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标准演变史(1.0~2.0)

等保标准演变史(1.0~2.0),第1张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全部,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大数据价值的凸显。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不断拓展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坚实基础,而其中网络和信息系统作为新兴产业的承载者,构建起了整个经济 社会 的神经中枢,保证其安全性不言而喻。

由于业务目标的不同、使用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等因素,不同的等级保护对象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表现形式有 基础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 等。形态不同的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有所不同,安全保护需求也会有所差异。现有的标准体系需要提升台阶,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也需要跟上新技术的变化。 “等保10”的标准体系在适用性、时效性、易用性、可 *** 作性上需要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因此“等保20“应运而生。

图注:等级保护20安全框架

针对等级保护对象特点建立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具备相应等级安全保护能力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应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开展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安全规划、通报预警、应急处置、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监督检查、技术检测、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经费保障等工作。

首先安全的内涵由早期面向数据的信息安全,过度到面向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并进一步演进为面向网络空间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以其更丰富的内涵逐步取待信息安全成为安全领域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相关法律条文和标准也需保持一致性, “等保20“与时俱进的将原标准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例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等保20对定级指南、基本要求、实施指南、测评过程指南、测评要求、设计技术要求等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满足新形势下等级保护工作的需要,其中《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要求》已于2019年5月10日发布,并将在2019年12月1日实施。

在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应首先明确等级保护对象。

等保10定义等级保护对象为: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直接作用的具体信息和信息系统。随着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新形态的等级保护对象不断涌现,原定义内涵局限性日益显现。

等保20定义等级保护对象为: 包括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系统、大数据应用/平台/资源、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和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等。

(以基本要求为例)

等保10:安全要求

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

注: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是普适性要求,是不管等级保护对象形态如何,必须满足的要求;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除了满足安全通用要求外,还需满足的补充要求称为安全扩展要求。

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针对云计算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云计算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的位置”、“虚拟化安全保护”、“镜像和快照保护”、“云服务商选择”和“云计算环境管理”等方面。

针对移动互联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无线接入点的物理位置”、“移动终端管控”、“移动应用管控”、“移动应用软件采购”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

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针对物联网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物联网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感知节点的物理防护”、“感知节点设备安全”、“感知网关节点设备安全”、“感知节点的管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等方面。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工业控制系统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室外控制设备防护”、“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架构安全”、“拨号使用控制”、“无线使用控制”和“控制设备安全”等方面。

以基本要求为例,充分体现一个中心,三重防御的思想(和GB/T 25070保持一致,与设计要求融合)。

1、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测评要求和设计技术要求统一框架,构建“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安全体系;

2、通用安全要求+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列入了标准规范。

基于这些变化,进入等保20时代,我们应重点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以及大数据安全等进行全面安全防护,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是指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方便的中重要程度以及风险威胁、安全需求、安全成本等因素,将其划分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并采取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技术、管理措施、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层次化保护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共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此类信息的信息系统进行层次化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等保 20

等保20中的“保”就是“保护”。全名叫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版。可能有点绕,总结下就是:保护互联网数据的一种标准方法体系,里面规定了方方面面。在我们开始讨论等保 20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等保10。等保10 发布已经 10 多年了,如今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

等保10的初期,企业员工只要有安全管理意识,能开始做等保,开始进行测评就已经发展很不错了;到了一个中期,整体防护,渗透心理测试,合规开始等于网络安全。行业层面的保障得到充分发展,等保险开始逐渐扎根于人们的心中,然后到了10后期,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更加注重实质性的安全。主动防御、态势感知、攻防对抗等安全管理手段已经开始流行,云安、大数据、工控安全和移动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占领主要研究趋势。

等保10普及了等级保护的概念,强化了安全意识,从单一系统到部门,到行业,再上升到国家层面,从合规到攻防对抗,从整体上提高了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不断积累人才,为isoinsurance 20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

等保20是什么?

等保20全称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是我国企业网络系统安全管理领域的基本国策、基本经济制度。分级防护标准在10时代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主动防御,从被动防御到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面审计,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象的全覆盖

希望本篇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望采纳~

伴随着等保20的发布,也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那么什么是等保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具有哪些特点等保20和等保10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问题,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什么是等保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具有哪些特点

①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测评要求和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框架统计,即: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三重防护结构框架;

②通用安全要求+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列入标准规范;

③将可信验证列入各级别和各环节的主要功能要求。

等保20和等保10有什么区别

第一:名称变化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与《网络安全法》保持一致。

第二:定级对象变化

等保10的定级对象是信息系统,现在20更为广泛,包括: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网络等。

第三:安全要求变化

等保20由一个单独的基本要求演变为通用安全要求+新技术安全扩展要求,其中安全通用要求是不管等级保护对象形态如何都必须满足的要求,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称为安全扩展要求。

①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包括基础设施的位置、虚拟化安全保护、镜像和快照保护、云服务商选择和云计算环境管理等方面。

②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地理位置、移动终端管控、移动应用管控、移动应用软件采购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

③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包括感知节点的物理保护、感知节点设备安全、感知网关节点设备安全、感知节点的管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等方面。

④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包括室外控制设备防护、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架构安全、拨号使用控制、无线使用控制和控制设备安全等方面。

第四:控制措施分类结构变化

等保20依然保留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

技术:由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变更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

管理: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调整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

第五:工作内容变化

等保20不仅进一步明确定级、备案、安全建设、等级测评、监督检查等10时代的规定动作,最主要的是把安全检测、通报预警、案事件调查等措施都将全部纳入等级保护制度并加以实施。

第一:名称变化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与《网络安全法》保持一致。
第二:定级对象变化
等保10的定级对象是信息系统,现在20更为广泛,包括: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网络等。
第三:安全要求变化
等保20由一个单独的基本要求演变为通用安全要求+新技术安全扩展要求,其中安全通用要求是不管等级保护对象形态如何都必须满足的要求,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称为安全扩展要求。
①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包括基础设施的位置、虚拟化安全保护、镜像和快照保护、云服务商选择和云计算环境管理等方面。
②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地理位置、移动终端管控、移动应用管控、移动应用软件采购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
③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包括感知节点的物理保护、感知节点设备安全、感知网关节点设备安全、感知节点的管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等方面。
④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包括室外控制设备防护、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架构安全、拨号使用控制、无线使用控制和控制设备安全等方面。
第四:控制措施分类结构变化
等保20依然保留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
技术:由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变更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
管理: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调整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
第五:工作内容变化
等保20不仅进一步明确定级、备案、安全建设、等级测评、监督检查等10时代的规定动作,最主要的是把安全检测、通报预警、案事件调查等措施都将全部纳入等级保护制度并加以实施。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就包含此方面的业务,希望能够帮到您。

十大重要标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其它相关标准
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 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02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其中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应用类测评标准)

这两个标准就是具体的评价准则!
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25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