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国防学院女生学什么专业好

户县国防学院女生学什么专业好,第1张

您好,户县国防学院女生最好选择的专业有:1、国防科学与技术: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主要研究国防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涉及国防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
2、国防教育学: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主要研究国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国防教育的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
3、国防管理学: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主要研究国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国防管理的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
4、国防政策学: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主要研究国防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国防政策的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
5、国防法学: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主要研究国防法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国防法的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
此外,户县国防学院还开设了其他一些专业,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在我看来是很出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信息技术学院是由中央军委下属的一所院校,负责教育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并在军事信息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研发出了众多新型装备,给国防建设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中国计算机专业排名如下: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1996年,计算机系在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持的全国计算机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在国内首批获得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资格。

2006年、2012年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总分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得A+。

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起步于1958年,1999年成立计算机学院。承担中国军队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学院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8个本科教育专业。

3、北京大学。

据北京大学官方公众号显示,2021年10至12月,北京大学将成立计算机学院工科新学院,这是北大继2021年7月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后,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又一次探索。

新成立的北大计算机学院下设7个二级机构,分别为系统结构研究所、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软件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所、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前沿计算研究中心。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4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研究生学科专业。

包括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了异构网络的大融合。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网络设备设施,既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保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基本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点是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通用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也更具有军民共用的性质。

我国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动因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战争形态和战斗力生成模式,推动着世界各国军队由铁甲奔流的机械化向无网不胜的信息化疾进。) s; x; H5 q$ ~9 I$ o5 O
迄今为止,虽然没有哪场战争可以称为完全的信息化战争,没有哪支军队可以称为真正的信息化军队,但谁都不能否认,信息化将成为未来战场的制胜之匙。战争的进程将始于信息、终于信息,战争的结局将成于信息、败于信息。信息化战争的鼙鼓,正擂响在21世纪的星空。-
4 _# U/ g' w& R面对惊涛拍岸的信息化浪潮,主席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科学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我军建设的历史性转型指明了方向。
; D p7 m& q0 f3 @ T/ T航道业已开辟,共识已然形成。军委领导风尘仆仆、调查研究,指导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生动实践;高中级干部走进院校、走进课堂,研究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理论和对策;专家学者深入部队、深入基层,开展信息化建设专题宣讲活动。一个学信息化、钻信息化、干信息化的热潮正在全军兴起。
/ k9 K _ b2 I这是人民军队面向未来、面对挑战的一次重要赶考,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一次重大变革!/ p8 ]6 F( v I- o
一3 w) Y' L" G" Y n/ m5 A
人类与信息化的际会,军队与信息化的结缘,绝不是人为的设计,而是历史的必然8 k( ]) |# h& [
信息化是一次由“钢铁文明”向“比特文明”的艰难跋涉,是一个动态的、技术的、社会的进程。军队信息化,则是在军队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改造武器装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聚合重组军队要素,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推进军队变革发展的过程。% d8 S, W, N+ c, P
人类与信息化的际会,军队与信息化的结缘,绝不是人为的设计,而是历史的必然。
& }$ D; O" j# w%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拉开了信息革命的大幕。此后每隔15年左右,世界便因计算模式的更新而发生一次变革:1965年前后出现了大型计算机,1980年前后普及了个人计算机,1995年前后发生了互联网革命。进入20世纪后期,集成电路技术每18个月刷新一次,微处理速度每年提高近10倍,网络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正迅猛发展的信息栅格、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宽带、智慧地球等,不仅昭示着一个新15年周期的开启,而且孕育着一场信息革命的风暴。, i$ I$ _1 ^( @1 @; Z( W7 C- h
更难想象的是,原本只是用于科学计算的计算机,居然会成为机械化战争的“掘墓者”、信息化战争的“催生婆”,并在微电子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高新技术群的烘托下,经过半个世纪的大浪淘沙,在20世纪的余晖中导演出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战争大戏。
( Y7 E4 a6 i3 s c+ u这是揭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一页:0 a7 m% r: F% J5 W: p
1991年海湾战争,当多国部队复杂的作战指令仅由一个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出时——那一刻,信息如同“隐形的翅膀”,渗透穿梭于多维战场空间,成为表达军事意志、统筹军事行动的“力量倍增器”,不仅改写了战场交战的法则,而且改变了力量运用的规律。
; N; o1 g6 V( ^( M; Y7 W+ u这是战争史上令人扼腕的一幕:
2 {$ m, h/ e f% z" `2 C1999年科索沃战争,当南联盟空军副司令亲自驾机升空、但眨眼间就被北约空军击落时——那一刻,信息编织的“从传感器直达射手”的无缝链接体系,将机械化战争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击得粉碎,使机械化体系结构的致命短板暴露无遗。5 h1 \4 u+ + e+ T [' y7 G( o
这是虚拟中蕴含真实的一天:
2 6 Y+ J/ ~2 v6 2003年某公司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当某国的计算机网络被对手植入的病毒、“逻辑炸d”和“寄生虫”爆发时,电话全部失灵,证券市场股票狂泻,交通系统全部瘫痪,军队指挥机构网络数据库被彻底破坏,战地指挥官甚至不知道通过无线电接到的命令是真是假——那一刻,信息将人类对战争的认知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使“网络疆土”“网络安全”“网聚能力”成为国之大事、存亡之道。) m# y( J/ G! V$ \5 i5 T k
信息化这双魔幻之手,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战争的经验积累和认识理解,引导着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从机械化战争中脱胎换骨、破茧而出。 s T) I2 Q- I s6 V+ _
二+ p( \6 V( w- j) C0 P+ S
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人民军队,始终紧跟世界军事变革潮流,坚定地以信息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 Y8 J" M# l5 i7 \: R( ~3 }8 c O, I坐观风云只能欣赏别人的精彩,瞻前顾后必将丧失发展的良机。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人民军队,始终紧跟世界军事变革潮流,坚定地以信息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8 \+ ] \4 ]; i6 d Z+ Z; k i20世纪70年代末,我军以指挥自动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启了信息化的破冰之旅。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78年,为改变指挥手段落后的状况,中央军委果断决策,启动了我军指挥自动化建设。当时,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指挥系统现代化,从自己落后的方面去看看人家的,找一找差距,很有必要。打起仗来和过去一样光靠电话行吗?要逐步实现指挥系统的现代化,总不要拖得太久吧!” 80年代末,我军指挥信息网络、数据库和指挥所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7 i# O4 Y2 ^6 Y F# A8 u' a/ r20世纪90年代初,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进一步指明了信息化建设的航向。同志敏锐洞察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主持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1993年,军委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部署。1995年,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委员会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启动了一批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武器装备建设项目和军民合建重点工程。20世纪90年代末,我军的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电子对抗和其他作战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l; g c( {- {, [, J' E5 S
进入21世纪,我军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使信息化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胡主席明确指出,要推动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军队形态转型,强调要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力点。军委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提出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之后,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开展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步伐,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0 k 2 T- E |# B! p3 f% ~: _, p实践证明,党中央、中央军委把握发展大势的前瞻眼光、战略胆识和正确决策,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保证。只有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意图,信息化建设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Y; A( m ^! F4 m3 S
三, ^ R5 Z- `! e t: ~
我军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成效显著
0 p# @3 V t3 q: d+ B- V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 T8 ]+ F$ l% k! I% N2 Y30多年栉风沐雨,30多年筚路蓝缕,我军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U0 e' K% F2 t L p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国防通信光纤总里程大幅增长,以光纤通信为主,以卫星、短波通信为辅的新一代信息传输网络已经建成。$ T5 I& l: {0 H2 n5 _
——侦察情报、指挥控制和战场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后勤和装备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q% ] I- q' `( f4 j
——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筹划和领导管理得到加强,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 *** 作和维护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群体逐步扩大。% [9 ~& s8 b p' N
30多年的实践波澜壮阔,30多年的探索充满艰辛,30多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H4 N" V) L! Z" x; Y J
  只有把握世界军事变革大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找准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技术储备的超前意识、技术发展的优先意识和技术竞争的机遇意识,才能抢占技术制高点;9 K" l7 G4 w+ K' o+ l! l7 m& c' A
只有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深刻理解、努力满足军事斗争需求,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才能增强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用性;2 P h+ g5 G, w8 w
只有加强集中领导,坚持统筹兼顾,采取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Z, j( M+ E% Z( Q/ l0 J6 只有坚持寓军于民,把军队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信息化发展体系,共建基础设施,共用技术成果,共享信息资源,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效益较高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c; B a& V! J `' g
四+ R( R2 m6 c1 Q) f1 f; B6 h" O
每一次军事变革的发生,都意味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每一次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都意味着军队建设的飞跃
V- P Y( ~ m, B5 f人类以什么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方式打仗;用什么技术制造工具,就用什么技术制造武器。2 R, `3 |2 D% S- v4 C2 }- C
每一种先进技术的诞生,都意味着一场军事变革的开始。从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到当下的信息化武器,都诠释了这一颠扑不破的发展规律。直面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世界军事大国无不在加紧创新技术的同时,着力重塑联合文化、作战理论和社会心理,用软硬两手指导和推动军事能力建设从应对危机向塑造未来转变,从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转变,从关注过程向关注效果转变。“用未来牵引现实”“靠思想引领发展”“依目标设计当下”,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标尺扫除一切陈规陋习,可谓逐浪赶潮、随风起舞。-
6 e; S) v j0 5 X( V X每一次军事变革的发生,都意味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从冷兵器时代孔武角力的捉对厮杀到信息化战场“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人类历史上先后产生了体力主导式、能量主导式以及信息主导式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如果说在冷兵器、热兵器及热核兵器时代,物理能、化学能是主导因素,那么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将超越一切,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发动机”和“倍增器”。' H! c5 v O U$ q) {' K9 ^2 P
每一次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都意味着军队建设的飞跃。军队的发展目标,必须契合未来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未来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必定牵引军队的前进方向。面对方兴未艾的新军事变革,面对轮廓初现的信息化战争,任何一支军队,都不能偏离信息化去设定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目标,都不能游离信息化去确定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方向。哪支军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起点高、速度快、质量好,哪支军队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主动,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 ~7 X1 b& ]7 @' s' W$ S五
! i0 Y7 _$ [ O面向未来,我们不能盲目地追随别人的脚印,而应该清晰地标定自己的路径,在“世界型”中创造“中国式”
5 e" B; ]7 R/ `& b3 W“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也可以用来描绘当下的世界。8 j, Z/ l4 L2 v! u9 \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酝酿着大裂变、大跨越、大转型。信息技术的基础理念、重要机理孕育着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未来的世界战略格局可能因掌握先进技术格局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信息技术先发国家早已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正持续通过信息融合重塑战争机器的体系结构力,以武器装备的代差达成战场上的非对称优势,并借助这种优势达成信息威慑,以便牢牢掌握战略博弈的主动权。信息化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落后者的头上;时代差如一个可怕的“魔咒”,压在追赶者的心上。
, V4 Z1 P, i' ` d" _- S5 C# G! F中国军队又一次站在了必须做出抉择的十字路口。历史和现实启迪我们:错过这一二十年,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只有顺应潮流,积极应变,大胆改革,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说,中华民族曾经错失了几次历史性的机遇,那么这次再也不容有任何闪失。如果说,命运不是宿命,那么这次我们必须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
^& z0 P7 H5 L0 d' e& q ^面向未来,我们不能盲目地追随别人的脚印,而应该清晰地标定自己的路径,在“世界型”中创造“中国式”。7 W o/ B( o% G& X! W
认清历史方位才能把握发展方向,自我定位准确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我军机械化尚未完成,而信息化又刻不容缓,军兵种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还不平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核心关键技术急需突破,联合作战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尤其不容忽视的是,我军信息化建设是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在急行,别人也在前进。“我们随时可能被进一步拉大差距,随时可能被历史潮流所抛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推进信息化建设既不能落后时代,又不能脱离实际;既不能照搬照套外军模式,又不能盲目排斥外军经验,必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遵循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共同规律的同时,努力探索符合国情军情的特殊规律。0 Q% q3 F( a! V' `
胡主席深刻指出:我军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历史方位的战略判断,也是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伟大号召。我们要按照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的要求,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信息化水平高、体系作战能力强,能够应付任何突发事件和在各种军事行动中占据主动的信息化军队。
& K: F2 W3 a7 y% _2 U w 六
# Y- I3 K( r; c: C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过程,就是人民军队实现历史性转型的过程
4 p$ `; K3 A5 Q! R c3 R8 Z) h, Z当伟大时代赋予人们伟大使命时,只有那些既勇于担当又掌握方法的人,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 P8 O5 q4 i5 ]8 v: d$ O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发展方向、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使信息化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逐步构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体系。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过程,就是人民军队实现历史性转型的过程。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
5 + o j; O7 x) y- F# _科学统筹是重要保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军事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枝动而百叶摇。只有改变过去那种各业务部门、各军兵种、各部队根据自己对信息化的理解分头开发、分散建设的状况,克服过去那种系统“烟囱林立”、体制“僵而不活”、投入“撒胡椒面”的现象,才能加速发展、快速发展。要坚持“有所赶有所不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坚持“局部超越带动全面赶超”的发展理念,避开别人走过的弯路,不交自己交过的学费;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部门,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科学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防止盲目上马、乱铺摊子,防止出现新的“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1 f, K6 t' C6 ^
更新观念是基本前提。当今时代正在发生的军事变革,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变革都要深刻得多、复杂得多,而机械化战争留给我们的观念、习惯和思维定势却又太深太牢。过时的观念如同一道雾障,使部分同志吹的是变革的号角,迈的却是徘徊的脚步;身子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脑子却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历史一再证明:先进的观念是军事实践的灵魂,没有思想的革命,技术的革命必定功败垂成。历史的昭示、现实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冲破机械化厚厚的茧和重重的壳,勇敢地从那些曾经带给我们荣耀、但已经被证明落伍的观念和思维中解放出来,确立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相适应的新观念和新思维。) n; g u2 q, V A& x
人才先行是根本之策。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大量应用于军事领域,人的因素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加突出。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人才培养战略工程,科学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完善的军事信息学科专业体系,打牢我军信息人才培养的基础;组织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全面提高指挥技术人才的信息化水平,为形成体系作战能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1 s" V F ]9 _ w, p/ ~
自主创新是永恒动力。核心技术买不来,即使买来了也存在安全隐患;单纯的技术模仿走不远,最多只能带来短期的效益而不是超越的能力;单靠引进行不通,依赖于人必然受制于人。只有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我军信息化建设才能降低风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基本依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发挥后发优势,把信息化建设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按照“学人而不受制于人”的思路,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军队信息化建设道路。
8 t0 N" @! H& O' B R1 R x军民融合是必由之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实现富国与强军有机统一的战略要求,也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信息技术具有军民通用性,信息基础设施具有军民共用性,特别是当前国家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不仅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在整体上优于军队的发展水平。要做到政策法规上融合、建设规划上融合、重大项目上融合、人才培养上融合、资源共享上融合,从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加快发展进程。
& Q" J! a {: ~& ~! F7 d七3 K& |8 E- Q/ B( q6 X' y
广大官兵既是军事变革的主体,又是实现变革的主力;既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角,又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人
& S( {1 o- \3 `# B一流的军队主动变,二流的军队跟着变,三流的军队惧怕变。9 t( n4 \8 R& r( L
早在1985年,刚被任命为国防科技委员会主任的聂荣臻元帅就充满激情地说:“前进,并且要赶上和超过我们的对手,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唯一的出路,否则,我们就将永远被人家欺负。”在惊涛裂岸的信息化大潮中,如果今天我们不能主动求变,那么明天就可能被动挨打;如果今天我们不能创造未来,那么明天就可能重复过去。
1 e! s+ K) [+ P q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言:在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浪潮”中,一些穷国有可能超越西方传统的发展模式而与富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并断言,“在信息技术方面,落后者只要花费领先者十分之一的努力就可以追上去”。我们坚信,不甘落后的中国军队一定能跨越机械化乃至信息化建设的某些发展阶段,抢时间、争速度,迈向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h) O% l( E: M4 N
军事变革没有旁观席,信息化建设没有局外人。广大官兵既是军事变革的主体,又是实现变革的主力;既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角,又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人。只要我们坚持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己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把个人追求同建设信息化军队联系起来,把本职工作同打赢信息化战争结合起来,想信息化、钻信息化、干信息化,就一定能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8 ]" R, L0 l9 ' S! s% U4 X“历久远而不衰,临绝地而再造,逢机遇而勃发”。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鲜明体现。正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人民军队,已把目光投向新军事变革的下一个潮头!
- m7 t3 I1 x1 o

现在已经是新的时一年了,有很多的科技热词已经进入到我们的视线。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十大热门的科技热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大科技热词

虚拟现实

简称VR(Virtual Reality),是一套由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出来的虚拟世界。通俗讲,就是使用技术手段,让人身临其境,并可以与这个环境进行交互。这套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器各等方面,除了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多感知。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军事航天、室内设计、工业仿真、游戏、娱乐等多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加入研发虚拟现实设备的大军,如谷歌、三星、HTC、Oculus等,虚拟现实越来越多的进入人类的生活。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其所使用的技术旨在根据数据和分析赋予计算机能够做出类似人类的判断。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大数据

大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但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2、做小而美模式的中长尾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3、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意义并不代表其能取代一切对于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但企业组织利用相关数据和分析可以帮助它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发新产品、做出更明智的业务决策等等。例如,通过结合大数据和高性能的分析,及时解析故障、问题和缺陷的根源,每年可能为企业节省数十亿美元;为成千上万的快递车辆规划实时交通路线,躲避拥堵;分析所有SKU,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定价和清理库存;根据客户的购买习惯,为其推送他可能感兴趣的优惠信息;从大量客户中快速识别出金牌客户等等。

独角兽

独角兽企业原本是美国风投界的术语。用来描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这些企业最初通常是以软件为主,但现在渐渐包括了其他领域的行业。到2015年8月止,在独角兽企业名单上排行在前的企业有Uber(交通),小米(电子消费品),Airbnb(住宿), Palantir(大数据)和Snapchat(社交媒体)。

由独角兽衍生而来的词:十角兽,指估值超过100 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超级独角兽,super-unicorn,指估值超过1千亿的公司,例如Facebook。独角鲸,加拿大技术独角兽一般被称为独角鲸。

人脸识别

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词。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一高大上的话题显得既陌生又遥远。其实,智慧城市建设早已通过各种不同的展现方式渗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从众多方面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工业40等。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认知计算

认知计算出自于IBM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沃森”的称谓,而现在,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大数据分析方式。随着信息的增加,计算机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随着时间推移,以学习的、交互的方式,随着数据的进一步增长逐步提高认知的分析行为, 就像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做事情,“认知计算”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联姻”。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相对于普通计算机,基于量子力学特性的量子计算机,拥有超乎想象的并行计算与存储能力,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具有亿亿次计算能力的“天河2号”需要100年,而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只需要001秒就可解出。当量子计算机应用之时,现在的密码破译、基因测序等科学难题,将可迎刃而解。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自2006 年以来,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图灵试验(图灵,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鼻祖),至少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在技术手段上不仅仅依赖于云计算对大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而且依赖于算法。这个算法就是Deep Learning。借助于Deep Learning 算法,人类终于找到了如何处理“抽象概念”这个亘古难题的方法。

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形象地说,就是给计算机安装上眼睛(相机)和大脑(算法),让机器能够感知环境与对象。我们中国人的成语“眼见为实”和西方人常说的"One picture is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表达了视觉对人类的重要性。不难类比,机器有了视觉以后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视频监控、新型人机界面等等。

热门的科技热词

互联网+

“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从3月到12月,仅与“互联网+”有关的专著就出版了超过100本,网络链接则超过了1500万个。更重要的是,这个词汇寄托了中国人对于未来的梦想。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塑。

三体

科幻小说《三体》和它的作者刘慈欣都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在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上,《三体》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首次获得这项最有声誉的科幻奖,标志着世界科幻界对中国作家和作品的认可。《三体》这部讲述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的故事成了刘慈欣创作的高峰,拉升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水平。

雾霾

雾霾是我们在这份榜单里最不想见到又必须面对的热词。雾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像个工业幽灵一样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从1930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到1943年的洛杉矶烟雾事件,从1948年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到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之后,伦敦才慢慢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蜕变成为生态之城。雾霾是个环境难题。公众的警醒、政府的坚决、科技的手段、生活的变革、经济的转型,还有长期的坚持,才是最终战胜雾霾的可靠保证。

知名的科技热词

幽灵震动

幽灵震动,(phantom vibration),是一种由科技产品所带来的现象,在手机普及化后大家开始依赖手机,当手机放在包包、口袋等,这些无法看到的地方时,就会开始产生不安与幻觉,人们会时不时的用手或身体去感受手机是否在震动,甚至觉得手机正在震动。

巴氏奶

巴氏奶(pasteurised milk),又称巴氏乳、市乳,是由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一般保质期较短,但保存了绝大部分的营养和口感。

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活点定义: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的。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高端引领是做好人才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一、高端人才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引领作用
在庞大的人才群体中,高端人才是其中高层次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先进的生产力要素。历史证明,高端人才不仅能引领人才队伍建设,而且还能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譬如,建国后钱学森的归来,带来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和航天地位的大提高;李四光凭借他的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理论,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有了根本着落……。这些都表明,高端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新世纪以来,高端人才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上。
首先,高端人才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引领要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高端人才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施正荣于2000年回国在无锡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在施正荣的带领下,中国自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光伏电池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中国的光伏行业已成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行业。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彭小峰。彭小峰原来在苏州经营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2005年7月来到江西新余转行创立了生产太阳能多晶硅片和硅料的江西赛维LDK公司,短短几年时间企业就达到了上百亿规模。2007年,赛维LDK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江西省有史以来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其次,高端人才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骨干性力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高端人才在这一领域起着创造性的推动作用。北京大学教授梁子才于2007年到昆山创立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明创造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新技术并进入中试和工艺优化阶段,率先启动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按照GMP标准设计和运行的小核酸大规模固相合成设施建设,并开始了稳定的生产运行。在梁子才的感召下,一批院士和专家纷纷将研究成果带到昆山从事转化医学研究,一批商业化小核酸公司也来昆山研究开发和转化生产。无锡市首批“530”计划领军人才郑卫国于2006年创办了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生物检测试剂、生物芯片、个体识别基因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经过一年多的刻苦攻关,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个DNA检测试剂盒,找到了揭示生命本源的“金钥匙”,并通过了国家鉴定,进入产业化生产。
再次,高端人才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战略竞争能力,其领军者毫无例外地都是高端人才。物联网被全世界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我国“十二五”规划正式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刘海涛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2008年他来到无锡,先后创立了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和资产超过20亿元的感知物联集团。目前,集团旗下已拥有9家分公司,员工达3000多人,营业收入接近15亿元。在刘海涛的带领下,无锡形成了包括250多家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中国也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主导国之一,物联网研究水平不仅达到世界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另一个代表人物洪耀良是中国环保新材料——膜产业的领军人才。2008年他从美国回到老家江苏吴江,创建了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年时间创造出10亿元的产值,两年时间完成了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膜技术的产业化,一举打破日本垄断,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创造了膜行业品种最全、性价比最高两项“世界第一”。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急需高端人才引领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人才强国,大力培养造就高端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瓶颈”。新时期,我国面临着产业升级换代的巨大压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成长为现代大企业。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端人才是当务之急。
培养造就大批高端人才,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和人才发展全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要及早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结构,培养造就大批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要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精通国际化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发意识、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技艺精湛、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吸引国家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回国或来华创新创业。
建设人才特区是培养造就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有效途径。所谓人才特区,就是通过特别的政策、特殊的环境,使特定的人才对象去实现特定的目标。这个特定的人才对象就是高端人才,这个特定的目标就是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坚持引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区在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时,要看能否起到推动特区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战略性调整的作用,坚持高端人才落地生根开花,引领新的产业形成和发展。二是要坚持引领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引进和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尤其是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的创业科学家和产业科学家,建设硅谷型的特区,实现知识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超越发展。要实施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手段,对进区高端人才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指导,甚至给予一些替代性(保姆式)的服务。三是要坚持引领可持续发展。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不仅要着眼于发展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而且要考虑引领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进和培养能够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那些产业链的社会关联度大、能起到惠民泽生效果的创新创业高端人才。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基础调节作用,保障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努力为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坚决破除束缚高端人才培养开发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高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率先突破。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政府必须注重自身职能转变,遵循高端人才成长规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强化宏观调控功能,充分激发高端人才和企业两者的活力。确立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吸引高端人才、开发高端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不断提升高端人才价值和充分实现高端人才价值。确立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高端人才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保障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作者系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丁和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82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