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秤称重仪表(触摸屏的)哪里有?

皮带秤称重仪表(触摸屏的)哪里有?,第1张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厂家都有出售皮带称重仪表的,比如苏州国诺、徐州圣能科技、徐州昊诺自动化等。

皮带秤是指无需对质量细分或者中断输送带的运动,而对输送带上的散装物料进行连续称量的自动衡器,主要分类有按承载器分类:称量台式承载器,输送机式承载器;按带速分类:单速皮带秤,变速皮带秤。

如果您还存在疑问,苏州国诺虔诚为您解决一切烦恼。 苏州国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西交科创园内,从创始之初致力于散料工厂智能化系统、工业物联网系统、矿井自动化系统、DCS控制系统等领域深挖研究,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最终在煤矿、电力、能源、冶金、化工等行业,用我们自己的高端设备和应用技术,解决计量难、控制难、管理难等问题。

在任何领域,底层基础设施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字化 社会 ,半导体、 *** 作系统则是整个数字化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中国在芯片和 *** 作系统上实现突破,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与中国的数字化产业发展潜力息息相关。

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根扎的越深,树才能长得越高,枝叶才能更加茂盛。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鸿蒙的确是国之重器。上至国家部门,下至黎明百姓,都对鸿蒙寄予厚望。

需要指出的是,鸿蒙一直宣称自己是面向物联网的 *** 作系统,与安卓系统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也的确如此,鸿蒙并不是在重复造轮子,而是下一代 *** 作系统。 鸿蒙对标的不是谷歌安卓,而是谷歌的物联网 *** 作系统Fuchsia OS 。那么,鸿蒙与目前的 *** 作系统相比,先进在哪里,鸿蒙是否就是未来 *** 作系统的终点呢?

这篇文章,我们将讨论鸿蒙与目前 *** 作系统的主要差别,描绘鸿蒙想要实现的“理想国”。此外,鸿蒙目前还只是一个半成品,更先进的 *** 作系统,是云 *** 作系统。接下来,我们将展开讨论。

说明:目前很多云厂商都宣称自研了云 *** 作系统,他们所谓的云 *** 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不是真正的 *** 作系统。什么才是云 *** 作系统,目前还不能给一个完整的定义。不过,真正的云 *** 作系统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可以直接调度CPU,控制CPU计算进程;融合了目前的计算节点管理与单服务器 *** 作系统,在云数据中心实现计算资源的自由调度;整个 *** 作系统横跨云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智能设备三端,实现云边端的协同; *** 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主要部署在云服务器,基于云原生实现应用开发,并且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接入,多端应用。

我们从 *** 作系统的本质入手来讨论其演进的内在逻辑。大体上看, *** 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 *** 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计算、存储、网络和I/O设备;对上,则支撑应用软件,协助应用软件调用计算、存储等软硬件资源。 *** 作系统还通过I/O设备实现人机交互。比如,电脑的人机交互就是鼠标+键盘作为输入,屏幕作为输出;手机的人机交互,主要的输入和输出介质都是屏幕。此外,还有摄像头、扬声器等输入输出设备。

*** 作系统的演进,核心就是针对不同的终端计算设备,来变革对软硬件资源的调用方式,更好的支撑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对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是整个计算体系的核心,计算机的发展也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的。总体上,计算体系的演进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芯片本身提供的计算能力在飞速发展, 以前是CPU的摩尔定律主导,现在则是以AI为核心的异构计算挑大梁,终极形态就是量子计算芯片 。存储芯片也实现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存储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传输技术尤其是无限传输技术的进步,则改变着整个计算体系的资源组织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拉近了数据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催生出云计算这种新的计算资源组织方式。云计算并没有提升整个体系的计算能力,而是通过重新组织提升了整个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

传输能力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阶梯式发展的。无限通信技术历经1G/2G/3G/4G,目前正在进行5G通信网络的建设。几年之后,整个 社会 的数据传输能力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在整个计算体系中,计算、存储、传输是紧密相关的,传输能力的提升会改变计算、存储资源的组织方式。更大的带宽、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拉近了数据中心(包括边缘计算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计算、存储资源会在智能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一旦整个传输网络可以支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那么计算、存储资源就会向云端集中,终端则“退化”为一个人机交互界面 。手机、电脑的核心是人机交互,只需要保留屏幕、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无需再保留CPU、存储芯片(即使会保留部分计算、存储能力,低端芯片就完全够用)。智能终端输入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计算、存储,然后传输到终端进行显示。

面对数据中心-智能终端组成的新计算体系,计算、存储、I/O进行了重新分配,在物理上分离开了。这个时候, *** 作系统就需要横跨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根据需要调用相应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承担了大部分的计算、存储功能,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调配则成为新 *** 作系统的核心。相对而言,对电脑、手机这些终端的调配则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相对于安卓 *** 作系统,鸿蒙并不是重复造轮子,是有重大创新的。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致力于通过软总线来替换硬总线。在以前的 *** 作系统中,无论是电脑端的Windows系统,还是手机端的Android、IOS系统,在通信线路上都是硬总线。在一整个电路板上通过物理的实体电路来连接各个计算单元(包括计算、存储、I/O),实现各部分数据的传输。

实体电路在空间上有很大限制,如果能够通过无线电磁波来进行各个计算单元的数据传输,就可以在空间上大大解放智能终端。各个计算单元不再必须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如果再通过标准化将各个计算单元进行解耦,进而实现不同计算单元的自由组合,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智能计算的想象空间。如果将几台电脑、手机放在一起,对于以前的 *** 作系统,这些智能设备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系统 *** 作一台设备,不同设备之间没有联系;而 对于鸿蒙 *** 作系统而言,他们不再是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堆可以利用的计算单元,是一堆CPU、存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组合这些计算单元 。比如,要运行一个大型 游戏 ,一台电脑的配置不够,就调动周围几台电脑、手机的CPU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共同支撑计算需求。

除了对计算、存储资源的自由调度,软总线技术在I/O设备上有更大的应用潜力。过去几十年,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总体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在CPU、存储上取得很大的提升,以至于现在一台手机提供的计算能力,就超过以前的超级计算机。但是,在I/O设备方面却进展缓慢。除了键盘、鼠标、屏幕,电脑上就增加了一个摄像头和扬声器。很长一段时间,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厂商之间实现差异化的关键。 如果把智能计算设备与人进行类比,CPU相当于大脑,各种I/O设备相当于四肢,则计算机可谓一直处于“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状态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不同计算单元需要用硬总线来进行连接。比如,手机摄像头必须要安装在手机上,因而摄像头不能做的很大。如果通过软总线技术,如果把摄像头“拆下来”呢?智能手机只承担核心的计算、存储、显示、交互功能,其他功能通过各种专用设备实现,然后通过电磁波将专用设备与手机连接起来,这些专用设备就像“装在手机里”一样。这种情况下,手机摄像头就解除了物理限制,可以把像素做的很高,甚至与单反相机媲美(事实上,可以直接将单反相机与手机连接起来)。更进一步,为什么不能将手机、电脑与天文望远镜连接起来呢?通过手机、电脑 *** 控望远镜,把看到的美景实时记录下来,还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者进行在线直播。

通过软总线技术,鸿蒙 *** 作系统可以让计算机的“四肢”异常的发达。 鸿蒙系统可以“穿透”智能设备,直接利用设备内部的计算、存储、感知单元。在鸿蒙的“眼里”,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智能设备,而是一堆可以自由组合的计算模块。 手机、电脑,可以很轻易的与打印机、摄像机、微波炉、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 汽车 、电表、水表、体重秤、跑步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手机是“大脑”,其他设备则是“四肢”。

为什么以前没想到要用软总线来代替硬总线呢?因为以前的无线通信技术很不成熟。总体上看,通过物理线路来进行数据传输,在带宽、传输速度上还是有很大优势。软总线要替换硬总线,就必须要扩大数据传输的带宽,同时提升传输速率,降低延迟,这也是华为鸿蒙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鸿蒙只能说还在路上,软总线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要完美替换硬总线,依然还有一定距离。

依据相关数据,目前华为鸿蒙的软总线,已经达到18G的带宽、10毫秒延迟、35%的抖动。 10毫秒的延迟,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还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些实时控制系统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鸿蒙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数据延迟压下去,把带宽提升来。 这肯定是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会涉及到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的大幅度修改。如果上述技术指标能够接近硬总线,鸿蒙软总线所带来的优势就会得到释放。依据华为内部的说法,他们目前正致力于攻克分布式计算,有望将软总线的时延压低到微秒级。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鸿蒙必将大放异彩,中国的国产 *** 作系统也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们拭目以待吧。

虽然鸿蒙相比于上一代 *** 作系统,已经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或者说致力于实现很大的进步,关键在于软总线是否能在时延、带宽上赶上甚至超越硬总线)。但是,鸿蒙很可能不是下一代 *** 作系统的理想形态。与鸿蒙相比,云计算 *** 作系统更具有发展潜力。

那么,云 *** 作系统与鸿蒙 *** 作系统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

鸿蒙虽然比安卓更进一步,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本地化的 *** 作系统,核心功能也是调配终端设备的计算资源。 所以,鸿蒙需要安装在手机、电脑、电视这种终端设备上。与之相比,云 *** 作系统则是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或者说,云 *** 作系统的主体在服务器上,终端设备上的系统只是起辅助作用。

云 *** 作系统的核心也在软总线(我们暂且将其定义为软总线,即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不同计算单元),只是其软总线的载体是5G构建的广域网;与之相比,鸿蒙软总线的核心是蓝牙、WIFI等近场通信构建的局域网。在传输领域,有线宽带和无线通信是竞合关系。在无线通信内部,1G~5G网络,也和蓝牙、WIFI存在竞合关系。上一代主要是4G网络与WIFI的竞争,下一代则是5G网络与WIFI的竞争。总体上,大家更看好5G网络。云 *** 作系统将主要建立在5G基础上,有线宽带、WIFI、蓝牙也会发挥作用。

数据的计算、存储由数据中心(包括边缘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来完成,智能终端主要保留两个功能,数据收集和人机交互。云 *** 作系统横跨云端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来实现资源调配。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5G网络在带宽、时延、稳定性这些技术指标上能否达到硬总线的水平。与4G基站不同,5G将是宏基站与微基站(甚至更小的皮基站)相互配合,微基站或者皮基站其实就相当于室内WIFI。 从理论上来看,核心光通信网络+5G宏基站+5G微基站+皮基站,是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全覆盖的。云 *** 作系统也必然是基于5G,将5G通信网络作为其“软总线”的载体。

当然,以上只是对理想情况的设想。 目前,无论是5G还是云计算,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5G技术还没成熟,5G网络覆盖也远未完成。尤为关键的是,5G网络在带宽、延迟这些技术性能上与硬总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上看,5G和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很快,协同效应越来越明显。 通过5~10年的时间,5G的带宽、延迟指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5G网络的建设也基本成熟。再加上边缘计算的发展,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智能终端,将形成紧密配合的计算体系,届时就可以支撑云 *** 作的发展。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加入实现了云 *** 作系统,整个计算体系会面临什么样的变革。云 *** 作与原来的 *** 作系统有什么不同,与鸿蒙所代表的物联网 *** 作系统又有什么不同。云 *** 作系统可以实现鸿蒙系统的一系列设想,而且可以比鸿蒙做的更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下一代 *** 作系统一定是面向物联网的,需要基于物联网设备来进行设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个根本的难题——如何平衡设备智能化与成本控制?

某种程度上,计算能力就是智能程度。一个设备能够提供的算力越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计算能力的主要载体是芯片,越强的芯片越贵。 按照以往的逻辑,要对一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核心就是通过嵌入更强大的芯片来让其具备计算能力,这必然会大幅增加设备的成本。

在为物联网设计 *** 作系统时,有两个因素需要重点考虑:

物联网设备数量巨大,因此必须降低成本。 如果每台物联网设备都安装芯片,这样的成本是难以承受的。试想一下,台灯、冰箱、空调,甚至水表、电表,都安装CPU和存储芯片,这些设备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升(目前物联网设备中的各种嵌入式芯片计算能力较弱,比电脑、手机芯片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小很多,因而其智能化程度有限)。

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在于感知和控制,不在于计算。 未来,不仅家庭里会有各种智能设备,城市中也会密布各种传感器来监控城市的水、电、气等供应体系的状态。这些物联设备,核心作用是传感器和控制器,一方面将感知到的图像、电压等数据传入系统,另一方面依据指令来进行相应的 *** 作,比如关闭阀门、调整摄像头角度等。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特点,要解决上述成本与智能化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算与感知、 *** 控分离开来:物联网终端承担数据感知和 *** 控的功能,把数据计算功能放到云端或者边缘计算端来完成。通过云 *** 作系统,物联网设备可以安心做“四肢”,而将“大脑”放在云端或边缘端的服务器上。物联网设备上不用安装昂贵的芯片,依然可以获得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以此来实现低成本的智能化改造。

将数据计算功能从物联网终端剥离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推动物联网设备在计算上的标准化。

我们知道, *** 作系统跟计算芯片是高度耦合的。电脑上的微软 *** 作系统+英特尔芯片,手机端的安卓系统+高通芯片都是如此。 *** 作系统往往与芯片相互配合,共同演进。无论是英特尔的电脑芯片,还是高通的手机芯片,都是高度标准化的。与之不同,物联网设备中的嵌入式芯片却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这就为 *** 作系统的发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芯片上不能实现统一,要用一套 *** 作系统去适配多种多样的物联网芯片,系统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通过云边端协同的方式,把物联网设备的计算芯片统一放到云端或者边缘端的服务器上,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上的芯片是可以做到高度统一的,云 *** 作系统只需要适配云服务器上的芯片。 *** 作系统是调用硬件资源来完成计算任务,如果将计算任务集中到云端,那就屏蔽了本地终端设备的差异性。在云 *** 作系统看来,无论是电脑、手机、平板还是车机、电视,本质上都是一块屏幕, *** 作起来都一样。

鸿蒙+物联网嵌入式芯片,只是一种过渡方案,终极方案还是云 *** 作系统+云端标准计算芯片的方式。当然,实现上述的云边端协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上的嵌入式芯片依然会是主流方案。 这种情况下,华为的鸿蒙系统就不得不要去兼容各种各样的嵌入式芯片,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过反过来看,通过鸿蒙系统来倒逼物联网芯片的标准化,也可以推动我国芯片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也算鸿蒙的一大贡献。

以上从硬件计算资源的调度方面来分析云 *** 作系统的优势。下面,我们从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看云 *** 作系统可能的未来。

在计算架构中, *** 作系统与芯片耦合,应用软件则与 *** 作系统耦合。同样的一个应用软件,如果要从一个 *** 作系统迁移到另一个 *** 作系统,需要重新开发。比如电脑端的微信和手机端的微信,虽然功能都一样,腾讯却要要基于Windows和安卓系统开发两次。同样在移动端,微信也要基于苹果的IOS系统再开发一次。 功能都一样,却因为不同的 *** 作系统重复开发多次,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试想一下,面对各式各样的物联网设备,如果软件厂商也要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多次开发,那简直不能忍受。

所以,一次开发,多端适配,是物联网 *** 作系统的刚需,这也是鸿蒙尽力要实现的目标。 *** 作系统是与计算芯片耦合的,面对多样化的嵌入式物联网芯片,鸿蒙必然要做出一些个性化适配,上面承载的应用软件也要做出相应的适配,这会增加一些开发难度。如果强行屏蔽底层芯片的差异,很可能会损害系统的性能,表现出来就是系统容易卡、稳定性差。

如果是云 *** 作系统,由于计算芯片本身就是统一的,云 *** 作系统主体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相应的,上层应用的主体也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终端设备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大部分情况就是一块触摸显示屏(在部分场景中再加上语音交互)。终端智能设备是一个访问云端应用的入口。无论是从手机、电脑还是电视、车机,甚至是从电冰箱、电梯广告屏幕上访问,接入的都是云端的同一个应用软件。这天然就没有应用适配的问题。

鸿蒙想要实现的是一处开发多端部署。而云 *** 作系统可以实现的是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应用。这种方式,在应用软件的标准化、性能表现等方面,比多端部署的方案更优。

我们以一个应用场景来举例说明:

华为鸿蒙项目负责人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鸿蒙的目标是让应用跟着人走,而不是锁定在特定的设备上。比如,当用户用手机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不用一直拿着手机,当用户走到客厅的时候,视频电话就自动接到电视上。这如果能实现,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的 *** 作系统,别说手机和电视打通,就是手机与平板电脑都不能打通。

在这个方案中,手机和电视都安装了鸿蒙系统,这毕竟是两个独立的设备,视频应用需要从手机传到电视上。我们用传球来做类比:面对一个运动的人,如何更好地把球传到他手里呢?目前的安卓、IOS *** 作系统,球只能锁定在一个人手里,如果用户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拿到球的;鸿蒙要实现的是,有多个人进行相互传球,当用户离开A走到B附近时,A就把手里的球传给B,然后B再把球传给用户;云 *** 作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球依然只在A手里,但A站的比较远,传球能力很强,无论用户走到那里,他都可以把球直接传过去。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把球从A传到B的过程。

目前,云计算的重心,已经从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转向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云原生应用的目标就是一处开发,多端应用。 届时,本地终端是只是一个网络接入和人机交互的设备,并不需要部署应用。每个人有特定的应用账户,这个账户与其生物特征绑定(比如人脸、指纹),从任何终端都可以轻易接入云端应用中心,真正实现应用随人走。

电脑、手机作为个人应用的私密性将大大降低。每个人的电脑、手机之所以私密性强,最关键的是很多数据存储在本地端,并且,每个人下载的应用软件也不同,桌面的布局也独具特色。自己电脑用习惯了,别人的电脑用起来就总会感觉别扭。在云 *** 作系统时代,这一切都会改变。本地终端几乎不再存储数据,别人拿着你的电脑,只要不能登录你的账户,也看不到你的任何信息。此外,云端不仅存储个人数据,也会存储你的电脑和手机桌面,你安装了什么软件,这些软件如何布局的,都可以完整的还原出来。

电脑、手机本质上就是一块屏幕,跟安装在 汽车 、冰箱、洗衣机上的屏幕没什么区别,都只是接入云数据中心的一个入口而已。 当你自己没带电脑,借用同事电脑办公时,只需登录自己的云端账户,同事电脑桌面立马跟你的一模一样。用完退出账户之后,你的一切使用记录在本地端都消失了(实际上本地端本来就没有做任何数据记录,只是一个显示屏)。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和你的同事都没有数据安全的担忧。

更进一步的,大部分设备都退化为屏幕后,设备本身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整个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手机、电脑终端由于不再追求高配置的计算和存储芯片,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原先6000元的电脑、手机,也许只需要2000元。另一方面,消费者虽然不需要买芯片,但需要为使用芯片付费。依据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使用的时间来进行付费。比如,用1000元的手机可以玩王者荣耀,看4K,但是每小时需要付费1元钱。 与企业端的云服务类似,个人消费者市场也全面进入云服务时代。

这对于用户也是有好处的:在C端的计算领域也实现“以租代售”,不用一次性付出几千元来购买昂贵的电子设备,有助于改善用户现金流;用户可以获得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突破单台设备的算力限制。当需要运行大型 游戏 的时候,可以获得超高的算力配置,并且只为这一段时间付费。单个用户只要愿意付费,可以通过获得目前超级计算机一样的计算能力。

如果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实现应用随人走,届时,各种触摸屏可能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毕竟,只是一块屏幕,成本比电脑要低很多),这些屏幕可以作为共享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在任何屏幕上便捷地登陆自己的云端账户,将这块屏幕变成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完毕退出账户后,设备上不会留有任何痕迹,也没有数据泄露的风险。这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办公的人而言,会带来巨大的便利,他们不用再背着一台电脑到处跑,因为“电脑”随处可见,用完即走。

综上, 鸿蒙比目前的安卓系统更进一步,但依然不是最终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云 *** 作系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5G网络要足够成熟强大,云边端协同体系已经完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鸿蒙系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案。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云 *** 作系统领域,都有哪些玩家。大体来看,云 *** 作系统会有三类玩家:以往的 *** 作系统企业,领先的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应用巨头。

*** 作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微软、谷歌、苹果这类 *** 作系统厂商,在云 *** 作系统领域依然会是重要玩家,并且,他们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微软,其服务器 *** 作系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会慢慢向真正的云 *** 作系统演进。华为目前已经推出了鸿蒙,虽然鸿蒙不是终极的云 *** 作系统,但却是目前最好的物联网 *** 作系统。通过鸿蒙进化成云计算 *** 作系统,也比安卓等系统更方便。并且,鸿蒙在软总线技术上有积累,再加上华为领先的5G,华为云也具有不熟的实力,因而华为鸿蒙是未来云 *** 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

除了 *** 作系统企业,头部云计算巨头也是未来云 *** 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再次说明下,目前云厂商所声称的云 *** 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还不是真正的云 *** 作系统)。阿里云、AWS、谷歌云等,将其目前所谓的云 *** 作系统进行升级,做成真正的 *** 作系统,也未可知。

此外,还存在一类云 *** 作系统玩家,那就是个别互联网应用巨头。最典型的就是腾讯(微信),其次是阿里巴巴(钉钉)。以微信为例,通过小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应用开发平台,微信本身 *** 作系统化。微信账户就是云 *** 作系统的账户,登陆微信然后打开各种小程序,跟登陆云桌面打开各种应用软件类似。因此,微信也是 *** 作系统的重要玩家。此外,钉钉也在逐步把自己变成开发平台,也在 *** 作系统化。

在未来的云 *** 作系统之争中,中国将是美国的有力竞争者。国内华为、阿里巴巴、腾讯,都将是重要玩家。可以预见,未来的 *** 作系统,不再只是美国的企业的天下。中国 *** 作系统的自主化,是值得期待的。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嵌入式物理设备,如:汽车、家用电器等,具有计算机化系统,如软件、传感器等,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在这项技术中,每一个设备都能自动工作,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响应,与其他或多个设备交换数据,不需要人为参与。整个系统由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而构建。物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人们节省金钱和时间。

/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15f2ac624910b912c9fc2e09"target="_blank"title="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15f2ac624910b912c9fc2e0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涉及国防军事领域方面,虽然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

但物联网应用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大到卫星、导d、飞机、潜艇等装备系统,小到单兵作战装备,物联网技术的嵌入有效提升了军事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极大提升了军事战斗力,是未来军事变革的关键。

智能交通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简称ETC),

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上安装定位系统,能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及到站时间,乘客可以根据搭乘路线确定出行,免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社会车辆增多,除了会带来交通压力外,停车难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不少城市推出了智慧路边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技术,共享车位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用户的方便程度。

该系统可以兼容手机模式和射频识别模式,通过手机端APP软件可以实现及时了解车位信息、车位位置,提前做好预定并实现交费等等 *** 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就是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涉及到方方面面。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甚者还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 *** 作,

使用户在炎炎夏季回家就能享受到冰爽带来的惬意;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等等;插座内置Wifi,可实现遥控插座定时通断电流,

甚者可以监测设备用电情况,生成用电图表让你对用电情况一目了然,安排资源使用及开支预算;智能体重秤,监测运动效果。内置可以监测血压、脂肪量的先进传感器,

内定程序根据身体状态提出健康建议;智能牙刷与客户端相连,供刷牙时间、刷牙位置提醒,可根据刷牙的数据生产图表,口腔的健康状况;智能摄像头、窗户传感器、智能门铃、烟雾探测器、智能报警器等都是家庭不可少的安全监控设备,

你及时出门在外,以在任意时间、地方查看家中任何一角的实时状况,任何安全隐患。看似繁琐的种种家居生活因为物联网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公共安全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美国布法罗大学早在2013年就提出研究深海互联网项目,过特殊处理的感应装置置于深海处,

时分析水下相关情况,洋污染的防治、海底资源的探测、甚至对海啸也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预警。该项目在当地湖水中进行试验,得了成功,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供了基础。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智能感知大气、土壤、森林、水资源等方面各指标数据,善人类生活环境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物联网/7306589fr=aladdin#5"target="_blank">百度百科-物联网

电子秤的精度等级在显示器的铭牌上可以直接看出来,检定分度数在100到1000之间为四级秤,1000到10000之间为三级秤,一万到十万之间为二级秤,十万以上就是一级的。
电子秤属于衡器的一种,利用胡克定律或力的杠杆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的工具。电子秤主要由承重系统(如秤盘、秤体)、传力转换系统(如杠杆传力系统、传感器)和示值系统(如刻度盘、电子显示仪表)3部分组成。按结构原理可分为机械秤、电子秤、机电结合秤三大类。
电子秤是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他的合格产品是有检定分度值e和细分值D的标准,是受国家计量法保护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要求,凡是作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电子秤,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作最高计量标准的电子秤,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电子秤,在使用之前均需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才可以使用。未按照规定申请计量检定,或者经检定后不合格的,不予使用。
1、按原理分:电子秤 机械秤 机电结合秤
多功能电子秤
2、按功能分:计数秤 计价秤 计重秤 蓝牙秤
3、按用途分:工业秤 商业秤 特种秤
4、按放置位置分类:
桌面秤指全称量在30Kg以下的电子秤
台秤指全称量在30-300Kg以内的电子秤
地磅指全称量在300Kg以上的电子秤
精密天平
5、按精确度分类:
I级:特种天平 精密度≥1/10万 基准衡器
II级:高精度天平 1/1万≤精密度<1/10万 精密衡器
III级:中精度天平 1/1000≤精密度<1/1万 工业商业衡器
IV级:普通秤 1/100≤精密度<1/1000 粗衡器
6、按资料传输方式分类:
分为RS-232/ RS-485 射频(RF24G) 模拟讯号(Analog) 蓝牙(Bluetooth) USB接口 以太网路
防水秤
随着电子秤的发展,以及特殊应用场合的需求,防水秤应运而生。防水称,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防水。防水秤因防水级别的不同,防水性能上也有一定的差异。香山防水计重秤的防水级别达到最高的IP68级别,泡在水中也能称重。
防水秤的内部采用全密封结构,防止有腐蚀性液体、汽体等对传感器d性体的腐蚀,大大提高传感器的寿命。防水秤的目的就是防水防潮,以应对那些潮湿、盐雾等恶劣环境。防水秤一般分为防水计价秤、防水计重计数秤、防水电子台秤等。
防水计价秤
在原有的计价秤基础上进行防水设计,内部秤体结构重新根据防水级别设计。外部的秤盘,电源线接口,开关等都重新设计。
防水计重秤
防水计重秤取得防水认证全方位立体防水,大视窗,超强防滑抗摔,针对冷库严苛环境而设计。适合水产加工、海鲜加工、渔业生产等。
特点
1实现远距离 *** 作;
人体健康秤
2实现自动化控制;
3数字显示直观、减小人为误差;
4准确度高、分辨率强;
5称量范围广;
6特有功能:扣重、预扣重、归零、累计、警示等;
7维护简单;
8体积小;
9安装、校正简单;
10特种行业,可接打印机或电脑驱动;
11智能化电子秤,反应快,效率高;
1、最大称量:一台电子秤不计皮重,最大秤重能力(满载值),即所能称量的
最大的载荷;
2最小称量:一台电子秤在低于该值时会出现的一个相对误差;
3安全载荷:120%正常称量范围;
4额定载荷:正常称量范围;
5允许误差:等级检定时允许的最大偏差;
6感量:一台电子秤所能显示的最小刻度;通常用“d”来表示;
7最小刻度:起跳值,例︰60Kg×5g,5g即为最小刻度,即最小感量;
8刻度间隔:感量=( e ),表示每一跳会增加多少重量,例如︰300g×0001g,0001g即为感量;
9刻度间隔数:如秤由10g起跳,每10g为一刻度直到最大秤量共为多少个刻度数,
例如︰ 100kg×10g,(100×1000)÷10=10000,10000即为刻度间隔数;
10精密度:感量与全称量的比值。例:秤量6000g最小刻度(感量)05g。即05/6000=1/12000 1/12000即为此秤之精密度;
11电磁干扰:无线电波所产生之干扰通称之,例如︰大哥大手机所发出的电波。
12解析量:一台具有计数功能的电子秤,所能分辩的最小刻度;
13解析度:一台具有计数功能的电子秤,内部具有分辩能力的一个参数;
14内部解析度:即内部精密度,如5 COUNT 1跳,则5 COUNT即为内部解析度,
例如︰100g(秤重)×001g(感量),5 COUNT 1跳,001g÷100g=1/10000(精密度),
1/10000÷5=1/50000(内部解析度),内部解析主要为让CPU作运算用。
内部解析度主要常用于计数秤,简单的说即为Counting Scale所能计数分析之最小值。
15预热时间:一台秤达到各项指标所用的时间;
16OFFSET值:由COUNT中取一值做为开机零点值,主要为使秤保持在正常运作,以避免有不当情况发生。(count:指内部解析值) 一般秤在设定时,会由软体人对该机型的秤定义-OFF SET值,即零点值,可供调整时的判断及依据。
17SPAN值:放负载于秤所显示之值,即为SPAN,使秤放多少重量就显示多少重量,使秤不致有太大的误差出现。
18蠕变CREEP:经一时间负载之测试并记录其结果,看其有无变化,测试之结果,CREEP之大小
将决定于此秤之稳定性。
19迟滞:取等比例之砝码往上累加放置秤上并将显示之重量记录,再将秤上的砝码等比例取下,看其是否有误差,
有点类似Q15测线性,测试其回复性是否良好。
20适用温度:-10℃~+40℃。(依OIML之定义,未标明适用温度则以此为依据)。
21湿度:空气中含水份的相对百分比,湿度过高将影响秤的线性及稳定性,过低、太过干燥将产生静电干扰。
22电子秤使用环境温度为:-10℃到40℃
23台秤的台面规格:25cm X 30cm 30cm X 40cm 40cm X 50cm 42cm X 52cm 45cm X 60cm
电子秤的常见两种故障解决方法:
电子秤无法充电或充电指示灯不亮或没反应
1 请先确定电子秤的110V/220V电压切换开关是否调到与使用电源一样的电压,并确定充电线已牢固的插在秤上的充电座。
2 检查充电线是否有外力因素而造成断路。
3 检查保险丝是否不良。
4 蓄电池不良。
5 为第4项原因或非上述因素,建议送回经销站处理。

简述电子秤的工作流程: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CPU运算控制,CPU根据键盘命令以及程序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电子秤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使用者需要对其进行精度调试,其具体步骤如下:
1、调试前,首先要找足够开阔平坦结实的水泥地面,将电子秤传感器安装到支撑位,然后将电子秤调整拼装整齐。
2、如果是单节电子秤只要装好传感器即可,多节电子秤要在连接处将电子秤连接好,并调整各节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3、调试时,传感器四角要垫平,科力达的技术员会以万用表200mv电压档测传感器信号电压,正常在07mv左右,四个角电压基本一致说明四角已平,如哪两角电压较小,则说明该角受力偏小需垫片加高,四角调平后,再以砝码校磅,可保证秤的精确度及回零是否正常。
4、两节或三节大吨位电子秤,中间两角或四角受力比两头的偏重一倍左右,以信号电压而言,两头传感器信号电压≤1/2中间的电压。
5、角差调试时,尽量以4T以上砝码来压角,电子秤传感器与接线盒应以正确的顺序连接,以方便后续的调试及维修,必要的话可在接线盒内作记号。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由于我国目前对电子秤的分类没有进行规范化工作,所以人们从不同角度或自己的习惯出发给电子秤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称。为适应不同的要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致给电子秤进行归类:
—按原理分,有电阻应变式、振弦式、磁电式、陀螺式、核电式等。
一按 *** 作方式分,有自动和非自动电子秤之分。
一按准确等级可分为1、2、3、4四个等级。相应亦可以分为最精密级、精密级、商贸级、工业级,但这种称呼只是相对的、非严格界定的。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应按前者分类。
—按承重结构或承重方式分,有电子皮带秤、电子轨邀衡、电子吊钩秤、电子料斗秤、平台秤、车辆轴重秤、便携可移动式台秤。
—按用途或使用功能分,可有向公众售货用计价秤、定量分选秤、定量包装秤、配料秤、公路定量监控秤、人体保健秤、家用厨房秤、零件计数秤、防爆专用秤
—按计量管理性质分,有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之分在我国凡用于商业贸易、运输大宗物料的交接、医药卫生方面的电子秤和电子天平,都应接受政府的强制检定。
有的国家在型式批准的管理方面还分三种情况:一般性检定批准,即不进行型式批准试验,主要是一些简单衡器,试用性批准,即对一些大型衡器无法在实验室作可靠性试验,而需在试用中通过周期检定来证明可靠性的衡器,型式批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1544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2
下一篇 2023-06-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