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鱼要怎么饲养?

生态鱼要怎么饲养?,第1张

生态鱼要饲养方法如下:

一、水体立体利用

水体是一个立体空间,既是动物(鱼,虾、蟹等)栖息场所,又是植物(高等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各种水生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生态习性,包括栖息的水层、营养方式、食物结构等。根据这一特性,人们就可以在同一个水体中安排多种水生动植物,在一般情况下,单一性的放养是空间和食料资源的浪费。

二、物质能量多重利用

生态养鱼可以多重利用生物物质能量,变废为宝。 如,改造浅水滩地栽培荷,慈菇,水稻,并结合养鱼蟹虾等;将农作物秸杆或畜禽粪便加工成鱼类的饲料,沼气下脚料亦可用作养鱼肥料。此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下脚料,这些废弃物残留着大量的有机营养物,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不仅是浪费,而且污染环境。若采取 一定工艺,用于养鱼,使污水资源化,节约了饲料。
三、生物结构合理配置

在设计生态养鱼的生物结构时,就要考虑生物之间互利互惠的因素,合理安排,兴利除弊。多品种混养就是利用不同生态习性的生物品种,科学搭配,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天然食料资源。在稻、萍、鱼共生系统中,形成了“养萍固氮,萍充饵料,鱼除虫草,鱼粪肥稻”相互促进的高效生态系统。把陆生系统和水生系统互相衔接也可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两个系统生态效率共同提高。如桑基鱼塘,桑—蚕—鱼之间物质循环利用;又如草—禽—猪—鱼的联结,环环相扣,互为利用,构成多产出、高效率的生态系统。
四、经济成分优化组合

生态养鱼实质上是一个人为控制的生态经济系统,它把自然变化过程与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结合了起来,成为一个生态与经济交错进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物与经济物、生物结构与经济结构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人们在设计生态养鱼系统和实施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优化生态经济结构。
从规模生产结构上说,生态养鱼即为“以鱼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由于它具有多环节的转换,多层次的利用,所以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优点表现为物质转化率高、能量转化率高、资金利润率高、土地产出率高。


喂食不宜过多

可能很多人养鱼是在看到观赏鱼缸有着如此漂亮的景色之后才萌生的想法。其实养鱼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做好换水、喂食等相关工作后就不需太过担心。但是很多细小的问题不注意的话也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喂食不必过多,八分饱即可

喂食过多是很多初次养宠人的通病,担心鱼吃不饱饿到了。但事实上,鱼吃愈多,排泄也会增加,相对地,水质恶化也会加快,进而影响鱼只的健康及招来病菌。

一般每天喂食一次即可,每次3~5分钟内吃完比较好。由于,目前大多将鱼缸摆设于室内,较少直接接触阳光,所以晚上最好不要喂食。若饲养在室外,阴雨天时,要减少喂食量,因为,鱼在消化食物过程需要消耗较大的氧气,阴雨天、晚间气压较低,水中的溶氧较低,容易导致水中严重缺氧而死鱼。

二、定期换水,注意水温

观赏鱼缸饲养,不如大自然环境,有源源不断的新水注入。因此,只能依赖定期换水来维持鱼缸的生态平衡与水质净化,换水,是养鱼的基本工作。建议每星期定期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约为1/4,换水时,注水时要缓慢,切勿大量注水或直接对鱼只冲水。绝对避免水温骤降,导致鱼只休克甚至死亡。定期的换水,新水水质、pH对鱼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若突然全部换水,水质骤变,鱼只当然无法适应,会导致体质下降,而易染病。

三、滤材不要过于清洗

当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材料上会自然布满对鱼有益的硝化细菌群。如果我们清洗的过于勤快,会将硝化细菌群冲洗掉,鱼就失去最有效的天然保护,因此,滤材只要稍微清洗,只要将过滤棉表面脏物冲洗即可。

四、体型差异偏大的鱼不要混养

最好不要将差异较大的鱼放在一起混养,尤其是在观赏鱼缸不大的情况下。否则容易引起相互撕咬的问题。

在四川
蜀山指四川的山,最早见于杜牧的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孙中山在《祭蜀中死难诸义士》中提到“泱泱岷江,峨峨蜀山,惟蜀有才,奇魂磊落”。 蜀山应在四川境内,很可能是峨嵋山附近一带的山脉统称。“蜀山”一词早年闻名于环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系列。

在鱼缸里养就可以,准备氧气泵和过滤槽就可以。
1、采取正确的喂养方法,按照鱼体重的2%-9%的重量来喂食。2、比起密度大的喂养,密度喂养低的鱼儿,生存空间大游的开,更有利鱼儿的生长。3、水是养鱼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说水就是鱼的生命。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世界上目前已知的鱼类共有两千余万种,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它们有的美丽,有的凶猛,有些还有毒,形态不一,生活习性各有差别。以下分享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1

一般8-10亩地建设1个养鱼槽,每个养鱼槽需要投入约8-10万元,此外还有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进行完善需要大约25-30万元,主要设施包括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等,许多设施为公用,因此养鱼槽越多则会越划算。

一、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通常每8-10亩地可以建设1个养鱼槽,而3个养鱼槽则需要24-30亩地,每个养鱼槽的资金投入大约在8-10万元,另外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进行完善需要大约25-30万元,主要有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等,但很多的设施和设备是共用的,因此养鱼槽越多越划算。

二、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目前我国工厂化养鱼处于起步时期,其科研技术和配套设施等尚不完善,另外我国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殖密度小,饵料系数高,也频频发生病害,近年只有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可以作为代表,其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可以进行高密度的养殖生产。

2、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类不便的主题,要做到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目前工厂化养鱼收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及学者的关注,随着世界不断城镇化、工业化、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等,工厂化养鱼这种环保无害的方式必然是未来养殖的一种发展趋势。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2

一般8-10亩可以建设1个养鱼槽,3个槽子为24-30亩,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全部完善好大约需要25-30万,每个养鱼槽子大约在8-10万元。本项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是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及其方法,主要包括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

一、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1、一般8-10亩可以建设1个养鱼槽,3个槽子为24-30亩,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全部完善好大约需要25-30万,每个养鱼槽子大约在8-10万元,有很多是共用系统,因此养鱼槽建得越多就越划算。

2、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高产出伴随的'是高投入,使用此技术养殖是有一定门槛的,一般养鱼户有30亩的鱼塘,自己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成本,同时还可以自行负责管理和喂养。

二、循环水养鱼系统介绍

1、本项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是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及其方法,主要包括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鱼池为长方形,每个单元中水可向1个方向旋流,相邻单元旋向相反。

2、沉淀截留池前半部分,设多斗集污槽和排污穿空管,后半部分设立体d性填料,同时生物移动床为前后2组串联,中间隔墙下部为若干大通孔结构,每组中间设置隔板,腔体内放置悬浮性滤料,横向布置曝气穿孔管。

3、网状滤料过滤池和调节池并联设置下部相通,取用网状滤料,上覆滤网片,调节池为补充水、pH浓度调节、加温、设置气提管,本项发明投资低、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节能省电,有利于促进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事业发展。

4、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具有节地、节水、环境友好、生产可控等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水产养殖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现在因为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比较高,其发展一直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5、本发明设计构建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主要通过优化集成一批节本、节能型养殖设施及水处理技术,包括单元式养殖池、生物移动床、截留沉淀、气提泵等,在保证系统水处理效果及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

6、以同等养殖密度为40kg-50kg/m3,每日换水量为5%-10%/天计算,系统整体运行能耗相对于常规典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可降低30%左右,比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健康养殖要求的,是一种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3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养鱼的水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系统特点:

1、不受到气候、水质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高产量低风险,投(tou)资少。

3、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能耗,系统工艺合理 *** 作简单,维护方便,故障率低。

4、通过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将蛋白质、NH3/NH+4等转化为对养殖鱼类无害的物质。

5、系统只需一台水泵一级提水就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工作。比起传统的工艺流程,节约能耗。

6、将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未分解成NH3/NH+4等对养殖鱼类有害物质之前分离出去。

一套循环水系统设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微滤机、紫外线消毒器、生物机械过滤器和蛋白分离器。由海边引入生产用的新鲜海水,首先经过室外消毒和砂滤池过滤,进入微滤机再过滤,再通过蛋白分离器分离去除水中的蛋白质,再通过生物机械过滤器过滤,进入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处理后进入曝气池进行曝气处理,最后注入到每个养殖池中。

海产品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市场对海产品品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由于近海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环境水质的易变性,使得传统的流水或静水养殖方式的生产稳定性愈发得不到保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对于养殖企业有望变成一种自发的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20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