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比特,华为让电更智慧

万物皆比特,华为让电更智慧,第1张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在这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星球,不同时代的智者都曾给出过解答。

万物皆比特“It from bit”,即物理宇宙起源于信息,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黑洞的命名者——约翰·阿奇巴尔德·惠勒(JohnArchibald Wheeler)在1989年完成的《AtHome in Universe(宇宙逍遥)》的第六章“超越黑洞“中提出的,那时正值信息革命大潮的蓄势期。

约翰·阿奇巴尔德·惠勒强调观察的意义,他和以玻尔为首的科学家们认为,世界没被观察时只是一大堆“数字的烟”(几率波或可能性),时间、空间、物质、能量浸没其中,人们用“观察”创造了自己眼中的现实。物化的自然和数字化的自然,在信息通信技术下融合的越来越深,原子比特化是智能世界的重要特征。

在电力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由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演进,光纤通信、互联网、无线通信及卫星通信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向大容量高带宽、广覆盖大联接、低时延高可靠、异构融合可定制的“空天地海”协同一体化通信网演进。同时,电力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芯片向超大规模集成、高性能方向发展,计算速度从单核能力提升向分布式计算转变,存储空间越来越大,网络不断向云平台方向演进,为电力系统持续智能化发展构建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华为致力于推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出共建比特与瓦特深度融合的电力数字世界的愿景,正是从比特的视角看电力。《电的旅程》这个视频,通过展现比特赋予瓦特“感知”“预测”“洞察”“思考”“学习”“爱”等智慧能力,承载华为让电力更智慧的核心概念,通过旅程的创意表达,体现华为在源、网、荷、储一站式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能力。

视频加载中

在一阵风,一缕光中
我诞生了
比特赋予我智慧
开启了 无限可能 的旅程

穿过高山、森林与溪谷
我可以感知预测
再危险的地方 也一路坦途


乐于洞察需求
如果有人呼唤
我将和千万同伴一起
即刻奔赴
把消息传遍千家万户
合力将不确定变为确定

善于思考
不只每一步发挥潜能
更要及时分辨无序变化中潜伏的风险
提前规避,稳健前行

热衷于奉献
城市睡了
我依旧活力满满
为那些疲惫的、晚归的、黑暗中行路的人
奉献一点光、一份安全

也会学习
学会把平凡的生活 变得愉悦


经历漫长旅程,我终于明白

爱是随时陪伴,应你所需

让每一种选择,都有回应

爱需要及时沟通

回应背后支持你的所有人

不论对方在何时何地


我的旅程,远远没有结束

智慧,让我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电力系统是最复杂的人造系统。 以电力信息通信领域为例,“控制”由局部向全域拓展、“控制”由骨干向末梢延伸、信息“采集”爆炸式增长:电表与电网互动,海量非计量信息;需求侧响应,用户平等交互;采集点下移,用能终端随器计量;采集频次和实时性提高(15ms)、“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分布式储能)、“新业务”(EV充电桩、智慧园区、智慧家居)大规模接入,新需求(状态监测、实时感知、闭环控制)层出不穷。

中国电力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都经历了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才有了今天供电可靠性全球一流、服务全球18%人口的世界第一大电网。随着双碳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的提出,电力人有了继续攻坚克难的新目标。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大幅提升信息通信对电网业务的支撑能力,需要高速、实时、可靠,以实现全面感知、全程在线,对信息通信的容量及其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智能性、可信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道金斯 用《盲眼钟表匠》反驳“造物主论”(“盲眼”隐喻演化没有先知的方向,随机突变)。“钟表”精妙准确,巧夺天工,“造物主论”者认为,造物主就像个钟表匠般控制着世界的运行。而实际上人类的演化,更像一个盲眼钟表匠,将复杂的系统拆解成一个个最微小的零部件,没有预先绘制的蓝图,而是通过不断纠错过程的叠加才达到今天的复杂程度,从而论证“演化论”的正确性。

电力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也是基于“演化论”,比如,G652光纤制约了系统向高速方向发展,G653光纤又限制了多通路的多分复用发展,G654光纤和G655光纤在损耗、长距离传输等方便具有更大优势。数据洪流的出现,大容量光纤通信作用巨大,通过对SDH,OTN,PTN等技术的比较后,综合带宽粒度、安全性等因素,确定SDH和OTN技术是电力传输网最理想的选择,并在电力骨干网络得到广泛应用。华为的光传输产品,在中国特高压、省际骨干、省级骨干、地市输变电通信网规模部署超4万套,其大带宽、超长距、防雷击、2M光继电保护、ASON、TSDN等创新特性均位于世界同类产品首位。

在系统复杂度和处理数据能力方面,从单片机、数控、DCS、SCADA、EMS、稳定控制,到电信息采集;处理器频率从KHz开始,已发展到GHz以上;GPU、芯片、量子芯片,随着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提升,分析算法也在不断的进化,感知机、BP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对抗学习等,充分说明了智能不是一天形成的。

未来新兴的数字技术将深入渗透、影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多能互补应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助力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等目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ICT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成为这一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基本竞争力,数字技术的应用会写进企业的基因,信息化的要素越来越多,那些越善于运用数字技术的企业被“天择”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则会逐渐淘汰。

人类不能没有梦想,而元宇宙正是很多人梦想的“现实境”。

在电力行业,随着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及各种信息化技术、设备的改善,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例如,传统的电力监控系统(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一般基于二维组态系统构建,其运行流程图主要为二维一次接线图,用二维图形符号的方式显示变电站内的所有用电设备和回路,为调度、集控中心提供瞬时电量(三相电流、三项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功率因数、频率等)、各回路断路器的运行状态、各回路的故障情况等实时信息。而在将来所有的信息都将以三维形式呈现,可以身临其境的置身于千里以外的变电站里,随时查看各种实时数据,研判、检修等。

如此迷人的“元宇宙“虚拟世界的背后,需要一个实在的网络。华为正从“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个性化体验”“数字平台”四个方面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以电力行业为例,在无处不在的联接方面:华为助力国家电网 打造超高速、大容量100GOTN电力通信网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服务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在无所不及的智能方面: 华为联合伙伴共同打造“四无”生态摄像机输电智能巡检解决方案,其自组网等特性在南方电网为降低中山多跨场景下外破风险及解决迪庆公网覆盖盲区的巡检视频回传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电力输电智能巡检样板点。在智慧调度领域, 华为基于“5G+边缘计算”核心技术,打造分布式能源调度群管群控解决方案,助力山东电网率先实现了“10kV新能源站、大负荷用户以及地方电厂和小火电”等业务场景下的“5G直采直控”和“多业务融合智能APP化”,开创全国首个具备新型电力系统特征的智慧调度商用化试点先河。

在个性体验方面:华为与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 联合打造保电应急指挥方案,通过华为ISDP+数字化作业平台,接入300+点位并发智能可穿戴视频,实现现场全景实时监测、资源动态可控、应急智能研判、现场穿透指挥,助力“十四运”智慧保电。

在数字平台方面: 华为联合伙伴发布“智慧电厂”解决方案,在 宁州电厂 打造“一网”、“一平台”、“多维智能分析”创新融合解决方案,持续为全国电厂企业构筑智慧电厂数字平台底座。

万物皆比特,比特是计量信息的单位,信息是不确定性,是困难程度、是熵,通信就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人类进步的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史。华为的禀赋优势就是联接和计算,如果宇宙是一台巨大的信息处理器,华为正在通过无处不在的联接让虚拟的确定性抵消现实的不确定性,通过无所不及的智能实现万事万物不过是宇宙正在运行的算法,在未来智能世界的数字底座上,一定印刻着华为闪耀不息的印记。

华为中国政企电力业务部总经理 张延德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

扩展资料

华为业务:

运营商业务

运营商业务主要就是各类通讯设备,2107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25%;已在全球部署超过50万个基站,商用连接突破1000万,与10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在全球十余个城市与30多家领先运营商进行5G预商用测试。整体规模世界第一,远超爱立信,是爱立信的三倍以上的规模。

企业业务

企业业务主要表现在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目前,197家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企业业务方面,华为2017年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351%。

消费者业务

消费者业务领域,主要就是手机业务,目前华为手机分为华为与荣耀双品牌,两者并驾齐驱,2017年,华为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319%,今年8月份,华为更是一举超过了苹果,成为仅次于三星的世界上第二大手机制造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只有一个总部,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但是华为在中国有9个研究所
1华为苏州研究所,wlan产品,企业网总部;
2华为杭州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研究所于2000年10月10日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微电子产品,通信设备;销售:微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
3华为上海无线研究所,上海是新产品研发中心(包括FDD、基站平台、中射频等部门),无线控制器部分、无线技服务、终端、海思部分、预研;
4华为南京研究所,是电软核为主,还包括交换机路由器、企业硬件、企业设计; 5华中地区有:武汉华为研究所,主要是安全储存;
6西北地区有:华为西安无线研究所,西安主要是维护开发(出些补丁版本)、售后支持等,CDMA、GSM等都到西安了;
7华为北京数通研究所,主要是网络产品线平台研发、全球技服等;
8华为成都研究所:主要是无线、光网络、存储,是华为存储产品开发的大本营;
9东莞松山湖华为小镇。

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目前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以及六万多名工程师,这是华为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攻坚力量。 那么,华为作为一名企业,真的有那么多数学家、科学家吗?甚至有人说,华为的科研力量已经比清华北大、中科院等985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强大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篇文章,站长就简单聊聊华为的科研力量。

华为的科研力量

01 华为的科研设施

和中科院一样,华为有遍布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和武汉等地的各大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定位不同,负责的产品线也不一样:

南京研究所: 专注于业务软件,数据通信两大领域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的研发。

上海研究所: 无线网络设备,终端旗舰智能手机,海思移动芯片产品和新能源业务。

杭州研究所: 智能摄像机、以及网络云研发。

北京研究所: 聚焦数据通信金属的研发。

武汉研究所: 背靠中国光谷,专注于光容量研发和终端研发。

西安研究所: 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手机手表手链等领域。

成都研究所 :存储研发,无线二次研发,传输研发。

除了国内各大研究所外,华为还在 德国、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日本、加拿大和土耳其 等国家建立了8个境外研究所,主要依托当地的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

比如, 俄罗斯 在无线射频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华为早在1999年就在俄罗斯设立了数学研究所,吸引顶尖的俄罗斯数学家来参与华为的基础性研发。

2001年,华为在 硅谷和达拉斯 设立了两个研究所,因为美国是CDMA、数据通信和云计算的发源地。

随后,华为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 设立了3G技术研究所,因为瑞典是3G技术的发源地,这里的爱立信是3G技术的领导者。

此外,华为在 德国慕尼黑 的研究所现在已经拥有将近400名专家,研发团队本地化率达到了80%。

华为除了上述研究所外,还有一个直属总部的实验室——2012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的研究,比如新一代通信、云计算、音频视频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2012实验室以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命名,比如 香农实验室,高斯实验室、谢尔德实验室、欧拉实验室、图灵实验室 等。

02 华为的科研人员

截至2019年底,华为的全球员工总数高达194万人,其中科研人员约有96万人,占总人数的49%。

而在这96万明研发人员中,包括 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以及六七万名工程师。

如此庞大的研发人员力量,比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数量还要多(不过说实话,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博士占比更高)。

截至2015年12月31日, 华为加入了3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开源社区, 担任超过280个重要职位, 在IEEE- SA、ETSI、WFA、TMF、OpenStack、Linaro、OASIS和CCSA等组织担任董事会成员。2014年提交标准提案超过4800篇,2015年提交提案超过5400 篇,累计提交提案43000余篇。

03 华为的研发投入

作为一个 科技 型企业,华为每年投入研发费用的 20%~30% 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去年有近 900 亿人民投入了研发,早就进入了研发开支世界前十的行列。

按照20%的基础研发占比来计算,意味着华为每年将有200亿左右的费用投入基础科学研究。

那么现在200亿左右的基础科学研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下表是2017年国内大学科研经费的排名情况:

是的! 这个200亿元超过了国内科研经费TOP5大学的总和!

华为为什么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

关于华为要招聘顶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原因,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华为目前在通信领域已经超越了老牌公司,走在了最前面,按照任正非的话说就是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而在这一阶段,通信技术要想在向前进一步,就要在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上下功夫,而不是局限于现有的理论进行缝缝补补。

而现在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在这一领域都还没有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理论,所以华为只能招聘数学家自己去研究。

上面一图是华为任正非总裁接见了Polar码的发现者Erdal Arikan教授,并给他颁奖。

华为真的能比肩中科院和清北院校吗?

很多人认为,华为无论是在基础科学的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投入还是实验室数量上都颇具规模,甚至有人认为,华为的科研力量已经超过了中科院和清北一票高校,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科学驿站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华为作为一个公司,盈利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而基础科学研究并不像工程研究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反哺工业设计,带来可预期的利润。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学,它们的研究成果可能要经过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验证,而等到可以应用于产品,则又要经过上百年时间,能花这么上百年时间进行持续投入而不求利润回报的,只能是以财政作为支撑的科研院所。

这也就决定了华为任正非所说的数百名数学家也好,物理学家也好,绝大多数是工程应用型人才,重点在于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研发难题。而中科院的数学家则是进行理论研究和 探索 ,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正如数学家 丘成桐 质疑华为有700名数学家的真实性一样,任正非所说的数学家应该只能算数学工程师,而不是真正的数学家。

所以,华为的研发能力是很强,但在理论研究方面,与中科院及清北高校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的,而我们目前最应该做好的,就是让像华为一样优秀的 科技 企业与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真正做到“产-学-研”的融合。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有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说明任正非极其看重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作用。

我们普遍认为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都应该在大学课堂,研究所;而在企业,似乎难以理解。而在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华为,感觉就是“企业大学”,因为在华为18万的员工中,有8万研发人员,而在公司占比45%左右,而在十年的投入研发费用超过了3940亿元,可以说华为的研发从来没有停过。而,华为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等,其实都是为了让华为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我们知道在1月24日,华为发布了5G基站芯片,天罡。而截止到24日,华为已经在世界签订了30份合同,出售了25万个基站。可以说华为的5G成果,是华为在这些年的沉淀而获得。任正非可以骄傲的对媒体说:全世界能把微波和5G同时做好的,只有华为。

其实,华为注重对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的注重,更说明了华为对于研发的投入,而华为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成就,它是是 科技 深耕,花大时间投入的结果,而重视教育就是一个企业能够长久深耕必须要坚持的内容。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通信制造业公司,一些通信方面的技术,华为的研发已经进入了无人区,需要更多的基础科学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有这么多基础领域的科学家的原因。

说到华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就不得不提一下,曾经的通信业里的圣殿--贝尔实验室。

在通信业里,曾经有一个实验室,被称为通信业里的圣殿,那就是AT&T旗下的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是商业科研的顶峰,它曾经的地位,可以说是全部的通信业研发人员向往的圣地。

美国贝尔实验,是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移动通信网络、数字计算机、通信卫星、长途电话网络、有声**、立体声等多个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发明的发源地。

同时,计算机行业的UNIX和C语音也是出自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一共获得了8次诺贝尔奖,其中7次是物理学奖,1次是化学奖。

无线天文学的发源地也是贝尔实验室。

通信业里比较公认的美国通信业的衰落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就是AT&T被拆分,而导致贝尔实验室研发资金不足,从此才开始了美国通信业失去了把持通信业发展方向的能力。

足够的利润足以支撑华为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研发,而研发投入也是华为可以保持行业领先的关键。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通信制造业企业,在全球的通信业里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在多个涉及通信业的领域之中,华为都保持着全球领先的水平。

在当下最热门的5G领域,华为也保持着全球第一大的标准必要专利所有者的地位,这也是华为持续投入研发的结果。

而通信业的研发,是离不开数学、物理这些基础的理论的,数学和物理是通信业的基础。

而化学则是一次材料学的基础,对于华为的产品的性能也可以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也让华为的产品的适应性更强大,现在华为的产品可以遍布全球,也有化学家的努力在里边。

总而言之,华为有着很高的利润,可以养的起很多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而这些科学家的研发,也可以反哺华为,使得华为保持着通信业里的领先地位,这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共赢。

华为能有今天的伟大成就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创始人任正非身患癌症、糖尿病等几种疾病,企业差点被自己培养的接班人、任正非最为器重的干儿子李一男打垮!任正非不止一次的想自杀,2003年华为卖身摩托罗拉的协议都签好了,摩托罗拉后来反悔了,华为诠释了一句名言:所有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华为很多年前年前就开始大规模投入研发了!华为真的是把欧美人喝咖啡、度假的时间用来埋头研发!多年的艰苦研发、从别人看不上眼的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化学、算法、统计学开始孜孜不倦,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形成大量专利技术的积累,才有今天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华为拥有相当牛逼的、独一无二的财散人聚的利益分配机制,配合永远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凶猛的狼性文化,加上高薪水、巨额研发费用、巨额收入、高瞻远瞩的超前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划时代的企业战略、提前布局未来,企业竞争力达到了恐怖级别!

华为擅长整合全球最好的资源,这点也很厉害!华为聘请了世界生产管理最牛逼的丰田退休高管做精益生产顾问,述职制度是挖微软高管来搞的,高薪聘请了不少俄罗斯的世界顶级数学家!财务顾问是鼎鼎大名的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

华为不仅仅手机、芯片、电信设备牛逼,华为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ICT领域持续创新,数据中心、企业园区、智简网络、全闪存、eLTE和企业通信方案在政府、能源、交通、金融、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个华为,带动了中国极其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一起发展壮大!华为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累计向国家上交的税收超过10000亿!

华为对中国的贡献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相提并论!华为才是真正的最牛逼高 科技 公司,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倒下了,分分钟就会有公司取代,华为如果倒下了,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取代!华为与苹果、高通等公司的竞争就是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华为败,则中国败,华为胜则中国胜!支持华为!!

也感觉到了华为各类科学家或基础科研人员多,故参与作答,谢谢!

1 两个大不同

(1)基础科研队伍

各类基础科研人员多,明显多于不少其他中国 科技 企业,在华为里,围绕着通信主业,置身科研领域前端,与其他科研人员构成了1个实际存在的科研院,又共同与非科研人员组成了1个企业。

各类基础科研作用大,明显大于不少其他中国 科技 企业,有共知的成果和其转化应用为证。

(2)整体 科技 实力

正是由于科研院的存在和作用,特别是由于有基础科研作深层的支撑,华为才成为了1家货真价实且又底蕴深厚、领先世界的高 科技 公司,才能够在1个世界高 科技 最强的国家限制之际,实时亮出高 科技 的备胎,还不止一个。

而之所以被限制,正是因为之前亮出了早就转正的更先进技术和更高端产品。

华为,远不止与几个世界高 科技 巨头企业在作对决!

查查中国 历史 ,有没有出过这样大不相同的企业?

2 两个很相同

史上、当下,也有在总体人员构成、基本运行模式上与华为相同,进而技术先进、产品高端的中国 科技 企业或集团公司,只是一直少。

世界上则多,如空客、波音、洛克希德、高通、苹果、三星。

但是,无论中外,都还没有作为1家企业被最强1国那般地限制以及被多个强国围堵过,华为被限制和围堵后才崭露头角,凸显出前面的两大不同。

3 最主要原因

(1)与华为相同的

华为与一些中国 科技 企业有上边的两个很相同,怎么看?

概而言之,应该说都与远见卓识没多大关联,华为与相同的中国 科技 企业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是为什么要组成科研、制造以及销售三结合、全链条的企业集团。

对具体道理这里就不用说了,局外人也普遍清楚。

(2)与华为不同的

不少 科技 和高 科技 的民企与国企,即使创立总年头比华为长很多、队伍总规模比华为大很多, 科技 尤其高 科技 的实力和贡献也根本比不过华为。

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基础科研,口头说重要、实际作次要以至不要,于是,对基础科研人员也是这样,置于边缘,甚至闲置,更不予激励,以至连待遇都不及其他科研人员的。

对建立基础科研队伍、进行基础科研的目的很清楚,对基础科学及其综合与现代科学和髙 科技 的关系也都明白,只是,都没有实际地落实,或没有较好地落地。

华为是企业,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呢?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它需要的是盈利,而不是基础的研究,但是华为明显不同,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作用,这就是华为的伟大之处,能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没有到来的一些事情。

我们都知道,一家高 科技 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而华为的发展则是因为全球的人才汇聚到了华为,对于硬件和算法这个非常具有难度的问题来说,算法一直是华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发展算法,发展基础学科的根本原因了。


而且在前段时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就说过,人类 社会 进步的道路,是基于基础的学科的,这里面包括的范围很广的,比如说物理,化学,数学,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基础学科。

华为任正非最近在接受中央台采访时说,华为有700多数学家、800多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华为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基础学科的科学家呢?这确实让很多人感觉到震惊和纳闷!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基础学科的科学家都是在大学、研究所做教学、研究工作,企业里最多就是一些搞应用 科技 的工程师。但想不到华为公司有那么多基础学科里的科学家!这在我国民营企业里确实是很少见的。但这个情况在欧美一些跨国公司里并不少见。

企业虽然是以做产品为目的,但作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要想作技术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就必然会遇到一些 科技 难题需要自己突破,而真正的发明创造都需要基础学科知识的支持。应用技术都是建立在基础学科的研究基础上的。如果企业遇到基础学科上问题都向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求助,不仅效率低,而且因此而形成的专利技术产权也难以界定。华为立志做通讯行业里的创新先锋,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必须立足自己解决 科技 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难题。例如要解决网络大数据的作用,就需要数学和统计学方面的专家支持;要解决手机和机站硬件设施的一些质量问题,就可能用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特别是一些通讯领域新材料的应用,更需要大量的化学家的支持。

因此,只要你想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招收一定数量的基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是非常必要的。愿我们有更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胸怀大志,广纳贤达,成为世界上更多行业的领导者。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是一个梦!

任正非表示: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华为这样的配置,是因为前沿的技术研究,需要学术的推动!

你要知道,华为的技术在通讯领域上已经是全球顶尖的了了,尤其是通讯设备商中,华为的实力是最强的。

这就意味着一个问题,你是在最前沿了,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人可以教你了。只能靠你自己去研发,自己摸索。

所以华为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专家去研究基础学科,研究最新的结果,并且把需要基础的研究员把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

这也是任正非重视基础研究的原因,因为我们很多技术都在基础学科上演变过来的,演变总有尽头,如果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不突破的话,这是没有办法再在技术上进行突破的。

所以,华为需要这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专家去研究。

华为任正非在接受“ 面对面 ”专访的时候,专门解答了这个问题。

华为不仅仅在人员构成上偏向于研发,并且每年研发的经费也在逐年递增,2018年的研发费用已经高达千亿元。正因如此, 科技 研发给华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机,即便在美国的封锁打压之下,华为依然可以稳步的向前发展。

科研是华为的发展基石,立足之本,一起来看看任正非是如何说的吧!

任正非对于华为拥有众多科学家的看法

任正非在“面对面”专访时谈到,华为公司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六千多为专门在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工程师。那么,华为为何要储备如此多的科学家呢?

任正非认为正常的研发顺序应该是由科研机构、大学高校提供理论依据之后,交给企业、公司去进行实践,开发出最终的产品。但是,华为发展速度较快,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研发的速度相对滞后,华为只能够通过自身来进行理论研究。

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

华为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公司的重要性,2019年华为将会从全世界招聘20至30名天才少年,2020年预计将会从世界招聘200至300名。前不久华为就已经招聘到了八位天才少年,年薪基本在百万之上,可见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

华为的人才并非是纯粹的理论学者

丘成桐认为华为公司的700名数学家并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家,只能够是通过数学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数学工程师。当然,这里存在着对于数学家定义的不同理解。能够看出华为的人才并非是纯粹的理论学者,而是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工程应用的应用型人才。

无论如何,华为能够实现高速发展与这些科学家密不可分,与华为重视人才的战略密不可分,与华为高额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关于华为拥有众多科学家的事情,您怎么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1581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3
下一篇 2023-06-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