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初创企业需要了解的关键事项

物联网初创企业需要了解的关键事项,第1张


物联网初创企业需要了解面临主要风险以及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了解软件对物联网项目很重要的原因。

如今的物联网(IoT)市场越来越复杂,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调研机构埃森哲公司表示,物联网技术将为全球经济带来约142万亿美元的收益。事实上,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是无限的:从智能家居、远程医疗设备到自动化工业流程。数字化转型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员工生产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物联网的实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改变了人们对数字解决方案的看法,并且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增长的市场。事实上,物联网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市场。2019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向德国物联网初创企业Konux公司投资1300万美元,通过合作提高了列车正点率和铁路运输能力。而几年前,SAP公司提供一笔2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物联网项目的投资。

物联网当前的主要趋势是安全性、无人驾驶车辆和物流。此外,在未来将会看到针对特定工业领域的有趣创新解决方案。物联网是当前最流行的趋势,这有充分的理由:简化和加速各种流程。现在,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希望节省时间并优化日常工作。

然而,在创新机会和市场利基的启发下,企业往往会错过物联网产品核心的基础知识。根据思科公司的统计,76%的受访者报告其组织的物联网项目失败。

尽管如此,物联网领域的初创公司的数量和种类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考虑到常见的预测和当前的统计数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还有很多事项导致物联网项目成功率降低。而在Gartner公司发布的《2018年工业物联网魔力象限》报告中,没有一家物联网公司超过执行标准。也就是说,其产品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

即使是一些小的缺陷,也会导致物联网初创公司的项目失败。那么到底错过了什么他们通常面临以下挑战:

•非标准化生态系统;

•物联网领域的复杂性;

•销售周期长,尤其是在工业部门。

•与市场巨头(亚马逊、微软、通用电气和IBM)的竞争。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物联网项目的使用过于复杂,并且价格过高。有效的策略需要考虑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特殊性。

软件的关键作用

乍一看,物联网开发与其他产品开发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这是另一个系统。以下了解一下构成物联网的主要层次:

(1)互联事物。这些是可以交换数据并可以由最终用户控制的设备和传感器。

(2)摄取框架。收集和存储数据的云平台。

(3)分析能力。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有意义的见解并识别模式。

(4)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任何系统都需要一个界面来显示见解并与用户进行交互。

实际上,不应忘记将具有众多工业要求和标准的增强安全协议计算在内。最后,物联网产品必须对用户友好,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于复杂的产品。

每个事项都很重要,企业需要可以在物联网项目中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和精力,但仍然无法吸引用户。

决策矩阵中的用户体验

实际上,任何物联网项目的目标都是改善用户体验。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方法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甚至为他们的产品提供特殊的机会。

失败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主要错误是产品被创建是因为它很容易被“连接”。但是,如果基于对用户在某些交互过程中的需求和 情感 的研究来构建应用程序,则其应用程序将无缝集成到他们的日常活动中,并为他们授权。

无缝登录

当必须 *** 作多个设备以及由它们共享的软件时,无缝登录会变得更加困难。

•特别要注意的是,应该提供一个简单的链接来下载应用程序。

•在默认情况下,登录页面必须自动检测设备的类型。可以肯定的是,用户已经厌倦了创建无休止的密码。

•最重要的是,必须从一开始就展现应用程序的竞争优势。创建幻灯片教程,强调基本功能和优点。或者,可以在首次启动后用箭头和符号突出显示功能和导航元素。

•考虑包括有关如何设置设备以及如何与设备进行交互的视频教程。

•不要忘记提供帮助和支持。

•使用渐进分析。如果向用户提出过多要求,则对个人数据的意识和创建账户的疲劳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固件

应用程序的运行直接取决于它与连接设备固件的交互作用。

有时在创建了应用程序代码之后,固件的最终工作版本尚未准备就绪。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需要小心谨慎,以使应用程序团队了解每次更新。否则,整个系统最终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固件需要具有非常简单的设置,并且需要实时处理数据。但是,实际的要求列表取决于项目目标及其使用条款。

此外,不要忘记获得固件认证。例如,如果要使用谷歌移动服务(GMS),则其产品必须经过谷歌公司合作伙伴的认证。

面向未来

软件更新是物联网解决方案最敏感和关键的方面之一,必须考虑在线更新(OTA)机制。

需要记住,许多物联网系统包括数百个甚至数百万个设备。通常情况下,当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重大更新时,用户将陷入困境,但物联网产品生产商仍会承诺提供终身服务。

目前尚不清楚他们在谈论什么生命周期:企业的业务活动或API运营。因此,持续的远程更新可能会超过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优势。企业在将来需要为其系统提供高效安全的远程管理。

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企业可以将物联网启动的风险和缺点降至最低,并充分评估未来所需的资源。

环保物联网建设面临的挑战
首先,环保物联网应用中环境监控、环境信息共享范围与协同能力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其次,环保物联网应用在环境质量监测、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总量减排等履行环保职责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第三,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意识、思路有待进一步开拓,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体制、机制不匹配,缺乏统筹规划与组织。
第四,目前环境保护管理模式从污染控制为目标开始向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转变,在这种形势下,现有环境监控模式和能力还存在明显差距。
最后,环保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也滞后于应用需求,同时,公共服务能力与公众参与水平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环保物联网难题的解决之道
首先,进行环保物联网顶层设计要明确建设理念。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环保物联网建设和应用应当以服务的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对象包括政府的环境管理、监测和研究部门、污染排放及治理企业、其他社会机构和社会公众等。
其次,现阶段环保物联网建设和应用必须强调周密的配套设计前些年环保部门中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系统已经初步实现,剩下的全是‘硬骨头’,并且与方方面面密切联系,涉及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需要对涉及的建设、应用、运维的所有方面进行整体配套设计。
第三,要明确环保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范围,通盘考虑环保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体系、应用体系、信息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基础设施,统筹好各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使其能有效支撑、协同发挥作用;同时,要把握建设重点、合理规划建设策略和实施路径,确保环保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效果。
最后,要把握好国家和地方的关系,考虑中央、地方的制度体系及其管 理的优化,做好环保物联网建设、应用和运维的财政、行政等体制、机制统筹,并通过把顶层设计上升到决策高度,保证顶层设计的落实。
环保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亿万民民生,需要锐意进取,周密设计,履行面向现代化、面向民生需要、面向未来的‘历史担当’,相信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必将构建出远大宏伟、利国利民的环保物联网。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跨界应用不断兴起。我国物联网数据规模及多样性持续扩大,行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细分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进入落地关键期。

前瞻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到了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18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

物联网发展呈现新特点与趋势分析

1、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设备规模、普及率和企业级应用项目的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强劲增长,达到84亿台,首次超过人口数量。全球物联网市场有望在十年内实现大规模普及,到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成长至39-111万亿美元。

2、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逐步回归理性,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预计2021年我国物联网平台支出将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C端用户(个人用户)更加关注物联网设备带来的实际智能体验,B端用户(行业用户/企业用户)则更加关注物联网应用的投入产出比。

3、物联网细分领域热度出现分化,技术演进驱动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方向发展

2017年以来,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电力等领域逐渐得到规模化验证,“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细分市场开始出现分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成为四大主流细分市场。芯片、智能识别、传感器、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物联网相关新技术的迭代演进,加快驱动物联网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以及小型化方向发展。

4、中国物联网重点上市企业营收达48338亿元,同比增长207%,创近五年新高

2017年,我国沪深板块52家及港股板块11家重点物联网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均创近五年新高,概念股交易趋于活跃,亏损面收窄,企业净利润总额波动增长,总体盈利情况出现好转。

5、无锡持续深化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

2017-2018年,无锡持续强化应用试点示范,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进一步细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一核两翼多元”产业格局凸显。截至2017年底,无锡物联网营业收入2437亿元,拥有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2500多件,承接的物联网工程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座城市,其中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1个,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物联网参考架构”,正式掌握顶层架构标准主导权,已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全球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市场与产业协同不足,行业标准政出多门,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基础设施亟待全面升级,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等。

中国物联网产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物联网应用基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加快开发消费端规模化应用产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标准互 *** 作研究;明晰安全防护思路,各有侧重分类实施。

蜂窝模组出货量将会激增,但市场会重新洗牌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龚勇

细分的场景,行业的渠道,核心的技术,才是生存的关键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物联网领域经理 谭华

2018年,不是寒冷,是火炉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事务经理 孙芃卉

物联网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Semtech 市场战略总监 甘泉

2018年是资本市场的“寒冬”,却是物联网是的“初春”

厦门南鹏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王铎霖

物联网需打破落地难、盈利难的质疑

日海智能市场经理 谭梦溪

2018年是物联网真正由示范到实际应用转化的起始年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伯林

先回归产品本质,其次是物联网。

深圳市汇径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科彧

物联网的窗口期说了这么多年,或在2019至2020年真的降临

APICloud联合创始人兼CTO 邹达

物联网不能只停留在“将来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的概念中

北京羿娲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VP李博

物联网市场上拼价格抢市场并不明智

奇迹物联(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CEO 杨仁磊

聚焦用户与产品,就无惧外部环境

杭州中科思创射频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玉锋

NB-IoT将成为万物互联的万能钥匙

芯翼信息 科技 市场总监 陈正磊

物联网连接增长依旧强势,国产芯片迎来良机

上海移芯通信 科技 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总监 杨月启

物联网并未达到预期,但不用怀疑未来的潜力

利尔达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经理 徐海

物联网渐行渐热,应用遍地开花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 谷荣祥

2018年是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一年, 2019年将会是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一年

上海桑锐电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张吉泰

NB-IoT量价齐飞,为物联网打开了突破口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潘巍松

期待5G商用,实现无人驾驶、MR影院影院等应用

深圳前海翼联 科技 有限公司 企划主管 陈奕榕

物联网平台化没有想象的市场效果,头部玩家还没出现。

深圳市飞思捷跃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杨捷

物联网应用定位精度提升需求迫切

深圳思凯微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光华

AI和IoT紧密结合,是未来5年物联网的最大商机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廖原

产业周期起起伏伏,做好产品才是王道

杭州数蛙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霍燕林

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受到热捧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K/3事业部总经理 张剑云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十年一定是物联网行业的春天。

成都精位 科技 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总裁 周宏亮

物联互联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

锐骐(厦门)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锐骐 科技 董事长 谢洪泉

明确公司定位,聚焦产品与方案迎接新一轮洗牌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解决方案经理 杜利征

物联行业已是“冉冉之星”,何以谈“寒冷黑夜”

上海莱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经理 何良龙

物联网企业从单一供应商向解决方案转变

苏州芒种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薛明刚

物联网应用在普及性和上档次两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北京优锘 科技 有限公司 VP 沈祎岗

工业物联网项目数量在逆流而上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VP 庄正军

物联网概念热不热,与企业不相干

北京九纯健 科技 发展有公司 副总经理 王小永

2018年是一个重新洗牌,行业优胜劣汰的一个时机

机智云创始人兼CEO 黄灼

物联网或将崛起于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七牛云边缘计算及IoT负责人 陶纯堂

5G技术的到来让万物互联时代触手可及

值得看云技术有限公司CEO 许明

物联网进入跨品牌跨品类跨协议的智能互联时代

广州云智易物联网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戴筱倩

技术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上海艾拉比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 万学靖

智能家居市场正在从产品推广到用户运营的转变

富连网智能家居 科技 服务公司 生态链商务拓展总监 刘威

一站式物联网私网部署及相关应用方案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杭州罗万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孙伟仁

智慧零售与工业制造业转型市场崛起迅速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张艳霞

共享单车风光不再,电动车和智能锁迎头赶上

MiraMEMS Marketing吴子健

深挖企业需求,瞄准To B领域

赫里奥(苏州) 科技 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剑宇

消防领域刺激了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合肥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锦荣

新零售方案的视觉识别技术趋于成熟

安徽耐可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CEO 张治国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物流业是物联网早就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物流系统采用了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传感、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特征。新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概括起来,目前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四大领域有:
一、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
目前,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追溯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应用。
二、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
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目前,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
三、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
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的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智能控制、自动化 *** 作的网络,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目前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哈、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四、企业的智慧供应链
在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期保障网络系统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是IBM智慧地球解决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一些应用案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17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