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上海矽昌通信发布中国大陆首款自研无线路由芯片

零的突破!上海矽昌通信发布中国大陆首款自研无线路由芯片,第1张

日前,以“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为己任,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物联网智能硬件模组的上海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昌”),宣布公司于2018年年初试机成功并在年中实现量产的中国大陆首款自研的无线路由芯片SF16A18将进一步扩展应用领域,为企事业单位应用和物联网智能家居提供高度集成、安全可控且高性价比的国产芯片解决方案。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也指出我国需顺应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提升关键芯片设计水平,发展面向新应用的芯片。面对着网络信息安全刻不容缓的形势以及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芯片自主研发的政策利好,成立于2014年,由曾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军用“北斗二代”卫星导航接收芯片及首款主频达1GHz多媒体应用处理器的李兴仁博士带领的上海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推出了中国大陆首款自主研发的无线路由芯片SF16A18。

大陆首款无线路由芯片,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政府、运营商及各行各业的网络系统对于通信芯片安全可控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浪潮进一步向家庭领域延伸,作为智能网络环境当中的“中枢神经”,无线路由器连接着家庭的其他智能设备的“神经末梢”,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我国每年出货的过亿台无线路由器当中,却难寻一颗来自中国大陆的路由芯片。

SF16A18的问世,不仅成功实现了大陆无线路由芯片领域零的突破,为国内外的用户提供了技术成熟、可高度定制且性价比优越的路由芯片解决方案及产品,同时为各行各业的无线网络提供了安全可控的可替代解决方案。目前,以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部分高新技术领域里,国产芯片技术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上海矽昌通信也希望能够通过将SF16A18这一颗“中国芯”带向市场,来为中国的半导体芯片技术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 优越性能提升SF16A18市场竞争力

作为填补技术空白的无线路由芯片,四年磨一剑的SF16A18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强大的工艺及计算能力

国内首款采用TSMC 28nm CMOS工艺设计,双核四处理器十二线程的CPU配置,最高运算速度可达12GHz,大幅领先市面上同类竞品。

高集成度和高安全性:

在确保CPU等核心性能领先的前提下,SF16A18实现了业内领先的高集成度,首次将24GHz和5GHz双频段整合在同一颗芯片之中。双频一芯的设计使主板上的辅助元件得以减少,因而降低了主板整体的生产价格。同时为了保证安全无忧,SF16A18内置多重加密引擎及通信密钥,真正做到安全无死角。

灵活组网与灵活应用布局

WDS/Mesh扩展WiFi无线覆盖。提供灵活的WiFi组网方式:WDS和Mesh。同时,双频一芯辅以强劲的CPU配置能够轻松助力SF16A18高度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商业模式当中,如运营商宽带入户路由、无线路由器、OED/ODM以及网关、面板和音响等用户。

布局物联网基础设施 智连无线未来

在成功向市场推出SF16A18无线路由芯片之后,围绕该芯片,上海矽昌通信已开发出智能路由器、无线面板、智能路由音响以及双频信号中继器等可灵活应用于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还计划将研发与方案设计继续下沉,从模组角度出发,结合NB-IoT应用场景,打通智慧家庭的完整解决方案链,进一步布局物联网智能家居市场,盘活中国物联网智能家居生态链,通过自身产品增加市场国产化的声音,也能够通过交钥匙方案助力更多设备制造商丰富其产品品类,实现物联网国产化领域的“多赢”。

上海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李兴仁博士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无线路由芯片,SF16A18的诞生,一方面其自主可控性确保了高度的安全性,从无线路由的源头保护了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填补了国产无线路由芯片的产业链缺口,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四年磨一剑,我们为我们的坚持和努力感到无比的骄傲。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行业扶持之下,能够在市场上看到更多自研芯片的身影,让‘中国芯’来‘兴中国’,振兴我们的民族芯片产业,助力国家信息化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社会正在迈向一个万物互联、万象更新的智能时代。与之相伴相生的是,万物互联正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体将被接入万物互联的体系,未来甚至垃圾箱也可能会联网。

借由一个物联网设备,黑客攻击行为通过蝴蝶效应扩展到物联网更多节点,影响范围将被迅速放大。物联网环境下,个体间的联系越紧密,那么任何一个针对个体的网络攻击都有可能蔓延到更广的范围,攻击带来的损害程度也将远比对单独个人电脑端、移动端的攻击大得多,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维护正在成为一盘需要统筹全局的“大棋”。

相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显示,物联网正在加速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传统的网络攻击和风险正在向物联网和智能设备蔓延。

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录的安全漏洞中,联网智能设备安全漏洞多达2440个,同比增长1184%,每日活跃的受控物联网设备IP地址达27万个,涉及的设备类型主要有家用路由器、网络摄像头、会议系统等。来源:央广

DJI 大疆创新致力于持续推动人类进步

公共安全

无人机助力公共安全客户实现高效立体态势感知,辅助科学决策。

电力

大疆无人机技术与电力应用紧密结合,针对危险、紧急、重复性任务设计一系列解决方案,为电力系统建设、运维等工作提供高效保障。

石油与天然气

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油气行业,在场站管理、管线巡检和勘探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成本,为能源行业带来全新的技术变革。

测绘

无人机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测绘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测绘单位带来成本与效率的优势。

农业植保

植保无人机的优势:

植保无人机的高效、安全正在逐步改变中国传统农业的现状。以大疆农业的最新植保无人机 T40为例,每小时作业320亩 ( 大田 )/60亩 ( 果树 )/15吨肥 ( 播撒 ),是人工效率的数十倍。

植保无人机的就业前景:

中国18亿亩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植保机无人飞手的市场需求非常广阔。据了解,目前无人机植保作业的市场价格大部分在每亩作业5-20元之间,旺季每台机器的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天以上。慧飞基于大疆创新的专业平台,将持续不断地搜集国内各用人单位对无人机岗位的需求,并实时分享给学员。慧飞的学员具备一段实际 *** 控植保无人机的培训经历,其毕业z书作为简历上的闪光点,已获得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认可。

关于无线 Mesh网络(WMN)技术


无线Mesh网络由无线Ad-hoc网络发展而来。

Ad-hoc网络是一种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又称为多跳网(Multi-hop Network),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每个节点都是移动的,并且都能动态地保持与其它节点的联系。

为了实现无线通信中无处不在的通信目标,需要基于Ad-hoc的技术基础,开发出一种完全适用于民用通信的无线多跳网络技术,无线Mesh网络技术(WMN)就出现了。

无线Mesh网络技术最初在军方应用比较广泛,WMN作为一种网状拓扑结构,具有不依赖基础设施、高动态、多跳、自动组网、自主配置和修复等特点,不存在单点故障,网络中任何节点停止工作,都不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整个网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被誉为“打不垮的网络”。


八项Mesh领域技术专利


作为区块链结合互联网结合分布式Mesh网络的强大企业,INE智联生态不仅有最适宜落地的通证经济模型,同样在Mesh网格网络领域拥有 : 六项软件著作权,两项网格技术硬件专利;在Mesh网络移动性组网性能和关键核心协议算法(Protocol)上拥有国内外同行业内领先优势。


以上Mesh网络软硬件专利名称有:

自足NexFi无线自组网协议软件简称:NexFi自组网V10

自足NexFi密钥同步软件简称:NexFi密钥V10

移动自组织接入的便携式热点路由器

一种免配置的智能无线自组连接器

一种基于虚拟传输协议的无线Ad Hoc网络拥塞控制机制

一种面向数字标牌的智能自组网连接装置

主要发明人为裴颂文、朱俊峰、陈宇斌,全部专利所属上海自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自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隶属INE智联生态技术总架构师朱俊峰博士,朱博士同时还是INE上海Mesh技术团队的总负责人。


羽睿-朱博士初见

两个技术极客的火花

熊羽睿 Raymond Xiong /项目发起人、CEO &CTO

加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

前Sky IT Support洛杉矶地区资深顾问

在美国从事数据获取、处理系统开发和算法研究工作十余年,参与早期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开发,对区块链技术的落地与应用场景有权威性观点。

朱俊峰 Eric Zhu PhD/技术总架构师/IntelliShare上海团队负责人

复旦大学计算机博士

上海云计算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软件促进中心开源委员会专家/OpenStack中国社区专家组成员,原浦东软件园总工程师。十余年从事通信技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及产品研发工作,在国际Rank2会议、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INE项目创始人熊羽睿,留美18年归国创业,羽睿在全球大数据钻研算法模型,技术研究的触角由传统技术到商业金融,从物联网到AI,最终将目光锁定于分布式网络和区块链通证经济。羽睿相信两个天然的分布式形态将碰撞出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科研项目。

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羽睿毅然决定回国创业,并与通讯网络的专家朱峻峰博士结缘,朱博士同时也是上海云计算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Mesh领域资深技术专家。基于Mesh网络天然的分布式结构,他对其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表现出极大看好,并对INE通证激励模型下的落地应用十分感兴趣,作为INE智联生态的Mesh技术支持者加入INE的共建中,后来担任INE的技术总架构师。

两个技术极客抱着将Mesh网络由现在的军用化走向大规模民用化,从而使得未来世界的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参与一个分布式网络的建立与共享,并获得收益的理念,完美结合区块链的INE智联生态(IntelliShare)应运而生。


Mesh时代化的应用场景



Mesh网络诞生之初,就是作为军队通讯网络。

INE Mesh可应用于综合各种军事服务资源,协助军队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军队提供营地、演练及战时所需的临时组网、通信指挥和后勤保障无线网络服务。实现跨不同部队职能单位之间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利用INE Mesh灵活的组网方式,军队无线网络系统可以有如下应用:

军车全移动组网

在军车上安装无线Mesh节点,组成一张可移动的网状自组网。用于集团行军、演习、突发事件或战事需要,提供无线数据、无线语音以及无线视频监控等支持。在车辆移动、队形不断变化,网络拓扑随之不断变动的情况下,INE Mesh结构可以自动组网,使网络不会中断连接。节点可自动跳接,保持整网的稳定运行。

混合组网

Mesh网络节点类型可分为两类:固定骨干节点和移动接入节点。

固定骨干节点由两种组成:一是预先架设在建筑物山顶等高处的固定节点,二是由停靠在某处的移动通讯车充当固定骨干节点。可在预先需要经过的路线或是营地周边进行快速建网。

将INE Mesh移动接入节点放置在车辆上,使用全向天线,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在固定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里,进行无缝不间断的语音和视频传输。

其他无线 Mesh节点放置在普通军用车上,供移动时使用。部队可以在预先计划经过的路线或是营地周边快速建网。当演练或作战开始时,建好的无线 Mesh骨干链路可以为所有其他移动节点和军用终端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带宽无线连接,不间断地以语音、视频和数据多业务方式进行战场实时观察、传输作战信息,及发送作战指令。当部队回到营地后,也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协调及时的补给保障。

如今在数字化时代的驱使下,现有的网络体系开始寻求底层架构的支撑性力量,来实现互联网的全球覆盖。

在市场的需求之下,Mesh网络将迈上商业化应用的道路,而以Mesh网络作为落地的INE,在区块链技术的风口下,将开启分布式网络应用的新赛道。


1区块链生态网络

2无网通讯

3物联网

4交通网络


居民区、学校、中大型企业、医院、工厂等都可运用;


价值一

区域化智慧管理

INE网络嫁接区域的互联网使用,监控网络,安防网络,电力网络等,更快形成智慧社区,从而进行民众的智慧化管理。


价值二

区域化网络安全

INE网络的特性使得区域网络难以被黑客攻击,数据安全及隐私安全提升保障。


价值三

区域化Token商业升级

基于网络使用做为用户入口,既可以脱离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链接进行内部连接,又可以接入互联网并行,为每个片区定制专属Token 流通的商业运转模式,可更好支持片区商业化及居民共建。


海岛、邮轮、军方、探险、偏远地区用作内部通讯。


价值一

内部无网通讯

在邮轮、海岛等无网地区,用INE网络组成内部通讯系统,可以在无互联网状态下通过INE网络进行连接与通讯。


价值二

高度通讯安全

在军方、高机密会议等场景,借由INE的小基站所组建的专属网与身份加密,与外界互联网物理隔绝,就不存在远程黑客攻击的安全漏洞和内部泄密。


  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工业自动化、智能零售、智能医疗、环境监测等都可运用。


价值一

成本更低

INE网络芯片植入联网物品中,将会自组网,省去物联网设备购买运营商的网络流量消耗开支。同时无线跟有线物联网相比,免布线成本。


价值二

节点在线

INE网络芯片能够快速嵌入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中,满足物联网条件下高质量的网络需求,保证物联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始终在线。


价值三

智慧监控系统

监控物联网基础设施,输送测量、监控和分析数据,即时处理问题,更新数据,保持人与智能设备的高互动性。


价值四

助力智慧城市

保持智能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高度互动与联通,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设备、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打造数字化城市。


车载网、公共交通、租车系统等都可运用。


价值一

公有交通网络 

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中,INE Mesh可以定制局域内车联网专有频道,实现车辆的自由调度、交通事故告警、道路交通信息查询等等功能。


价值二

私有通讯网络 

代替自驾游,集体车队等使用的呼叫机等功能,直接车联网实现通讯与定位。

风力电场   电力管道  轮渡水库  

 建筑工地  石油勘探   森林防火  

景区索道   智慧海洋   应急救援  

智能硬件


更多应用场景


01

石油工业

支持无网络的特殊工况环境下的石油勘探开发、野外施工,可利用Mesh技术随意组网建网即时通讯联系,数据传输,安全管理。


02

轮渡水库

INE Mesh监控系统可监测水库数据,组成轮渡通讯网络,解决轮船调度及海上通讯问题。


03

景区索道

通过固定监控点(INE Mesh监控设备)以及移动监控点(嵌入INE Mesh芯片的无人机)排查危险区。


04

建筑工地

以INE Mesh芯片嫁接于传感器及监控系统,监控建筑工地,将大大提升安全预警。


05

智慧海洋

在海洋开发区架设INE Mesh免布线式网络系统,解决海上布线难,边缘地区网络差问题。


06

应急救援

INE Mesh自组模块迅速组成灾区通讯网络,即时交流,提高搜救效率,挽救生命。


07

风力电场

以每个风力发电设备作为Mesh节点,即时传输电力数据,组成风力电场专属网络。


08

智能硬件

INE Mesh芯片或自组网模块接洽无线充电设备、手机,每一个智能硬件都可以是一个移动网络运营者。


09

森林防火

在整片森林中架设数个Mesh监控节点,随时监控森林,发现火警即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10

电力管道

将INE Mesh无线网络技术模块安装于维修工作者的AR仪器中,快速恢复城市电力,缩短维修周期。  

互联网时代对网络的多样化需求在数字潮流中愈发突显,分布式Mesh网络技术已经开启了它的落地进程。INE智联生态结合区块链技术的Mesh网络将以强大的团队与技术依托,打造不同的专属网络生态,开启一个分布式全新共享网络时代的新赛道。

简介:西安优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专业致力于物联网末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行业整体物联网解决方案与实施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芯片级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服务商。优势科技立足于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终遵循自主创新理念,承担科技兴国的历史使命,十年磨一剑,拥有了“唐芯”系列物联网的中国芯,是多项物联网相关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的起草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发和积累,优势科技拥有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是国家射频识别开放实验室发起人之一,无线传感网(WSN)国家标准组、电子标签(RFID)国家标准组、实时定位(RTLS)国家标准组成员,参与了国军标245GHz有源射频识别空口协议(GJB73772-2011)、国标245GHz有源射频识别空口协议(GB/T28925-2012)等多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优势科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产品创新,以产品研发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保障。目前,优势科技已经通过国防武器装备企业保密企业认证,凭借国内唯一完全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核心芯片,完整的物联网末端智能感知产品线,成熟的军事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参与总后、总装等重大国防军事物联网项目建设,成为军事物联网智能感知层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单位。公司先后与延长石油、神华集团、广西渔政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多项智慧油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项目的实施,树立了多项行业示范。目前,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照明产品已经进入市场规模化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指导下,优势科技正积极推进一期产业化基地建设,全力推动智慧国防、物联网通用产品以及物联网智能照明产品的产业化工程,并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打造完善的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现代服务产业链,为我国的低碳绿色照明和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和服务。
法定代表人:孙长征
成立时间:2010-11-17
注册资本:3375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1013110004965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77号西安光电园5层501室

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我国在卫星导航、通信技术和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具体来说,以下几个产业的发展为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卫星导航技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依托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牲畜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通信技术: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使得数据传输更加迅速和稳定,这对于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北斗智能放牧系统可以实时传输牲畜的位置信息、生理参数等数据,为牧场管理者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体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的技术。在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牧场管理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远程监控和控制牲畜的状态,提高管理效率。

传感器技术:在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收集牲畜的生理参数、环境信息等数据。例如,通过GPS传感器可以实时追踪牲畜的位置,生物传感器可以监测牲畜的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大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北斗智能放牧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牧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牲畜的生长情况、疾病预警等,提高养殖效率。

总之,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我国在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发展,这些技术的融合为现代牧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126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5
下一篇 2023-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