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离不开谁?谷歌传来消息,将使用华为文件系统

谁离不开谁?谷歌传来消息,将使用华为文件系统,第1张

华为自研鸿蒙系统,被很多人拿来与安卓系统对比。但是花粉都知道,鸿蒙并不是安卓的替代品,而是一款能够超越安卓的 *** 作系统产品,更不是所谓的套壳。

现在的鸿蒙,已经做到了自主可控。但是谷歌传来消息,将在Android 13中使用华为的文件系统。到底谁离不开谁?Android 13加速前进,华为有何后手?

安卓系统开源了十几年,迎来除苹果公司之外的所有手机厂商加入。都基于安卓系统开发自己的定制化系统,哪怕华为在使用鸿蒙系统之外,也在安卓系统的基础上开发EMUI。

因为开源的优势,让安卓系统社区有非常多优秀的源代码。每次手机厂商对系统的优化升级,都会不断对安卓系统进行完善。

对于谷歌公司来说,在进行系统更新迭代时也能吸收,引用这些优秀的代码项目。就在谷歌对Android 13系统进行开发时,被传出消息将使用华为的文件系统。怎么回事呢?

根据爆料,Android 13计划用华为的EROFS超级文件系统,并且作为只读分区的默认文件系统。谷歌之所以会使用华为的这项EROFS超级文件系统,是因为随机读取性能提升了20%,系统空间占用降低了14%。

这意味着什么呢?以华为P30使用为例,系统空间占用减少之后,就能多存储1000张照片,升级包的升级时间也被降低了20%,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华为EROFS超级文件系统带来的使用效率是非常高的。谷歌传出要在Android 13使用这项系统技术的消息,看来谷歌在关键时刻也离不开华为。也许谷歌还找到其它的解决方案,可未必有华为的技术好。

Android 13作为一个全新的大版本升级,如果沿用其它一般的文件系统技术,带来的升级效果一般,试问又有多少用户愿意升级。为了产品质量,谷歌最终选择华为的技术。

其实谷歌使用华为技术并无不可,华为参与过安卓开源 *** 作系统项目的开发,也是开源安卓社区的一员。既然是开源,本身就是共建共享。

华为可以吸收安卓优秀的代码,让鸿蒙系统能够兼容安卓应用,谷歌也可以吸收华为优秀的技术,对Android 13进行文件系统的应用。

所以究竟谁离不开谁,得看技术应用程度。开源的东西谁都能用,重点在于谷歌还是进行了束缚,从Android 12开始华为就无法参与升级了,停留在Android 11大系统版本。

好在华为有自己的鸿蒙系统,等将来有足够多的开发者对鸿蒙系统进行适配,数量比肩安卓生态,就真的可以说再见了。

从传出的消息来看,谷歌正在加速Android 13系统的开发。很快就会推出新的Android 13 Beta版本系统,预计到下半年可以会带来正式版。

尽管还没有具体正式版的发布日期,但如果时间定下下半年的话,可能也会和华为HarmonyOS 30正式版一同亮相市场。随着Android 13加速推进,华为有何后手呢?

华为除了对海外安卓底层的EMUI系统进行维护之外,国内的华为手机基本上都升级到了Harmony OS,版本都集中在20正式版。即便将来Android 13正式版系统到来,华为也有足够的后手。

一方面华为鸿蒙系统开发进展顺利,生态已经在加速建设,大量的开发者,合作伙伴基于鸿蒙系统开发产品。

另一方面鸿蒙系统负责人王成录到了深圳开鸿公司任职,而这家公司背后有华为哈勃投资的身影,并且也是基于开源鸿蒙做物联网 *** 作系统。

从这家公司的名字就能知道,深开鸿等于深入开发鸿蒙,王成录是要为鸿蒙系统的生态打造更大的发展前景。就像安卓底层系统架构一样,为更多厂商的加入搭建舞台。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华为的后手已经在准备了。HarmonyOS 30正式版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王成录的离职会为开源鸿蒙建设更好的市场环境。不管是哪一个,华为都能应对Android 13系统的到来。

而且别忘了,鸿蒙进军的赛道比安卓还要广阔,换句话说二者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产品。鸿蒙面向万物互联,物联网时代,安卓只能用在移动终端。这样的鸿蒙,成为全球第三大 *** 作系统已经成为定局。

谷歌传出消息,将要使用华为的文件系统,为Android 13正式版系统的发布做准备。而华为也有自己的后手准备,相信在未来,华为会构建一个属于鸿蒙的 *** 作系统时代未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总投资20亿元的“华芯电子年产8000吨光刻材料建设项目”已经在东阳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开工(后台发送 集中 两字,获取详细开工项目清单),预计年内完成基础建设及部分厂房主体建设,计划完成投资7亿元。
东阳全知道注意到,东阳华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 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主要为光刻胶单体、光刻胶、树脂、配套溶剂等光刻材料。
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东阳华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东有东阳凯阳科技创新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等,其中东阳凯阳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上市公司华懋科技(股票代码603306);同时东阳凯阳科技也是徐州博康股东。
徐州博康成立于2010年3月,是集研发、生产、经营中高端光刻胶、光刻胶单体和光刻胶树脂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徐州博康研发实力强劲,是我国唯一一家同时实现高端光刻胶单体材料研发、量产的企业,可以完全实现由初始原料到成品胶的全国产化自主化生产。同时制定了我国首个国家光刻胶单体行业标准,其客户包括英特尔、JSR等半导体巨头。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8月份,徐州博康工商信息发生了变更。新增投资人深圳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而深圳哈勃正是华为旗下专注于芯片产业链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华为本次投资3亿元持有徐州博康10%股份,该笔投资也是华为哈勃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半导体投资。
对于华为哈勃在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厂商中选择徐州博康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历经这几年的纷争,华为开始意识到科技和高端产业都是有着明确的国界线的,中国的芯片产业链必须实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势在必行。这种自主可控,不仅仅是指设备、制造,同样也包括关键材料,因为材料是耗材。以光刻胶为例,真正的自主可控不仅仅是成品光刻胶的合成与生产,还要确保上游的树脂、光酸、溶剂、添加剂甚至更上游的单体的自主可控,而博康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这或许正是华为看中的核心要点之一。

华为南京所财务人员一枚

华为成立的新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的经营范围:创业投资业务。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大家对华为的传统认知,毕竟华为是一家以通讯服务为主的科技公司。但背后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通过投资业务建立护城河,巩固主营业务的优势。

1、互联网行业整体的趋势

无论是阿里巴巴的云峰基金,还是腾讯的直接投行部,都已经布局谋划投资业务。在主营业务业绩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投资收益有利于公司营收、利润的增长。华为这次成立创业投资业务其实也在意料之内。

但究竟像阿里巴巴一样寻求完全控股,然后合并进华为的财报;还是像腾讯一样,只是寻求战略投资,寻求投资回报,华为的定位其实还不是很清晰。甚至投资的领域是通信基带这些传统的线下领域,还是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互联网领域,我们这些底层员工还无法得知。

白熠这次履新创投公司的董事长,之前负责的是金融风险控制,没有技术背景。这次创投公司应该是腾讯的投资模式,主要寻求战略方面的合作和财务利润方面的回报。当然这次新公司的主要人员都是华为的财务部门人员,白熠这次亲自带队,可见高层对新公司的重视度。


2、华为新业务背后的挑战

年初的时候,公司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的调整。华为的主营业务定义为消费者业务,其他部门都在精简调整。在一个以技术为背景的公司,财务部门本就没有多重要的地位,这次分离出投资业务,其实本质上是给投资业务松绑,有了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2018年,华为虽然成了5G技术的主导者,但无论是美国风波的干扰,还是财报业绩的放缓,其实都给整个公司带来挑战。在传统业务乏力的情况下,通过创业投资获得高额回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华为的野心不局限于此。

通过投资公司获取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才是华为的野心。虽然华为己有内部的2012研究院,有着国内最顶尖的通讯基站技术,但是地缘政治的因素让公司其实意识到,光靠内部的研发是无法适应行业的竞争和快速发展。因此,通过创业投资公司发现最顶尖的技术,通过投资谋求合作,建立属于华为的护城河。


华为的创业投资业务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也希望白熠可以将华为的铁军精神带到新的公司,做成国内第一。

众所周知,华为是我国一家优秀的 科技 企业,在智能手机、通信,甚至是电缆领域都有建树。其中,华为5G技术更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尽管因此受到美国多次打压,华为也从未屈服,而是愈挫愈勇,迅速调整战略方向,转战 *** 作系统和智能应用领域并取得不错的进展。当前华为在芯片自研上已经破冰,近期有消息称华为又有新动作,那么它能不能继续披荆斩棘,收获胜利的果实呢?

华为打破OLED芯片壁垒

就在公众被任正非魄力折服时,海思也不负众望,上交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有消息称,海思成功研发OLED芯片,并进入试产阶段,预计在明年第一、二季度投产,而且其计划产能高达每月20-30万枚,这无疑是芯片国产化进程取得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在认识OLED芯片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OLED,它是一种有机发光半导体器件。与传统LED屏幕相比,OLED屏幕的色彩更加鲜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弯曲,并且更加轻薄,在曲面屏幕、商务宣传屏等领域内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而所谓OLED芯片,就是通过控制电流而实现屏幕图像显示质量的智能控制,主要用于一些电子设备的主板显示屏中,是屏幕驱动芯片的一种。这项技术此前被国外垄断,华为海思成功打破了国内OLED芯片的芯片壁垒。

华为新动向

不仅如此,华为在OLED芯片又添了把猛柴。有消息称,近期华为旗下哈勃 科技 投资公司入股北京欧铼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欧铼德的注册资本从3765万元增长到570628万元,其涨幅高达5156%,华为哈勃将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649%,仅次于欧铼德法人代表的5091%。

华为此举意味着它或将在OLED芯片领域开疆破土,也是对传统“造不如买”理念的抨击,由此可见华为自研芯片的决心。此外,海思自研OLED芯片已获得权威行业认证,从设计到生产基本实现国产化。

海思OLED芯片并不占优势

但美中不足的是,受国内光刻机技术限制,该芯片的制程工艺是40纳米,将交由国内芯片代工厂商加工。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为避免该厂商受美国影响,华为并未公开这家代工厂的名字。

受全球芯片供应危机影响,不仅是手机行业,全球智能 汽车 领域也受到芯片的限制,因此大多数厂家的40nm、28nm产能优先交给智能 汽车 行业,进一步导致晶圆代工厂相关产能释放较少,所以华为海思40nmOLED芯片产能将面临极大挑战,市场竞争力并不占优势。

但不论怎么说,华为自研芯片的决心和魄力是值得所有国内企业学习的,只有彻底摒弃“造不如买”的传统理念,坚决自主研发,掌握核心 科技 才能掌握发言权,相信我国芯片国产化终会顺利,卡脖子难题也会越来越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42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5
下一篇 2023-06-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