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优选是真的吗

小蘑菇优选是真的吗,第1张

小蘑菇优品是真的。地址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园创业大厦南208A室,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电子产品销售,互联网设备销售等正规公司。

走进金鸡湖台青创业园

金鸡湖台青创业园是“圈时代产业园”旗下的运营项目之一,它是专门为台湾青年量身打造的创业孵化基地,也是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项目首期启动面积2858平方米,分为孵化区及创业加速区,空间涵盖创业工位、办公室、共享会议室、路演大厅等,为两岸青年提供创业导师辅导、政策咨询、工商财税咨询、投融资对接等创业服务。

受访人:钱炜

苏州圈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苏州金鸡湖台青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苏州市台商协会女企业家功能委员会理事长

- 访谈精选 -

GDA: 10月31号,GDA与台青创业园一起举办GDA嘉年华活动,您对这场活动有哪些切身的感受?

钱炜: 我觉得这场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也看了这场活动的整体流程。老师的质量非常高,课程也非常有建设性,对于企业创业者都非常有帮助,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成功的一场活动。把我们台青园当初的初衷,完全表达出来了,我觉得也很有帮助,非常感谢GDA能够来台青园召开。

GDA: 当天活动的流程,包括了主题分享、企业参访、回溯研讨,对于这样的一种创新的活动形式,你觉得对于园区来说有哪些启发和感受?

钱炜: 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新颖独特,很有建设性,我们看到的现在很多的课程都是以“道”为主,主要是在讲一个道理,但是“习”的部分确实是很少。有很多企业家或者创业者,在他学习过程中间,上完课程使他感觉非常好,恍然大悟。但是在实际 *** 作中应该怎么应用,其实还是会碰到很多困难。

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一种互动方式,前期先进行理论教育,然后中期进行实践、交流和沟通。最后再进行一次总结。其实对于企业和参与者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和有成效的,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如果我们的教程都是用这种方式的话,对企业发展、对个人成长来讲效率都会更高。

GDA: 您觉得在未来,台青园内的企业举办类似的活动,能给园区带来哪些赋能或者帮助?

钱炜: 我觉得会很有帮助。我们很多的创业企业有很多的想法,但是都是技术性的。在技术上面他们已经非常专业,但是面临市场这个大难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迷茫找不到方向。我个人感觉,如果他能够走到企业里面,走到市场中间,他得到的启发会更多,而且再加上一些课程的引导,对于创业者来说会是一个新的天地,可以省掉创业路途中的很多弯路。

GDA: 金鸡湖台青创业园最初设立的背景,整体的发展历程,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钱炜: 金鸡湖台青园是花了很长的时间,聚集各方的资源才最终促成做起来的,台湾青年或是说台湾地区有他的优势所在。它在医疗、医药、半导体方面都是非常先进的。把这些先进的部分引流和导入到苏州来落地的时候,很多创业青年出现了一些瓶颈。

我们的台青园一直秉承着要做“台湾青年的创业第一站”。这“第一站”是什么概念,因为他们到这边来举目无亲,他需要找到家的感觉才会落地,通过台青园的服务,为他们生活上或者早期跟政府的互动上,或者是他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间对市场的认知、文化的趋同上面,及时通过台青园整个的管理体系,来切实地帮助他们,所以早期我们政府希望我们去做这件事情。在台协台办、各大创业企业服务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走到这一步很艰难,但是做成了,而且很多企业确实是得益了,我觉得真的很不容易。

GDA: 其实我们搭建的是一个我们和台湾地区之间在人才、技术、智本上交流互动的平台,也相当于拉近了两岸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我们这个园区现在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钱炜: 金鸡湖台青园在苏州工业园区乃至全苏州市,都是被高度重视的,全国各地的领导都过来学习和指导。我们认为它是有一定的高度,首先我这边接触到了真正的一些创业的台湾青年,并且我们接触到了台湾的很多高校和一些高端的技术资源。同时我们目前也是苏州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统战高地。在这样多方的资源之下发展下去肯定会有很好的一个前景。

GDA: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您觉得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钱炜: 数字化转型,其实不管是在生活,还是未来的企业、工厂发展上面,它都起到一个颠覆性作用。其实我们目前处于时代变革的过程中。所以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在中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上面,对一些企业的创业者来说是一片蓝海,他们可以去发挥他们很大的想象力。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这个方面去把技术转化这些事情做好做透。我觉得就是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GDA: 结合您刚才谈到的一些个人感受,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我们园区是不是也需要在这个时代做一些调整,或是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努力和变化?

钱炜: 其实除了台青园以外,我还做了另外的几个科技产业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一些科技前沿的领域,关于大数据、智能制造、智慧工厂的一些改造等等。当我看到这方面的技术是蛮激动的,因为这些部分可能会颠覆整个社会生产力,他不是成倍级的,而是成指数级地去改造我们的生活。

把人从工厂里释放出来,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去享受生活。因为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工厂的人力部分、制造部分都慢慢被工业化、自动化替代了。这个替代过后,就有更多生产力被释放出来做创造性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具有颠覆性的。

GDA: 下一个阶段,我们园区将提供给我们企业什么样的一些服务?会有哪些角色上、服务上、赋能上的一些变化?

钱炜: 现在传统的产业园,大部分还是把项目引进过来,让他们自己成长。而我认为创业企业会碰到很多的瓶颈,所以我们现在目前专门做了一个创业课程中心,每周都会有专业的老师来为我们的入园企业做创业赋能,并且帮助他们做阶段性的创业问诊。

虽然现在很多的创业者技术是大牛,但他也有很多的短板。我们就通过问诊来了解他的想法和短板的部分,帮他请专家请团队,帮他来提高视野。这样的话对创业企业的发展还是有帮助的。我们认为孵化器不单单是一个提供场所的地方,同时要帮他对接政府的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对接资本,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其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我认为,如果想要精细化来进行运营管理的话还算是一门学问,确实需要不停地精进和迭代。

GDA: 在疫情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后来又通过哪些方法去解决和对接好我们企业的一些最实际的需求?

钱炜: 其实疫情对我们的影响还是蛮大的,特别像是在两岸交流这一块上面。我们之前是有个两岸交流的职能,但是因为疫情阻隔了人的行动,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方法。

如果入驻的一些企业因为疫情来不了园区的话,我们可以远程进行一些对话,甚至是帮助他们来进行远程的一些教育。所以我们今年用线上的方式做了十几场创意课程赋能,作为入园企业他可能重心在业务上面,没办法做到自己的技术提升。所以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些能力提升上的帮助。

因为台青园的政府扶持力度比较大,相对来讲压力没有那么大。而对其他几个园区的入园企业,我们都有25-3个月的免租,给到他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这样有利于让企业在创业早期坚持下去,因为创业是最困难的时候,资金也缺,人才也缺,各方面都缺,那我们这边就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创业企业提供一份便利,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GDA: 最近国家、包括江苏当地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我们企业建设企业人才培养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优惠和支持政策。我们园区在企业大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课程和哪些服务?

钱炜: 首先是我们有一个创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中心,然后会有一个定期的每周课程对话。有公开课、沙龙、还有一对一的对话,这是对创业者的辅导。在我们与创业者对话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确实需要和市场去对话,我们现在联系了一些民营企业,了解了创业者在产业提升上面的一些需求。

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对创业课程做了一些延伸,我们也会给予一些创业方面的指导以及定期沙龙和行业方面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到新的行业、新的产业领域的一些生机勃勃的前景。通过教育,让他们对这些产业感兴趣,并且在这些产业上面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资本、智本支持,我觉得这对于我们创业者是非常有帮助的。

GDA: 未来我们在这些方面会有哪些新的尝试和努力,新的目标和方向?

钱炜: 我们持续在做产业链的部分,因为如果每个产业链相互赋能的话,他们就能抱团取暖,然后对产业提升、技术深挖都是非常有帮助。这种生态是长期和持续的。所以我们现在不仅局限于苏州,在北京、深圳乃至海外都布局了很多技术高地,我们在这些技术高地都设了飞地办事处,通过飞地孵化的方式,让一些符合这边的生存环境的项目能够先在外部先进行孵化,然后后期再入驻到苏州园区里来,让他们再深度进行一个产业化落地。

GDA: 我们能否畅想一下,您对于园区未来发展的愿景是什么样的?

钱炜: 我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创业者的朋友圈。通过创业者朋友圈不断打造迭代,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包括政策,包括他们的技术,包括他们在市场上的关注,包括资本,通过我们这个平台的作用可以为他们更多地赋能。

GDA: 非常喜欢您这个创业者朋友圈的概念。因为我们全球工商管理博士联合会也是依托UCMT,围绕着1500名企业家校友和博士校友,去打造校友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和圈子,在这个领域可能跟我们创业者朋友圈的愿景比较相像。我们也在致力于推动终身学习,推广和共建学产研生态圈的概念,这也是我们的理念和愿景。那么您认为未来,园区和我们GDA在哪些方面会有合作的机会?

钱炜: 通过这次的课程和活动,我觉得GDA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活力、很务实,可以为创业者、企业家提供服务的一个平台。如果创业者的朋友圈能够和我们GDA这个朋友圈做一个深度结合的话,我相信会迸发出更多的能量。

GDA: 我也相信这两个圈子在未来的学产研等各方面的融合将增进我们园区的创业者、企业家平台各个方面的交流,我相信未来我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会更多。未来您对于我们的活动、课程、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合作,你有什么样的期待?

钱炜: 我觉得这个课程如果可以给创业者一些更加有深度的解读,这会对我们目前打造创业者的朋友圈有很好的帮助,我认为我们应该是行动起来,找到机会,尽快达成合作。

GDA: 我们也衷心希望与圈时代、台青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希望能跟你说的一样,我们能够努力实现优势上的互补,把一些合作项目尽快落到实处,马上交流互动起来。这也是我们今天最希望能够实现或达成的愿望。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CPMC:让天下没有学不到的知识

=文脉源流
现在的佛山是一个大概念:“佛山市”包括了五区,禅城、顺德、高明、三水、南海。本地人讲的“佛山”则主要指禅城区,由张槎、南庄、祖庙、石湾四个街道行政单位组成。
在过去,“佛山镇”指的是祖庙街道一带,以现在的佛山大道为界。佛山大道当年是河道,河这边是佛山镇,河对面是张槎镇。
张槎镇当年尽是农村,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各村要到广州、佛山都要经过它,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商业形态,在清末民初冒出了大量的富豪。
至今张槎仍是佛山禅城区的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张槎针织曾经在中国的纺织业中举足轻重。现在张槎正向物联网工业转型,创业园和互联网小镇遍地开花。世人都只知顺德壕多,却不知张槎富得更早些。张槎富二代多,但是他们多数务实低调,很少被媒体发现。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一方“织梦天地”?我作为一个识途老马,凭我对经济和文化的经验,替大家寻找原因。

=坐标=
时间:2018年5月26日
地点: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塱边村
人员:监督员梁某、文物爱好者关某
行程:江氏祠堂巡访--招氏祠堂巡访。

时隔一周,我又来到塱边村巡访,今天运气爆棚,想进的祠堂全部都开了门。
首先来到塱沙路旁的江氏宗祠,在上集已介绍过它的外观,现在再看一下内部。因为今天是江氏各地宗亲前来聚会的日子,进门处的屏门被搬走,刚进门就见到第二进建筑上的横梁处挂着“太史”的匾额。这是由于江孔殷考取功名,因古代翰林又称太史,因此他将自己的宅子题名“太史第”。因这个前人典故,所以江边村父老特意做了这个匾。

佛山被称为粤剧的发源地,粤剧文化在本地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江孔殷的儿子江枫便特别爱好这项文化,经常去向大老倌请教,后来更投资粤剧团,自己也成为专业的编剧(笔名南海十三郎),所以江边村的粤曲文化可以说是渊源深厚。

恰逢来自全国各地的江氏后人来江边聚会,村中宿老便对着墙上的资料向远道而来的人们讲故事,还用专用的电视机播放谢君豪版的《南海十三郎》剧集。

灰雕是我国古建筑中一个很重要的装饰工艺,又称“灰批”、灰塑,内容多是山水、花草、鸟兽、人物故事等。我们常见古建筑的人字山墙两肩常有黑底白色的抽象线条,一般称作“草龙”或“草尾”。在屋脊处常会用灰雕装饰,图中是传统的“博古脊”,造型较为复杂,绘画题材丰富,色彩艳丽。

江氏祠堂是2014年新建的建筑,所以全部灰雕都是现代艺人手笔。现代可以用的可塑造型材料更多更强,所以造型立体化,表达自然产物的效果更加精彩。
很多朋友想了解这些色彩能保存多久?过去都是用矿物颜料,和国画用的颜料是一样的,色彩能够保持数十年。现在用的颜料是化学颜料,一般可保持10年。

上次来基本已经将江氏的宗祠都巡过,今天的目的寻找被列入禅城区历史建筑的招氏祖祠。
我们穿过一条小巷,尽头处是一汪水塘。这里一排有三间祠堂,门口望向非常统一,明显是同一个宗族。
说到村里的祠堂,据我所知已经成为村子发展中的大问题。祠堂维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精神意义上很重要,特别是现在正是人文意识重新觉醒的时期,轻易不能动它。即使是已经没有后人的祠堂,也要走全民表决的程序,但祠堂属于混合所有制,极难统一处理意见。
现在很多大祠堂都是当年的富贵人家祖祠,在动荡的年代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往外逃,而他们总是有些亲戚还在当地,只要存在着联系,就不可能狠下心来。毕竟改革开放以来,吸引海外游子的投资一直是村里的大方向。想别人回来投资,你就得保存好人家的祖产,否则出了一个坏例子,以后就没人回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叫北祠,即使问了村中的老人也未能理解其意。看祠堂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大门处的对联,那里必有这个姓氏的源远密码。然而招姓即使在本地也不是大姓,名人典故我一个也想不出来。

在墙边藏着一对功名石,被古墓派高手关兄凭第六感发现。我们用水抹在石上,隐隐能看出这一块石上刻有三名举人的功名。这可能同一家人或都是亲戚,所以都刻在一起,这对后人非常有激励作用。

继续沿水塘寻找,一连发现三间招氏宗祠,但是没有一间是我要寻找的永思堂。

在巷子的一角,发现一间草绿色仿古建筑,材料明显就是现代的,形状竟然是五角形。这个祠堂重修于2006年,周围已经没有任何空间可以挖池塘,但从门口望向角度推测和北祠不是同一个族群。

这不是祠堂或故居。
具体它是什么作用我也没搞清楚,看来必须找村民好好问询。但是行过路过的村民大叔只是随口一说,搞得我们更加一头雾水。
里面供奉的是道家人物,应该是本地的人物,被神格化后由本地村民集资修了一个道场。因为馆里缺乏介绍,推测招道才是一个修道者,曾经有感动中国的事迹,才会被乡民供奉。相似的还有禅城的梁舍人,也是在民间口耳相传中神格化的人。

这个宗祠也是近年重修,但是旧的部分很明显,石柱上的对联很有智慧。它劝喻招氏后人只要士农工商任一业能成都是好儿孙,这明显脱离封建社会常见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框架。

招氏并不是一个大姓,即使在佛山本地人口也不算很多。历史上佛山较著名的招姓人物也不是出于上塱村。也许因为人口数量少,生产力、竞争力受到限制,所以先辈就教导后人无论做什么营生,只要做好事做好人便是正道。

这个祠堂在人脉传承方面很用心,墙上的文字极多,这一个镜框里的文字收集了关于本地招氏源流的几种说法。

祠中的文字介绍村里招氏有三个堂号,其中两堂可溯是近亲,因此门口望向相同,而刚刚我们看到的北祠则是另一堂,所以望向不同。

明礼堂墙壁上有一幅彩画的题材非常特别,题目是《久别重逢》,似乎描述的是招氏太公带着三个弟弟珠玑南渡,来到塱边投靠伯父的场景。

这面碑的刻字清楚地说明了明礼堂祠堂始修的时间,前面三次修理的时间,以及最近一次重修的时间和经过。

在最前面的一组雕刻为“汉大鸿胪招猛治事图。
招猛,南海人(汉代的南海很大啊),汉代大鸿胪,主管外交,接待外宾。

中间一幅雕刻展现的是招氏族谱中的一个故事,指招氏太公原籍河南,因经商来到佛山。
留意墙檐上用的碌筒和滴水都是蓝色,据说古代这象征着这户人家的身份,蓝色代表商人,绿色代表平民,红色代表官宦。

第三组雕刻就讲述南宋末年招氏太公路经“江边”此地,看上了这块地理优越的土地,就此落地生根。

离开招氏明礼堂,七绕八拐后终于找到今天要找的正主“燕翼堂”。
这个建筑是在规划局名城办在民间进行普查时,由村民自愿申请成为历史建筑的,充分说明了招氏后人们对祠堂的自豪。

从对联就可以了解到,此堂先祖就是珠玑南渡来投靠伯父的其中一人。燕子有北飞南回的习性,这是隐喻招家从北而来落地生根,“燕翼”应是指兄弟一起携手南渡开创基业。

漆成红色的金字架非常显眼,雕刻着云纹的斗拱式构架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确实斗拱一般是在宫殿和神殿中应用,民间建筑是不能使用的,这可能是民国时期招氏乡贤重修祠堂时吐气扬眉一把的结果。

似是对名城办的牌子上的文案不满意,招氏乡贤自己补充了文案。原来这座祠堂原名“招氏南祠”,和先前我们所见的北祠正好南北一对。
1920年时招氏南祠毁于龙卷风,1933年时复建,采用了新加坡归侨的设计方案中西合璧。2006年时招氏再次凑款重修。

这座宗祠门面瓦檐上左右各有一只陶瓷制瑞兽看守,不知是否龙生九子之一。右边的瑞兽脚下台座上有“招财”字样,左边自然就是“进宝”。在祠内天井的四角瓦檐角落皆挂有铜钟,钟上似有文字,只是无法辨认。

至此我已完成任务,村中的两处历史建筑已探访完毕。据说村中还有“荔枝基”、“车公庙”两处重要的民俗地点,每年下塱村都要举办车公诞活动。

在与招氏祠堂中的老人闲聊中了解到,本地人过去经商为主,工业为辅,在清末民初时期冒出了一批富人。这就和江家的情况类似,说明张槎地区出现了一个重大机遇,被那些有积累的家族抓住。

佛山镇自古有水路网四通八达,然而张槎地接三条河流,自然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张槎人因自然形成的物流动线而受益,那些进过学堂学过读书写字和计算的人都因商业的大发展被吸纳入行。

而那些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比如没有继承家业的儿子们就因地制宜地做起饮食服务过路商旅,逐渐将张槎饮食的招牌打响。那些到广州、佛山做生意的客商记住了张槎的味道,便制造机会让张槎人到城里去开店,仅仅几十年张槎人几乎一统南番顺地区餐饮天下。“食在广州”说了近百年,然而却很少人知道“广州味道”其实源自张槎。

记得在英国、美国资本主义工业萌芽后,第一个起飞的产业便是纺织业,因为时代变迁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导致衣着变化,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巨大的服装消费需求。
1873年西樵人陈启沅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先是西樵继而是张槎,先后从纺织业的风口处起飞与世界经济对接。百年过去了,张槎依然是纺织、印染、面料重镇,无数乡镇企业从这里诞生,在改革开放时期制造出无数财富神话。

其实近年来张槎的发展趋势已不如从前,纺织业的竞争剧烈,出口增速放缓,加上江浙地区的同行转型迅速抢占市场,令佛山西樵和张槎都压力山大。
现在的张槎依然有着交通路网的优势,村子门前就是塱沙路,前年开通的禅西大道连通了季华路大动脉,在建的地铁也将惠及张槎。在这26平方公里上,在几年内冒出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创业园、产业小镇,充分体现了张槎想和互联网时代接轨走进物联网时代的雄心壮志。张槎人本来就有钱,而且有自古传下的工商传统,未来发力极有可能后来居上。
不过作为一个吃货,还是希望张槎人发扬传统,重现沙县奇迹,重建饮食王国。

=后记

花两星期完成塱边的寻龙记,这次耗时意外的长。领导给我的辖区太大了,累得我够呛。在回程路上顺便也完成了宝砚图书馆的巡访,这一季度的任务终于完成。
前面提到在塱边我还有寻找陆氏的人文龙脉的想法,但是实地了解过情况后就不提这件事了。一个家族在当地兴旺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风气、风水、奖励机制、土地资源、地理特点等等,但是走下坡的原因往往都相同。
张槎街道里还有莲塘、大富、村头等村级单位我都走访过,因没有深入地做田野搜集,待以后有机会再行发表。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的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学前教育、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

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技术。

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

经济管理系: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航空工程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直升机驾驶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

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

山工机电工程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应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工技术(3+2本科),食品营养与检测(3+2本科),应用化工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

建筑工程系: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方向)。

会计与统计学院:会计,审计,统计与会计核算。

花卉学院: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简介: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是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始于1881年英国人创办的培真书院,有着百年办学历史。1998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至今。

学院设青州校区和潍坊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有15个教学系(院、部),开设2个“3+2”分段贯通培养试点专业、4个定向培养士官专业、47个普通高职专业,在校生总数18000余人。

学院是全国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山东省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潍坊市文明校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20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