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换个华为P30pro,但要是提前推出5G网络了怎么办呢?

最近想换个华为P30pro,但要是提前推出5G网络了怎么办呢?,第1张

5G牌照发放就这几天了,工信部的最近几天,感觉这周就能实现,当然华为的p30pro的确不是5G的手机,但这个事情就看怎么想了,毕竟5G牌照发放不等于网络就全面覆盖了,但是人们的心态一定是变了。
其实华为p30Pro的手机是可以购买的,不说各种高 科技 集于一身,就是当前的情势下,华为手机也该是优先购买的,何况这个5G牌照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提前 *** 作也看出是事出有因,因为原计划是下半年发放商用牌照的。
其实5G牌照发放与否,暂时还是个概念,虽然好像各个城市已经全面铺开,但还是属于试点范畴,就拿我所在的城市来说,还只是几个区域,并没有看到全面铺开和应用,当然牌照的发放一定会促进网络的快马加鞭,目前看来凭借移动的实力,2020年下半年网络就会有起色,不过600多个城市的覆盖还得假以时日。
p30Pro是个好手机,我也没有因为5G的原因影响我更换手机,于去年12月换了一台mate20,用着也很不错。其实最初的试运行或者加入5G网络的手机多少还有些不完善或者需要补充,所以新上市的5G手机还会有瑕疵,等等网络的完善还有手机的价格和产量上去了,一切就会好很多。

所以没有手机用的话,或者相对喜欢p30Pro的话,可以买一个,毕竟价格也不是太高企,用到2021年,5G网络也不错了,然后手机也试验或者完善的差不多,这时都已经水到渠成,p50Pro就向你招手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留言也欢迎关注: 科技 小浪花,谢谢朋友们的阅读

先说结论:这没有什么

华为P30 Pro是支持4G网络,而且基本上做到了全网通的。在5G网络来到之后,依然可以继续使用。那就是说,如果你还是想要继续使用,你的手机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4G网络估计还有很多年的寿命,所以说这基本上,用到换好几台手机了,4G网络还在服役。

所以,你的手机依然可以继续使用,不用的担心不能用了。
5G网络到来还有一段时间,虽然这几天5G的牌照已经分发下来了,目测会在下班推出5G手机。

但是这些5G手机都是顶配版本才有的,价格非常高,动不动就上万了。这是尝鲜的价格,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这没有办法,因为5G的研发费用高,前期的投入也高,所以这些5G手机本身的价格肯定很高的。

同时,5G基站的密度比较高,比4G还要高很多。这就意味着铺设基站的时间需要更长。

你有5G手机没有5G手机也没有用,这些需要配合才行。

同时我们国家还在建设4G网络,有一些村落还没有4G网络,这些都在推进,可以看出未来几年4G依然是通讯的主力。

所以说,如果你想换的话,可以换,没有毛病;如果你想尝鲜第一批5G手机的话,等两到三个月,基本上可以买到第一批的5G手机了。
6月6日,这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值得牢记的日子。四大运营商获的工信部颁发的5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元年!按照之前的消息,在10月1日,40个城市将商用5G,而目前将率先覆盖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青岛,天津,福州,郑州等等,你的家乡是第一批城市吗?

按照这个节奏,虽然5G全部覆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可是这个距离也不远了。 如果你处于这些城市,且想第一时间体验5G网络,可以等一等。

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几个问题:
所以,现在购买4G手机并不会被淘汰。那么,华为P30 pro可以购买吗?我的建议是购买华为P30好于华为P30 pro,原因两点:
对于这点应该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事情,毕竟5G在网速上有了质的提升,想着买一个手机需要最新版,有着最新的技术。
但是,有一个问题,5G真正提出来也不是很久,虽然数据上都在证明了5G可以非常的稳定和快速,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毕竟他还没有在实践中真正的推出,还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明可以大范围全方面的覆盖5G的信号。有数据说5G的全面覆盖最早也要等到2021年,而且这也只是预测
就算是它可以确定了可以稳定的运行,可是在覆盖方面呢。何况现在的4G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4G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最主要的是,4G网络的覆盖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中国大部分乡镇。虽然说4G的网络速度比不上5G,但是4G在很多方面已经是足够的了,根本没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去非要去使用5G的网络。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三大通信运营商并没有明确的说流量会降价,5G超快的网速必须要有足够的流量来支撑,而大量的流量费想要解决也是很难得。
逼人的拙见,各位有什么想法在评论说说出。谢谢观看。

楼主想要更换华为P30Pro,但是提前推出5G网络了怎么办呢?

2019年是5G元年,这一年,华为和高通的5G芯片开始推出,且已经开始商用,不过,今年商用的手机型号并不是太多。
每一家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5G体验机型,不过,价格就不是那么美丽了。

由于今年5G芯片刚刚研发出来,还没有批量量产,所以价格比较贵。5G芯片的量产最少还要在等待一年左右,明年,5G手机估计会批量的出现在各家旗舰手机上。

但是,5G手机的批量出现不代表5G网络可以大量得使用。

在城市区域,5G网络的传输距离远小于4G网络的传输距离。因此,在5G设备上数量要比4G设备要多几倍,即使明年的5G手机开始批量上市,但5G网络的铺设明年一年不一定能够普及完。最大可能性是在后年才能完成5G网络的普及。

今年大家购买手机时都会有这样的顾虑,我现在买了手机,5G出来我不是用不了了吗!那我还得重新更换手机。

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担心。楼主今年购买了华为P30,一般情况下,旗舰手机的使用时间都在3-4年时间,等5G开始普及时,P30刚刚购买两年,楼主正好可以观望一下5G网络是否普及成功,以及5G手机的使用状况。不用太着急换机。

等到情况全部了解后,p30基本上也到可以更换的程度了。所以,现在换机,不换赶不上5G的潮流。
我觉题主有些多虑了,5G网络的提前到来,不会导致现在的4G手机无法使用。按照惯例,到了6G时代成熟期,也就是2030年之后,才可能逐步淘汰4G网络。下文具体说一说。
6月6日,工信部给三大运营商和广电颁发了5G牌照,预计8月份将会实现5G网络的正式商用,首批的5G商用的城市有40多个。
5G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网速快、时延低。 想用5G网络,肯定要更换5G手机 ,已经有一批5G手机上市,但是这些5G手机的价格比较高,普遍在10000元以上。现在不建议购买5G手机,根据中国移动的预测, 明年3月份之后,5G手机的售价在6000元左右,明年四季度售价在2000元左右。
5G网络的商用和普及,是否意味着4G手机被淘汰了呢?说不上淘汰,就好比在4G时代仍然有大量的2G用户一样,仍然有很多用户使用2G功能机。
根据中国电信的5G技术白皮书的说法“ 即便到了5G成熟阶段,4G和5G将长期并存 ”,三大运营商仍然会提供良好的4G网络支持。而且, 4G网络现在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 ,所以不同担心5G来了,4G手机不能用了。
总之,手机想换就换,4G手机完全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没必要用着自己不喜欢的手机坐等5G网络的普及,而且现在也不是购买5G手机的恰当时机,5G手机的尝鲜价过高。
5G网络,至少到2020年12月,才能在主要大城市基本普及,至少要到2021年12月,才能在县城基本普及,说实话,5G的普及,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即便是4G,现在很多地方也都还没有普及。
荣耀20pro,2019年最值得推荐的拍照手机
5G的普及,注定比4G要慢得多。

4G,也比3G要慢。
一代比一代的普及慢,这是因为基站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也是因为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基站越来越不够用了。
针对你的问题,我具体建议如下:
一、说实话,首先,在2020年9月之前,确实是不建议购买iphone的旗舰机型的了

哪怕是2019年秋天的iphone旗舰机型,也是不推荐的了。

如果要买iphone,买个性价比高的就够了。
二、华为P30pro,这个拍照是一个偏科生,实际上,日常使用,目前最好最实用的是荣耀20pro

我觉得,你可以首选考虑荣耀20pro,真心是非常值得的一个手机。

未来半年,我也会主要给手机摄影爱好者们推荐荣耀20pro手机为主的了。
三、如果你的银子实在预算特别紧张

那么,红米手机,千元红米和两千多元的红米,都是可以的。

反正用1年就报废,也没啥的了。
尤其是在5g形式不明朗的情况下,更适合推荐购买红米手机呢。
最后,即便5G推出了,4G也会长期存在的,你不用担心。

当然,2年以后,也许会故意让4G的速度放慢,逼着大家用5G。

到时候,你想用也好,不想要也好,你都必须只能买5G手机呢。
大概就是2年后的事情吧。

我来回答。

这个没有什么的吧。

当年2G转3G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的手机都一次性都转了。也是慢慢的转过来的。我记得当年联通的3G最好用,其次的是电信的,移动一直没有3G,倒是弄了一个G3,那个把我卡的啊。后面是在没有办法去买了一个联通的卡,才跑上了3G的速度。

再就是3G转4G的时候,也是各大运营商一直在推4G卡,包裹现在不还是偶尔的时候还在推4G卡么。特别是当初锤子手机出t1的时候,老罗非要州特别话,弄了3G的网络没上4G,我记得老罗说3G足够了。也是到了后面t2和坚果系列出来的时候才上了4G的。

所以手机不急着换,等你换的时候应该就是5G普及的时候了,毕竟现在4G其实是足够用的。

当然你想快人一步也是可以考虑换换。

完全不用担心,5G手机也能用4G网络啊!至于5G网络,现在只有小规模试点!估计一两年以后,才会实现规模覆盖,2020-2023有望实现大规模商用!而且5G网络提前推出,说不定4G手机们都降价呢?划算!短期内5G网络对个人手机业务使用不会有多大影响! 5G的网速将会达到4G的数10倍,下载一部超高清的只需要几秒钟。但5G只是更快吗?当然不是,相比于原来的3G、4G来说,5G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解决世界全联接的问题。人与人的连接在过去3G、4G时代已经基本解决了,而5G从一开始瞄准的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包括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这将是一个全面互联的时代。 5G有四大重要特点: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这些特点决定了5G会率先被重点应用在以下领域:

一、车联网;

二、VR、AR等领域;

三、家庭宽带和智能家居;

四、智能制造。

比如,韩国5G的首个5G客户就是 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明华工业公司。智能工厂、自动驾驶 汽车 、人工智能机器人、遥控拖拉机……这些都成为韩国5G的首批应用企业。

“4G改变生活,5G改变 社会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说。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支撑技术,5G将会使很多新兴 科技 迅速商业化、产业化,并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得到普及。换言之,5G对老百姓的日常工作要产生影响是需要时间的!完全不用担心5G网络提前你买4G手机亏了!
相反,要提醒一下大家,目前5G手机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本较高,价格也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承担的。所以,如果近期有换机打算,建议不要等5G手机。5G手机的合适购买时间,至少是大半年以后。

根据中国联通官网流出的数据显示:

华为Mate 20 X 5G售价12800元

中兴Axon 10 Pro 5G售价10800元

OPPO Reno 5G售价11800元

VIVO NEX 5G售价11800元

小米MIX 3 5G价格为11800元

努比亚mini 5G售价10800元

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确定你是手机控吗?你在乎手机价格吗?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目前买手机没必要纠结到底要不要等5G,大家可以看看。

今天就你这个问题再次表达下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一个手机控,而且还不外乎价钱,那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决定,有钱任性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不是,我建议你还是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于5G手机,刚上市价钱比较贵,而且还存在不稳定性,一般新产品需要时间检验,而且未来4G还会长期存在,可参考3G的市场情况,因此如果不是特别追求5G网速的人来说,而且对手机又有刚需,完全可以出手,不用纠结选择等待,或许现在是4G手机入手的最好时机!

中国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中国移动获得130MHz频谱资源,分别为1880 -1900 MHz、2320-2370 MHz、2575-2635 MHz;中国联通获得40MHz频谱资源,分别为2300-2320 MHz、2555-2575 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频谱资源,分别为2370-2390 MHz、2635-2655 MHz。 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网部署项目采取“6+1”方案,将投资15亿人民币建网覆盖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省市,每个城市将部署约200个基站;并在北京建TD-LTE演示网。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广州、深圳两地同时启动TD-LTE用户体验。
2012年8月7日,随着国内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工作的深入,作为工信部确定的首批6个TD-LTE试点城市之一,广州移动拟在原计划建设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TD-LTE试验网络的建设规模。广州TD-LTE网络最新上报规模已从最初规划3100个站点增加到3700个站点左右,占2012年国内13城市总建设规模20000个站点的185%,计划2012年底完成网络建设。
2012年11月,中国移动招标采购网公布了TD-LTE规模试验多模多频测试终端采购结果,此次数据卡、Mifi、国际漫游型Mifi、CPE、CSFB手机、多模双待单卡智能手机6大类终端产品总计招标34700部,包括华为、中兴通讯、上海贝尔、国民技术等15个厂家中标。
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介绍,此次招标主要是为了配合中国移动在杭州、广州、深圳等13座城市的TD-LTE扩大规模试验。根据中国移动规划,到2014年,中国移动TD-LTE基站将达到35万个,还将同步推出15款商用水平的多模数据终端和3款手机。 中国电信在4G技术选择上,更加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FDD网络,若日后4G牌照需要规定使用TDD网络,中国电信会考虑向中国移动租用网络,甚至与其他具备TDD技术的运营商共同建造运营网络。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曾说:“如果是因为成本问题,根本无需考虑TD-LTE。如果是工信部发了TD-LTE牌照,中国电信想都别想,只有硬着头皮上。”3G向4G的升级,电信EVDO制式不支持向FDD和TD-LTE平滑过渡,全部的4G网络建设都要从零起步,压力巨大。先发TD-LTE牌照,对于电信来说较为不利。2014年2月14日,中国电信宣布全国百余城市4G商用,推出4G数据卡服务。 2014年3月,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则表示,将于3月18日正式开启在25个城市的4G网络服务商用,此外联通还会同时推出多款最新定制的终端产品。
相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而言,中国联通推出4G服务相对容易,因为中国联通的3G制式是WCDMA,从技术角度而言很容易直接升级到4G。
并且,中国联通在2012年已经开始启动42Mbps网络升级,尤其是广东联通,截止2013年10月,广东21个地市的3G网络已经全部升级至42Mbps,而截至2013年底,联通全国大部分城市3G网络已升级到42Mbps网络。
业内预计,中国联通一旦开始4G商用,其步伐将比中国移动快,因为联通3G网络升级4G网络在很多地方仅需要软件升级,而联通3G网络全国已达40万个,大部分可直接升级4G,联通4G在商用城市数量、信号覆盖等方面后来居上也不稀奇,正因为此,陆益民提出到2014年底4G商用4G商用城市可增至300个。
另外,联通的3G用户数量和质量更佳,根据中国联通刚刚公布的2013年财报,2013年移动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移动服务收入1557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公司3G业务发展规模实现新的突破,服务收入对移动收入的贡献达到595%,规模达到9272亿元,同比增长502%,成为公司第一收入来源。 由中国主导的4G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术TD-LTE将在2012年12月率先在香港正式商用,该网采取LTE TDD/FDD融合组网方式,运营将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为主。香港TD-LTE的商用是亚太地区首个双
模LTE网,这也意味着我国将正式拉开进入4G时代的序幕。
中国移动一直是国内TD-LTE技术的主导者。据了解,早在2012年年初,中国移动便已开始筹划在香港进行LTE TDD/FDD融合组网。首先是获取频谱,于是2月,中国移动斥资17亿港元成功在香港购得2330MHz-2360MHz共计30MHz的TDD频段。
随后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在港正式推出4G服务,为客户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最高下载速率可达100Mbps。当时也推出了4G的相关合约套餐。中国移动香港公司董事长林振辉当时表示,此次推出为FDD LTE制式,并计划於今年底推出TD-LTE制式。(此前2009年2月,中国移动香港就竞得了FDD-LTE频谱)
作为同时拥有LTE TDD和FDD的运营商,建设一张LTE双模融合网络就成为最自然的选择。
2012年后几个月,中国移动在香港开展FDD LTE移动数据业务的同时,依据ITU的3GPP标准计划推出TD-LTE网络,与现有的FDD LTE网络形成互补。7月19日,中国移动TD-LTE项目在香港地区正式落地,在设备商的招标中,中兴、爱立信以各占50%份额的形式,为中国移动在香港建设FDD LTE及TD-LTE无缝双制式融合网络,初期基站数量超1000个左右。
之后,中移动便开始组织设备商、芯片商开始网络测试。中兴、爱立信、创意视讯共同完成了业界在商用网络下的TD-LTE/LTE FDD重定向测试,为香港首个商用TD-LTE/LTEFDD双模网络扫除了最后障碍。
据腾讯科技从香港方面人士获悉,下月18日左右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将宣布TD-LTE的正式商用,初期与FDD LTE制式商用时相同,仅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用户语音通话、短信等功能仍依靠现有2G、3G网络。
覆盖方面,根据中国移动香港公司LTE网络建设计划,到年底,实现4G LTE网络室外覆盖可达现有GSM网络的100%覆盖水平,室内覆盖可达80%水平。
终端方面,在香港上市的4G终端中涵盖了手机、上网卡、无线上网猫(MiFi终端)。其中,手机主要以三星、HTC、LG品牌为主,如三星GalaxyS II LTE、HTC One XL LTE和LG Optimus True HD LTE。其余两类终端主要是以华为、中兴为主。不过大多终端仅支持FDD LTE制式,支持双模LTE的还相对较少。
据了解华为、中兴,如今都已推出了支持双模LTE的上网卡和无线上网猫,如华为多模E398上网卡,中兴多模MF820S2上网卡和MF91S上网猫,后者产品即将在香港上市。
据上述香港人士透露,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已准备好了相关终端,TD-LTE正式商用后,将推出相关数据套餐业务,如今还在制定之中。之前FDD LTE在香港商用时,推出了流量分别为188港币500MB、298港币1GB及398港币无限量的三类套餐计划。且该套餐可以实现香港和内地数据流量共享,香港用户漫游内地的数据流量可计入包月之内。TD-LTE的套餐将有可能参照FDD LTE的模式。
作用
香港TD-LTE的商用是中国移动第一个正式商用的TD-LTE网络,这对备受瞩目的中国内地TD-LTE规模试验形成了强烈的示范效应。
在香港已有四家运营商开始运营4G,分别是中国移动、CSL(香港移动)、PCCW(电讯盈科)以及3HK(和记电讯旗下运营商),与后三个不同的是,中国移动运营的是一张双模的4G网,即LTE TDD/FDD融合服务。
从技术上而言,在视频流媒体、交互Web等下行流占据绝对优势的4G网络时代,TDD高容量、非对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尤其在FDD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推动LTE TDD/FDD融合组网将成为必然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LTE TDD/FDD融合组网已经成为全球移动宽带的重要演进方向。据了解,欧洲Hi3G公司在瑞典和丹麦部署并商用了TDD/FDD LTE融合网络;日本软银在已经商用TD-LTE的基础上,已于启动FDD LTE商用网建设,从而开始融合组网经营;欧洲的Vodafone和E-Plus等公司也都同时拥有TDD和FDD频率,并开通了融合测试网络。
对于中移动而言,TD-LTE率先在香港商用最重要的意义是希望借此来推动内地TD-LTE尽快商用。由于中国内地市场LTE牌照的不确定性,中移动必须借此证明,TD-LTE的技术和市场的成熟能力,以及其所具备的实际运营能力。
而香港与内地在通讯网络服务运营流程体制上有所不同,并不受牌照限制,只要具备资质的上市公司合法竞拍到频谱,铺好相关网络及准备好支持终端产品,即可宣布提供服务。
香港某分析师对腾讯科技表示,“中移动的TD-LTE香港商用后,相关终端产品、应用必须跟的上 ,这是价值体现最明显、也是市场反应最快的环节,需第一时间向内地释放一个利好的信号。”
其次,在TD-SCDMA的3G时代,由于经营不善,中移动并没有获得行业太好的口碑,所以中国移动意欲通过TD-LTE走出3G窘境。
而留给中移动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此前的运营数据显示,中移动在3G市场的占有率已跌至38%,这一比例为45%。有分析人士指出,在TD-LTE商用服务前,中移动的3G市场份额将可能会继续下滑,从而导致ARPU值和利润率的下滑。因为,中移动此次在香港的TD-LTE商用必须成功。
还有,中国移动也希望借此在香港变身为主流运营商。之前中移动商用FDD LTE时,推出了只要398港币的无限上网套餐、免收内地漫游费等措施令CSL、数码通等本地巨头已叫苦不迭。
林振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公司采用激进的市场竞争策略,目的就是在竞争激烈和用户口味尖端的香港市场上,赚取更多的成功经验。
中移动的决心令TD-LTE前景被看好。Ouvm预测到2016年,TD-LTE将占据全部LTE连接数的25%,而Infonetics 2012Q1的报告中则预测,到2016年,按照设备销售收入来算,TDD与FDD的占比接近70%。
瑞银人士认为,中移动已经与主管部门达成默契,在牌照发放前,通过扩大规模试验来实现预商用。而中移动选择在市场竞争充分的香港率先上马TD-LTE商用网,既是将其作为探索TD-LTE运营的试验田,也是大规模上马TD-LTE的预告片。而这一预告片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DD/TDD融合,亦被视作意味深长。

成都华致科技有限公司是2013-07-25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朝阳路296号格林君典1栋1楼11号。

成都华致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0100072447346W,企业法人李跃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成都华致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与销售;计算机信息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系统集成;销售电子产品、电线电缆、仪器仪表、医疗器械(仅限第一类、第二类无需许可的项目)、通讯设备(不含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及卫星地面接收设备)、五金交电、建筑材料(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学试剂(不含危险化学品)、家具、办公设备;商务咨询(不含投资咨询);货物及技术进出口;增值电信业务经营(未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审批),不得开展经营活动);物联网信息服务;安防产品研发、销售(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除外);机电工程安装(工程类凭资质许可证经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防工程、通信工程、弱电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及施工(工程类凭资质许可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四川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6383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316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成都华致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随着手机里应用越来越多,我们总会遇到忘记账号密码的尴尬。现在使用短信验证、第三方登录虽能解决一些困扰,但又要忍受频繁的网页跳转、麻烦的邮件激活,有时信号差,收不到激活通知简直令人崩溃,更别说还要担心信息泄露。
要是有一天,能用一个账号密码走天涯就好了。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注册账号的主要形式是电子邮箱,如今迈进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号码就像这个时代的身份z和通行证。我们也许会换邮箱,也许会换手机,但是手机号码却不会轻易更换。
2016年底,中国移动便基于手机号,推出了便捷注册/登录通道---一键免密登录,凡有接入“一键免密登录”能力的APP,用户无需记忆账号密码,只需一键授权,一键免密登录便会基于运营商独有的手机号码识别能力,自动通过底层数据网络网关和短信网关直接识别本机号码,瞬间验证用户身份,15秒就能完成登录! 

     本机号码识别,安全性更高
这种基于手机号码的“移动认证”体系,用中国移动总裁李跃的话说就是:“基于中国移动实名制号码和SIM卡的认证体系,可以做到移动号码不变,APP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换了新手机,APP仍然可用。”

    告别注册/登录验证繁琐 *** 作
小编在已接入一键免密登录的航班管家 App 上尝试了一下,发现从打开 App 到登录成功,只需要点击三下:
·                点击“登录 / 注册”按钮,进入登录页面;
·                在登录页面选择“本机移动号码一键登录;
·                在一键免密登录页面进行确定。

     核心科技支撑,服务覆盖面积广
这个技术一方面解决了用户的烦恼,另一方面,也为APP开发者提供了拉新解决方案。
随着App服务竞争日益激烈,业界都在寻找打破注册难、登录难、安全保障难三大困局的解决方案,由此看来,一键免密登录的便捷性、安全性,将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放心的互联网体验,从而提高用户新增量和留存率。
 
这组数据或可说明市场对这项服务的认可:中国移动“移动认证”向业界开放一年内,已覆盖通信、互联网、物联网、金融、交通5大行业,上千个App接入,平均每天激活用户量超过5000万,并有4亿次以上的使用。中国移动在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基础上,已扩展至人与物、应用与应用、数据与数据的广泛连接,争取为用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目前移动公司总部在北京。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是一家基于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十年名人榜
贝瑞特英特尔公司董事长:提出企业多元化和全球化战略,并且将英特尔的业务拓展到中国。
曹淑敏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我国年轻的3G专家,多次参与重大通信科研项目,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支撑。
常小兵中国联通董事长:一位善于规划企业长期前景的老总。在接过中国联通董事长的接力棒后,中国联通CDMA扭亏。
陈永正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加盟微软后,令微软重焕青春活力。在“陈永正时代”,微软与中国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进入了最融洽的时期。
陈卓新广州金鹏集团总裁:带领整个团队进行战略结构调整,实施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并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场。
崔根良江苏亨通董事长: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光电线缆行业最具实力的“航母”。
戴爽广东北电董事长:多年通信业管理工作经历,对中国通信业有深入了解。带领广东北电步入更广阔的通信市场。
杜家滨思科系统(中国)原总裁: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秉承思科对互联网的先进理念,对中国互联网建设提出有益建议。
狄加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总裁:在他的带领下,ASB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成为阿尔卡特亚太地区的生产、物流中心。
冯必乐西门子原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国著名的商界领袖,而注重品质、行为低调的西门子也给中国通信市场留下了高端的形象。
郝为民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秘书长:一名从业50多年的“老通信人”,他经历了共和国成立后电信业的各个阶段,如今又全身心为通信企业服务。
冯军华旗资讯总裁: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在没有任何外部资金及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创建了华旗资讯。
高尔文摩托罗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严峻的市场竞争中,高尔文有着面对困境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他的领导下,摩托罗拉捷报频传。
高瑞彬摩托罗拉(中国)总裁:一个出生中国台湾大家望族的年轻人,投身一家素以管理严格的外企,一做就是整整12年。
高岩西门子(中国)通信集团移动网络总裁:业内资深管理人士和通信专家。多年的市场营销经验,领导西门子移动网络业务蒸蒸日上。
苟仲文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积极推动信息化进程。关注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古尼拉索尼爱立信集团副总裁:坚信在消费类市场上,只有了解市场的动态,才能及时调整方向,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郭可尊AMD大中华区总裁:“中庸”的形象却真真切切地导演了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颠覆性”变革。
郭江龙德州仪器(中国)总经理:手机芯片产业成长的见证人,从一个技术工程师成长为出色的首席执行官。
何庆源诺基亚(中国)公司总裁:致力于诺基亚扎根中国和伙伴关系建立。扮演3G游说者和诺基亚总部中国战略的坚定执行者的双重角色。
何书平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在光通信寒流肆虐下,何书平领导的烽火通信依然捷报频传,成为国内光传输设备的领头羊。
侯为贵中兴通讯董事长:让中兴通讯站在了中国通信业的前沿,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次次在市场机遇中得以体现。
侯自强中国网通首席科学顾问:为中国发展宽带IP网奔走,被人们称为“中国宽带IP网的先驱者”。
蒋耀平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积极推动中国通信产业法制化进程。
阚凯力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敢说敢讲”的电信专家,不断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国电信业不可缺少的声音。
雷震洲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为邮电部制定“九五”科技发展规划和CDMA技术的深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冷荣泉中国电信副总经理:中国电信宽带布道者,将美国AOL的模式拷贝到中国,努力构建中国电信精彩“互联星空”。
刘韵洁中国联通总工程师:作为CHINANET的奠基人,刘韵洁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娄勤俭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推动中国通信制造业长足发展,并积极倡导自主创新。
卢雷NEC通讯(中国)总裁:变革NEC通讯工程师文化,成绩突出,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统一整合为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
鲁向东中国移动副总经理:主管中国移动市场经营、企业合作、计费清算和移动数据业务。在其带领下,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一片欣欣向荣。
鲁阳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多年电信行业监管工作的经验,高级工程师。提出要以科学有效的监管,推动行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吕建国中国联通副总裁:联通公司创始人之一,拥有多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联通双网并行的缔造者之一。
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通信管理、信息经济学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力主中国尽快启动3G。
毛谦烽火科技集团高级顾问、总工程师:国内第一个34Mb/s光传输系统主要完成者,后来34Mb/s系统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毛渝南北电网络(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资深的电信思考者,积极推动北电在中国发展。
孟朴高通中国区总裁:在电信和新媒体行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具有20多年的卓越领导和管理经验。
欧阳忠谋普天集团原总经理:中国普天改革的积极推动者。
彭朋中国铁通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善于抓住机遇扩展自身市场分额,高价值、低成本和优质服务是他治理企业的主旋律。
齐鸣秋原中国吉通总裁:吉通公司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吉通首次在全国发行IP卡,从而引发电信资费大降价。
钱伯斯思科网络公司总裁兼CEO:他几乎每年都能荣膺“全美最佳CEO”、“互联网先生”,每句话都是投风险资本商购入他所在公司股票的理由。
任正非华为总裁:1988年创办华为,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华为已经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尚冰中国联通总裁:丰富的电信管理经验,联通新时期改革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苏金生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积极推动科学电信监管。
谭星辉中国邮电器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曾任中国联通市场部总经理,任职期间,促使联通市场更为精细化。2005年就任中国邮电器材公司总经理。
唐如安大唐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大唐移动总裁:TD-SCDMA产业化进程的最前线的推动者,使业界对中国3G标准发展更充满期待。
田溯宁中国网通总经理:以一个行业“创新主义者”的魄力,锐意改革,带领网通走向国际舞台。
童国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带领烽火科技由光纤通信为主的产业方向扩展成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数据通信三大产业支柱。
奚国华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运营与制造的资深背景,积极推进中国通信产业新阶段的改革与发展。
王晓初中国电信总经理:兼具领导移动和固网运营商的经验。转型新思想为中国电信这家“老店”注入了新的活力。
韦乐平中国电信总工程师:光纤通信、SDH、宽带网、接入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推动小灵通的迅速发展上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韦思德西门子(中国)信息通讯集团总裁:善念生意经的德国人,韦思德总是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或是为实现目标而扫清障碍。
徐福新余杭电信局原局长:由他发现、引入,并参与技术改进的小灵通被千万人接受和使用,被业界称为“中国小灵通之父”。
闻库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积极推动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科技规划及技术发展。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也是参与国家技术政策研究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起草的专家。
吴基传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信息产业部原部长:推动中国通信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人物。在其任内,中国的通信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邬江兴巨龙通信原董事长兼总裁:先后领导研制成功6个型号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后挂帅巨龙,一度与“大中华”携手,创下国内企业风流。
吴鹰UT斯达康总裁:吴鹰和他创办的UT斯达康创造了一个传奇。
谢高觉中国通信协会会长:作为中国通信企业重要联盟的掌门人,在行业监管、企业协作、促进通信行业良性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谢麟振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见证并参与中国手机产业和移动通信产业从“零规模”逐步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徐锡洲长飞公司总经理:带领长飞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扩展海外市场,2005年,长飞的光纤缆产销量进入世界前五名。
杨迈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原总裁:在中国任职八年期间,对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04年不幸辞世。
杨贤足中国联通原董事长:中国联通腾飞的实质推动者,带领联通步入良性发展新阶段。
杨兴平多普达CEO兼总裁: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开放式无线互联终端,将移动通信、互联网和个人电脑三大产业的融合,被誉为“电脑手机之父”。
殷一民中兴通讯总经理:接手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通信企业之一,头脑清晰而且果断,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保持对重要决策贯彻到底的决心。
衣雪青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司:倡导转变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动《电信法》立法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马志鸿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拥有超过15年的本地区工作经验,他表示最希望在中国带领爱立信做到市场第一。
李默芳中国移动总工程师:中国GSM发展的“规划师”,对于GSM在中国的组网与标准化的设备选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荣融国资委主任:国资“大管家”,积极推动电信业央企改革与发展。
李世鹤大唐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3G之父”,主导了包括智能天线、同步CDMA、接力切换等多项TD-SCDMA核心技术的研发。
李万林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西门子公司最早从事TD-SCDMA的开发人员之一,并推动西门子在中国实施3G战略。
李一男港湾网络总裁:业界传奇人物,27岁成为华为公司副总裁。2000年,北上创建港湾网络。
李颖通信产业报社社长、赛迪传媒董事长:作为IT传媒领袖,创办或主持多个IT媒体,并积极探索通信增值业务和新媒体发展模式,对通信产业有深刻理解。
李跃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曾任天津市邮电管理局副局长,从2000年4月起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公司网络、计划等工作。
刘彩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直接参与组织了中国电信业的政策制定、机构改革、电信重组、WTO谈判和《电信条例》起草等工作。
林金桐北京邮电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我国邮电人才的培养。在科研方面,曾为863计划“光纤时分复用关键技术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李正茂中国联通副总裁:资深的通信技术专家和电信运营管理者。
邢炜中国普天总经理:2003年3月入主普天,要将普天股份脱胎换骨成全新的资本、产业运作平台。这名务实经理人加速了普天维新进程。
宋直元原邮电部副部长:一名在邮电、通信战线工作了半个世纪的老战士,多年来为促进我国通信业的科技创新,政策的制订献计献策。
刘允SK电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2002年2月正式加入SK电讯公司,出任韩国SK电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深谙中国与韩国电信经营之道。
王旭东信息产业部部长:倡导政府监管“后退一步,站高一步”。积极推动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由“大”向“强”转变。积极支持中国产业“走出去”。
汪静高通中国区董事长:从律师角色向战略顾问融合,43岁的汪静作为管理者战略决策者,积极参与高通亚洲乃至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
王建宙中国移动总经理:曾是信息产业综合规划 *** 心的官员,曾是为联通发展鞠躬尽瘁的指挥家,现在他又在为中国移动如何快跑而思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是一家基于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3000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成功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2008年5月23日,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保持相对独立运营。
奚国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李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
赵吉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
薛涛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
黄文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
李正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
沙跃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
刘爱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
中国联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积极推进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为广大用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信息通信服务。2009年1月,中国联通获得了当今世界上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产业链最为完善的WCDMA制式的3G牌照。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联通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WCDMA网络。目前,3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县级及以上城市。
面对全球电信业创新转型和中国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融合重组后的独特优势,以全业务经营和3G发展为引擎,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技术、业务、服务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致力于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近年来,中国联通的资产、人员、用户和收入规模明显扩大,企业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截至2010年底,中国联通资产规模达到512675亿元人民币,全系统从业人员3127万人,用户总数超过311亿户,中国联通的收入规模、用户规模及上市公司市值均位居全球电信运营商的前列
十大股东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鹏华价值优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建设银行-华夏红利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沪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南方富时中国A50ETF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5]

12582农信通热线是中国移动为广大客户提供的全国最大规模的公益性农民信息服务平台。

面向全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中国移动客户开放,主要为农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及城市低收入人群等提供包含求职招工、供求买卖、交通票务、**投注、天气预报、创业致富、预约挂号、农业科技、生活娱乐等综合信息查询服务。

发展历程

一、建设背景

1、2005年10月中国移动云南计划会提出建设“农村信息网”。

2、2006年3月山西计划会确定由重庆公司承建“农村信息网”。

3、2006年10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在重庆正式开通。

二、通讯定位

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将打造成为涉农信息的聚合与发布平台,政府/企业与农户的信息互动平台,城乡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

三、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平台到目 前为止已累计投资65亿。

1、诞生:06年10月,在重庆召开了农村信息网平台的开通仪式,全面启动农村信息化工作,推出12582网站、热线、短信产品以及第一代农村信息机,制定了农信通统一宣传片《大地飞歌》。

2、困境:07年开通十大类信息服务,农信通用户超过2000万,重庆平台服务西部12省及海南农信通业务,具备短信、语音和网站的信息服务能力。

3、实践:08年1月,开通全国首条农民工就业服务热线1258266;08年3月-12月,摸索以乡镇/企业为单位的农村信息化模式;09年1月,正式推出政务易、商贸易、百事易、务工易产品;09年3月,在江西召开了“中国移动信息化服务三农大会”。

09年5月,与大足/忠县政府签订协议,深入实践以县为单位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09年12月,大足/忠县模式得到各级领导、基层政府、广大农户的认可。

4、发展:10年3-5月,重庆市正式启动15个试点区县农村信息化建设;10年5月,商务部与中国移动在重庆签署农村商贸信息化合作,同期中国移动李跃总裁视察重庆公司时提出“把12582热线打造为三农信息中心”;10年6月,在重庆召开了“中国移动信息化服务三农大会”。

10年11月,中国移动正式将12582农信通纳入物联网基地;11年1月,12582热线全新改版上线,实现“724”小时的全人工服务,座席达到500个;11年1-3月,重庆市15个区县试点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继续启动剩余20多个区县建设。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1258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59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