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项目,有哪些?

物联网项目,有哪些?,第1张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

1、智能交通

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简称ETC),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上安装定位系统,能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及到站时间,乘客可以根据搭乘路线确定出行,免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不少城市推出了智慧路边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技术,共享车位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用户的方便程度。该系统可以兼容手机模式和射频识别模式,通过手机端APP软件可以实现及时了解车位信息、车位位置,提前做好预定并实现交费等等 *** 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

2、智能家居

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甚者还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 *** 作,使用户在炎炎夏季回家就能享受到冰爽带来的惬意;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等等; 插座内置Wifi,可实现遥控插座定时通断电流,甚者可以监测设备用电情况,生成用电图表让你对用电情况一目了然,安排资源使用及开支预算;智能体重秤,监测运动效果。

内置可以监测血压、脂肪量的先进传感器,内定程序根据身体状态提出健康建议; 智能牙刷与客户端相连,供刷牙时间、刷牙位置提醒,可根据刷牙的数据生产图表,口腔的健康状况; 智能摄像头、窗户传感器、智能门铃、烟雾探测器、智能报警器等都是家庭不可少的安全监控设备。

3、公共安全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扩展词条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它通过天线将射频信息传递给阅读器,阅读器就是读取信息的设备。

2、传感网

它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其目标是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它是比较通用的传感器。

3、M2M系统框架

M2M系统框架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它将使对象实现智能化的控制。M2M技术涉及5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机器、M2M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应用。

4、云计算

云计算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 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先进的商业 模式让终端用户可以得到这些强大计算能力的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从上世纪末810年来,出现在印刷领域的新技术层见叠出:数字印刷、CTP出印版、ERP管理软件、电商、RFID(智能化标签)、膜内标签、AR(现实增强技术)、VR(虚拟增强技术)、3D打印、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利用,1波接着1波,目不暇接,物联网无疑是近段时间遭到业内关注的又1亮点。毫无疑问,技术领先是企业占有市场的重要宝贝,但无数案例告知我们,欲速不达,踩准步点、实事求是才是成功的基础,否则,挺有可能由引领技术进步的先锋成为壮烈献身的先烈,前车之鉴当引为戒。
甚么是物联网
希冀布局物联网,固然首先得了解甚么是物联网。百度对该词条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新1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信息化’时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依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大的网络;其2,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大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辨认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讯感知技术,广泛利用于网络的融会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3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利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利用。因此,利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上述文字最少很清楚地告知我们以下数点:
其1、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利用拓展,其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实现物物相连。
其2、将物联网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3次浪潮”,其创造的效力与效益不可低估。
其3、“利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那处于起步阶段的印刷物联网应当选择怎样走,又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甚么,值得我们去尝试与思考。
印刷需要物联网来增进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近410年时间里,中国的印刷业发展得很快,从当初的出书周期长、“北书南印”1跃成为世界印刷第2大国,产能显现多余,与很多行业1样,“去产能”成了当前的1项重要工作。
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有个明显特点,那就是紧跟国际市场发展步伐,10分重视技术进步,上世纪910年代的“铅(印)”转“胶(印)”阶段、数字印刷的起步阶段是这样,跨入新世纪后在ERP管理软件的利用、印刷+互联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环节上一样如此。为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印刷企业普及利用物联网也一定如此,由点到面,由实力强大的领军型企业逐步地扩大到中小企业。
作出如上判断,是基于市场的客观需求与企业满足上述需求的主观可能这两方面:
从市场的客观需求看:伴随着个性化定制的日渐增多,印刷定单正由历史上的1统化、大印量渐进地转为小印数、碎片式,面对巨量的个性化定单,依托网络来组织生产与安排流通成为必须。
最早感知这类状态确当属数字印刷企业,1家较早利用电商渠道承接业务的老整体会颇深:在碎片式定单处于有限数量时,企业还能凭仗管理者的大脑并应用电脑辅助有序地控制生产进程与组织物流发货,1当个性化定单突破到1定的量,不管是物料配发回是生产环节间的衔接、终究产品的客户投递都难以只凭记忆来完成,条形码辨认成为组织生产的必须手段,这可以称之为物联网的低级阶段,差别仅在于管辖的产品链长度。
从企业满足上述需求的主观能力看:如果说在ERP管理刚推行时,生产工人对电脑指挥生产、控制进度还持排挤态度,感到受制于电脑,但时至本日,不管是软件开发能力或是员工接受程度都已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延伸此1系统,进1步强大这1系统的能力,由电脑负责起从定单承接到物流派发的全进程应当说已不是1件难事。
既然主客观条件都已具有,既然物联网的利用可以减少进程中的过失、下降管理费用、提升全流程效力,那企业又何乐不为又何必不在ERP的基础之上、以产品作为主角、通过智能化的网络来管理企业
有财力的企业应当敢当排头兵
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物联网在印刷企业的利用一样需要有大企业来引领,由于他们有能力承当起这块前期开发本钱,有能力承当可能产生的开发风险。
物联网究竟应当涵盖哪些范畴物联网怎样“通过智能感知、辨认技术与普适计算”“利用于网络的融会中”物联网能否帮助企业实现印刷耗材的零库存完成的产品如何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投递客户手中,既可以减少仓储面积又可以尽快回笼资金伴随着机器人上岗的逐渐增加,智能化的生产软件能通过物联网的有效调度组织起生产所有这1切都应当是物联网开发进程中加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万事开头难,在没有成熟经验的状态下,先吃螃蟹的对象无疑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这就需要有胆略的领导与能够承当起风险的先行者。
2016年成功登陆新3板的浙江茉织华印刷公司在建设新厂的进程中依照物联网要求在库存管理上迈出了第1步,庞大的仓库从底层贯通至4层厂房,货架挺拔但井井有条,无人驾驶的升降机依照条码指令穿梭于库位,或取出材料送至生产车间,或堆放已装箱完成的产品等待物流发运,让人叹为观止。全部仓库虽则寥寥数人,但1切尽在掌握中,较之人工管理更加清晰。假以光阴,联网单元的不断增多,该网络所触及的领域能够愈来愈趋完善,效能的体现也就更加清晰。
事实上,进入2016年后,通过上市公司公告,我们看到印刷圈中已上市的美盈森、劲嘉、合兴包装、奥瑞金、新通联等公司都已着手布局物联网,这么多上市公司的涌入,除他们具有资金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告知我们:物联网确切已成为智能化时期互联网延伸发展的1个方向。我们希望这些行业的先行者能够为后人提供经验,通过实践摸索出1条经济实用的物联网利用之路。
物联网需要大数据分析支持
物联网除帮助我们提高效力、节俭本钱,积累起来的数据一样是不可多得的资源,用好大数据,做好相干分析,可让本来呆板的数字1个个变得鲜活起来,帮助我们提升管理水准。
具体来讲:做好对使用材料的数据分析,可以从中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对生产进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工艺改进的可能,节俭本钱的空间,也能够从中看到员工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物流数据展开分析,可以看到1段时间内市场的变化与拓展空间;对业务数据展开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产品的毛利率,根据产能寻求新的扩大点与舍弃掉部份低端客户;对资金回笼数据展开分析,可以了解到客户的信誉与资金状态,避免坏账;……所有这1切,关键是领导要把数据当作资源,要有懂业务的对象对数据展开分析,让数据产生效益。
把两位英国教授书写的《大数据时期》1书翻译推荐到国内来的周涛先生,他所在团队的首席技术官认为:“大数据的作用就在于从数据角度帮助企业进行决策”,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也有专家归纳了大数据的4个特点:1)体量巨大(Volume);2)类型多(Variety);3)价值密度低(Value);4)处理速度要求快(Velocity),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需要有能人、专家,需要他们凭仗慧眼识货,通过对数据的挑选,从复杂无序的数字中通过整理分析寻觅到对企业有用的东西。
总之,从认知物联网到应用物联网还需要时间,需要我们去消化吸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从积累数据到利用好这些数据一样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体会与感悟,用好物联网数据,无疑是锦上添花。
中小企业关注物联网的发展比抢先进入来得重要
俗话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缘由在于鸭子终年待于水中,自然最早感知水温的变化。大企业率先试水物联网,一样是基于他们的需求、对物联网的认知与雄厚的资本气力,让他们有可能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去展开入门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绝大多数的中小印刷企业由于囊中相对羞涩,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材队伍,就应当更多地关注物联网的发展,而不是轻易试水。
有前车之覆可供鉴戒:
电商在业内热烈非凡,印刷+互联网固然是方向,但从襁褓中的胎儿长大成为1个可以自立的青年,这中间的投入可想而知。龙樱网、涂书网等很多已夭折的网站并不是是他们当初选择的方向不对,而是入门的时间尚不成熟,他们还缺少相应的能力与经济实力,以致参与了,尝试了,但终究难成气候,以致折戟沉舟,庞大的前期投资只能打水漂。这告知我们,即使方向对头,时机未到也未必就可以成功。
大型数字印刷装备在短版图书印刷领域利用的情况在1定程度上也是这样,近2年来新进入这1领域的企业不在少数,投资动辄上千万,但至今能够盈利的企业还属凤毛麟角。短版图书的印刷使用可以按需组织生产的数字印刷装备固然正确,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预造货对资金的占有,下降出现适销不对路状态可能致使的市场风险,但鉴于相对较高的制造本钱,要想在现时为企业带来利润就显困难,1哄而上,对那些期望短时间内即能带来利润的企业必将是1场不小的灾害。
那在RFID的开发利用上、在3D打印上、在VR开发上、……,每项新技术的出现总有很多企业蜂拥而上,生怕落后失去市场,但结果无疑有成功者,但更多的多是由于入场过早或力所不逮无奈选择退场。
实事求是 适度利用 渐趋范围
综上所述,笔者的建议是:物联网正处于引入期,作为领军型企业的印刷圈上市公司天经地义地应当参与试水,引领行业向前发展,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为中小企业今后踏入物联网提供经验,减少无谓投资。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更多的应当是关注互联网的延伸发展,积蓄气力、选择时机、踩准步点、适度参与、渐趋范围。
所谓积蓄气力、选择时机是指看准下1步的发展方向后,通过招聘或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身需要与财力在适当的时候择机参与。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盲目跟风,必将增大投资,提升风险。
所谓适度参与、渐趋范围是指中小企业在物联网利用上没必要1味寻求大而全,完全可以从某1个相对成熟的局部起步,而后伴随着熟练利用渐趋扩大,这样风险小而效力高。所谓“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就是强调要从企业实际动身。
期待着试水企业的成功,期待着成功企业在适当的时候贡献自己的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榜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医疗器械企业占比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2021年3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

2、产业链剖析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展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游行业的科技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技术走向。医疗器械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元件、原材料、软件系统、新兴技术等领域。其中电子元件行业为大型医疗设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原材料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国家的基础工业如橡胶、塑料、电子、钢铁、紧固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医疗器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医疗器械行业的中游行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相关行业。

医疗器械的下游产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运行主体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计划生育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医院。

在行业上游领域,代表企业主要有水晶光电、住友瑞科、卫宁健康、乐普医疗等企业,中游企业主要有美敦力、雅培等国际企业和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国内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体检机构等。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在高治疗发展阶段

在2000年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50年代~60年代的改造调整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0-2015年期间,我国医改政策导致卫生机构需进行器材和设备的更换以及补充,刺激了我国中低端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但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在2015年后,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政策频出,头部企业积极布局,创新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此外,为加速国产化替代,我国颁发了相关政策;个别省份像是江苏省等更是禁止进口产品在公立机构中进行招标。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5991%。

2、高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

由于目前行业并没有对高值医疗器械的准确定义,广义上高值医疗器械为全部高价格的医疗器械,前瞻则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中的定义将狭义的高值医用器械定义为一般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疗耗材。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1305亿元,受疫情影响仅同比小幅增长374%。随着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持续上升,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接近1500亿元,同比上升1203%。

3、低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超1100亿元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缝线、手术缝针、手术刀片、纱布、棉签、医用口罩等。

受疫情全球范围蔓延的影响,2020年低值医疗耗材市场,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耗材,短时间内需求呈十倍以上爆发。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2020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2597%。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低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近1200亿元,同比上升2109%。

4、医疗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5500亿元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医用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以监护仪、呼吸机、ECMO为代表的医用设备销售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4556亿元,同比增长2652%。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5500亿元,同比上升2144%。

5、IVD(体外诊断):2021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IVD(体外诊断),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从狭义上讲,体外诊断产业主要指体外诊断相关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疫情爆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暴增。国家药监局针对核酸检测试剂盒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不少产品快速上市,体外诊断企业业绩也随之“一飞冲天”。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飞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2020年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达890亿元,同比增长2430%。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1973%。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分布最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有2895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湖北、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其中,广东共有5221家企业,江苏共有3580家。

2、企业竞争: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28亿元,约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7%。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仍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当下,迈瑞医疗、英科医疗、乐普医疗、东方生物、新华医疗的营业收入在上市企业当中为TOP5。其中,迈瑞医疗在上市企业规模的市场份额约为10%,在整个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3%。

注:左边是在上市企业规模中的市场份额,右边是在整个市场规模的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2027年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未来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持续上升。

基于此,前瞻估测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8%。

2、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22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