了更好的管理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57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 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