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对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什么影响?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对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什么影响?,第1张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建立电子病历:

在医疗方面,到目前为止,大数据最强大的应用就是电子医疗记录的收集。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电子记录,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过敏症以及所有医疗检测结果等。

收集病人数据:

另一个创新是 可穿戴设备 的应用,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汇报病人的健康状况。和医院内部分析医疗数据的软件类似,这些新的分析设备具备同样的功能,但能在医疗机构之外的场所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病人在家就能获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还获得智能设备所提供的治疗建议。

节约医院成本:

医疗资源的按需调配能够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看似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大数据帮助一些“试点”单位实现了这一构想。在法国巴黎,有四家医院通过多个来源的数据预测每家医院每天和每小时的患者数量。

以下是物联网常见的应用场景:
1、车联网
车联网行业中,车载智能终端、车载扫码支付设备、行车记录仪、车载综合监控/DVR。车载设备借助物联卡,流量卡实现车与车、人、路、平台之间的联系。
2、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是指物联网用于物流行业,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大大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物流中的运用大致是这四个方向:仓储管理、运输监测、冷链物流、智能快递柜。
3、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其实就是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物联网卡是智能穿戴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交通运输、住宅等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利的生活。
5、智能安防
安防是物联网的一大应用场景,智能安防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智能门禁、报警系统、监控系统,行业中主要以安防监控为主。
6、智慧农业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去,使传统农业更具“智慧”,从而实现农业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7、智慧医疗
安全健康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有着极大的作用,物联网卡将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信息实时采集和稳定传输数据,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医疗中的运用大致是这两个场景:可穿戴医疗设备、数字化医院。

智慧医疗投资迎黄金时代 物联网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人工智能成为科技巨头布局智慧医疗的创新点,与此同时,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医院”概念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再度提升了智慧医疗的热度。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智慧医疗能够显著提升医疗效率、挖掘基层医疗设施潜力,因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十年,医疗健康行业的创业投资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智慧医疗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智慧医疗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整理显示,2016-2018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支出年复合增长率约60%,至2018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支出,如远端监测、诊断设备、生活辅助、生理数据监测等,有望达290亿美元。2016年我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将近500亿元,到2020年,我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智慧医疗的广阔前景吸引以BAT为首的企业的积极布局。腾讯、丁香园、众安保险三方合作打造的互联网医疗生态链已现雏形,目前新三板公司也早已开始布局智慧医疗,多家公司主业涉及智慧医疗领域,包括宁远科技、道拓医药等互联网医疗公司,以及远图互联、鑫亿软件等主营产品为医疗信息化软件的公司。
然而,当下我国智慧医疗行业中,各个环节均处于发展初期。
我国医疗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医疗资源的效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通过机器、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优势来帮助医生解决难题,成为了如今智慧医疗的建设难点。随着“智慧城市”、“健康中国”政府规划的政策落实,“大健康”时代拉开帷幕,智慧医疗的市场空间正在全面打开。
物联网技术是未来智慧医疗的核心,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从而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医疗控制和管理系统。
随着智慧医疗在企业管理中重要地位的不断凸显,以及我国“互联网+”战略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智慧医疗的研究将形成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新天地。
目前,医疗物联网发展日趋成熟,逐渐进入产业化阶段。不过我国智慧医疗要想实现更快发展,还要在医疗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分析等方面寻求突破。

201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旨在充分利用信息与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发展生态。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要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健康大数据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并且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与管理提出了规范性要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全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该文件鼓励互联网+与医院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和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等深度融合。相较于之前的相关意见与政策,该文件强调,不仅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同时更要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着重强调了在互联网+时代医疗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主要以五大服务模式展开,分别是移动医疗、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医疗、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物联网医疗和医疗大数据。移动医疗在我国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APP进行预约挂号、取号、智能导诊、缴费、查看检验结果等。不同地区和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交换与医疗资源共享,为患者进行远程问诊甚至远程指导手术 *** 作。“云诊室”、“空中诊室”的成立极大地便利了患者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获取。物联网的应用则体现在可穿戴设备的飞速发展上,为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和慢性病情况提供便利。医疗大数据在医药研究与开发和个性化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准医疗”。与传统医疗服务类似,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的线上服务可以覆盖患者就诊的全流程,包括线上健康咨询与问诊、网上预约挂号、第三方医疗检测、电子病历与电子处方、线上药品销售(如阿里大药房)、线上医疗结算系统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50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