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现状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现状和发展前景,第1张

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

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

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长三角地区目前包括了三省一市,规划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综合三省一市各自的比较优势提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综合发展。

那么各地区的产业优势在哪里?未来哪些业将成为重点?

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可以得出答案:

上海: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 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

江苏: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浙江: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 -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

安徽: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其中长三角部分城市重点产业一季度表现如下:

南京

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6%,是目前主要大中城市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城市(长沙尚未公布)。南京普惠政策落地早,“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同步推进,重点项目连续施工,高技术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或新兴产业产值快速增长,推动一季度经济总量稳中有升。

杭州

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杭州数字经济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一季度逆势发力,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61%,占GDP的242%,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等相关产业分别增长101%和80%。

舟山

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3%,增幅在全国领先,舟山作为独立的岛屿型城市,经济生活受疫情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港口经济稳定发展,“全球限硫令”新规落地,推动船舶修理企业脱硫塔安装业务快速增长,一季度规上船舶修理业总产值增长736%。

绍兴

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仅次于舟山。一方面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在特殊环境下获得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居家隔离新模式加快了电商创新进程,绍兴依靠自身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在平台经济、网络经济上展现出了良好发展势头。

以下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舟山水产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舟山水产加工业的现状
舟山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捕捞水产品加工、出口区之一,年出口量占我国捕捞海产品的50%。舟山地区现有保税库一座,监管库6座。2007年舟山水产加工业日冷冻能力8,000吨,冷藏能力20万吨,各种现代化加工生产线200余条,年加工能力已达80万吨。在110家出口企业中,欧盟注册企业36家,美国FDA认证企业35家,韩国及俄罗斯注册企业90余家。舟山水产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没有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国际信誉较好。
近几年舟山远洋渔业有一定的发展,舟山的鱿钓船年产鱿鱼在13-15万吨之间,2006年至2008年鱿鱼产品年均出口量为47,400吨,年均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占舟山水产品出口比重平均为22%左右。
近几年,舟山水产加工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多元化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等积极应对措施,大多数企业运转正常,有的企业还有新的发展。但舟山水产加工以本地产原料为主,来/进料加工比例很小,原料短缺制约了舟山水产加工业可持续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舟山水产加工业的产值、出口量呈下行趋势。2007年舟山市水产加工产值为162亿元,2008年下降至1538亿元,下降5%;2008年舟山水产品出口1908万吨,出口量下降174%。出口额下降66%;今年1-7月,水产加工产值627亿元,同比下降11%;出口量94万吨,出口额2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1%和147%。
二、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因
一是原料短缺。主要源于水产品资源衰退,捕捞量下降。2008年虾、蟹捕捞产量同比下降23%左右。今年17月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5,62万吨,同比下降214%,远洋渔业产量363万吨,同比下降352%,蟹产量同比下降352%。
二是金融危机影响。由于受进口方破产、资金无法周转等因素影响,以及不属质量问题的各种借口退柜增加,2009年上半年有10家企业不正常退柜17批次,377吨,货值139万美元,增加了企业的困难。输韩水产品受这方面的影响比较明显,韩币大幅度贬值,输韩水产品数量明显下降,如在2007年前正常年头舟山每年输韩梭子蟹18万吨左右,而2008年出口不足10万吨,下降了44%。另外,2008年对日梭子蟹出口量减少2873%,出口额下降25 54%。输欧大规格红虾仁跌幅也在30%左右。
三是部分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家虽在金融政策上适度放宽了对企业的融资,企业资金紧张情况有了改观,但部分小企业由于企业小、底子薄、抵押少等原因仍然存在贷款难的问题,特别在收购旺季时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
四是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贸易性技术壁垒不断提高。中国食品安全被国际上高度关注和炒作,舟山企业每年应对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官方检查比其它地区频率都高。出口的门槛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企业为此投入也越来越大,成本不断增加。
五是企业自身原因。舟山水产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部分企业技术更新不快,产品老化,有的企业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再创业精,对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舟山水产加工业要持续发展,防止持续下滑,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有关监管执法和服务部门的支持、帮助,更需要动员企业自身振作精神,积极应对。
1、要重视发展水产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
把解决水产品加工原料,特别是来/进料加工作为舟山水产加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目前,舟山自捕海产品已不能满足其加工能力。舟山90%依靠自捕海产品,2007年-2008年舟山来/进料加工不足3万吨(不包括境外自捕运回舟山的鱿鱼),如果舟山每年利用国际市场原料的比例从现在的10%提高到50%,舟山水产加工业就能增加60亿元的产值。政府应积极鼓励促进舟山水产加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包括保税库与外商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外商带来的原料进口渠道、资金、工艺、产品和市场。培育大企业在来/进料加工中率先做出榜样,进而引导整合重组、兼并。大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优势,把成熟的工艺、技术、嫁接给中小企业,原料、市场由大企业 *** 作,这样不仅能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还能将来/进料加工规模化、集约化、做大做强,所以有必要重点先扶持,支持几家大企业先行做来/进料加工,做出榜样,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重组或联合合作。
2、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应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开发能力、设备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深加工产品。如鱼糜、鱼酱油(调料)等精深产品,从加工工艺、保鲜环节等着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给企业增加利润。
3、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舟山从事水产加工企业有400多家,其中110家持有不同国家注册证书的出口企业,也不乏国内生产、经营、销售好的企业,如浙江兴业、舟渔、正龙、震洋公司等。但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因传统习惯,资金周转难、经营人材弱等原因,只做出口贸易而忽视了国内贸易,需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对国外市场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传统的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韩国市场由于韩元的大幅度贬值,出口急剧下降,已从传统的出口量第一位下跌至第三位;欧洲市场已上升为第二位,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方面已初见成效。从2007年底开始,俄罗斯、乌克兰、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已出现好的业绩。2008年,上述新兴市场的出口量占全市出口总量的27%,货值占总出口值的212%。抓好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是舟山水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4、稳定海洋捕捞、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
舟山海洋捕捞业对渔民就业、渔区安定、支撑舟山40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的运输、物流、包装、制冰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海洋资源的衰退及休渔期的延长,稳定捕捞产量也面临新问题。前几年舟山渔业转产转业力度很大,今后应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当放缓转产力度,稳定舟山捕捞业,为水产加工业提供原料。
5、建立舟山水产品出口加工区.做大做强舟山水产市场。
建立舟山水产品出口加工区,带动水产品原料进口、加工和出口,促进水产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舟山国际水产城由于地理位置狭小及海岸线短等原因,难以进一步扩大,已不适应水产品原料多样化需求。要以舟山大桥建成为契机,选择临海的适宜区位,筹建新的水产市场,既吸收本市捕捞的产品,又吸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品及进口的原料,使之成为国内国际水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企业取得国内外原料一个大平台。

在诸多有利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同时,产业发展呈现出重点领域发展壮大、新增长点涌现、创新能级跃升、竞争实力增强等诸多特点,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内外环境,需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发展环境营造、国内需求释放以及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推动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

一、“十三五”以来发展形势特征

(一)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作用强劲

1发展规模质量齐升

“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新动能作用不断增强。工业方面,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4%,高于同期规上全国总体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4%,高于同期规上全国工业总体27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151%,高于同期全国规上服务业企业总体约35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27%,高于同期规上全国服务业企业总体近3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产业持续增长引擎带动作用明显。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占有29个席位,数量较2015年增加11个。据国家信息中心对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63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体的434%,较2015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营收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达到151家,较2015年增加80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总数的比重由2015的62%提升到2019年的111%,头部企业规模及质量持续提升同时,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益持续提升。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达到72%,高于上市公司总体(非金融类)近1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在总体经济利润状况不佳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利润率达到59%,仍处于较高水平。

2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一是前沿技术领域跨越发展。“十三五”以来,一些前沿领域出现爆发式发展,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跨界趋势愈加明显。2019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占GDP的比重达到348%,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十二五”显著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伴随着人工智能政策不断落地,技术应用商业化进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2019年底,全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人工智能应用催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地涌现。同时,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变革。

二是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发展了一批战略性产业。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新型飞行器及航行器、新一代作业平台和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着力构建量子通信和泛在安全物联网,加快发展合成生物和再生医学技术,加速开发新一代核电装备和小型核动力系统、民用核分析与成像,积极布局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打造形成了未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三是平台经济发展迅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例如,网络视听平台高速发展,2019年全国视频预付费会员用户预计增长至25亿以上;共享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市场交易金额达到81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13倍,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超过30万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近8成;一些新兴平台如猪八戒网、喜马拉雅FM、腾讯云、拼多多等交易额同比实现成倍增长。

3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重要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量、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智能手机产量、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等均位居全球第一;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核电、光伏、高铁、互联网应用、基因测序等领域也均具备世界领先的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是领军型企业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地位和市场影响。2019年,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创新引领型巨头企业均入围世界500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的数量为“十二五”末的近3倍。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为206家,数量同样为“十二五”末的近3倍。

三是在总体上已经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支撑。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业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60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对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了67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累计出口交货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85%。

4投资信心保持高位

社会 资金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保持了较高投资信心,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万亿,2015-2019年投资额年均增速为104%,高于同期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16-2019年,共有48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A股融资上市,共募资34574亿元,占同期A股IPO募资总额的449%;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获得风险资本投资额(PE/VC)近3万亿元,占风险资本总投资额的7成以上。截至2019年末,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募资总额将近760亿元,参股设立基金总规模近2000亿元,支持创业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

(二)政策环境优化,取得发展新成效

1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愈发健全

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愈发健全。一是细分领域战略规划陆续编制印发。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近20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密切相关的顶层政策文件,涵盖整体目标、创新环境保障和具体发展举措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领域八大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二是重点地区产业促进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全国主要省市均制定并发布了加快推动本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文件,同时因地制宜,颁布了若干推动本地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三是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自《“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以来,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有关重大工程落地实施,并取得积极进展。初步统计,发展改革委、 科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近30个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40余项支持重点工程的政策性文件,围绕重大工程,相关部门积极实施了近20个相关(试点)工程与重点项目。

2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一是积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原国务院医改办联合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通过推行“两票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推动中间加价透明化,整顿药品流通秩序,防止垄断和地方保护。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连续开展集中整治不正当竞争突出问题的专项执法行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做到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重点问题集中治理。通过集中整治和案件查办,发现和制止带有行业性、普遍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相关行业和市场的规范,有效遏制重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高发多发势头。同时,积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解读、宣传、培训及配套规章修订等系列工作,2017-2019年间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是破除有碍创新的体制机制壁垒。针对当前药品医疗器械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通过改革临床试验管理、优化审评审批、实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激发医药研发活力,提高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解决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短缺难题。海关总署积极深化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通关及相关作业流程“去繁就简”,去除不必要的制度性成本,2017年,对25部涉及“放管服”改革的海关规章进行集中修订。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 社会 化机制遴选培训评价组织,指导开发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目前,已在工业机器人编程、特殊焊接技术、智能新能源 汽车 等15个领域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三是搭建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网信办、原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标准工作指南》。原质检总局加强微生物、酶、功能性蛋白质等领域基础通用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生物技术标准体系。商务部推动出台《电子商务法》,完善配套《关于规范快递与电子商务数据互联共享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质量提升等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或过时等问题,研究制定了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等级标准以及中成药优质标准,进一步对构建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进行了 探索 完善,提升了中药产品全产业链控制水平。国家标准委先后在云计算领域编制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开展了35项国家标准研制;在物联网领域,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在大数据领域,发布了标准化白皮书,开展32项国家标准研制工作。

3政策引导强化金融资源支持

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及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迈出重要步伐。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引导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独角兽企业获得优先上市通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分别提供不低于15万亿元和8000亿元融资,与建设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目标规模约3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人民银行大力发展绿色票据、双创债券、并购票据等创新型产品。原银监会支持金融机构不断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知识产权局以试点的形式加快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证监会积极推进科创板建设,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为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 科技 创新型优质企业提供绿色上市通道,截至2019年12月末,共有70家科创板企业上市,共募资8243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银保监会鼓励银行机构在传统表内外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金融租赁、证券基金、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非银行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债券承销、租赁+保理、理财投资、并购和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实现全产品、多渠道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各地在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四川组建成立了首期规模为3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北京、重庆、深圳、广东、福建、安徽、湖南、山西、河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新疆、广西、宁波、厦门等地也安排专项资金渠道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发展。

4包容审慎释放创新创业潜能

积极 探索 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信息消费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行业服务和管理方式,放宽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国家能源局支持创新充电商业模式,支持发展众筹建桩,充分利用 社会 资源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 特许经营模式,吸引专业充电运营商负责运行维护,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科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引入新能源 汽车 自助分时租赁项目,实行个人付费的市场化租赁服务方式,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态度鼓励新兴产业发展。金融 科技 领域,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 科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 社会 保障部、卫生 健康 委, 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0省市积极组织金融 科技 创新应用试点。此次试点没有简单套用传统风险防控手段,而是在事前制定应急与退出机制,采用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等补偿措施,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风控体系,打造灵活高效的试错容错机制。

(三)创新能级跃升,打造发展新优势

1企业创新投入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提升。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达到24亿元,较“十二五”末提升927%,同期研发强度达766%,高出上市公司总体208个百分点,较“十二五”末提升122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汽车 以及高端装备领域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相对最高,2019年研发强度分别达1018%、931%以及802%。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8万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851%和858%;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520%,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32个百分点。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A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对比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各领域研发强度对比

2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有助于新兴产业创新基础能力提升的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例如,新建了中国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号海洋科考船、新型风洞等一批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规范管理国家 科技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515个,已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40家。

3 科技 中介服务不断完善

在 科技 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 科技 中介服务不断完善,极大促进了 科技 创新资源合理利用和成果转化。2019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484万项,涉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服务等方面,成交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1倍。各类孵化器、加速、众创空间等 科技 中介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涌现,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8000家众创空间,其中纳入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已达1890家,各类 科技 孵化器、加速超4000家,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融通合作的平台。

(四)集群加速发展,构建发展新引擎

1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2019年组织了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申报工作,从申报的129个产业集群中评选出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研究形成“一揽子”金融支持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具体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将择优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支持产业链协同新平台、检验检测和智能园区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知识产权服务、重点技术研发、专项债券融资、人才奖项计划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等。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牵引带动作用,各地纷纷加快培育建设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山东省在入选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大胆推进政策和制度先行先试,着力打通体制机制梗阻,深化创新合作,共建高端开放平台,共促新技术研发,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下大功夫,做强做优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集聚的广度和深度,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不断延伸。杭州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杭州市以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引领、创新资源驱动等举措,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2集群发展驱动各地收获发展新引擎

各地通过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若干带动能力突出的新兴产业新增长极。例如,北京市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 汽车 发展,积极打造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创新中心,初步形成完整的、领先的新能源智能 汽车 创新体系,通过全面提升新能源智能 汽车 核心竞争力,北京市打造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智能 汽车 优势集群,并为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深圳市依托5G龙头企业牵引,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前沿应用示范场景落地,打造形成了5G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并致力于打造5G全球标杆城市,依托5G+智能经济为引擎释放强劲发展新动能。贵州省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近年来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产业向纵深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亮点频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及转动能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五)深化开放合作,形成发展新局面

1构建全球创新发展网络

在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APEC等多边框架下,有关部门继续倡导“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相关发展理念和主张,初步建立了合作创新的国际框架。各部门着力构建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科技 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科技 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并围绕 科技 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 科技 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4项行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广国际技术标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中国 科技 、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英文缩写DTMB)通过巴基斯坦数字电视援助项目和东帝汶项目逐步实现DTMB走向世界。

2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与发达国家政府间的新兴产业合作协议,打造一系列国际合作新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中英新兴产业合作协议建立中英创新中心,推动项目联合孵化;通过举办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论坛,围绕新兴产业领域达成96项相关合作。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创新合作,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改革委落实与智利签署的《关于开展信息通信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中智电信合作及跨境海缆项目”;原国家海洋局组织对发展中国家 科技 援助项目“适用热带海岛的高浓缩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立项实施,推动与佛得角、文莱等国在海水淡化设备方面的合作交流。

3积极引入全球要素资源

各地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企业落户中国,例如,波音公司737完工和交付中心落户浙江舟山,空客公司天津A330宽体机完工和交付中心启动建设。同时,更加重视以人才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引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逐步形成高层次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政策渠道,为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创业提供更大便利。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推荐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智能制造平台,它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异常检测以及生产调度、设备管理等工业应用。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推荐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放性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与各种硬件设备、传感器、机器人等工业设备实现无缝对接,与各种软件系统、应用服务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API,方便开发者和企业自主开发和集成精细化的应用。

二、可扩展性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高度可扩展的平台,它可以支撑海量设备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够灵活地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此外,平台还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算法和应用组件,方便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

三、协作性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强调协作的平台,它鼓励企业之间、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平台还提供了多种合作机制和服务,包括共享设备、协同工作、技术支持、数据交换等,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四、安全性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推荐是一个高度安全的平台,它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和加密方案,保障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平台还提供了完善的权限管理和安全审计机制,有效防范各类网络攻击。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推荐,上海力控科技ThingNet物联网云平台是基于以往的物联网产品,以及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云平台优点,精心打造的一款实现设备上云的多功能产品,该物联网云平台面向设备而使用,例如大型的空调机组、空压机、泵等等设备的上云,云平台提供从设备接入、运行监控、设备资产管理、工业数据预知分析等一站式SaaS服务,使用对象可以为设备厂家、设备运维厂家、以及相关设备管理型公司等。

01舟山概况

舟山市位于北纬29 32′至31 04′、东经121 30′至123 25′之间,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隶属于浙江省,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下辖定海、普陀两区和岱山、嵊泗两县。

全市行政辖区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总面积最大、陆域面积最小的地级市。2019年的常住人口为1176万人,GDP总量13716亿元,人均GDP为117万元(浙江省第三)。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区范围涵盖舟山全域,舟山群岛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2017年3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成立,范围包括舟山离岛片区、舟山岛北部片区和舟山岛南部片区三个区域。

// 图1 舟山市行政区划图

02自然地理特征及文化特色

舟山是“千岛之城”。拥有海岛2085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41个,无居民海岛1944个;海岛数量约占我国海岛总数的20%、浙江省海岛总数的45%。面积最大的舟山岛是我国第四大海岛,面积为51245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海岛是嵊泗县的前小山西岛,面积仅为13平方米。舟山具有“九海一陆”特征,海域和陆域面积比高达93:7。

舟山拥有“黄金岸线”。舟山是世界上深水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岛岸线总长280401公里,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岸线63处,总长322公里,深水岸线资源约占全国的20%,相当于海南、上海、广西三个省市的深水岸线总长度。可开发建设港口岸线41407公里,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能力超过10亿吨。

舟山是“中国渔都”、“东海鱼仓”。舟山海域西有长江、钱塘江、甬江等径流带入丰富的营养盐,东有高盐海水入侵,兼有日本寒流与台湾暖流形成“富饵区”,孕育出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舟山渔场。舟山海洋鱼类总产量一直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浙江省的二分之一。

舟山是座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是浙江省首批 历史 文化名城,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 历史 文化名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智慧的舟山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海上河姆渡文化”,现拥有东沙、马岙2个国家及省级 历史 文化名镇,里钓山村、大鹏岛、峙岙村3个 历史 文化名村,拥有29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舟山是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城,独具“海洋风格、海岛风情、海城风韵、海港风范、海岸风貌”,素以“海天佛国、渔都港城”闻名海内外,现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桃花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03愿景目标

《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提出围绕争创自由贸易港,建设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和具有群岛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逐步建设成为展现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这一愿景目标。将舟山建设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先导区与海洋科创高地,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世界级港口群的核心港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岛群 旅游 度假胜地和海岛 历史 文化名城”。

04国土空间结构及布局

《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加强功能引导,强化空间格局优化,贯彻陆海统筹的思路,对全域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协同布局。

1 总体格局

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区”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格局。“一核”指舟山中心城区。集聚城市人口、产业、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吸引力,提升城市能级和首位度,建设舟山市城市功能核心。“两带”指沪舟甬一体化开放发展带和东部沿海生态文旅发展带。沪舟甬一体化开放发展带北接上海、南联宁波,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高水平的开放门户;东部沿海生态文旅发展带串联嵊泗列岛、岱山东部岛屿、中街山列岛、普陀山岛、朱家尖岛、普陀南部诸岛等岛屿,打造世界级的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三区”指陆海全域划分为“西湾、中城、东海”三大功能区。“西湾”以保护杭州湾河口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是舟山市域西部的生态功能区域;“中城”是舟山市域中部的城市功能区域,是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承载区域;“东海”以生态环境保护、渔业捕捞养殖与文化 旅游 为主要功能,是舟山市域东部的生态文旅与渔业功能区域。

// 图2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2 自然保护

依托舟山自然资源与生态格局,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建立具有群岛城市海洋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周边城市共筑大湾区生态屏障。舟山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即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风景自然公园,包括普陀山(含朱家尖)国家级风景自然公园、嵊泗列岛国家级风景自然公园、桃花岛省级风景自然公园、岱山省级风景自然公园;1处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即长岗山省级森林公园;3处海洋自然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包括嵊泗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公园、普陀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公园、舟山东部省级海洋自然公园。

// 图3 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图

3 交通体系

构建海陆空铁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职能,打造对外交通快速化、城际交通多样化、市内交通便捷化、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的“外联内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市域1小时交通圈,05小时可达甬舟中心城市,2小时联系上海、杭州等长三角核心城市,3小时基本覆盖长三角城市群。加快推进沪舟通道建设,构筑环杭州湾О型交通圈。建设以港航为龙头、铁路和航空为引领、公路为支撑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构建海陆空全方位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辐射内外的东部对外开放门户型枢纽。

// 图4 环杭州湾О型交通圈规划图

4 产业布局

依托资源条件优势,结合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合理引导、优化布局,在市域范围形成“两带、两湾、两岛”产业空间总体发展格局。“两带”指世界级航运产业带和世界级海岛休闲带。以洋山岛群、衢山岛群为核心,以港口航运、海事服务、自由贸易为重点,构建世界级的现代航运服务带。以大小洋山为重点,谋划建设浙沪合作示范区;以市域东部普陀山岛、朱家尖岛、桃花岛、六横岛、嵊泗列岛、马鞍列岛、中街山列岛、梅散列岛等岛群,集聚发展海洋 旅游 业,形成世界级海岛休闲带。“两湾”指海洋制造业集聚湾区和海洋服务业集聚湾区。围绕岱山南部区域、小长涂岛、鱼山岛、秀山岛、长白岛、舟山本岛北部地区以及周边群岛和海域,打造海洋制造业集聚湾区。围绕舟山本岛南部地区、定海南部诸岛、册子岛、朱家尖、普陀南部诸岛以及周边岛群和海域,打造海洋服务业集聚湾区。“两岛”指金塘、六横2处海洋产业集聚岛,以甬舟一体化发展为主要动力,以临港智造、港航物流、清洁能源为重点,打造甬舟一体化先行示范区,打造甬舟产业融合一体发展的前沿阵地。

// 图5 市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5 主城提升

中心城市赋能升级,根据“南居、北业、东游、西新、中秀”发展方向,形成“一湾、两岛、四带”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湾”指甬舟生态秀湾;“两岛”指金塘产业集聚岛、六横产业集聚岛;“四带”指北部产城融合发展带、中部海岛生态保育带、南部湾区城镇发展带、东部海岛文化 旅游 带。

// 图6 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图

6 远景展望

《中共舟山市委关于制定舟山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舟山市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全面建成创新舟山、开放舟山、品质舟山、幸福舟山和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十四五”期间,围绕2035年远景目标,在综合实力、 科技 创新、改革开放、生活品质、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四个舟山”和“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建设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争创 社会 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策划:洪 斌、孙 磊,作者:傅小娇)

一、宇宙“选美”比赛

十年一次的宇宙“选美”大赛又要开赛了,众星云集。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当评委,各位选手都盛装打扮,满怀信心地登台亮相。

比赛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天王星,她穿着一件天蓝色的旗袍,双手插腰,闪亮登场。随即火星穿着一件大红长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舞台中央,摆了个很酷的pose,可神气了。

接下来出场的是地球,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肆意破坏,导致地球的绿马甲变成了黑马甲,蓝裙子上也是斑斑点点!地球扭扭捏捏地走了几步,就满脸通红地下场了。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见了,无奈地摇摇头说:“人类啊,赶快醒悟吧!”

二、美丽的小路

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小路的两旁开着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兔**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来,说:“呵,多美的小路呀!” 鹿先生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来,说:“呵,多美的小路呀!”

朋友们都说鸭先生有一条美丽的小路,他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了不久,美丽的小路不见了。一堆堆的垃圾堆在小路上,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着。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是鸭先生把吃剩下的饭菜,随手往小路上一扔;把泥巴、菜叶和小瓶子也都往小路上一扔。 兔**馒慢走来,说:“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鹿先生也轻轻走来,说:“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 “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鸭先生也叫起来。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这天,鸭先生早早起来了,他推着一辆小车,拿着一把扫帚,用力地扫着小路上的垃圾。兔**和鹿先生看见了,也赶来帮忙,他们提着洒水壶,给花儿浇浇水,给小路洗洗澡。

不一会儿,啊,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兔**说:“嗯,美丽的小路好香啊!”鹿先生也说:“嗨,美丽的小路好亮啊!” 鸭先生对朋友们说:“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三、不要乱扔漂流瓶

梦幻池塘里,碧波荡漾,荷叶绿绿的,荷花粉粉的,小青蛙和妈妈就住在池塘的岸边。小青蛙和妈妈辛勤地捉害虫,他们长得漂亮,唱歌也很动听,被大家评为“池塘最美使者”。 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好朋友小鲤鱼了。”

小鲤鱼和小青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还是小鱼苗和小蝌蚪的时候,就在一块儿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小青蛙跟着妈妈上了岸,他们好长时间没见面了。

“这样吧,孩子,你找个纸条,写上你的思念,放进漂流瓶里,封住瓶口,扔进池塘,漂流瓶随着池水,漂啊漂啊,说不定小鲤鱼能捡到呢。”青蛙妈妈说。“太棒了,真是个好主意!”小青蛙高兴地蹦起来。

过了几天,小青蛙和妈妈来到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漂着许多亮闪闪的东西。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很多的漂流瓶,瓶挨瓶,瓶挤瓶,把清澈的池水遮得严严实实,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都快枯萎了。 “这是怎么回事?”

小青蛙好奇地问。“坏了,孩子,妈妈干了一件错事。前几天,我让你向池塘里扔了一个漂流瓶,可是咱们是‘池塘最美使者’,大家都照着做,你也扔,我也扔,结果池塘里的漂流瓶都满了,这多破坏环境啊!”青蛙妈妈懊悔地说。

“这可怎么办啊?”小青蛙也急了。“不要紧,做了错事,咱们想办法弥补。”青蛙妈妈说。 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在池塘里捞起漂流瓶来,小螃蟹、小乌龟、小河马、小鳄(è)鱼,一看他们捞,也跳到池塘里捞起来。没几天,池塘里就干净了。

一天,小青蛙又想好朋友小鲤鱼了。妈妈说:“小青蛙,你在池塘边种树吧。”小青蛙在池塘边种下一棵小树苗,在树枝上挂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鲤鱼,我想念你!

没过多久,池塘的岸边就绿树成荫了,上面的小纸条像美丽的白蝴蝶,在风中飘舞着。小蜻蜓飞过来,嘴里轻轻念着:“小螃蟹,我想念你。小乌龟,我想念你。小鳄鱼,我想念你……”

四、神奇的种子

有一天,朵朵和妈妈到公园里散步,发现天空中有一大片乌黑的云朵在流泪,朵朵觉得很奇怪。 这时,一只小鸟飞到朵朵身旁,对她说:“人类污染环境太严重,这些五彩云都失去了以前的色彩,变得黑乎乎的。你看,它们难过得哭了,你能想办法救救它们吗?”

听了小鸟的话,朵朵乘着气球来到云朵们身旁,帮它们擦洗身体,云朵们开心地笑了,它们又变回原来五彩缤纷的模样了。地上的小动物们好奇地看着这一切。为了答谢朵朵,云朵们纷纷把自己的色彩贡献出来。它们从口中吐出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神奇种子。

朵朵吃了一颗神奇的种子,顿时长出一对美丽的翅膀。朵朵将这些种子洒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渐渐地,地球妈妈浑身充满了绿色,充满了生机。地球妈妈微笑着,她慈爱的目光照亮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五、葡萄小子

有一个小男孩叫葡萄小子,他最喜欢吃葡萄了,每吃完一粒葡萄,他就把葡萄皮吐了出去。 葡萄小子吐出的葡萄皮,都可以铺成一条小路了。葡萄小子自豪地说:“哈,好美的葡萄皮路啊!”可是,他从不在葡萄皮路上行走。

胖小猪在葡萄皮路上不小心滑倒了,一只红皮鞋掉进了沟里。小猫咪在葡萄皮路上摔了一跤,一根鱼竿被折成了两段。小花狗在葡萄皮路上走过,一只狗牙被磕掉了,还流了好多血呢。小白兔在葡萄皮路上走过,结果把白裙子给弄脏了。 谁在葡萄皮路走过,谁就会摔跟头。

葡萄小子看见有人跌倒了,就哈哈大笑:“哈哈,又一个傻瓜,好玩好玩。” 一天傍晚,好多小伙伴在一起商量,他们决定把葡萄皮挪一挪,教训一下葡萄小子。

门开了,葡萄小子从家里走出来,去学校上晚自习课。天黑黑的,葡萄小子刚走出不远,就摔了一跤,他爬起来,走了几步,又摔了一跤……一路上,他摔了好多跤。

后来,葡萄小子哭了,这时,前面忽然出现了一支支火把,葡萄小子一看,全是被他害过的朋友。 小花狗说:“走,我们送你去学校。”

火把照亮了小路,他们绕过葡萄皮小路,快快乐乐地送葡萄小子来到学校。葡萄小子想,以后我再也不乱吐葡萄皮了。对了,还有葡萄皮小路,我一定要打扫得千干净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183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 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