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向成人美术发展的三个时期

儿童美术向成人美术发展的三个时期,第1张

一、涂鸦期

1、无意识涂鸦阶段。儿童有机会接触笔、纸时,会在纸上画断断续续、曲曲弯弯的不规则线条,是一种乱笔画,它是一种不受或少受视觉控制的纯肌肉运动,因而形成无方向的杂乱线条。

2、控制涂鸦阶段。儿童经过练习,掌握了使用纸、笔的经验后,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注意手、眼之间的联系,会在纸上画出上下左右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并会在纸上重复地面圆圈,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笔。

3、命题涂鸦阶段。在此阶段出现简单的命题,虽不能画出真实的形象,但已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常用圆形物代表所要表达的物体,命题涂鸦阶段是个很重要的关键期。

二、象征期。随语言能力的发展,思想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幼儿从活动中逐步积累起对物体的初步印象,同时在涂鸦活动的经验中,学习控制手的肌肉运动的能力,为幼儿学习绘画创造了条件。

三、概念画期。基本上是用线条勾画出平面的二维的物体轮廓,随着视敏度、精确度的提高,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也就越来越精细、客观,逐晰了解社会已形成的艺术手法,于是在儿童的画面上概念的属性增加了。

扩展资料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术

百度百科-创意美术

1956年
国际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创立于1956年,总部在瑞士,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 该奖以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的最高荣誉,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性儿童文学交流平台,“国际安徒生奖”在创办之初只设有作家奖项。 随着图画书创作成为视觉思考的重新探索,越来越多的艺术学院学生受其吸引参与其中,绘本也随之蓬勃发展,所以自1966年起增设画家专项奖,即“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s for Illustration)。 简介: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创立于1956年,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宗旨是通过高品质童书促进国际理解,维护世界和平。 而国际安徒
查看更多

六一儿童节绘画怎么画如下:

1、首先用硬币在画纸上画出很多的气球。

2、然后在画质的下方画出礼物盒。

3、接着将气球和礼物盒用线连起来,再在顶部画出彩旗,并在彩旗内写上儿童节快乐。

4、最后将画好的画面涂上好看的颜色,六一儿童节绘画就完成了。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节日由来: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q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

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激发儿童的绘画想象力-教学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美术活动往往因受成人有意识的指引而失去童真的色彩。正因如此,教师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引导,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品质,能开拓的现代型人才。
[关键词]儿童绘画 创作 想象力
一、如何提高儿童绘画想象力,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的几个目标
1培养儿童绘画兴趣,调动情感因素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开始时鼓动儿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绘画过程中,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绘画结束时要把儿童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绘画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2从观察入手,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的绘画兴趣、审美心理是在模仿和想象力的自由发展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提高儿童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教师适时地启发儿童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思路,帮助他们分析观察的特征,指导他们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哪些地方最精彩、最吸引人……通过全面的观察,使儿童能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地去认识事物。
3在听、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开拓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想象的潜能,根据儿童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还要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的进入想象氛围。进入想象氛围只是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难点重点。
4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我们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迅速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创作兴趣。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有助于从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各方面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创造的想象力达到了最佳效果。
二、探索儿童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1观察生活,激活想象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段的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我们细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
2续编情节,引导想象
让学生观察已设置的图形和故事,产生情感体验,诱发情节联想,从而创作出带有情节的作品。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的艺术手段进行的创造。
3物体形象,展开想象
用拟人法进行想象,如《我喜爱的独特卡通宝宝》一课,要求对身边的景物做拟人想象,画出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宝宝。一张白纸怎么变成白纸宝宝呢孩子们看了海绵宝宝的造型大受启发,纷纷献计献策,给他加上眼睛、小鼻子、小嘴巴、扎个羊角辫,穿上漂亮的花边裙,一个可爱的白纸小姑娘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4设计图案,引发想象
我们发现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他们对各种事物身上的图案也充满了想象。
5填涂色彩,激发想象
完成一件好作品还有一个十分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色问题。用色时我们让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转眼间,孩子幼儿园生活就要结束了。幼儿园阶段我给孩子报过多种兴趣班,有舞蹈、绘画、语文、英语、小牛顿、戏剧、打击乐等。兴趣班由于兴趣、时间冲突、疫情不开班等各种原因,多少有调整,但都没有影响孩子对绘画课的坚持。绘画课从幼儿园启蒙班到大班一直在上,没有间断过,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也是孩子坚持得最好的。

孩子说她喜欢绘画,看到孩子有一项兴趣爱好,当妈的别提多开心了,最重要的事,我发现,绘画课,实实在在给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带来许多好处。

一、可以帮助表达

孩子幼时没有安排写字课,老师教他们用画的方式来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日常事情她都能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虽然有时大人看不明白,但是她能看懂自己画的,还能把含义解释说明给大人听。如此她要表达装修,我正疑惑装修这个词要画出来会很难,然后孩子轻松画了一把刷子,表达了装修的意思,比如去爬山、放鞭炮这样的事情,她都能画出来,就很有趣。有时看着一幅画虽然很普通,孩子能讲出许多内容来,有点像开图说话。这样的绘画,还可以帮助她尝试记录。

二、练习动手能力

孩子的手指没什么力气(我认为跟幼时很少自己动手吃饭有关),绘画刚好可以帮助她增强手指力气。绘画过程中要握笔,会接触手工、剪纸能工序,会用到剪刀、橡皮筋、双面胶等材料,会发生捏搓揉压等动作,这些都能锻炼手指,提升手指力气和手指灵活性。自从学了绘画课,我觉得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手指更灵活了,吃饭握勺、做家务等也更灵活了。

三、练习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绘画可以将这种能力尽情发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动作,孩子们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各种各样的景象。我看过很多画,那些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往往自带一种艺术感。孩子们不会写实,有的受制于绘画技巧,有的受制于理解能力。但总能画出充满童趣,色彩丰富的画。有时海水会跑到天空去,有时人会飞,总之通过孩子的画,能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天马行空。

四、增强自信心

孩子通过坚持学习绘画,进步越来越大。刚开始画出的小人,胳膊只有一条线,后来画出的小人,胳膊变粗,看起来有血有肉。刚开始画的头发,只有几条笔画,渐渐地,发型有长有短,有平头还有辫子,表达能力就更强了。刚开始只会画正面,现在能画物体的背面和侧面,孩子的成长肉眼可见。今年,孩子的绘画被《幼儿智力开发画报》2022年第一期发表,孩子看到画报上有自己的作品,开心地不得了,自信心也随之增加。

五、增强文学素养

孩子们画的画,通常会有一些主题,比如到了节日,孩子们会学习与节气相关的创作,如冬至画汤圆。比如有一幅画,主体选择了梅花和青花瓷,孩子在创作时,就会接触了解到梅花是冬季开的花,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品,这样就能学到一些文化知识,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积累起文学知识。

六、增强专注力

孩子绘画时,往往非常专注,她绘画时,那认真的样子,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七、增强观察力

要画出内容,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特点等。到现在为止,孩子画了许多动物、植物、人物、动作、交通工具等等,每一次绘画都离不开眼睛看和大脑思考,比如孩子们学习画地里的花生,就需要了解花生的生长方式,观察花生枝干和叶片的特点等。画蜘蛛要了解蜘蛛网的形状特征等。这样长期练习,就提升了观察力。我发现孩子平时观察能力很强,走过的街道她能记得,路边新装修的店面,有时大人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能看出变化,观察能力是真的很强,想来与坚持绘画不无关系。

八、增强美感

美感是一种积累,绘画,增强对色彩的感知力,绘画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长期在艺术的环境里,自然提升美感。

九、培养一种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应该至少有一种兴趣爱好。虽然早先看过一个兴趣班鄙视链,像绘画这种大众的基础的兴趣是在鄙视链后端的,远远赶不上小提琴呀、冰球、管风琴等爱好。本人觉得,鄙视链本身就没有科学依据。适合的舒适爱好就是好的,像绘画这样门槛低,效果好的兴趣爱好,不挑地点、不挑时间就能创作,真的很适合孩子们。

十、排解情绪

绘画还可以安放心情,孩子开心时可以画画,不开心时也可以画画。有一次孩子对我不满意,觉得我有点凶她,她有些不开心,不愿意和我讲话,就开始画画,在纸上画了一个妈妈,微笑的妈妈,我看了,立即明白了孩子的意思,她希望妈妈是温柔的妈妈。我俩看着画,那些不愉快转眼烟消云散,孩子也不生气了。这就是绘画的力量。

学习绘画,太值得了,如果孩子喜欢,就陪伴她坚持下去,作为一项长期的爱好来坚持。

儿童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有:①拟人化,②透明化:③夸张式:④展开式。
1拟人化:
指儿童把物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的和小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以生命,而且赋予他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2透明化:
指儿童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他们画出来。
3夸张式:
指儿童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的很突出。
4展开式:
指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
定义:儿童绘画是指在孩童时期,儿童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观察后,通过想像力并经过自由发挥,采用涂鸦或绘制出来的作品。
儿童绘画的界定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纯粹意义上的没有经过老师指导的完全出自儿童之手的图画;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前面的基础上保持绘画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绘画作品。

原生艺术的发明人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 ——原生艺术具有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的特征。原生艺术不是人后天学习获得的知识,它是人类在过去数万年,甚至是数十万年发展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力和记忆的复活。原生艺术是一种“自发”和“不由自主”的创作行为。而在儿童绘画教育中,儿童画画不是为了功利画画,因为创作者没有任何动机。它最大特征是:“自发”“不由自主”的画画,是孩子自我满足的需要,而不是成人的需要。 儿童有一个最大的特质——真实和自由,而真实和自由乃艺术之本,也是“原生艺术”重要特征。 这也是耳朵人艺术鼓励孩子自由画画,主张“画什么、用什么方式画”由孩子自己决定。 耳朵人的孩子们的画特别自我,特别有趣,特别真实,呈现“原生”普象。

线描画它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线条作画,用线条说话的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及独特的视觉效果。儿童线描画就是源于中国画法中的白描,是一种以线为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的儿童绘画形式。
儿童从幼儿开始拿笔涂鸦,就用线条有意无意表达自我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开始从“游戏行为”渐渐转移为“学习行为”。

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制定如下计划
1、基本线的练习 

初学者在进行线条练习时画得歪歪扭扭、不太工整,而线描画是最讲究线条的整齐、纹样的工整,每一条线的错综衔接都要到位。

在进行线条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❶ 在练习用线时,有的孩子喜欢涂来擦去的,规定孩子不能使用橡皮,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画画中没有错的东西,错了动脑筋再添加。”千万不能让孩子描和涂,行笔要稳,一笔到底不要犹豫、不要停留,画出来的线条流畅的像高山流水。
❷ 练习各式各样的线条(直、曲、弧、折、不规则)排列,注意线的平行,用笔均匀,线条之间距离要相等。
❸ 长时间的线条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如:可以在不同基本形中进行线条排列练习;在具体小画面中进行线条排列练习,我会编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根据我编的故事练习线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2、分类练习
要画好线描画,必需辅导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小幅练习。大千世界在孩子眼中无奇不有,想象力丰富,喜欢新奇的事物。花草、树木、建筑是线描画基本构成,常用于线描风景画的背景;各种昆虫和常见的小动物是线描画经常选用的题材;人物线描画则是其中最难的。这些都要分门别类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练习。

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的与课本中有写生的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抓住物体外形特征,多积累、多感受、多认识,在不违背现实生活前提下,适当进行夸张、变形。
3、组合构图练习

在初步掌握线描画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组合构图练习,在进行组合构图练习时必须从临摹开始,因为孩子心中可用的线和纹样太少,所以要先临摹再写生,最后,进行创作。

“临摹”时,体会其中的情感,分析它的技法和特色。“写生”时,要求儿童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利用线的疏密变化组织画面,但是要注意写生复杂的景物时要有所取舍。一、二年级的,可以大胆地用线简略地勾画出一个人或一个场景,并使构图饱满。三、四年级的,除要求大胆用线外,还要能对物象作初步的描述。线条要有轻重、虚实、深浅、粗细的变化,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写生能力。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外多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自觉地用线条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质感,体现出写实美,并能通过线的巧妙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还要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优秀线描作品,提高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2儿童线描画的创作步骤
1、构思
先考虑画面需要内容,表现哪些内容,在脑海中安排好这些内容的大体位置。

2、构图

根据构思的内容进行构图,作画时,用铅笔轻轻起草,勾画轮廓,可先画出主体轮廓,注意抓住物体的外形特征。再画背景,画背景时要考虑到遮挡关系,所以要先画前再画后。

3、填充

大轮廓画好后,刻画细节,填充各种基本线条和各种图案,也可以进行黑白处理。填充线条时要根据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应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

线描画有时由于表现得太多,物体与物体之间容易混淆,层次不清,可进行适当处理,多画些随意的点点,还可以选择几块面积涂黑使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4、整理

整幅画完成后,再看看是否抓住形象的特点,虚实是否协调等,进行最后修改。
3学习儿童线描画要注意
线描画是表现儿童生活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多观察、多积累、多感受、多认识,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

说到观察,科学的观察方法包括:

有目的的观察,指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结构、比例,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

整体的观察。

比较的观察。要把周围事物联系到一起比较的观察,然后在填充外形时要注意疏密有致、线条整齐。

一幅完整的儿童线描画,会有成千上万的线条,要细致勾勒,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才会创作出一幅完整美丽的画卷。

同样,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也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求学画者多动脑、多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
总而言之,辅导孩子们创作线描画首先要培养他们胆大心细,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幅到大幅。表现内容从少到多,先临摹、后写生后创作,通过线条画的学习,既能感受到线条带来的美的陶冶,又能从中学会精细、概括、夸张、疏密等艺术表现手段,而且,线描画也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写实能力的结晶,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儿童通过线描写生的训练,缩短了生活与美的距离,最终达到懂得美、发现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审美素质。就如罗丹所说:“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发现!”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线描画学习是一件既新奇又有趣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50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